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浙江专用)【含答题卡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浙江专用)【含答题卡和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22:02:2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浙江专用)
一、填空题(18分)
1.(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雁荡山的火山喷发后,会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带来大量的资源。
2.(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地壳运动除了会引起火山还会引起___________,都是比较重大的地质灾害。
3.(23-24五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地面径流汇聚后形成河流,河流对两岸会产生___________作用,携带的泥沙在下游会发生___________作用。
4.(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科科和爸爸妈妈商量来年暑假想去新疆罗布泊游玩,据说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是受___________形成的。
5.(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当小科看见家里鱼缸的鱼好像变大了时,他自己明白了,这可以利用___________原理来解释。
6.(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有些物体虽然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够___________其他物体的光。
7.(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小科知道了,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作___________。
二、选择题(30分)
1.(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观察“风蚀蘑菇”形成示意图,空气流动方向跟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2.(23-24五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地球的内部力量改变着地球的地形,右图所示是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的长白山天池,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流水作用 D.断裂
3.(23-24五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小明为了研究地震成因,将一叠纸平放在桌面上,用手在两端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纸隆起(如图),这一叠纸代表( )。
A.土 B.岩层 C.地幔 D.受到的力
4.(23-24五年级上·浙江丽水·期末)下列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5.(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仔细观察下图,关于裂谷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的
B.两个板块拉张而形成的
C.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
6.(23-24五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在设计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前,要先进行设计
B.选择制作材料时可以考虑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C.按设计图制作后不能调整、改进和完善
D.制作时镜片的安放要呈一定的角度
7.(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燃烧的蜡烛 B.太阳 C.萤火虫 D.反光的镜子
8.(22-23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 )不会让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
A.火山和地震 B.流水 C.用脚踩地面
9.(23-24五年级上·浙江·期中)“治水必须先治山”,须在山坡和沙地上植树、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噪声 B.没有足够的土壤
C.净化空气 D.减小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0.(23-24五年级上·浙江·期中)下列图示表示光的反射的是( )。
A. B.
C. D.
11.(23-24五年级上·浙江·期中)雨过天晴,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小水滴,这些水滴能起到类似( )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成 不同的色光,从而形成彩虹。
A.凸透镜 B.平面镜 C.棱镜 D.凹面镜
12.(23-24五年级上·浙江·期中)把一支铅笔倾斜插入水中,从侧面观察,我们会见到( )的情况。
A. B.
C. D.
13.(23-24五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在进行“光照射烟雾”的探究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烟雾是透明度很高的固体小颗粒
B.烟雾颗粒反射了激光
C.这个实验演示了光沿直线传播
14.(23-24五年级上·浙江萧山·期中)用手电筒分别照射以下物品,光不能透过( )。
A.普通白纸 B.普通玻璃 C.磨砂玻璃 D.硬纸板
15.(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去森林里玩耍,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几个小光班,这些小光班是由( )而形成的。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三、判断题(20分)
1.(23-24五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在风的作用模拟实验中,用砂纸打磨岩石时,来回打磨最合适。( )
2.(23-24五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的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沉积。( )
3.(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树荫下有许多小光斑,这些小光斑是太阳的倒影。( )
4.(23-24五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渔民从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实际大一些,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
5.(23-24五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不同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不同。( )
6.(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萤火虫会发光,正在发光的萤火虫属于光源。( )
7.(23-24五年级上·浙江湖州·期中)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我们用橡皮泥制作内部结构模型时,应该将最里层做得最厚一些。( )
8.(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雁荡山的形成说明地壳是运动的。( )
9.(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长白山天池形成的内因和雁荡山形成的内因相似。( )
10.(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雁荡之游后,科科想起雾蒙蒙的清晨,树下的一束束光线说明光是不会受到阻碍的。( )
四、连线题(5分)
(23-24五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将下列地貌与其成因连起来。
长江三角洲 板块挤压
珠穆朗玛峰 沉积作用
黄河乾坤湾 水的侵蚀
新疆魔鬼城 风的侵蚀
长白山天池 火山喷发
五、简答题(5分)
(23-24五年级上·浙江金华永康·期中)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光反射的例子?
