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5 水循环(教师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周周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5 水循环(教师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周周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11:0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5 水循环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5·黑龙江哈尔滨期末)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A.径流 B.下渗 C.降水 D.植物蒸腾
2.对图中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c各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
B.b环节为陆地内流区提供大量水汽
C.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
D.c环节降水总量比e环节大
(2025·广东茂名期末)2023年7月29日,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卡努”水汽输送、地形综合作用等影响,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出现灾害性特大暴雨天气。2023年7月30日,永定河上游的北京市斋堂水库提前进行了预泄,7月31日洪峰形成后,北京市第一次动用了1998年建成的滞洪水库蓄洪,最大限度发挥水库的蓄洪调峰作用。河道向下游控泄流量700立方米每秒,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4.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水体一直处于更新状态,无须节约用水 ②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④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唯一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5·江苏南京期末)“海绵校园”是一种生态建设理念,其内涵在于让校园像海绵一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如图为“海绵校园效果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铺设砾石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降水 B.增大地表径流
C.增加下渗 D.增加植物蒸腾
6.“海绵校园”建设可以
①改变校园气候 ②改善校园环境 ③减少校园植被 ④减轻校园内涝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025·福建三明阶段练习)《三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于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以雨水花园、生态旱溪等源头海绵设施为建设载体,实现对市区雨水的蓄滞、净化、消纳,高质量建设南方山地河谷型海绵示范城市。如图示意三明市区某地海绵化改造提升项目。据此完成7~9题。
7.三明市区内涝易发季节及主要原因是
A.春季,地势低平 B.春季,阴雨连绵
C.夏季,暴雨多发 D.夏季,水系稠密
8.雨水花园中碎石铺路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增加下渗 ②加快排水 ③减少地表径流 ④增加蒸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推测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最需要全面了解
①气温情况 ②河湖水系 ③交通布局 ④降水情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海绵城市中的“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如图为“‘湿塘’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湿塘”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B.降水
C.地表径流 D.植物蒸腾
11.“湿塘”中沉泥区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气候 B.净化水质
C.调蓄水位 D.美化环境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模拟相同降雨条件下,对四种下垫面状况(绿地、透水混凝土砖铺装、草皮空心砖铺装和不透水釉面砖铺装)进行了降雨径流的模拟试验过程研究。如图示意降雨累积土壤入渗量随时间变化统计曲线。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示实验中,四种不同的地面铺装状况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降水
C.水汽输送 D.蒸发
13.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
A.草皮空心砖 B.透水混凝土砖
C.不透水釉面砖 D.绿地
水量平衡,是指在特定区域的水循环过程中水体收入量和水体支出量大致相等的现象。我国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造为橡胶林后,水循环各环节的水量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图),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14~15题。
14.从水量平衡的角度来看,当地将原始生态林改造为橡胶林后,地表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量增加 ②灌溉量增加 ③下渗量减少 ④植被生长耗水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由原始生态林变为橡胶林,对当地地表径流产生的影响是
A.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B.泥沙挟带量减少
C.水质下降 D.流速变慢
某地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修建了水广场。水广场既可以为人们提供游憩、玩耍和运动的场所,又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成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景观。如图是“该地水广场蓄水前后的景观对比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水广场对水循环环节的最大影响是
A.促进地表水下渗 B.增大地表径流
C.增强植物蒸腾作用 D.延缓地表径流形成
17.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
A.泄洪效果显著 B.建设成本较高
C.服务功能更多 D.占地面积较小
18.该地建设水广场的原因最可能是
A.排涝设施较缺乏 B.河流径流量大
C.城市地势低洼,易出现内涝 D.全年降水较均匀
如图为“长江三峡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西归”主要依靠的水循环环节是
A.植物蒸腾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地下径流
20.上图能直接体现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A.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B.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
C.把地球各大圈层联系起来
D.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5·四川成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烧瓶、玻璃导管、酒精灯、玻璃板、冰块和托盘等材料设计出“海陆间循环模拟实验”装置(如图)。
