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四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B(浙江专用)
一、填空题(20分)
1.(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食物在口腔里,进行初步消化的是由___________、舌头、唾液完成的。
2.(23-24四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是___________。
3.(23-24四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肺活量大的人,一口气吹响哨子时间会比较___________(填“长”或“短”)一些。
4.(24-25三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5.(23-24四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如:人说话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6.(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产生的。人是靠声带___________发声的。
7.(23-24四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声音的高低叫作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8分)
1.(23-24四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长短的关系”,应选择的材料是( )。
A. B. C.
2.(23-24四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下列做法中会发出声音的是( )。
A.拉直橡皮筋 B.拨动钢尺 C.按住鼓面
3.(23-24三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A.把食物放在纸上按压
B.把食物上滴上碘酒
C.把食物放在火上烧
4.(23-24四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关于运动和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B.运动停止后,呼吸和心跳会立即恢复正常
C.运动完后,肺活量小的同学先恢复正常呼吸
5.(23-24四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制作小乐器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①调试②设计③制作。这三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6.(23-24四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二胡弦绷直后,拉动它可以发出声音。把弦再绷得紧一些,再次拉动它,听到发出的声音( )。
A.更强 B.更高 C.更低
7.(23-24四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图书馆里的警示语“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提醒人们控制声音( )。
A.高低 B.强弱 C.音调
8.(23-24四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耳屎堵住耳朵会影响听力,所以要经常掏耳朵
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
C.耳机虽然可以让我们听得更清晰,但是不能经常使用耳机。
9.(23-24四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到紧贴在桌面的耳朵里。
A.笔 B.桌面 C.空气
10.(23-24四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下列各种声音中,不是自然界中的声音的是( )。
A.风声 B.雷声 C.读书声
11.(23-24四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下列有利于我们保持长期均衡营养的做法是( )。
A.早上来不及吃早餐,中餐和晚餐可以多吃一点
B.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所以每天只吃水果
C.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
12.(23-24四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小明在给食物进行分类时,将食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牛奶、鸡蛋、猪肉,一类是米饭和南瓜。他是按( )。
A.主食和副食
B.含蛋白质和不含蛋白质
C.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
13.(23-24四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在安静状态下,成人每分钟心跳一般在( )次左右。
A.60~90 B.20~40 C.8~20
14.(23-24四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 )算一次呼吸。
A.吸一次气 B.呼一次气 C.呼气、吸气各一次
三、判断题(10分)
1.(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肺活量的大小与我们的健康没有关系。( )
2.(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可以用碘酒来测试食物里是否有淀粉。( )
3.(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我们每天吃的东西要营养均衡。( )
4.(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脂肪是肥肉,检验的方法是,在纸上涂抹是否有油迹。( )
5.(23-24四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不仅不会影响消化,还能充分利用时间。( )
6.(23-24四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公路两旁的树木可以通过阻碍声音传播的方式减少车辆发出的噪声。( )
7.(23-24四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在做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对比实验中,要用不同的音叉使用不同的力量敲。( )
8.(23-24四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传播效果最好。( )
9.(23-24四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如果双耳的鼓膜受损,那么就有可能听不到声音了。( )
10.(23-24四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试管中的水在不装满的情况下,装的水越多,用嘴对着试管吹的音调越低。( )
四、连线题(8分)
(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把下列食物与其对应的类别连起来。
鸡腿 米饭 苹果 鸡蛋 牛奶 西蓝花 羊肉 土豆
动物类食物 植物类食物
五、简答题(12分)
1.(23-24三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怎样证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2.(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再传到我们的耳朵里面,那么我们听到声音在耳朵里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六、实验题(10分)
(23-24四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10月2日温州举行“亚运会”,小刚在观看赛龙舟比赛时发现距离虽远但依旧能听到打鼓声。为探究实验,小刚取一面鼓,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
