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B(浙江专用)
一、填空题(20分)
1.(23-24五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把筷子倾斜放入水中,发现筷子在水面出现“弯折”,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造成的。正是因为这种现象,使得我们在岸上看水中的鱼时,看到的鱼比实际的位置___________(填“深”或“浅”)
2.(23-24五年级上·嘉兴海盐·期中)风和水的力量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如风的___________作用形成了戈壁,河水的___________作用使黄河的入海口形成沙洲。
3.(23-24五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岩层相互挤压,这里可能会发生___________填“弯曲”或“断裂”),岩层被拉张,如果继续拉张,这里可能会发生___________(填“弯曲”或“断裂”)。
4.(23-24五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_______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5.(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与万花筒的原理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6.(23-24五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光传播的速度达到___________千米/秒,科学家利用光的___________原理,并根据光速测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二、选择题(30分)
1.(23-24五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
A.模拟太阳提供热源
B.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状态
C.防止土豆泥降温导致凝固
2.(23-24五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关于地球表面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和非生物都会对地球表面造成影响
B.地球表面变化都是容易被察觉的
C.地球内部活动会对地球表面造成影响
D.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轻微,有时剧烈
3.(23-24五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台风引发温州永嘉山洪暴发,造成周边村庄被洪水围困,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少这些灾害发生的是( )。
A.开山挖矿 B.疏通河道 C.植树造林
4.(23-24五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
A.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B.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
C.沙漠中的狂风 D.自然界的岩石
5.(23-24五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遇到地震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高层建筑中,迅速乘坐电梯离开所在的建筑物
B.发现贵重物品遗留在屋内,快速返回寻找
C.在户外,为避免站立不稳选择在建筑物或大树旁进行躲避
D.在户外,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
6.(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雁荡山形成于白垩纪,由于地球的内力形成的,主要是因为( )。
A.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板块张裂 B.太平洋板块向美洲板块俯冲 C.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
7.(23-24五年级上·浙江·期中)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的是( )。
A.手电筒 B.激光笔 C.夜视仪 D.激光准直仪
8.(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飞流直下三千尺”,雄壮的大龙湫瀑布一泻而下,在水潭中激起水花,在水花中,科科看到了彩虹,体现光的( )。
A.分散现象 B.色散现象 C.合成现象
9.(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夜色来临,雁荡山上灯光熠熠,下列不是光源的是( )。
A.五彩的荧光棒 B.灿烂的灯光 C.皎洁的月光
10.(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研究“土地被侵蚀程度与土地有无植被覆盖”的关系时,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
A.有无植被覆盖 B.土地的坡度、 “降雨”的高度和“降水量”
C.土地的坡度、有无植被覆盖 D.“降雨”的高度和“降水量”,有无植被覆盖
11.(23-24五年级上·浙江·期中)如要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代表地壳这一层应该制作得( )。
A.厚一些 B.薄一些 C.和其他圈层一样厚 D.用红色橡皮泥
12.(23-24五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一般情况下,在制作潜望镜时,两面镜子应该怎么放置( )。
A.镜面相对,相互平行
B.两面镜子相互构成四十五度角
C.根据观察对象所在的位置安排
13.(23-24五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白居易的《蓉江吟》中写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上会呈现出红色的原因 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14.(23-24五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光照到一张比较薄的白纸上时,会( )。
A.无法穿过 B.部分穿过 C.全部穿过
15.(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下列成语或短语,涉及光的传播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杯弓蛇影 B.一 叶障目 C.三点一线 D.立竿见影
三、判断题(20分)
1.(23-24五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太阳光很强,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去对视太阳。( )
2.(23-24五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没有光我们就看不见周围的物体。( )
3.(23-24五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多年前科学家就已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 )
4.(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生活中,缤纷多彩的光束,都是由三基色红、黄、蓝组成的。( )
5.(23-24五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坏处也有益处。( )
6.(23-24五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我们在做模拟风沙对岩石的影响时,打磨岩石的方向是竖直的。( )
7.(23-24五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地形图上的绿色部分主要表示的是有绿色植被覆盖的地区。( )
8.(23-24五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风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对岩石造成影响。( )
9.(23-24五年级上·浙江绍兴·期中)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地幔、地壳、地核。( )
10.(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彩虹的形成与雨水没有关系。( )
四、连线题(5分)
(23-24五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将下列现象与原理连起来。
台灯灯罩
电影银幕 反射
黑板做得粗糙 折射
铅笔斜插入水 直线传播
汽车灯射出的光柱
五、简答题(5分)
(23-24五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照明灯安装有灯罩,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六、实验题(10分)
