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2 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圈层结构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5·甘肃定西期末)2024年3月下旬,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的郧西大梁(秦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开展的重要化石层调查中,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距今约4.19亿年到3.59亿年),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实物证据。据此完成1~2题。
1.该珊瑚生活的地质年代
A.裸子植物繁盛 B.是铁矿成矿期
C.蕨类植物繁盛 D.青藏高原形成
2.该珊瑚化石在郧西大梁地区发现,可以有力地说明
A.在泥盆纪时期珊瑚生活在陆地环境
B.人类曾经剧烈地改变过地球环境
C.秦岭地区曾经是海洋环境
D.秦岭地区一直是陆地环境
(2024·江苏盐城期末)科学家对古生物化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如图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和北京猿人复原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乙中的生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甲、乙、丙、丁四幅图片,按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顺序为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甲—丙—乙 D.丁—甲—乙—丙
(2025·江苏南京期末)2024年11月29日经中国科研人员鉴定,于2021年发现的两具恐龙骨架化石来自一亿多年前,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将其命名为“百年鸳鸯龙”。据此完成5~6题。
5.“百年鸳鸯龙”生存的时期可能是
A.寒武纪 B.石炭纪
C.白垩纪 D.古近纪
6.“百年鸳鸯龙”活动时期
A.蕨类植物兴盛 B.裸子植物兴盛
C.联合古陆形成 D.现代海陆形成
穗花杉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为12~19℃,年降水量为500~2 000 毫米,年相对湿度大于85%的地区。某科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道虎沟村的某化石层中,发现了两枚距今1.6亿年的穗花杉植物化石。如图为“穗花杉化石图”和“地质年代表(部分)”。据此完成7~8题。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距今260万年-今天
新近纪 距今2 300万年-260万年
古近纪 距今6 600万年-2 300万年
中生代 白垩纪 距今1.45亿年-0.66亿年
侏罗纪 距今2.01亿年-1.45亿年
三叠纪 距今2.52亿年-2.01亿年
7.穗花杉繁盛的地质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的古地理环境特征是
A.寒冷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暖干燥 D.温凉潮湿
8.若博物馆要给穗花杉化石做一个介绍牌,其年代信息可以写为
A.显生宙—中生代—侏罗纪
B.太古宙—泥盆纪—中生代
C.元古宙—中生代—白垩纪
D.显生宙—中生代—白垩纪
(2025·北京朝阳期末)2024年11月,在浙江杭州建德李家镇的一座山上,挖出了二叠纪旋齿鲨的牙齿化石。旋齿鲨体长10米左右,是二叠纪的地球霸主。据此完成9~10题。
9.在发现旋齿鲨化石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
A.裸子植物化石 B.被子植物化石
C.鱼类化石 D.爬行动物化石
10.浙江杭州建德李家镇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茂密森林 B.广袤荒漠
C.巍峨山地 D.一片汪洋
(2024·山西运城期末)图甲中的康拉德面是地球内部的次级不连续面,平均深度约20千米(陆地处)。其深度变化较大,最深约40千米,陆地最浅约10千米,海洋上明显较浅,甚至没有。图乙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推测康拉德面位于
A.地核 B.下地幔 C.地壳 D.上地幔
12.图乙中
A.①圈层的温度、压力、密度都较小
B.②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C.③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④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如图为“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M界面为
A.地表 B.莫霍界面
C.软流层 D.古登堡界面
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小
B.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成正相关
C.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壳薄
D.地形高度与M界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
读“地理环境圈层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所示四个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水圈
16.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物质与能量交换 B.大气环流
C.水循环 D.生物循环
1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大气圈由氧气和二氧化碳组成
B.水圈由冰川和河水组成
C.生物圈由各种动物组成
D.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
(2025·重庆江北期中)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约1 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完成18~20题。
18.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9.火山喷发的物质最有可能来自
A.地壳 B.内核
C.外核 D.地幔
20.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在距今两亿多年左右,河北平原生长着巨大的食肉恐龙和华美金凤鸟(一种伤齿龙科恐龙)。如图中①~④代表地球发展史的四个地质年代。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年代分别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_____________,华美金凤鸟生长的地质年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③地质时代的生物演化特征。
22.(2025·河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2024年3月4日,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一万米。深地塔科1井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如图示意地球内部构造。
(1)图中A、B分别表示不连续界面,其中A是________界面,B是________界面,并指出地震波经过这两处不连续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点。
