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浙江专用)
四、连线题(共6分)
(23-24四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大自然的声音多种多样,请你把声音的来源连起来。
鸟叫 雷声 下课铃声 小溪流水声 汽车发动声 雨声动物发出的
自然界发出的 人类活动发出的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简答题(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40分)
1. [ A ] [ B ] [ C ] 2. [ A ] [ B ] [ C ] 3. [ A ] [ B ] [ C ]
4. [ A ] [ B ] [ C ] 5. [ A ] [ B ] [ C ] 6 [ A ] [ B ] [ C ]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
六、实验题(8分)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七、综合题(10分)
(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A ] [ B ] [ C ] (5)[ A ] [ B ] [ C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20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四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浙江专用)
一、填空题(20分)
1.(23-24四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成语“惊弓之鸟”是利用弓弦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将受过伤的鸟吓得落到地上。
2.(23-24四年级上·浙江衢州柯城·期中)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是以___________形式传播的。
3.(23-24四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小科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___________;鼓声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4.(23-24四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___________进入血液,通过心脏跳动它随着血液一起被送到全身各处,同时又会将___________排出体外(填“二氧化碳”或“氧气”)。
5.(23-24四年级上·浙江义乌·期中)如图所示,如果小科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他听到的声音会更加清晰,在这个实验中,手模拟的是___________,产生振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④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40分)
1.(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如图所示,用相同的力依次弹奏琴弦,第( )根琴弦产生的音最低。
A.1 B.2 C.3
2.(23-24四年级上·浙江温州·期末)乐乐同学在呼吸时,用手触摸胸腹部,发现( )。
A.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B.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收缩
C.吸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3.(23-24四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下列食物中,属于主食的是( )。
A.米饭 B.鸡蛋 C.大排
4.(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除了呼吸之外,我们从外界获取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是( )。
A.运动 B.学习 C.饮食
5.(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兔子的耳朵又长又大,其主要作用是( )。
A.产生声音 B.传播声音 C.收集声音
6.(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我们课间操时听到的音乐,主要是由于( )振动产生的。
A.电脑 B.空气 C.广播喇叭
7.(23-24四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下列有关肺活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人的肺活量一直保持不变
B.肺活量大的人,身体排泄废气的能力更强
C.小科爱运动,小红不爱运动,小科的肺活量可能要比小红的大
8.(23-24四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同学晚餐吃了米饭、肉蒸蛋,红烧鲫鱼,他这一餐吃的食物应该记录为( )。
A.3种 B.4种 C.5种
9.(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早餐,吃了两个馒头,一杯牛奶和一份木耳炒香菇,记录为( )种食物。
A.3 B.4 C.5
10.(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呼吸过程中,当我们吸气时( )。
A.肋骨向下,胸腔扩张
B.肋骨向下,胸腔收缩
C.肋骨向上,胸腔扩张
11.(23-24四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将音叉拿到月球上敲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手指接触时会有一种麻的感觉,但听不到声音。
B.与手指接触时不会有一种麻的感觉,能听到声音。
C.手会有特别刺痛的感觉,不能听到声音。
12.(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同学使用“土电话”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棉线拉太紧了 B.棉线太粗了 C.棉线太松了
13.(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钓鱼时,河边的人如果大声说话会把鱼吓跑,这说明( )。
A.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里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14.(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如图,手摇八音盒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主要原因是( )。
A.音梳的长短不同
B.手转动摇杆的速度不同
C.八音盒内部有电子音乐
15.(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如图实验中,在气球皮上放碎纸屑的作用是( )。
A.证明桌面在振动 B.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C.检测声音高低