(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小科提出疑问:光能穿过任何物体吗?于是他继续展开实验探究。
(1)在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光源的角度 B.光源的亮度
C.遮挡物的透明度 D.光源的种类
(2)如图,小科同学在研究时他将玻璃换成( ),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
A.一块干净的薄冰 B.一块干净的木板
C.一张很薄的铝箔纸 D.一本书
(3)当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B.月球遮挡了部分照向地球的太阳光 C.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D.太阳在地球和月球之间
(4)在大雾中打开激光笔,我们( )。
A.能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束 B.能看到一片光束
C.什么也看不到 D.能看到许多条光束
七、综合题(10分)
(23-24五年级上·浙江临平·期中)小临同学在做“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模拟实验时,如图,在水槽的一端用土堆一个斜坡, 在中间挖一条宽、深都约为1厘米的“河道”,将水沿“河道”上端慢慢倒入“河道”,水向下流,形成河流。
(1)河道被水侵蚀后,形成的现象最有可能的是( )。
A.河流A段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不严重
B.河流B段水流速度快,大量泥沙在此处沉积
C.河流C段水流速度缓慢,大量泥沙在此处沉积
D.河流C段水流速度较快,大量泥沙冲入大海
(2)图中A段河流附近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我们可以推测出此处( )。
A.地形平坦 B.河水含沙量很低 C.全年降水量少 D.植被覆盖率低
(3)经过长期变化,在C段河流附近区域通常会形成( )地形。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4)大河的中上游会出现“S”形河道,是由于( )形成的。
A.地震 B.水的作用 C.风的作用 D.海浪的作用
(5)由于中国的地形特点,我国大部分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流。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参考解析
一、
1.折射 浅
【解析】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空气中斜射进入水中时,其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当我们斜着看水中的筷子时,浸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上折。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时,传播路线也发生了改变。在透明玻璃杯中放入筷子,倒入水后,从侧面、斜上方和背面这几个角度观察,筷子在水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但是从正上方观察,筷子还是原样,没有“折断”。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偏折角度最大。生活中还有许多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海市蜃楼、从水面上看水池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以及从外边看玻璃鱼缸中的鱼变大、变多等。
2.侵蚀 搬运
【解析】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和水的力量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如风的侵蚀作用形成了戈壁,河水的搬运作用使黄河的入海口形成沙洲。
3.弯曲 断裂
【解析】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的现象。岩层相互挤压,这里可能会发生弯曲,岩层被拉张,如果继续拉张,这里可能会发生断裂。
4.地壳
【解析】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5.不同
【解析】太阳光是复合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谱带,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这与万花筒的光的反射原理不同。
6.30万 反射
【解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秒;可近似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所以科学家在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二、
1.B
【解析】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的自然现象。
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状态,土豆泥模拟厚薄不一的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故选B。
2.B
【解析】A.生物与非生物都会对地球表面造成影响,故A正确;
B.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故B错误;
C.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像地震和火山;故C正确
D.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轻微,受到自然力的作用变化轻微,故D正确。
3.A
【解析】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等。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暴雨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大水没城的严重灾害、给农业带来灾害、山洪暴发、江河泛滥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BC的做法可以减少这些灾害发生。A开山挖矿会加剧这些灾害。
4.A
【解析】风力作用是塑造地形地貌的重要外力作用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显著。大风携带沙粒不断侵蚀岩石,大风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被风卷起来的沙子。故A选项正确。
5.D
【解析】A、地震发生时,在高层建筑中,地震可能造成电梯故障,不宜乘坐电梯离开所在的建筑物,故A错误;
B.生命最宝贵,地震发生时不能因为贪恋贵重物品遗留在屋内,故B错误;
C.在户外,为避地震不适宜选择在建筑物或大树旁进行躲避,故C错误;
D.在户外,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护住头部,减少伤害,故D正确。
6.C
【解析】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火山和地震属于内力地质作用,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力量,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雁荡山形成于1亿2000万年以前的白垩纪,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形成的。
7.C
【解析】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我们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故选C。
8.B
【解析】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雄壮的大龙湫瀑布一泻而下,在水潭中激起水花,在水花中,科科看到了彩虹,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故选B。
9.C
【解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荧光棒和灯光都是光源,月光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月光不是光源。
故选C。
10.B
【解析】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要保护土壤,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在研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要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组土上覆盖草,对照组的土上没有草,两组土地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相同。故选B。
11.B
