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江苏专用)【含答题卡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江苏专用)【含答题卡和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22:05:26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江苏专用)


四、连线题(共4分)
(23-24六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将化学家发现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及作用连起来
卷心菜中的维生素U 治疗溃疡性疾病
牛肉中的钾和磷 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猪肝中的铁 对神经系统和骨骼健康有帮助
贝类中的硒 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简答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40分)
1.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3. [ A ] [ B ] [ C ]
4. [ A ] [ B ] [ C ] 5.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 D ]
19. [ A ] [ B ] [ C ] [ D ] 20. [ A ] [ B ] [ C ] [ D ]
六、实验题(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A ] [ B ] [ C ] (5)[ A ] [ B ] [ C ]
三、判断题(10分)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七、综合题(12分)
1. (1)
(2)
(3)
2.(1) (2) (3)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18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江苏专用)
一、填空题(18分)
1.(23-24六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从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鸟类是由___________演化而来的这一科学假说。
2.(23-24六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古生物学家凭借___________复原出了恐龙的模样。
3.(23-24六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生物的变异分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变异,一种是___________变异。
4.(22-23六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将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有___________放出,这是一种___________的变化。
5.(23-24六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___________的变化。
6.(23-24六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水结冰没有产生___________;蜡烛燃烧产生了___________。
二、选择题(40分)
1.(23-24六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是英国的( )。
A.赫胥黎 B.威格纳 C.达尔文 D.孟德尔
2.(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不是“活化石”的是( )。
A.蟑螂 B.银杏 C.马
3.(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和鱼龙最相似的现存生物是( )。
A.海豚 B.鳄鱼 C.鸟类
4.(23-24六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有关恐龙的一切是从( )得来的。
A.资料查阅 B.恐龙化石 C.照片、电影
5.(23-24六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第一种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是( )。
A.霸王龙 B.剑龙 C.三角龙 D.巨齿龙
6.(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哪一种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
A.晒黑的皮肤 B.矮茎豌豆 C.白虎
7.(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记录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是( )。
A.DNA B.蛋白质 C.RNA
8.(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要使小苏打起泡,需要加入( )。
A.白糖 B.热水 C.柠檬汁
9.(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面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
A.木柴燃烧 B.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C.铁水变成钢锭
10.(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哪种环境中铁最容易生锈( )。
A.刷上一层油漆 B.浸入蒸馏水中 C.放在潮湿的角落里
11.(23-24六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马的进化过程是( )。
A.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现代马
B.渐新马、始祖马、中新马、现代马
C.始祖马、中新马、渐新马、现代马
D.现代马、中新马、渐新马、始祖马
12.(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当孟德尔用白花与红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子一代的花是( )的。
A.白色 B.有红色有白色 C.红色
13.(24-25六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生物中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 )。
A.病毒 B.草履虫 C.青霉菌 D.乳酸菌
14.(23-24六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对双胞胎兄弟,所具有的性状是完全一样的
B.即便是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
C.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形态结构是相同的
D.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15.(24-25六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遗传 B.变异 C.传播
16.(24-25五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小红用保鲜袋收集了一袋呼出的气体,倒入了一种物质,摇晃后袋内的液体出现了白色浑浊物,这种物质是什么?( )
A.澄清的石灰水 B.盐水 C.糖水 D.雪碧
17.(24-25四年级下·江苏徐州·期中)1879年,( )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A.爱因斯坦 B.爱迪生 C.牛顿
18.(24-25六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液体与小苏打混合能产生气体的是( )。
A.酱油 B.盐水 C.糖水 D.白醋
19.(23-24四年级下·江苏泰州·期中)下列物体的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
A.蜡烛燃烧 B.火柴燃烧 C.水结成冰 D.酒精燃烧
20.(24-25六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纸张燃烧 B.冰融化成水
C.食物发霉 D.粮食酿酒
三、判断题(10分)
1.(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约38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生命。( )
2.(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纸燃烧后会产生的新物质只有黑灰。( )
3.(23-24六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我们周围很多新物质都是由化学家发明的。( )
4.(23-24六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动物身上有遗传性质,植物没有。( )
5.(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彩椒是人工干预后变异的品种。( )
6.(23-24六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豌豆的白花与红花授粉后,子一代豌豆的花是白色。( )
7.(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食肉恐龙的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猎物。( )
8.(23-24六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简单的生命都存在于底层的岩层中,复杂的生命都存在于上层的岩层中。( )
9.(24-25六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铁的表面喷一层油漆,可以预防铁的生锈。 ( )
10.(24-25六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气体,因此有气体产生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
四、连线题(4分)
(23-24六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将化学家发现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及作用连起来
卷心菜中的维生素U 治疗溃疡性疾病
牛肉中的钾和磷 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猪肝中的铁 对神经系统和骨骼健康有帮助
贝类中的硒 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
五、简答题(6分)
1.(23-24六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根据图示,解释什么是自然选择?
