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3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师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周周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3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师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周周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11:0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3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5·河北保定阶段练习)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生物生存所需的大气,包围着地球的厚厚的大气层,是生物乃至地球的保护层。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对人类影响很小
B.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与人类活动无关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对人类的影响有利无害
D.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2.关于大气臭氧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臭氧只存在于臭氧层中
B.臭氧在大气圈的分布较均匀
C.臭氧层可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红外线伤害
D.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
(2025·山东济南阶段练习)大气本底是指全球或区域尺度范围内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的长期平均状态和变化特征。大气本底站可以观测温室气体、气溶胶等大气成分,揭示大气运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对提高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准确率具有重要贡献。完成3~4题。
3.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A.是植物呼吸作用的重要原料
B.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C.是大气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保温
4.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大气本底站选址需要
A.靠近交通线,方便物资的运输
B.远离人类活动密集区
C.靠近污染源,便于收集污染数据
D.远离地形复杂的山区
(2025·辽宁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乘组计划在空间站驻留6个月。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5~6题。
5.飞船发射升空所经过的大气层
A.①层对流运动显著 B.②层能大量吸收红外线
C.③层天气复杂多变 D.气温先升后降再升再降
6.航天员出舱作业时须穿戴特制宇航服,主要原因有
①隔离紫外线辐射 ②保持气压恒定 ③防止极光的干扰  ④提供充足氧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增加,气温也升高)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据此完成7~8题。
7.如图示意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图中符合题干材料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是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③
8.逆温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
A.逆温使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多
B.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平流运动
C.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D.逆温层的存在使大气运动为下沉运动
(2024·云南大理期末)如图为“某高度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9~11题。
9.若a、b层均位于高层大气以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对流层
B.b是平流层
C.a层空气对流
D.b层空气对流
10.若a、b层均属高层大气,导致其气温垂直变化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是a层的主要热源
B.地面辐射是b层的主要热源
C.O3是a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
D.水汽和CO2是b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
11.若a、b层均属对流层,a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雾霾 B.大风 C.霜冻 D.大雨
“阳伞效应”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和底层大气温度降低。据此完成12~13题。
12.“阳伞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年太阳辐射总量逐渐减少 B.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烈
C.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 D.大气中的烟尘遮挡阳光
13.“阳伞效应”可能会
①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 ②使降水量增多 ③影响城市交通 ④使沙尘暴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广东湛江开学考试)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图1示意某地温室大棚景观,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温室大棚顶棚能够顺利透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这样可使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2025·江苏南通阶段练习)2024年11月20日,冰岛西南部的火山再次喷发,并于21日2时左右达到喷发高峰,大量火山灰弥漫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6~17题。
16.此次火山喷发后,短期内可能导致当地
①昼夜温差减小 ②昼夜温差增大 ③降水减少 ④降水增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火山灰沉积后,白天气温明显变化,其主要影响的环节是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减弱 D.④减少
(2024·江苏南通学业考试)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甘肃月牙泉附近开展大气研学活动。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月牙泉照片。完成18~20题。
18.下列符合月牙泉所在大气层温度变化特征的是
A         B
C         D
19.使甘肃月牙泉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③ D.②→③→①
20.研学小组成员感觉到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A.②弱、③强 B.①强、③弱
C.②强、④强 D.②强、④弱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5·广东河源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2023年8月31日15 时3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如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1)图中②层是________(填名称),其中分布有___________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______层(填数字),空气以__________运动为主。
(3)遥感三十九号卫星的预定轨道应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层(填数字),地面向外发送的无线电短波可以返回地面,主要得益于该层中的______________(填名称)。
(4)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指出其经过①层时气温变化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2.(2025·湖南长沙期末)下图为“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________层(填大气分层名称)大气气温的变化,其反映的气温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箭头代表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填“紫外光”“可见光”或“红外光”)部分,是________(填“长波”或“短波”)辐射。
(3)夜间雾霾天气会使当地夜晚的气温较晴天夜晚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称之为“暗岛效应”,其原因与上图________(填字母)最相关。
(4)新疆盛产水果,味香果甜,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其原因。
答案精析