【解析】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最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厚度约为3500千米。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该制作得薄一些。故选B。
12.A
【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解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保持两面镜子的反射面相对放置。
故选A。
13.C
【解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上会呈现出红色的原因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光的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发生光的色散作用。故C正确。
14.B
【解析】光具有能量,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的现象。当光射在一张白纸上时,光可以小部分透过白纸,大部分被反射。
故选B。
15.A
【解析】A.杯弓蛇影是因为杯子中的酒面反射了弓的影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一叶障目是叶子挡住了光线,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C.三点一线指的是射击时,眼睛、准星和目标在一条直线上,这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D.立竿见影是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能看到竹竿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综上所述,A项与其他三项不同,故当选A。
三、
1.√
【解析】人的感官一般说有五个,即眼、耳、鼻、舌、皮肤。研究表示90%的知觉来自眼睛,我们要学会保护眼睛。太阳光很强,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去对视太阳。
2.√
【解析】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遇到周围的物体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没有光我们就看不见周围的物体。
3.√
【解析】当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时科学家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宇航员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后,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反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4.×
【解析】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又叫光的三基色。红、黄、蓝是颜色的三原色。
5.√
【解析】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利与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
6.×
【解析】岩石变化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的结果,例如温度变化、水结冰、植物、酸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平行方向。
7.×
【解析】地形图上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蓝色表示水域,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沙漠,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上的高原和山地。
8.√
【解析】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的现象叫风化,岩石的风化作用是一个缓慢的、细微的、长期的、短期内不易被察觉的过程。风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对岩石造成影响。
9.×
【解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10.×
【解析】彩虹的形成是由空中悬浮的小水滴将阳光分解,才会形成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与雨水有关系。
四、
【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月食、皮影戏都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医生戴额镜检查病人的耳朵、台灯的灯罩都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浅一点、插入水中的铅笔看上去弯折了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解析】台灯灯罩是光的反射。
电影银幕是光的反射。
黑板做得粗糙是光的反射。
铅笔斜插入水是光的折射。
汽车灯射出的光柱是光的直线传播。
五、
这样做有利于光的反射,从而能将光集中来照亮灯下面的物体。
【解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照明灯安装有灯罩,这样做有利于光的反射,从而能将光集中来照亮灯下面的物体。
六、
(1)C (2)A (3)C (4)A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由于研究的问题是光能穿过任何物体吗,所以改变的条件是遮挡物的透明度。
(2)一块干净的木板、一本书、一张很薄的铝箔纸都是不透明的,光无法穿过;只有一块干净的薄冰是透明的,小科同学在研究时他将玻璃换成一块干净的薄冰,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
(3)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
(4)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大雾中打开激光笔,我们能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束。
七、
(1)C (2)D (3)C (4)B (5)D
【分析】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1)根据图示可知:A段位于河流的上游,流速快,侵蚀能力强;B段位于河流的中游,流速慢,侵蚀能力弱;C段位于河流的下游,流速更慢,侵蚀能力更弱,大量的泥沙会在此处沉积。故选C。
(2)由题干信息可知:A段河流附近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可能是该地区的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土壤裸露在外,易受外力侵蚀而造成水土流失。故选D。
(3)由题干信息可知:C段河流附近区域通常会有大量的泥沙沉积下来,因此会形成平原地貌。故选C。
(4)大河的中上游出现“S”形河道,是因为受到两侧岩石或河岸的阻力不同,使河水发生偏移,从而形成了“S”形河道。故选B。
(5)由于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所以我国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的。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B(浙江专用)
四、连线题(共5分)
(23-24五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将下列现象与原理连起来。
台灯灯罩
电影银幕 反射
黑板做得粗糙 折射
铅笔斜插入水 直线传播
汽车灯射出的光柱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简答题(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30分)
1. [ A ] [ B ] [ C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7.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六、实验题(10分)
(1)[ A ] [ B ] [ C ] [ D ] (2)[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三、判断题(20分)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七、综合题(10分)
(1)[ A ] [ B ] [ C ] [ D ] (2)[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5)[ A ] [ B ] [ C ] [ D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20分)
1.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