2.(23-24六年级上·江苏镇江·期中)人们根据生锈原因,想出来很多的防锈的办法,你知道有哪些防锈的方法?
六、实验题(10分)
(23-24六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实验
(1)甲图,恐龙1与恐龙2的头骨有哪些不同?至少写两点
(2)甲图,推测恐龙1和恐龙2分别属于哪种食肉性动物?为什么?
(3)乙图中,最高的是模型( ),最长的是模型( ),最大的是模型( )。
(4)为了准确知道恐龙模型1的长度,我们可以用( )来测量。
A.直尺 B.手 C.回形针
(5)为了减少误差,实验的测量次数是( )。
A.一次 B.二到三次 C.无所谓
七、综合题(12分)
1.(23-24六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从下面的生命演化史示意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三点)

(1)
(2)
(3)
2.(24-25六年级上·江苏·期中)小红的母亲有耳垂、大拇指向背侧弯曲、体型肥胖;父亲有耳垂、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体型较瘦;小红无耳垂、大拇指向背侧弯曲、体型正常。请你从①有无耳垂 ②大拇指能不能向背侧弯曲 ③暴饮暴食引起的肥胖 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
(1)父母有耳垂,小红无耳垂,说明了生物的 现象。
(2)母亲的大拇指向背侧弯曲,小红的大拇指也能向背侧弯曲,说明了生物的 现象。
(3)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不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填序号“①②③”)
参考解析
一、
1.恐龙
【解析】中华龙鸟的头骨低而长,脑颅较小,有明显的眶后骨;牙齿侧扁呈刀状,边缘具有锯齿形的构造;腰带骨的耻骨粗壮并向前延伸;尾椎骨数超过50个,以上这些都是兽脚类恐龙的典型特征。同时中华龙鸟身上大羽毛较少,大多是绒羽,翅膀上还有一队前翅。具有从恐龙到鸟类的过渡特征,因此中华龙鸟化石作为证据资料,充分证明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科学假说。
2.恐龙化石
【解析】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不同地层的化石代表动物是不同年代的。恐龙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但我们仍然会看到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电影和模型对恐龙进行介绍,这些资料可能来自于科学家根据化石对恐龙的样子进行复原。
3.可遗传 不可遗传
【解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4.气泡 产生新物质
【解析】不同的矿物,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质有所不同。一般可从颜色、硬度、透明度、条痕颜色、颗粒大小、是否有花纹等方面来对矿物进行鉴定。将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有大量气泡放出,这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5.新的物质 产生了新的物质
【解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新物质 新物质
【解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水结冰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
二、
1.C
【解析】1859年11月,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20多年的研究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
2.C
【解析】科学家们发现,现在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我们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蟑螂、白鳍豚、水杉、中华鲟等,马不是“活化石”。
3.B
【解析】鱼龙是1.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与鳄鱼相似,不是鸟类;海豚是哺乳动物。
4.B
【解析】第一块恐龙化石是1822年被人们发现的,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它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恐龙是卵生的。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曾有过恐龙的分布。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
5.D
【解析】巨齿龙是为第一种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种类。随着对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对恐龙更全面的认识。
6.A
【解析】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不变仅由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如矮茎豌豆,白虎是可遗传变异;晒黑的皮肤,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7.A
【解析】遗传基因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DNA记录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
8.C
【解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大量气泡,柠檬酸具有酸性,可和小苏打反应生成气泡,所以柠檬酸可使洗涤用的苏打起泡。白糖和热水无法和小苏打发生反应产生气泡。
9.C
【解析】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木材燃烧、生鸡蛋变成熟鸡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0.C
【解析】实验证明,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是空气和水。铁是在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生锈的。隔绝空气、水与铁制品的接触,就能有效防止生锈。刷上一层油漆能够有效隔绝空气和水,能够防止生锈。浸入水中、放在潮湿的角落里,铁生锈的条件具备,容易生锈。故C选项符合题意。
11.A
【解析】现在的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始祖马出现在6500万年前,马的进化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始祖马(5000万年前)进化到渐新马(3500万年前),到中新马(1500万年前),到现代马。A符合题意。
12.C
【解析】孟德尔用同一种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发现豌豆花的颜色始终是统一的;但当他用两种不同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在第一代中,所有用红花和白花配种的豌豆花都是红色的,而在第二代中,既有红花,也有白花。
13.B
【解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水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病毒、草履虫、青霉菌、乳酸菌四种微生物中,草履虫是适宜在水中生存的微生物。病毒、青霉菌、乳酸菌都不适宜水中环境。故B选项正确。
故选:B。
14.B
【解析】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一对双胞胎兄弟,所具有的性状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形状结构是不同的,B观点正确。
15.A
【解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故本题选A。