16.(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课上我们让小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当小鼓的声音较弱时,( )。
A.鼓面振动速度慢 B.鼓面振动幅度小 C.鼓面振动幅度大
17.(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乐小新在课堂上发言声音响亮,我们可以用科学词汇( )来进行描述。
A.高 B.强 C.弱
18.(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敲击音叉,会发出“嗡嗡”声,停止敲击后,仍能听到一段声音,是因为( )。
A.音叉停止振动后仍能有声音
B.音叉仍在振动
C.大脑会产生一段幻听
19.(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在密封袋中分别装入空气、水、沙子,一只耳朵贴着密封袋,一只手敲击桌面,装哪种物体听到的声音效果最好呢?( )。
A.沙子 B.空气 C.水
20.(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吹奏“吸管排箫”时,我们发现吹奏1、2、3号管发出声音最高的是( )号管。
A.1 B.2 C.3
三、判断题(10分)
1.(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猪肝、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 )
2.(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我们不能长时间只吃一种食物。( )
3.(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碘本来就是一种微量元素,所以缺碘没什么大不了的。( )
4.(23-24四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新冠疫情期间,建议大家戴上口罩,可以减少飞沫通过我们的呼吸器官进入体内的可能性。( )
5.(23-24四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不爱运动的人比爱运动的人的肺活量大。( )
6.(23-24四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拉小提琴时,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 )
7.(23-24四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产生水花和波纹。( )
8.(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成年男性讲话声音比女性低,是因为男性的声带比女性短。( )
9.(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
10.(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当潜水员潜到水里时,就听不到水面上的声音了。( )
四、连线题(6分)
(23-24四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大自然的声音多种多样,请你把声音的来源连起来。
鸟叫 雷声 下课铃声 小溪流水声 汽车发动声 雨声动物发出的
自然界发出的 人类活动发出的
五、简答题(6分)
(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简述我们吃的食物到身体内的什么地方去了?
六、实验题(8分)
(23-24四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小刚想探究音高规律,请你和他一起探索声音变化的规律。
(1)如上图1中按从8-1顺序用相同的力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的规律是( )。(“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
(2)如上图2中按从1-8顺序用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的规律是( )。(“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
(3)如上图 3 中,用嘴向瓶口吹气,由于瓶内( )的振动能发出不同的音调,按照音调从低→高的数字顺序排列是( )。
(4)通过以上实验,我发现:琴弦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越粗的振动的速度越( ),发出声音越( )。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越短的振动的速度越( ),发出 的声音越( )。
七、综合题(10分)
(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乐小新平时爱运动,而乐小优平时不爱运动。体育课上,老师测量了一下同学们50米赛跑后一分钟呼吸次数和恢复正常呼吸次数所用的时间,如表:
姓名 50米赛跑后一分钟呼吸次数 恢复正常呼吸次数所用时间
A同学 29次 3分钟
B同学 34次 6分钟
(1)根据表中数据,请你推测一下,在跑步时 同学呼吸次数更多, 同学的肺活量更大。其中 同学的数据是乐小优的。
(2)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两个气球模拟的是 。当我们用此装置模拟吸气时,下端的气球皮会向 ,此时气球变 。
(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
(4)某同学三次测量肺活量的结果如下,我们最终选取的数值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肺活量 2300 2200 2400
最终取值
A.2300 B.2200 C.2400
(5)深吸一口气,吹响哨子,肺活量小的人哨子吹响持续时间和肺活量大的人比,( )。
A.长一些 B.短一些 C.一样长
参考解析
1.振动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成语“惊弓之鸟”是利用弓弦振动发出的声音,将受过伤的鸟吓得落到地上。
2.振动 声波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击起水花),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像水波可以向远方传播一样被称为声波,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3.振动 波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小科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振动;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所以鼓声也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氧气 二氧化碳
【解析】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了。人在运动以后呼吸会加快,这是因为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