(1)该模拟实验装置中,甲、乙、丙模拟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酒精灯、冰块在模拟实验中的主要作用。
(3)在模拟实验中,同学们发现甲环节不明显,请提出改进建议。
22.(2025·陕西渭南期末)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①②③④⑤五个箭头共同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
(2)指出城市增大绿地面积对水循环④⑤⑥环节数量的影响。
(3)说明图示地区森林遭受严重砍伐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
(4)试根据水循环原理,说明某些地区水资源出现枯竭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答案精析
1.C 2.C [第1题,从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分别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C正确,排除A、B、D。故选C。第2题,a环节是蒸发,b环节是水汽输送,c、e环节是降水,d环节是下渗。地球的各个圈层主要有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地壳、地幔、地核。a-b-c各环节仅仅联系了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但其中的岩石圈只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所以a-b-c各环节并没有联系下地幔和地核,A错误;b环节为陆地外流区提供了大量水汽,B错误;c(降水)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C正确;海洋蒸发而产生的水汽,只有一小部分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后形成降水,绝大部分在海洋上空凝结后形成降水,所以c环节的降水总量远比e环节小,D错误。故选C。]
3.C 4.B [第3题,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是利用水库拦截地表径流汇聚形成的洪峰,使该洪峰的流速减慢,流量下降,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对下渗、地下径流和水汽输送环节影响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地球上有些水体更新速度较慢,如冰川等,而且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体的比例很低,所以需要节约用水,①错误;水循环过程发生了热量交换,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正确;由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等环节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堆积等作用,会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③正确;水循环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重要纽带,而不是唯一纽带,④错误。故选B。]
5.C 6.A [第5题,铺设砾石可以减慢水流的速度,从而增加雨水的下渗,C正确;下渗增加使得地表径流减少,B错误;铺设砾石对降水量和植物蒸腾的影响很小,A、D错误。故选C。第6题,“海绵校园”建设后,可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使用,可以减轻校园的内涝,改善校园环境,②④正确;建设“海绵校园”不会改变校园气候,也不会减少校园植被,①③错误。故选A。]
7.C 8.B 9.C [第7题,三明市位于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故该地由于夏季暴雨多发,容易出现内涝,C正确,排除A、B、D。故选C。第8题,碎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雨水花园中用碎石铺路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①③正确;碎石铺路会减少地表径流,不会加快排水,②错误;碎石铺路不利于土壤水分蒸发,④错误。故选B。第9题,海绵城市需要以雨水花园、生态旱溪等源头海绵设施为建设载体,实现对市区雨水的蓄滞、净化、消纳,因此需要全面了解当地的河湖水系和降水情况,②④正确;气温情况和交通布局对市区雨水的蓄滞、净化、消纳影响较小,不是最需要全面了解的方向,排除①③。故选C。]
10.C 11.B [第10题,“湿塘”位于地表,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第11题,由材料可知,“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沉泥区的主要功能是净化水质。]
12.A 13.D [第12题,由材料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在不同地表状况下渗水量的多少,即下渗环节。第13题,读图可知,绿地最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又能美化环境。]
14.D 15.C [第14题,结合图示可知,当地将原始生态林改造为橡胶林后,降水量减少,①错误;材料中没有灌溉信息,②错误;由水平衡原理,原始生态林下渗量=1 534-(969+205)=360 mm,改造成橡胶林后下渗量=1 454-(1 037+267)=150 mm,下渗量减少,③正确;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植被的丰富度降低,植被生长耗水量减少,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第15题,由原始生态林变为橡胶林,植被丰富度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A错误;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泥沙挟带量增大,水质下降,B错误,C正确;植被覆盖率下降,地表粗糙度下降,地表径流的流速变快,D错误。]
16.D 17.C 18.C [第16题,水广场顺地势而建,在地势低洼处修建水池蓄水。暴雨来临时,雨水流向地势低洼的水广场,因此水广场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延缓地表径流的形成。第17题,水广场除了能预防城市内涝外,还能存蓄雨水,平时还可以作为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因此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服务功能更多。第18题,该地建设水广场主要是为了防涝,故其建设的原因最可能是城市地势低洼,容易出现内涝。]
19.C 20.D [第19题,“百川东到海”指的是地表径流向东流,“何时复西归”中“西归”主要依靠的是水汽输送,C正确。第20题,长江三峡为流水侵蚀地貌,图中直接体现的是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D正确。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把地球各大圈层联系起来,都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但从图中不能直接体现。]
21.(1)降水 水汽输送 蒸发
(2)酒精灯主要作用是模拟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使水面受热蒸发,产生水汽;冰块的主要作用是使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3)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使用开口直径更大的烧瓶和直径更大的玻璃导管。
22.(1)海陆间循环
(2)④总量减少,季节变化减小;⑤数量增加;⑥数量增加。
(3)森林植被砍伐,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下渗减弱;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小。
(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