六、实验题(10分)
(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我国幅员辽阔,小科在学习了书本知识后,想跟着课本游 中国。于是在周末的时间,他上网查阅了很多关于我国地形地 貌的详细材料,制定了旅游攻略(如图)。
(1)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被中国人称为“母亲河”。 黄河九曲十八弯,如右图所示,河流弯道处,甲岸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侵蚀 B.沉积 C.无法确定 D.风化
黄河的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于是,小科进行了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什么因素有关。
(2)如要研究土地坡度对侵蚀程度的影响,应该选择(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3)其中喷壶喷水模拟的是( ),当喷水量保持一致时,土地侵蚀最严重的是( )。
(4)利用E和F我们还可以研究:( )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5)如果选择模型A和模型C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的结果是( )。
A.土地侵蚀程度与降水量没有关系 B.植被越丰富,土地侵蚀程度越轻
C.土地坡度越大,土地侵蚀程度越轻 D.土地坡度越大,土地侵蚀越严重
七、综合题(12分)
(23-24五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课间,小科的同桌拿着自己带的镜子,在手中摆弄了几次,就在黑板上就出 现了太阳光的光斑。小科跟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光的探究:实验材料:手电筒1个,纸屏1张,平面镜1面,黑色小球2个。

(1)请在图2中添加平面镜(用“ ”表示平面镜),并画出光在这个过程中行进的大致路线。
(2)将一个纸屏立在桌子上,让手电筒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纸屏另一侧的桌面上的 黑色小球(如图1),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平面镜起到( )作用。
A.反射 B.折射 C.折射和反射 D.直线传播
(3)阳光下盛开着一朵鲜红的月季花,你看到月季花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 )。
A.月季花花瓣能发出红光 B.月季花花瓣能反射阳光中的红光
C.月季花花瓣能吸收阳光中的红光 D.月季花花瓣能把各种光变成红光
(4)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光污染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少光污染的是( )。
A.合理布置光源,改善照明系统 B.加强对广告灯和霓虹灯的管理
C.多建高楼,并且使用玻璃幕墙做外墙 D.采用双层玻璃,内侧贴上吸光材料
(5)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光学知识,小科想要制作一个潜望镜,他为自己准备了剪刀、胶带纸、牙膏盒,以及2面(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平面镜 D.凸透镜
(6)制作潜望镜时,2面镜片要( )摆放。
A.45° B.60° C.90° D.任意角度
参考解析
一、
1.热量 矿物
【解析】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导致泥石流和地震等坏处;但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矿物。
2.地震
【解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因此地壳运动除了会引起火山还会引起地震。
3.侵蚀 沉积
【解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地面径流会聚后形成河流,河水对两岸主要产生侵蚀作用,携带的泥沙在下游会发生沉积作用。
4.风的作用
【解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受风的作用形成的。
5.光的折射
【解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装水的鱼缸外侧是一个凸出的球面,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对鱼起到了放大的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可以用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
6.反射
【解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有些物体虽然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够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7.光源
【解析】像太阳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例如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太阳等属于自然光源,电灯等属于人造光源。
二、
1.A
【解析】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起来,从而形成风。分析图片可知,“风蚀蘑菇”形成示意图,空气流动方向跟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①,故选A。
2.B
【解析】火山喷发后,喷火口内因大量浮石被喷出来和挥发性物质的散失,引起颈部塌陷形成漏斗状洼地,即火山口。后来,由于降雨、积雪融化或者地下水使火山口逐渐储存大量的水从而形成火山湖。火山湖包括火山口湖、火口原湖和熔岩堰塞湖。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故选B。
3.B
【解析】地壳中的沉积岩由于形成时期、岩性不同,层层叠叠分布,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叫作岩层。小明为了研究地震成因,将一叠纸平放在桌面上,用手在两端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纸隆起,如图所示,这一叠纸代表的是岩层。
4.C
【解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C比例最合理。
5.B
【解析】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裂谷是板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故选B。
6.C
【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在水下航行的潜水艇,一般需要借助潜望镜来观察海平面和空中的情况。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潜望镜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够看清外面的情况。
【解析】A、在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前,要先进行设计。A的说法正确。
B.制作潜望镜选择制作材料时可以考虑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用塑料管和空牛奶盒都能做。B的说法正确。
C.按设计图制作后,发现问题可以调整、改进和完善。C的说法错误。
D.制作时镜片的安放要呈一定的角度,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D的说法正确。
7.D
【解析】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反光的镜子不是光源。
8.C
【解析】A.火山和地震可以使地球表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错误;
B.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错误;
C.用脚踩地面不会让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正确;
所以C符合题意。
9.D
【解析】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所以“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故选D。
10.B
【解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且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A图示中反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不正确;C图示中箭头方向不对,不正确;D中光的反射点分开了,不正确。B图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箭头是相反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符合光的反射特点。故选B。
11.C
【解析】雨过天晴,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的作用是:把阳光分解为不同色,形成彩虹。小水滴就相当于一个三棱镜,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折射,由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并且它们的波长各不相同,发生偏折程度也不相同,就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也即彩虹。故选C。