(2)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图中表示地幔的是________,表示地核的是______________。
(3)深地塔科1井钻探到最深处时所到达的圈层是______(填字母),并描述该圈层的特征。
答案精析
1.C 2.C [第1题,该珊瑚生活的地质年代是距今约4.19亿年到3.59亿年前的泥盆纪,即古生代,此时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同时也是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裸子植物的繁盛时期主要是在中生代,A错误。 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B错误。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C。第2题,珊瑚是海洋生物,通常生活在海洋中。在郧西大梁地区发现的珊瑚化石,是生活在泥盆纪时期的珊瑚遗留下来的。由此表明,在泥盆纪时期,郧西大梁地区是海洋环境,而非陆地环境。因此,该珊瑚化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秦岭地区在泥盆纪时期曾经是海洋环境,C正确,A、D错误。珊瑚化石反映的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近现代,且地球环境的变化无法通过珊瑚化石来直接证明,B错误。故选C。]
3.C 4.B [第3题,图乙为恐龙化石,恐龙为爬行动物,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故中生代恐龙繁盛,C正确。第4题,图甲为三叶虫化石,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最为常见;图乙为恐龙化石,繁盛于中生代侏罗纪到白垩纪;图丙为北京猿人复原图,新生代第四纪人类出现;图丁为鱼类化石,古生代泥盆纪有“鱼类时代”之称。结合地质年代划分可知,四幅图片由老到新的顺序为甲—丁—乙—丙,B正确。]
5.C 6.B [第5题,根据材料“百年鸳鸯龙”生存在一亿多年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垩纪的时间为距今1.45亿年到0.66亿年,“百年鸳鸯龙”生存时期可能是白垩纪,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寒武纪和石炭纪属于古生代,A、B错误;古近纪属于新生代,D错误。选C。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蕨类植物在古生代时期繁盛,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为侏罗纪和白垩纪,此时裸子植物极度兴盛,A错误,B正确;联合古陆初步形成是在古生代,C错误;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D错误。选B。]
7.D 8.A [第7题,根据穗花杉生活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2-19℃,年降水量为500-2 000毫米,年相对湿度大于85%”可知,穗花杉繁盛的地质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古地理环境特征是温凉潮湿。故选D。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和材料可得,穗花杉植物化石距今1.6亿年,属于显生宙—中生代—侏罗纪。故选A。]
9.C 10.D [第9题,据材料可知,发现旋齿鲨化石的地层所在的地质时期为二叠纪,属于晚古生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A错误;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B错误;鱼类的繁盛时期为晚古生代,C正确;爬行动物繁盛于中生代,D错误。故选C。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旋齿鲨主要生活在海洋环境中,故浙江杭州建德李家镇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一片汪洋,D正确。]
11.C 12.B [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康拉德面陆地处平均深度约20千米,没有超过地壳平均厚度,因此康拉德面位于地壳,C正确。第12题,①圈层为内核,温度、压力、密度都很大,A错误;②圈层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液态,B正确;③圈层为地幔,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C错误;④圈层为地壳,海洋地壳的厚度较陆地薄,D错误。故选B。]
13.B 14.D [第13题,在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中M曲线为地壳底部,即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第14题,距离海洋越近,地壳厚度越小;读图可知,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关系不大;地形高度与M界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比平原、盆地的地壳厚。D正确。]
15.C 16.A 17.D [第15题,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图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故选C。第16题,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而成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是能量与物质的交换。故选A。第17题,大气圈包括气体和悬浮物质,A错误;水圈包括海洋、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等,B错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C错误: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层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各种岩石组成,D正确。]
18.A 19.D 20.C [第18题,火山灰物质被火山喷出后悬浮在大气中,从而先进入大气圈,由于降水或其他原因沉降后,进入水圈或者被生物圈吸入、滞留,最后经物质循环再回到岩石圈,B、C、D错误,A正确。故选A。第19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认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D正确,排除A、B、C。故选D。第20题,读图可知,五大连池景观图中有草木、水体、山体岩石以及天空,其涉及了地球圈层中的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四个圈层,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1.(1)冥古宙 元古宙 中生代 新生代
(2)联合古陆 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3)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包括恐龙)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22.(1)莫霍 古登堡 变化特点: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大;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DE FG
(3)C 特征: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层,主要由固体岩石组成;其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