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9 常见地貌类型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4·广东汕头期末)来自新疆开都河的神奇之水在广袤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上蜿蜒流过,形成九曲十八弯。如图示意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九曲十八弯。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河曲主要形成于河流的
A.上游 B.中下游 C.入海口 D.出山口
2.随着河曲发展,该地最容易形成的地貌是
A.牛轭湖 B.堰塞湖 C.冲积扇 D.沙丘链
(2025·黑龙江哈尔滨期中)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官寨苗族乡,现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如图为“织金洞内部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织金洞属于的地貌景观是
A.海岸地貌 B.风成地貌 C.冰川地貌 D.喀斯特地貌
4.图中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溶蚀 D.冰川侵蚀
(2024·江苏扬州期末)如图为约旦南部月亮谷风景区的某典型地貌景观。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貌主要形成于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6.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本不变,若干年后该地貌最可能出现
A.顶部抬高 B.顶部坍塌 C.底座扩大 D.底座抬高
(2024·广东湛江开学考试)洲地,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态。《说文解字》称:“水中可居日州(洲)”。在江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冲积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露水面的成型泥沙淤积体。如图为“长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下游河道狭窄 B.地势低平,流速慢
C.水位季节变化小,侵蚀弱 D.河道弯曲
8.图示沙洲近年来面积有减小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上游修建水库 ②流域降水量减少 ③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④人们在沙洲上挖沙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025·黑龙江哈尔滨期中)如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地貌
①迎风坡坡度陡 ②背风坡坡度陡 ③为风成地貌 ④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若图中A坡朝向西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024·江苏淮安期末)荆江河段地处江汉平原,以藕池口为界,分上、下荆江。上荆江两岸发育众多的扇状地貌。下荆江属高弯曲河道“九曲回肠”,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众多的牛轭湖。如图为“荆江段河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扇状地貌的成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12.下荆江裁弯取直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了湿地面积 ②减少了泥沙淤积 ③增大了河流流量 ④改善了航运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5·内蒙古通辽阶段练习)读“海蚀崖的形成过程图”,完成13~14题。
13.四幅图中,海蚀地貌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a—海蚀拱桥 B.b—海蚀崖
C.c—海蚀平台 D.d—海蚀穴
14.按其形成过程的先后,四幅图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①④②③
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形成“陆上丝绸之路”基本干道,以当时的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如图分别为“甲、乙、丙、丁四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张骞等人行至敦煌地区所见到的地貌景观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关于图示四种地貌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地貌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B.乙地貌多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区
C.丙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D.丁地貌主要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2025·黑龙江阶段练习)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如图是“6月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据此完成17~18题。
17.图示6月
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
B.6月26日西坡是背风坡
C.6月风向未发生变化
D.6月11日东坡是迎风坡
18.风力最大的日期是
A.6月11日 B.6月16日
C.6月21日 D.6月26日
(2025·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峡湾是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如图为“某地峡湾景观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下列关于峡湾景观形成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海水侵入成为峡湾 ②冰川侵蚀形成槽谷 ③气候变暖,冰川融化 ④高纬度地区形成冰川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①④③②
20.下列国家中,峡湾景观最典型的是
A.高纬度地区—挪威
B.群岛国家—日本
C.赤道地区—新加坡
D.内陆地区—哈萨克斯坦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5·黑龙江双鸭山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图1为我国某地景观图,图中三座小山基座断续相连,形同笔架,故当地人称之为笔架山。图2示意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
(1)图1景观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图2中峰丛、峰林与孤峰一般情况下由先到后的发育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地区,并简述该地貌形成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3)评价该地貌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2.如图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分析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原因。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比较甲、乙洪积扇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判断甲洪积扇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答案精析