12.D
【解析】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将铅笔斜插入水中时,从侧面看水中的铅笔,因光的折射,会感到铅笔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看起来是向上弯折了,D符合题意。
13.A
【分析】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光能通过阻碍,有的光不能通过阻碍。
【解析】A.烟雾是烟雾不是透明的,A错误。
B.烟雾颗粒反射了激光,B正确。
C.这个实验演示了光沿直线传播,C正确。
故选A。
14.D
【解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全部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光会部分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光不能通过。玻璃、磨砂玻璃是透明的,纸是半透明的,都能透过或部分透过,硬纸板是不透明,光不能透过。故选D。
15.C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去森林里玩耍,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几个小光斑,这些小光斑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生活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射箭运动、小孔成像、光斑、影子的形成。故选C。
三、
1.√
【解析】风的作用会使岩石风化成沙子和土,最终形成土壤。实验中用砂纸进行打磨岩石模拟风化作用,打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沙子和土。来回打磨可以更均匀地作用于岩石表面,模拟风化作用的随机性和不均匀性。
2.×
【解析】促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部力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冰川作用等。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这种现象就是侵蚀现象。
3.√
【解析】树荫下的光斑形成的原理是小孔成像,发光物体为太阳,太阳发出的光透过缝隙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影子。
4.√
【解析】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鱼看起来会比它实际所在的位置更浅。由于这种视错觉,鱼看起来也会比实际的大小要大一些。
5.√
【解析】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我们才能看到物体。任何物体都能反光,只不过反光的情况不同,有强弱之分。
6.√
【解析】光源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宇宙间的物体有的是发光的,有的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自己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太阳、正在发光的萤火虫、打开的电灯、燃烧着的蜡烛等都是光源。
7.√
【解析】地球由地表到地心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地壳下面是地幔,厚约2900千米。这一层的温度约为1000℃~3000℃,内部压力很大。地幔下面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的半径为3400多千米,温度约为4700℃。所以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我们用橡皮泥制作内部结构模型时,最里层是地核,所以应该将最里层做得最厚一些。
8.√
【解析】雁荡山来源于地壳运动。在经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过程后,岩浆覆盖在原始地貌上,岩浆中的流纹岩成了雁荡山的主要地质。
9.√
【解析】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白垩纪流纹质破火地。因此长白山天池形成的内因和雁荡山形成的内因都是由于火山爆发形成的,题干说法正确。
10.×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不透光的物体会阻挡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雁荡之游后,科科想起雾蒙蒙的清晨,树下的一束束光线说明光没有被完全阻挡。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四、
【解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所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魔鬼城的雅丹地貌主要成因是风的作用;黄河入海口的乾坤湾是水流对泥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珠穆朗玛峰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长江三角洲是泥土沉积作用形成的。
五、
水中倒影、照镜子、汽车的观后镜等。
【解析】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生活中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万花筒、灯罩等。
六、
(1)A (2)AB (3)降雨 B (4)降水量的大小 (5)B
【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1)流水对河岸有侵蚀作用,图中河流弯道处,水流冲刷甲岸,主要发生侵蚀现象,乙岸一侧水流冲击小,主要发生沉积现象。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土地坡度对侵蚀程度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土地坡度,所以应该选择AB装置进行对比研究。
(3)在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模拟实验中,喷水器喷水模拟下雨。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所以当喷水量保持一致时,土地侵蚀最严重的是B。
(4)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E和F唯一的变量是降水量的大小,所以研究的是降水量的大小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5)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模型A和模型C唯一的变量是植被数量,所以可以得出植被越丰富,土地侵蚀程度越轻。
七、
(1) (2)A (3)B (4)C (5)C (6)A
【分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手电筒的光经过两块平面镜的反射就可以照射到黑色小球了。
(2)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所以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平面镜起到反射作用。
(3)月季花瓣本身不能发光,我们能看到它们,是因为它们能够反射光。月季花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月季花瓣能反射阳光中的红光。
(4)A.合理布置光源,改善照明系统,正确;
B.加强对广告灯和霓虹灯的管理,正确;
C.多建高楼,并且使用玻璃幕墙做外墙,错误;这样会加大光污染;
D.采用双层玻璃,内侧贴上吸光材料,正确。
(5)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
(6)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所以制作潜望镜时,2面镜片要45°摆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浙江专用)


四、连线题(共5分)
(23-24五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将下列地貌与其成因连起来。
长江三角洲 板块挤压
珠穆朗玛峰 沉积作用
黄河乾坤湾 水的侵蚀
新疆魔鬼城 风的侵蚀
长白山天池 火山喷发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简答题(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30分)
1. [ A ] [ B ] [ C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5. [ A ] [ B ] [ C ] 6.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六、实验题(10分)
(1) [ A ] [ B ] [ C ] [ D ]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5) [ A ] [ B ] [ C ] [ D ]
三、判断题(2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七、综合题(12分)
1. (1)
(2)[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5)[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18分)
1.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