(1)如图,小刚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
A.受到外力 B.发生振动 C.鼓面弯曲
(2)轻轻敲鼓,鼓发出声音,纸屑( )。
A.反复跳动 B.位置不变 C.跳动一次就停止
(3)实验过程中,下面实验材料可以代替纸屑放在鼓面上的是( )。
A.泡沫球 B.铅笔 C.科学课本
(4)用力敲鼓和轻轻敲鼓,听到的两次鼓发出的声音( )。
A.高低不同 B.强弱不同 C.一样
(5)停止敲鼓,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鼓面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
B.鼓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C.人耳的错觉,实际上声音已经消失
七、综合题(14分)
(23-24四年级上·浙江台州·期中)耳朵的结构与声音的传播。
(1)观察耳朵的结构图并在括号中填写名称。
(2)物体振动时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耳朵中 (填“①”或“②”)的振动。
(3)如图所示,将耳朵紧紧贴在水槽上,此时音叉的声音以 形式,依次经过 、 的传播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 的振动。耳朵中的 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刺激 ,产生听觉信号。
(4)当我们用耳机听音乐时,耳朵中的( )结构不起作用。
A.耳廓 B.外耳道 C.听小骨
参考解析
一、
1.牙齿
【解析】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功能各不相同。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舌头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唾液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
2.淀粉
【解析】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说明这种食物含有淀粉。所以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是淀粉。
3.长
【解析】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比肺活量小的人吹得响,时间也久。
4.脂肪 淀粉
【解析】食物的营养中,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其中淀粉和脂肪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
5.振动 声带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弹琴时,琴弦振动产生声音。
6.振动 振动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所以人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7.音高
【解析】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高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高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高就越低。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教材中,把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二、
1.A
【解析】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长短的关系”,应选择的材料只有长短不同,材料的大小、轻重、粗细等因素不变。故A正确。
2.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拨动钢尺能让物体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拉直橡皮筋、 按住鼓面不会振动,因此不会发出声音。
3.B
【解析】根据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在食物上滴碘酒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有淀粉。
4.A
【解析】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氧气越多,肺的呼吸就会急促,A观点正确;运动停止后,呼吸和心跳过一段时间才会恢复正常,B观点错误;运动完后,肺活量小的同学后恢复正常呼吸,C观点错误。
5.B
【解析】制作小乐器的步骤是“设计—制作—调整—演示”。首先设计制作方案,画出制作小乐器的示意图。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一边制作一边修改。制作完成后进行调试,然后在班级或小组内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故B选项正确。
6.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琴弦振动快慢与琴弦松紧、长短、粗细有关。二胡的琴弦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声音的强弱与琴弦振动幅度大小有关,与琴弦松紧无关。故B正确。
7.B
【解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图书馆里的警示语“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讲话时,要注意控制自己讲话声音的响度也即强弱,避免影响别人。故选B。
8.A
【解析】保护耳朵的措施:尽量避开噪声,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膜,听到巨大的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A.耳屎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听力的作用,不应该频繁地掏耳朵。错误。
B.遇到过强的声音我们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正确。
C.耳机虽然可以让我们听得更清晰,但是不能经常使用耳机,否则会影响听力。正确。
故选A。
9.B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且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效果最好 。当耳朵紧贴桌面时,写字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桌面(固体)这种介质传播到耳朵里的,相比笔,桌面是更主要的传声介质;而空气传声效果不如固体,此时不是主要传声途径。
10.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声音,风声、雷声都属于自然界的声音,读书声属于人工世界的声音。
11.C
【解析】早餐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不吃早餐,工作、学习的效率会下降,常常会出现头昏、无力、心慌、出冷汗等现象。零食不能有效地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宜多吃。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才是有利于我们保持长期均衡营养的做法。
12.C
【解析】小明是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因为是牛奶、鸡蛋、猪肉属于动物类食物,而米饭和南瓜属于植物类食物,所以C符合题意。
13.A
【解析】正常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心跳一分钟应为60~100次,即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但有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心率在55次/分左右,通常也视为正常心率。测量心率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并在经过充分休息后,再进行心率的测量,以保证测量准确性,所以A符合题意。
