周测12 气象灾害(教师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周周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12 气象灾害(教师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周周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11:0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12 气象灾害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统计资料显示,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淮河就曾经发生过九次大的洪水灾害,给流域内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针对这一严峻事实,我国对淮河流域进行了多次规划和治理。读“淮河流域水系及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淮河多次爆发大型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A.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且河、湖淤塞严重
B.支流多,且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C.流域内降水丰富,季节与年际变化小
D.春季山区积雪融水量大,夏季冰川融水量大
2.与长江相比,淮河水患灾害的治理措施最大的不同是
A.中上游修建水库 B.中下游退田还湖
C.部分河段裁弯取直 D.下游开挖入海通道
(2025·北京朝阳期末)2024年4月16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遭遇了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单日最大降雨。迪拜24小时降雨量约142毫米,超过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89毫米。暴雨造成迪拜主要道路、居民区、商业中心、机场等被淹,甚至对区域乃至全球水循环产生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此次迪拜洪涝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市地表硬化,下渗弱 B.空气湿度大,蒸发弱
C.降水量大,降水强度高 D.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
4.此次迪拜暴雨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导致全球海平面显著上升
B.当地提升防洪防涝设施的防灾等级
C.调节全球水资源分布格局
D.增加全球云量,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回答5~7题。
5.图示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6.下列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7.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2025·云南昭通期末)2024年11月23-27日我国入冬首场寒潮携带大范围雨雪登场,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下降,东北部分地区降温12 ℃以上,且有大到暴雪,局地出现大暴雪。在自然灾害中,一些气象灾害也能引发次生地质灾害。据此完成8~9题。
8.有关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寒潮百害而无一利 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 ③寒潮常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天气现象 ④寒潮是指发生于我国冬季的气象灾害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9.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A.沙暴 B.大风 C.干旱 D.强烈降温
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完成10~12题。
10.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
11.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A.泥石流 B.地震 C.干旱 D.火山爆发
12.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
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退耕还湖 ③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④陡坡修梯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发生频次的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A.台风、寒潮
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干旱
D.干旱、寒潮
14.甲地受该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为盆地 ②受盛行风影响小 ③距离海洋较远 ④纬度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广西南宁月考)超强台风“卡努”为202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6个被命名的风暴。台风“卡努”寿命奇长,路径诡异复杂,对菲律宾、日本、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多国产生风雨影响并造成一定灾害。据此完成15~16题。
15.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海重,北方重 B.内陆重,沿海轻
C.沿海重,内陆重 D.沿海重,南方重
16.台风导致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是因为
①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 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只
③风暴潮引发洪水 ④低温冷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受强冷空气影响,2021年1月5日至8日,我国华北西部、黄淮东部、江淮东部和江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纷纷出现大风、降雪天气,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此次寒潮天气使我国部分作物及经济林果遭受冻害,各地春运交通也受到影响。结合“寒潮-大风-雪灾的灾害链图”,回答17~18题。
17.推测形成此次灾害的冷空气主要来源于
A.西伯利亚 B.中亚 C.北太平洋 D.西亚
18.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雪灾 ②大气污染 ③生物冻害 ④低温
B.①雪灾 ②大气污染 ③低温 ④生物冻害
C.①大气污染 ②雪灾 ③生物冻害 ④低温
D.①低温 ②大气污染 ③雪灾 ④生物冻害
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骤降到0°C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每年入秋后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每年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如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的霜冻期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下列选项中,P地区最可能是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雷州半岛 D.江淮地区
20.下列有关霜冻对我国农业生产危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藏霜冻时间长影响青稞生长
B.初霜冻影响东北地区水稻的收获
C.终霜冻对华北地区冬小麦播种影响大
D.终霜冻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采摘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5·江西九江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 ℃及以下的天气过程。如表为江西省九江市2024年1月21-23日部分天气要素变化情况。如图为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临前给蔬菜穿“保暖衣”的场景。专家认为,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风向与风力
20日 7 ℃ 3 ℃ 阴转多云 北风2级
21日 5 ℃ -3 ℃ 多云转小雪 东北风3级
22日 0 ℃ -5 ℃ 小雪 北风2级
23日 2 ℃ -5 ℃ 晴 北风微风
(1)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__________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______________地区。据表推测寒潮到达九江市具体的时间是1月______日晚。
