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浙江专用)
四、连线题(共4分)
(23-24六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把下列细胞与名称用线连起来。
洋葱表皮细胞 植物的根尖细胞 人体血液红细胞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简答题(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36分)
1.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 D ]
10.[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3.[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5.[ A ] [ B ] [ C ] [ D ]
16. [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18. [ A ] [ B ] [ C ] [ D ]
三、判断题(14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六、实验题(8分)
(1)[ A ] [ B ] [ C ] [ D ] (2)[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七、综合题(12分)
(1)
(2)[ A ] [ B ] [ C ] (3)[ A ] [ B ] [ C ] (4)[ A ] [ B ] [ C ]
(5)[ A ] [ B ] [ C ] (6)[ A ] [ B ] [ C ]
一、填空题(18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浙江专用)
一、填空题(18分)
1.(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假如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X”物镜上标有“5X”,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
2.(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夏至到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___________,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___________。
3.(23-24六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如图,当地球绕太阳转到C处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填“赤道”“南半球”或“北半球”)。
4.(23-24六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如图,甲、乙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使用低倍镜观察的图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5.(23-24六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有的动物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___________。有的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___________。
6.(23-24六年级下·浙江金华·期中)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作___________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作___________镜。
二、选择题(36分)
1.(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使用自制圭表测量,发现正午“表”在“圭”的影子是倾斜的,可能的原因是( )。
A.“表”没有竖直在“圭”上 B.正午的影子是倾斜的
C.“圭表”朝南北方向放置 D.“圭”上的刻度画错了
2.(23-24六年级上·浙江·期中)以下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3.(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我们在课堂上制作了地球模型,右图的地球模型可以解释(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内部结构
C.地球的海陆分布 D.地球的运动
4.(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小科用干稻草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如图),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池塘水 D.消毒水
5.(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世界上首个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是( )。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简·施旺麦丹 D.巴斯德
6.(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小临家的小猫最近开始换毛了,不但颜色变深了,而且变厚了,这是因为( )。
A.小猫的饮食发生了变化 B.小猫病了
C.小猫为了适应季节变化做出的改变 D.以上都是
7.(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猫头鹰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休息,猫头鹰的这种行为主要受到( )的影响。
A.昼夜交替 B.温度变化 C.四季变化 D.影长变化
8.(24-25六年级下·浙江温州·期中)下列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①月相变化 ②太阳东升西落 ③四季变化 ④昼夜交替
A.②④ B.①②④ C.②③
9.(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乌鲁木齐迎来黎明时,温州是( )状态。
A.黎明 B.黄昏 C.白天 D.黑夜
10.(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地球上不同的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存在差异,其原因在于( )。
A.地球的表面受热不同 B.地球的公转运动 C.地球的自转方向 D.月球绕地球公转
11.(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D.傅科
12.(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面对地球这样的研究对象,小科想到了用( )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A.对比 B.模拟 C.虚拟 D.重复
13.(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人体内的( )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A.血细胞 B.干细胞 C.白细胞 D.骨细胞
14.(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如果微小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 ),再在上面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A.脱脂棉纤维 B.白糖 C.食盐 D.碘酒
15.(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不同的,动物细胞没有(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细胞质
16.(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
A.列文虎克 B.罗伯特 胡克 C.詹森父子 D.简 施旺麦丹
17.(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字母“b”,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应该是( )。
A.b B.p C.q D.d
18.(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昆虫太小了,小科看不清昆虫的细微之处,他想要用放大倍数更大的放大镜来观察,以下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的放大镜。
A.面积最大 B.凸度最小 C.凸度最大 D.面积最小
三、判断题(14分)
1.(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在干燥温暖的环境中,霉菌生长速度最快。( )
2.(23-24六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
3.(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 )
4.(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浑天仪是中国古代用来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仪器。( )
5.(23-24六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先看见日出的地方也先看到日落。( )
6.(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
7.(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是约一天。( )
8.(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临平·期中)地球始终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轴在转动,这根假想的轴称为自转轴。( )
9.(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我们只要用放大镜就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
10.(23-24六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叶表皮气孔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组成,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
11.(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同学们在制作玻片标本时,盖在标本上的正方形玻璃片叫作载玻片。( )
12.(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镜片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
13.(23-24·浙江衢州·期中)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 )
14.(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是多细胞组成,但草履虫、喇叭虫等是单细胞生物体。( )
四、连线题(4分)
(23-24六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把下列细胞与名称用线连起来。
洋葱表皮细胞 植物的根尖细胞 人体血液红细胞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五、简答题(8分)
1.(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暑假到森林公园游玩时,作为游客不能随便丢弃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利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装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
2.(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关于地球,你还想研究什么呢?你打算怎样去研究?