1.B 2.A [第1题,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形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床坡度减小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加强,河流不断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B正确。第2题,随着河曲发育,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最终河流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A正确;堰塞湖是滑坡、泥石流等阻塞河道形成的,B错误;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沉积地貌,C错误;沙丘链是风力沉积形成的,D错误。故选A。]
3.D 4.C [第3题,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景观包含石钟乳、石柱、石帘等,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故选D。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经过长时间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表水沿着岩石裂隙逐渐渗透到地下,含有酸性物质的地下水渗入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后,发生溶蚀。随着地下水的进一步侵蚀,地下空间越来越大,形成溶洞。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沉淀物在溶洞内不断堆积,形成石柱、石笋、石钟乳等地下喀斯特景观,C正确;该地貌形成与风力侵蚀、海浪侵蚀、冰川侵蚀无关,A、B、D错误。故选C。]
5.A 6.B [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貌为典型的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第6题,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本不变,风蚀蘑菇将持续接受风力侵蚀,中间部位继续被侵蚀可能无法支撑顶部,导致顶部坍塌,B正确。]
7.C 8.A [第7题,沙洲是由泥沙淤积形成,河道弯曲,加上地势低平,使流速减慢,有利于泥沙淤积;下游河道狭窄导致上游流速减慢,利于上游泥沙淤积;该河段地处长江下游,为季风气候,水位季节变化大。故选C。第8题,沙洲面积减小,可能是因为长江上游地区植树造林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或上游水库拦水拦沙,使来沙量减少,①③正确。流域降水量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②错。近年来,在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人们在沙洲上挖沙破坏沙洲的可能性不大,④错。故选A。]
9.C 10.D [第9题,根据图示地貌的形态可以判断,该地貌为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①错误,②正确;新月形沙丘是风挟带沙子,由于风速减弱、沙子堆积形成的地貌景观,是风成地貌,不是流水地貌,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第10题,A坡坡度较缓,判断为迎风坡,迎风坡朝向西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故选D。]
11.B 12.D [第11题,读图可知,扇状地貌分布在河道两侧,应是河道在洪水期出现决口,河流挟带大量泥沙穿过决口处后,摆脱侧向约束,其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扇状沉积体,因此图中扇状地貌主要由流水沉积形成,与流水侵蚀关系不大,B正确,排除A;荆江河段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风力沉积、风力侵蚀较弱,与图中扇状地貌形成无关,排除C、D。故选B。第12题,下荆江裁弯取直前,河道弯曲且长,湿地面积大,流速慢,泥沙淤积较多,因此航道弯曲且较浅,航运条件差;裁弯取直后,河道变短,湿地面积减小,流速加快,会减少泥沙沉积,航道变直且变深,利于船舶通行,改善航运条件,②④正确,①错误;裁弯取直并不能增加河流径流量,③错误。故选D。]
13.C 14.B [第1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是海蚀穴,b是海蚀柱,c是海蚀平台,d是海蚀拱桥,C正确,A、B、D错误。第14题,在海蚀崖与高潮海面接触处,常有海蚀穴形成,对应图①;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对应图④;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对应图③;海蚀柱被海浪侵蚀,出现垮塌,对应图②。故四幅图的排列顺序是①④③②,B正确,A、C、D错误。]
15.C 16.D [第15题,敦煌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以风成地貌为主,甲图为流水侵蚀而成的地貌,A错误;乙图为海边的石柱,因海水侵蚀而成,B错误;丙图为风力堆积形成的风成地貌,C正确;丁图为三峡,是流水侵蚀的结果,D错误。故选C。第16题,甲地貌位于我国西南地区,A错误;乙地貌分布在海边,B错误;丙地貌主要由风力堆积形成,C错误;丁图为三峡,是流水侵蚀的结果,D正确。故选D。]
17.D 18.A [第17题,由材料信息“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丘迎风坡以风力侵蚀为主,背风坡以风力堆积为主,6月11日东坡受风力侵蚀作用影响大,是迎风坡,D正确;6月26日西坡为负值,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侵蚀,是迎风坡,B错误;图示6月沙丘顶为负值,被侵蚀,故沙丘顶的高度不断降低,A错误;图示6月,东坡由负值转为正值,故风向发生变化,东坡由侵蚀改为堆积,C错误。故选D。第18题,风力越大,在迎风坡侵蚀越强,背风坡堆积越多,图示6月11日西坡正值最大,则风力堆积最多,故风力最大的日期是6月11日,A正确;其他日期的风力侵蚀、堆积较少,风力小,B、C、D错误。故选A。]
19.C 20.A [第19题,峡湾属冰川侵蚀地貌。在冰期时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冰川面积和规模扩大,冰川侵蚀形成槽谷;之后地球进入间冰期,气候转暖,冰川融化,海水侵入槽谷形成峡湾。所以峡湾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③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0题,峡湾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挪威峡湾地貌最典型,A正确;日本、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纬度相对较低,峡湾景观不典型,B、C、D错误。故选A。]
21.(1)喀斯特地貌 峰丛→峰林→孤峰
(2)分布地区:西南地区(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或云贵高原)。
条件:地表有深厚的石灰岩分布;气候暖热;降水较丰富。
(3)有利影响:地貌景观独特,观赏价值高,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利于有特殊要求设施的建造和布置(中国天眼)。
不利影响: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土层浅薄,地表水缺乏,土地分散,不利于农业耕作。
22.(1)地势西高东低,沟谷众多,河流发育;山前为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在河流流出山谷的谷口处发育多个洪积扇。
(2)差异:甲洪积扇面积大,乙洪积扇面积小;甲洪积扇堆积物颗粒小,乙洪积扇堆积物颗粒大。原因:甲洪积扇上游河流主要流经低山区,落差小,流速慢,侵蚀能力弱,流程长,支流多,水量大,搬运物质多,颗粒小,搬运的距离远;乙洪积扇上游河流主要流经中高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搬运物质颗粒大,搬运距离近。
(3)夏季。原因:贺兰山东坡处于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多,补给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洪积扇堆积物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