1.D 2.D [第1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但对人类影响较大,A错误;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与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等人类活动有关,B错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也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危害地球生态环境,C错误;二氧化碳能吸收大量地面辐射,把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从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D正确。故选D。第2题,臭氧不仅分布在臭氧层,对流层中也有少量臭氧分布,A错误;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的臭氧层中,在大气圈中分布不均,B错误;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中,臭氧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C错误,D正确。故选D。]
3.D 4.B [第3题,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为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氧气,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A错。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B错。水汽和固体杂质是大气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C错。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选D。第4题,大气本底站测量的大气成分既相对稳定、混合均匀,又远离人为排放的直接影响,可反映温室气体浓度变化,捕捉气候变化的微小信号。想要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应选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偏远地区,山区人口少,可能位于地形复杂的山区,B对,D错。大气本底站选址要远离污染源,减少污染源对观测数据的干扰,C错。靠近交通线,交通运输过程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影响观测数据,A错。选B。]
5.A 6.B [第5题,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①层位于大气层的最底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A正确;②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为平流层,有臭氧层分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B错误;③层位于大气层的最上层,为高层大气,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天气特征,C错误;飞船经过的大气层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D错误。故选A。第6题,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须穿戴特制宇航服,主要原因有太空紫外线辐射强烈,特制宇航服可以隔离紫外线辐射,①正确;太空空气极其稀薄,舱外气压低,特制宇航服能够保持气压恒定,②正确;舱外缺氧,特制宇航服能提供充足氧气,④正确;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发生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由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极光对航天员出舱作业没有直接影响,宇航服的设计无需特别考虑防止极光的干扰,③错误。故选B。]
7.B 8.C [第7题,题干材料所示现象为“上热下冷”,说明出现逆温现象,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据图可知,②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故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是②。B正确。第8题,逆温成为雾霾帮凶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使得空气上热下冷,大气结构稳定,空气对流弱,污染物不易扩散,C对。逆温与工业污染排放量无关,A错。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B错。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运动微弱,对流运动微弱,D错。]
9.D 10.A 11.A [第9题,若a、b层均位于高层大气以下,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因此D正确。第10题,若a、b层均属高层大气,a层位于大气层上界,太阳辐射是a层的主要热源,A正确;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错误;平流层中的O3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与高层大气无关,C错误;水汽和CO2是对流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不属于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A。第11题,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又由于该层属于对流层,因此出现了逆温现象,逆温的出现会使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对流运动受阻,易出现雾霾现象,A正确。]
12.C 13.A [第12题,某个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一般是不会变化的,A错误;“阳伞效应”使地面和底层大气的温度降低,而不是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烈,B错误;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和底层大气温度降低,形成“阳伞效应”,C正确;烟尘只是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并不是遮挡阳光,D错误。故选C。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会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大气中的烟尘增多,凝结核增多,使得降水量增多;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使能见度降低,会影响城市交通;降水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沙尘暴,①②③正确。故选A。]
14.A 15.D [第14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温室大棚顶棚能够顺利透过的是太阳辐射(短波辐射)。故选A。第15题,菜农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可以通过水分蒸发增加大棚中空气的湿度,水蒸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并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D正确。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影响非常小,使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减少,A、B、C错误。故选D。]
16.B 17.A [第16题,此次火山喷发后,短期内火山灰会覆盖天空,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增强,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气温也不会太低,可能导致昼夜温差减小,①正确,②错误;短期内火山灰会覆盖天空,大气中的凝结核增多,可能导致降水增多,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第17题,读图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火山灰沉积后,大气中的火山灰大量减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增强,白天气温明显升高,A正确;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②)减少,B错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③)增强,C错误;大气逆辐射(④)不是影响白天气温升高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18.A 19.A 20.D [第18题,月牙泉所在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热源是地面辐射,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下降,一般而言,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四个选项中符合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的只有A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9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判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只能靠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来升温,故甘肃月牙泉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③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即①→②→③,A正确。第20题,月牙泉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较多,云量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使近地面气温容易升高,地面辐射也较强,即②强,③强,由于夜间也以晴朗天气为主,云量较少,晚上大气逆辐射(④)弱,保温作用差,最终导致该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正确;该过程不涉及①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B、C错误。故选D。]
21.(1)平流层 臭氧 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2)① 对流
(3)③ 电离层
(4)特点:气温逐渐降低。原因:①层是对流层;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22.(1)对流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2)可见光 短波
(3)升高 D
(4)新疆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