六、实验题(8分)
(23-24六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如下图所示,师生进行了“谁先迎来黎明”模拟实验。请完成下面小题:
(1)模拟探究过程中,老师手举一个红色的气球代表(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黎明
(2)地球自转周期是( )
A.一天 B.12小时 C.一个月 D.一年
(3)为了模拟地球自转,实验中应该采用的运动方式为( )。
A.所有同学绕圆心按方向A转动
B.所有同学绕圆心按方向B转动
C.松手后每个同学原地顺时针转动
D.松手后每个同学原地逆时针转动
(4)模拟实验按照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运动时,谁会先看到老师手上的气球( )。
A.小明 B.小玲
C.小明小玲都有可能 D.所有同学一起看见
七、综合题(12分)
(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标本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2)在显微镜下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小黑点,这是( )。
A.细胞核 B.液泡 C.细胞壁
(3)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视野内出现许多黑色圆圈这可能是( )。
A.盖盖玻片方法不规范导致标本内出现气泡
B.洋葱表皮细胞撕得太厚
C.没有正确使用反光镜调光
(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时,将显微镜原来标有10×的目镜,更换成16×的目镜,观察到的范围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5)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图像偏右下角,通过( )可将图像移至视野中心。
A.向左上移 B.向右下移 C.向右上移
(6)洋葱放一段时间后表面发霉,下面生物与霉菌一样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变形虫 B.新冠病毒 C.粉尘
参考解析
一、
1.50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上标有“10X”物镜上标有“5X”,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5=50。
2.逐渐变长 适中
【解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3.赤道
【解析】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所以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如图,当地球绕太阳转到C处时,太阳直射在赤道。
4.甲
【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图中甲、乙两图两个视野,使用低倍镜观察的图是甲,看到的细胞数目更多。
5.昼行性动物 夜行性动物
【解析】动物的种类不同,生活习性也不一样。像蝴蝶、喜鹊、燕子等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我们称它们为昼行性动物,像蝙蝠、猫头鹰等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我们称它们为夜行性动物。无论昼行性动物还是夜行性动物,都是根据昼夜更替来安排他们活动、休息和生殖的时间的。
6.物 目
【解析】显微镜有上、下两个透镜,对着物体的透镜叫作物镜。对着眼睛的透镜叫作目镜。
二、
1.A
【解析】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的标尺叫“圭”。圭表需正南正北放置,表向南,圭在北。使用时,利用“圭”测量“表”的影长。正午时太阳运行到最高点,“圭”上就出现了“表”的影子。由于正午时太阳高度会随四季周期性变化,圭表上的影子长度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正午“表”在“圭”的影子是倾斜的,可能的原因是“表”没有竖直在“圭”上。
2.C
【解析】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当地球朝着太阳的一面时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符合实际的是选项C。A的自转方向不对,B的昼夜分布不对。
3.C
【解析】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了解和探索客观世界的最有力、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图中的地球模型能够清楚地看到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所以可以解释地球的海陆分布。
4.C
【解析】培养液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微小生物与常见生物一样,生长需要营养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为了让微生物繁殖得更快,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池塘水。因为池塘水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
5.B
【解析】科学家的智慧以及劳动人民的实践,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
6.C
【解析】猫的换毛周期通常与季节变化有关,它们会根据季节调整自己的毛发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在冬季,猫会长出更厚的毛发来保持体温;而在夏季,则可能会换上较薄的毛发以便散热。这种换毛行为是猫的自然生理反应,与饮食变化或生病关系不大。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小猫为了适应季节变化而做出的改变。
7.A
【解析】昼夜节律指生命活动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动。人的活动,动植物的行为习性变化与昼夜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猫头鹰适应弱光,主要在光线弱的夜间活动,是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
8.A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对自然现象的影响。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旋转(约24小时一圈),主要导致以下现象: ②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我们在地面上观察到太阳似乎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④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不同地区轮流面对太阳(白天)和背对太阳(黑夜),从而形成昼夜循环。 其他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 ①月相变化: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引起(约29.5天周期),与地球自转无关。 ③四季变化:由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周期)和地轴倾斜引起,与地球自转无关。因此,只有选项A正确。
9.C
【解析】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东边比西边的黎明早,温州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乌鲁木齐迎来黎明时,温州是白天状态。故选C。
10.C
【解析】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存在时间的差异,其原因在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东边的地区先迎来黎明。故选C。
11.A
【解析】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天文学家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提出地球自转,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地球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故A符合题意。
12.B
【解析】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在科学实验中,面对地球这样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展开研究。故选B。
13.C
【解析】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有很大的伤亡。故选C。
14.A
【解析】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的(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吸走盖玻片边缘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15.B
【解析】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B选项符合题意。
16.B
【解析】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虎克于1665年发现的。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 胡克。故选B。