5.耳郭 ⑥ 耳蜗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耳郭是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音,鼓膜对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对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对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对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小科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他听到的声音会更加清晰,在这个实验中,手模拟的是耳郭,产生振动的是鼓膜,④是耳蜗。
二、
1.C
【解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读图可知,图中从1到3三根弦,材料长短相同,由细到粗,用相同的力拨动时,振动由快到慢,因此1号振动最快,声音最高,3号琴弦最粗,振动速度最慢,声音最低。故选C。
2.A
【解析】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大,肺也扩张,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3.A
【解析】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粮食类、蔬果类的食物,还必须吃肉蛋类的食物。主食是指传统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粮食,包括米、面、杂粮、豆类、薯类等。米饭属于主食类食物;鸡蛋、大排属于副食。故选A。
4.C
【解析】除了呼吸之外,饮食也是我们从外界摄取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5.C
【解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收集声波,耳道的作用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引起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向大脑报告信息。兔子的耳朵又长又大,其作用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可以使声音更加清楚。
6.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我们课间操时听到的音乐,主要是由于广播喇叭振动产生的。
7.A
【分析】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肺活量大就意味着呼吸系统强大,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解析】A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每个人的肺活量都是不一样的,也不是一直不变的,这项观点错误;
B.肺活量大的人,身体排泄废气的能力更强,选项观点正确;
C.小科爱运动,小红不爱运动,小科的肺活量可能要比小红的大,选项观点正确;
故选A。
8.B
【解析】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比如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等。人的生长与活动需要营养就是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
同学晚餐吃了米饭、肉蒸蛋,红烧鲫鱼,他这一餐吃的食物应该记录为4种,分别是米饭、肉、蛋、鲫鱼。
故选B。
9.B
【解析】人体维持生命和从事各种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由多种食物组成的要分开写出来。早餐两个馒头,一杯牛奶和一份木耳炒香菇,应该记录为4种食物,分别是馒头、牛奶、木耳、香菇。选B。
10.C
【解析】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肋骨向上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收缩,横膈膜上提,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肋骨向下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扩大,体内的气体被呼出。故选C。
11.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将音叉拿到月球上敲击,音叉会振动,再与手指接触,接触时会有一种麻的感觉。但是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可知,听不到声音。
故选A。
12.C
【解析】A.棉线拉得太紧可能会增加其传递振动的能力,振动就能通过棉线传递,不符合题意;
B.棉线的粗细对声音传递的影响相对较小,不符合题意;
C.“土电话”是通过棉线传递声音振动的实验,其工作原理是振动通过固体(棉线)传播。如果棉线太松,那么当一方说话时产生的振动就无法有效地通过棉线传递到另一端,因此对方就听不到声音,符合题意;
故选C。
13.A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钓鱼时,河边的人如果大声说话会把鱼吓跑,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里传播。故选A。
14.A
【解析】手摇八音盒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主要原因是手转动摇杆的速度不同。
八音盒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手摇动摇杆,带动内部的齿轮系统,进而驱动音梳上的拨片快速划过金属齿片,从而发出声音。音梳上的每个齿片的长度通常是一致的,对应固定的音高。当手转动摇杆的速度快时,音梳上的拨片划过齿片的频率增加,因此发出的声音频率也高,音调就高;反之,当转动速度慢时,发出的声音频率低,音调就低。故选A。
15.B
【解析】在气球皮上放碎纸屑的作用是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在这个实验中,当气球皮振动时,碎纸屑会随着振动而跳动。这个现象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气球皮的振动情况,使振动效果更加明显,便于观察和理解振动是如何传递的。碎纸屑的跳动并不能直接证明桌面在振动,也不是用来检测声音的高低的。故选B。
16.B
【解析】当小鼓的声音较弱时,原因是鼓面振动幅度小。声音的强弱,即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听起来就越响亮;相反,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听起来就越弱。因此,当小鼓的声音较弱时,可以推断出鼓面的振动幅度较小。鼓面振动速度慢通常影响的是音调(声音的高低),而不是响度(声音的强弱)。故选B。
17.B
【解析】我们可以用科学词汇强来进行描述。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度或响度通常用“强度”来描述,与声音的响亮程度相关。所以,乐小新在课堂上发言声音响亮,可以说他的声音强度大。而“高”通常用来描述音调(频率),而“弱”则用来描述声音强度小。故选B。
18.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停止敲击音叉后仍能听到一段余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故选B。