14.C
【解析】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胸部的一次起伏就是一次呼吸, 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
三、
1.×
【解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最大呼气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
2.√
【解析】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淀粉。
3.√
【解析】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我们每天吃的东西要营养均衡。搭配膳食的营养原则是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吃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4.√
【解析】把一种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如果在白纸上留下了油渍,说明这种食物里面含有脂肪。所以脂肪是肥肉,检验的方法是,在纸上涂抹是否有油迹。
5.×
【解析】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样的饮食方法很容易会引起消化不良现象,并且也无法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6.√
【解析】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住阳光,还可以通过阻碍声音传播的方式,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因为浓密的树木有很强的吸音能力。
7.×
【解析】在做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不变,针对本实验,只改变对音叉的敲击力度,其余的不变。得出结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
【解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特性,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9.√
【解析】鼓膜很薄而且很有弹性,即使很轻微的声音,它会产生振动。如果双耳的鼓膜受损,不会产生振动,我们就有可能听不到声音了,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10.×
【解析】用嘴对着瓶口向瓶内吹气,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试管中的水量越多,空气柱越短,所以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四、
【解析】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米饭、苹果、西蓝花、土豆属于植物类食物,鸡腿、鸡蛋、牛奶、羊肉属于动物类食物。
五、
1.在食物上滴上碘酒,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
【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由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变蓝,碘酒中含有碘单质,所以向食物滴碘酒,如果变蓝,就证明含有淀粉。
2.耳郭把外界的声波收集起来,经外耳道传入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再将这种振动传给与它相连的听小骨,听小骨再将振动传给耳蜗和半规管,经处理后传至有关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再将声波信号传送到大脑产生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郭把外界的声波收集起来,经外耳道传入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再将这种振动传给与它相连的听小骨,听小骨再将振动传给耳蜗和半规管,经处理后传至有关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再将声波信号传送到大脑产生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六、
(1)B (2)A (3)A (4)B (5)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小刚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轻轻敲鼓,鼓发出声音,说明鼓面在振动,纸屑也会反复跳动。
(3)实验中需要使用轻质且容易被振动影响的材料来观察鼓面振动的效果。泡沫球轻且容易被鼓面振动带动,因此可以代替纸屑放在鼓面上。而铅笔和科学课本较重,不容易被鼓面振动带动,不适合作为实验材料。
(4)用力敲鼓和轻轻敲鼓,听到的两次鼓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敲鼓,鼓面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停止敲鼓,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鼓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七、
(1)①耳廓 ②鼓膜 (2)② (3) 波 水 水槽 鼓膜 听小骨 听觉神经 (4)A
【解析】(1)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图中的①是耳廓;②是鼓膜。
(2)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所以物体振动时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耳朵中鼓膜振动。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所以将耳朵紧紧贴在水槽上,此时音叉的声音以波形式,依次经过水、水槽的传播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面的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产生听觉信号。
(4)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当我们用耳机听音乐时,由于声音直接在外耳道里传播,所以耳朵中的耳廓结构不起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四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B(浙江专用)
四、连线题(共8分)
(23-24四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把下列食物与其对应的类别连起来。
鸡腿 米饭 苹果 鸡蛋 牛奶 西蓝花 羊肉 土豆
动物类食物 植物类食物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简答题(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28分)
1. [ A ] [ B ] [ C ] 2. [ A ] [ B ] [ C ] 3. [ A ] [ B ] [ C ]
4. [ A ] [ B ] [ C ] 5. [ A ] [ B ] [ C ] 6 [ A ] [ B ] [ C ]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六、实验题(10分)
(1)[ A ] [ B ] [ C ] (2)[ A ] [ B ] [ C ] (3)[ A ] [ B ] [ C ]
(4)[ A ] [ B ] [ C ] (5)[ A ] [ B ] [ C ]
三、判断题(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七、综合题(14分)
(1)
(2)
(3)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 A ] [ B ] [ C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18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