17.C
【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左右均颠倒。因此,用显微镜观察字母“b”,显微镜下看到的应该是“q”,故选项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18.C
【解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放大倍数最大的是凸度最大的放大镜,故选C。
三、
1.×
【解析】空气潮湿温暖时,正是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因此,保持干燥低温可以防霉。在干燥温暖的环境中,破坏了霉菌繁殖的一个条件,所以霉菌生长速度慢。
2.√
【解析】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白昼光强,黑夜光弱。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比如蝴蝶等。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比如猫头鹰、蝙蝠等。白天 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昙花、夜来香等。
3.×
【解析】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最近时,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离太阳最远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4.×
【解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互相搭配,用来量度正午日影长度。
5.√
【解析】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定为0度经线,向西180 度属西经,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越早迎来黎明,越早看到日落。
6.√
【解析】“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球面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2016年9月在贵州建成投用,成为目前人类望向宇宙的最大眼睛。FAST建成后,能看到137亿光年外的宇宙边缘,将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
7.√
【解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8.×
【解析】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9.×
【解析】由于微生物很小,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限,大多数微生物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10.√
【解析】在叶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11.×
【解析】载玻片是在实验时用来放置实验材料的玻璃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呈长方形,较厚,透光性较好;盖玻片是盖在材料上,避免液体和物镜相接触,以免污染物镜的玻璃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呈正方形,较薄,透光性较好。盖在标本上的正方形玻璃片是盖玻片,而不是载玻片。
12.√
【解析】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度有关,中央凸度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
13.×
【解析】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罗伯特 胡克是第一个发现植物细胞的伟大学者,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使人类对生物的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
14.√
【解析】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衣藻、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四、
【解析】不同类型的细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洋葱表皮细胞像一个个小格子,边缘规则,里面有一个很明显的小黑点(细胞核);人体血液红细胞呈椭圆形,就像一个甜甜圈;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呈椭圆形;植物根尖细胞突出,排列紧密。
五、
1.装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导致温度升高。
【解析】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倍数不等。装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就像一个凸透镜一样,有聚光的作用,导致温度升高,可能引发火灾。
2.关于地球,可以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研究:
气候变化,我们可以分析长期气候数据,进行实地考察和生态监测来进行研究。
地球内部结构,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探测技术,分析岩石样本,进行地质研究。
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通过野外调查,数据分析,资料查找,交流讨论等进行研究。
【解析】关于地球,可以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研究:
气候变化:
研究内容:我想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研究方法:分析长期气候数据,进行实地考察和生态监测。
地球内部结构:
研究内容:探索地球内部的构造、成分以及地壳、地幔和核心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方法:利用科学探测技术,分析岩石样本,进行地质研究。
生物多样性:
研究内容:研究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分布以及保护策略。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数据分析,资料查找,交流讨论等。
六、
(1)C (2)A (3)A (4)B
【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
(1)模拟探究过程中,老师手举一个红色的气球代表太阳,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2)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
(3)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为了模拟地球自转,实验中应该采用的运动方式为所有同学绕圆心按方向A转动。
(4)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小玲先看到老师手上的气球。
七、
(1)④③①② (2)A (3)A (4)B (5)B (6)A
【分析】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里有较大的液泡,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解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地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所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标本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④③①②。
(2)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里有较大的液泡,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3)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而不是将整块盖玻片从上往下压。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视野内出现许多黑色圆圈,这是气泡,可能是因为盖盖玻片方法不规范导致的。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图像越大;但是视野范围会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量也会越少。所以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时,将显微镜原来标有10×的目镜,更换成16×的目镜,放大倍数变大,观察到的范围会变小。
(5)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右下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应该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粉尘属于非生物,也有细胞;新冠病毒属于病毒,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所以与霉菌一样具有细胞结构的是变形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