(2)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请完成寒潮的部分灾害链条。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寒潮对植被、土壤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城市洪涝是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金奈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平均海拔160米,中心城区海拔仅6.7米,设施落后,洪涝多发。
(1)分析金奈洪涝多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金奈1980-2010年湿地和已开发区域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洪涝的影响。
(3)列举金奈在减轻洪涝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精析
1.A 2.D [第1题,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且河道和湖泊淤塞严重,一旦发生洪灾,范围较大,故A正确;河流支流众多,但是淮河南北方的汛期时间有所差异,故B错误;淮河流域内降水丰富,属于季风气候区,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C错误;该区域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无冰川融水补给,故D错误。第2题,淮河和长江的水患灾害治理都可以在中上游修建水库进行调节水量,两流域的中下游地区都属于地势低平区域,退田还湖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水患灾害治理,两河流部分河段水患灾害严重,可以对其裁弯取直,达到治理的效果,故A、B、C不符合题意;但长江流域的下游河道宽广,用水量大,水患灾害不严重,因此不需要开挖入海通道,而淮河流域下游水患灾害严重,河道较为狭窄,需要开挖入海通道进行水患灾害治理,故D正确。]
3.C 4.B [第3题,根据材料“2024年4月16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遭遇了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单日最大降雨。迪拜24小时降雨量约142毫米,超过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89毫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暴雨导致短时间内的地面径流量增大,无法及时排出,是导致本次洪灾的主要原因,C正确;因迪拜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B错误;迪拜气候干旱,洪涝灾害较少,城市中缺少应对洪水的完善排洪系统,以及城市地表硬化,下渗弱,虽然能加剧洪涝灾害,但都不是导致此次洪灾的最主要原因,A、D错误。故选C。第4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迪拜气候干旱,洪涝灾害较少,所以城市中缺少应对洪水的完善排洪系统,经历此次极端天气后,迪拜应会加强防洪防涝设施的建设,提高防灾等级,B正确;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增多,全球海平面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影响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且此次迪拜暴雨历时短、范围小,对全球不会造成影响,A、C、D错误。故选B。]
5.A 6.B 7.C [第5题,读图可知,该自然灾害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南地区,可能为干旱。第6题,甲地为华北平原,其干旱多为春旱,多发时间为3、4、5月。第7题,丙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由于喀斯特地貌保水性差,所以干旱出现的频次比周围地区大。]
8.D 9.B [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 ℃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②③正确;寒潮造成低温冻害,不利于虫卵和幼虫越冬,故可以减轻来年的病虫害,①错误;在我国,寒潮是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深秋到初春时节,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④错误。故选D。第9题,台风是中心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通常伴有强风和暴雨,而寒潮则是由于冷空气南下,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常伴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故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大风,B正确;沙暴和干旱与台风和寒潮无关,强烈降温是寒潮的天气特征,而非台风的,A、C、D错误。故选B。]
10.A 11.C 12.B [第10题,据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青藏高原地区和横断山区发生洪涝次数最少,主要受地势落差大的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是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区域汇水量大,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加上围湖造田等活动,导致洪涝灾害增多。故选A。第1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多发。故选C。第12题,在长江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汛期时蓄积洪水,减轻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同时退耕还湖,恢复湖泊调蓄径流的功能,也可有效减轻洪涝灾害。故选B。]
13.B 14.A [第13题,从图示可以看出,该气象灾害越往西北内陆,发生频率越大,且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态势,与我国冬季风的影响范围及移动方向一致,所以该气象灾害应与冬季风有关,最可能是寒潮或沙尘暴,故选B。第14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周围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冷空气入侵,因此受寒潮影响小,故选A。]
15.D 16.D [第15题,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沿海重,南方重,A错误、D正确;北方轻,内陆轻,B、C错误。第16题,台风的危害有: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只;风暴潮引发洪水,导致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①②③正确;台风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不会带来低温冷害,④错误。故选D。]
17.A 18.B [第17题,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A正确。第18题,注意灾害之间的联系:农牧区雪灾与①雪灾有关,沙尘暴会造成②大气污染,③低温会造成④生物冻害。]
19.C 20.B [第19题,图中P地区无霜冻,说明全年温度高,纬度低。故最可能是雷州半岛,选C。第20题,青稞的生长适应西藏气候,不受霜冻时间长的影响,A错误;东北地区初霜冻是9月,而水稻收割一般在9至10月,故影响水稻的收获,B正确;华北地区终霜冻是5月,冬小麦播种时间是9-10月,终霜冻不影响华北地区冬小麦播种,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终霜冻是4月,棉花采摘时间是7月下旬至9月上旬,终霜冻不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采摘,D错误。故选B。]
21.(1)中高 蒙古、西伯利亚 21
(2)大风 沙尘暴 冻害
(3)对植被:可能使植被产生低温冻害;低温天气可以杀死病虫卵,减轻植被病虫害。对土壤:寒潮带来的雨雪天气,可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中氮元素含量,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对空气质量:寒潮带来大风等天气,利于污染物扩散,改善空气质量。
22.(1)(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在10至11月;夏季容易受到热带气旋影响;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容易造成短时来水量增加;海拔低,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沿海地区,受海水顶托,排水不畅。
(2)变化: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已开发区域不断增加。
影响:湿地减少,调洪蓄洪能力减弱;开发区域增加,造成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增加了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
(3)加强对暴雨等异常天气的监测预报;修建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的排涝能力;增加人工湿地和植被覆盖率,提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城市建设渗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控制城市开发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