16.A
【解析】呼吸就是生物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人体吸入的空气经过代谢,大部分氧气被消耗,变成二氧化碳。收集一袋人呼出的气体,倒入了一种物质,摇晃后袋内的液体出现了白色浑浊物,说明倒入的是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能使碳澄清的石灰变浑浊。故选A。
17.B
【解析】A.爱因斯坦是提出相对论的物理学家,与电灯无关;
B.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通过反复试验,最终用碳化棉丝作为灯丝,成功制造出第一盏耐用且实用的电灯泡,使电灯能够长时间照明并普及使用。
C.牛顿以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闻名,也不涉及电灯发明。
故选B。
18.D
【解析】通过实验可知:与小苏打混合能产生气体的液体是白醋。酱油、盐水、糖水与小苏打混合不会产生气体。故选D。
19.C
【解析】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蜡烛燃烧、火柴燃烧、酒精燃烧是燃烧现象,它们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产生,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变化的分类,一类是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0.B
【解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纸张燃烧、食物发霉、粮食酿酒都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冰融化成水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
故选:B。
三、
1.√
【解析】约38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生命。从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解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纸燃烧后会产生的新物质有黑灰和二氧化碳等。题干错误。
3.√
【解析】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我们周围很多新物质都是由化学家发明的。
4.×
【解析】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不仅存在于动物,植物也有遗传现象,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5.√
【解析】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彩椒、瘦肉型猪等。
6.×
【解析】孟德尔发现,豌豆的白花和红花授粉后,子一代豌豆的花都是红色,子二代豌豆的花既有红色也有白色,且红花多于白花。这是因为控制红花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控制白花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7.√
【解析】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依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食肉恐龙的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猎物。题目观点正确。
8.×
【解析】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 ( 环境变化 )是重要原因。比较低等简单的生物化石最可能存在于先形成的古老地层中,即存在于底层的岩层中。而比较高等复杂的生物化石则最可能存在于后形成的较晚的地层中,即上层的岩层中。
9.√
【解析】铁在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铁的表面喷一层油漆,可以预防铁的生锈。
故答案为:√。
10.×
【解析】化学变化本质是生成新物质,而物理变化可能伴随气体产生。例如水蒸发产生水蒸气(物理变化),并未生成新物质。题目中白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但并非所有产气现象都是化学变化,因此结论错误。
四、
【解析】化学家发现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它们的存在。卷心菜中富含的维生素u,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疾病。牛肉含有的钾和磷,对神经系统和骨骼健康有帮助。菠菜含有丰富的铁,铁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贝壳含有较多的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
五、
1.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解析】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2.抹油、涂沥青、放干燥剂、喷漆、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擦去水分、制成不锈钢等
【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解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和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比如保持干燥、表面涂油漆、制成不锈钢合金。
六、
(1)恐龙①的头骨扁平、牙齿锋利尖锐;恐龙②的头骨圆润一些,牙齿不锋利,是扁平的。 (2)恐龙①是肉食性恐龙,恐龙②是草食性恐龙。因为恐龙①的牙齿锋利尖锐;恐龙②的牙齿不锋利,是扁平的。 (3)① ② ③ (4)A (5)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1)根据题干可知,恐龙①的头骨扁平、牙齿锋利尖锐;恐龙②的头骨圆润一些,牙齿不锋利,是扁平的。
(2)推测恐龙①是肉食性恐龙,恐龙②是草食性恐龙。观察恐龙头骨化石,我们发现具有锋利尖锐牙齿的是肉食性恐龙,长着相对扁平,像勺子一样的牙齿的是草食性恐龙。
(3)根据题干可知,最高的是模型①,最长的是模型②,最大的是模型③;
(4)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为了准确知道恐龙模型1的长度,我们可以用直尺来测量。
(5)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
七、
1.生命在地球上已存在38亿年之久; 地球上的生命不停地发展和变化; 生命演化史上有过生命大爆发,也有过生物大灭绝;
【解析】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遗骸或遗迹,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古生物化石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从下面的生命演化史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知道生命在地球上已存在38亿年之久;地球上的生命不停地发展和变化;生命演化史上有 过生命大爆发,也有过生物大灭绝。
2.变异 遗传 ①② ③
【解析】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父母有耳垂,小红无耳垂,说明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2)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母亲的大拇指向背侧弯曲,小红的大拇指也能向背侧弯曲,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3)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有无耳垂、大拇指能不能向背侧弯曲,不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暴饮暴食引起的肥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