19.A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其次是液体,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因此用水、空气和沙子分别填充三个塑料袋,封口并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塑料袋上,另一只耳朵捂住,在不远处敲击桌面。隔着装沙子的塑料袋听到的声音效果最好。故选A。
20.C
【解析】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吹奏管乐器,管中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管中的空气柱越短,相同条件下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所以声音最高的是3号管。故选C。
三、
1.√
【解析】一般含铁量比较高的蔬菜分为三大类,菌类、绿叶菜和海藻类。木耳、香菇、菠菜、空心菜等都含有大量的铁元素。猪肝、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
2.√
【解析】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食物可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不能偏食。长时间只吃一种食物会导致营养不良,危害人体健康。
3.×
【解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
4.√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通常是通过呼吸道有关。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飞沫。新冠疫情期间,建议大家戴上口罩,可以减少飞沫通过我们的呼吸器官进入体内的可能性,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5.×
【解析】经常运动的人肺活量就会大一些,就会更健康,不运动的人肺活量就不高,如果稍微累一点就会受不了,经常运动的人会更健康一点。
6.√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不同的琴弦,琴弦越粗,振动速度会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7.√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水花和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8.×
【解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成年女子的声带比男子的声带短,振动快音高高,男性的声带比女性长声音比女性声音低。
9.×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之所以看不见物体的振动,是因为物体振动得太快,人的眼睛无法分辨,并不是发声体不振动。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如果我们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可以看见碎纸屑会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10.×
【解析】当我们潜到水里时,仍然可以听到水面上的声音。水是一种声音的传播介质,和空气一样,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因此,即使潜水员潜到水里,他们仍然能够听到水面上的声音,除非他们处于真空环境中,但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
四、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鸟叫声是动物发出的声音;雷声、雨声、小溪流水声属于自然界的声音;下课铃声、 汽车发动声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五、
食物通过我们体内消化器官的消化分解,一部分营养物质被吸收,用来维持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剩余的残渣形成粪便,被我们排出体外。
【解析】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处理,营养部分被吸收,水分被输送到膀胱变成尿排出,营养进入人的体内提供热量,最后剩下的食物残渣才变成大便被排出体外。消化过程是通过消化器官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通过消化器官,营养部分被吸收,食物残渣被排出体外。
六
(1)由高到低 (2)由低到高 (3)空气 丙、乙、甲、丁 (4)慢 低 快 高
【解析】(1)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按8-1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的规律是从高到低,因为金属条越来越长,物体的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按8-1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的规律是从低到高,因为琴弦越来越细,物体的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用嘴向瓶口吹气,由于瓶内空气的振动能发出不同的音调。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所以按照音调从低→高的数字顺序排列是丙、乙、甲、丁。
(4)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细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粗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琴弦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越粗的振动的速度越慢,发出声音越低;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越短的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七、
(1) B A B (2) 肺 下 大
(3) 氧气 二氧化碳 (4)C (5)B
【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解析】(1)乐小新是个爱运动的孩子;而乐小优不爱运动,体质较差。通过观察表中数据,A同学运动后一分钟呼吸次数比B同学少,恢复正常呼吸次数所用的时间比B同学短,A同学的肺活量大,所以数据是乐小新的。
(2)这是一个人体呼吸过程的模拟实验。其中,用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体内膈肌。人在吸气时,相当于橡皮膜向下拉,此时,瓶内的气球将变大,空气进入气球。
(3)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通过呼吸,我们使氧气进入血液,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测量肺活量时一般测量三次,取最大值,所以我们最终选取的数值是2400。
(5)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每个人的呼吸次数与每个人的肺活量有关。深吸一口气,吹响哨子,肺活量小的人哨子吹响持续时间和肺活量大的人比,短一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