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湖南专用)【含答题卡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湖南专用)【含答题卡和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22:11:08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湖南专用)


四、连线题(共5分)
17世纪早期,比利时的海尔蒙特 植物绿叶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列 植物生长靠水分
1779年,荷兰的英根豪斯 植物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845年,德国的梅耶 植物的绿叶在阳光下能更新空气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 植物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简答题(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40分)
1. [ A ] [ B ] [ C ] 2. [ A ] [ B ] [ C ] 3. [ A ] [ B ] [ C ]
4. [ A ] [ B ] [ C ] 5. [ A ] [ B ] [ C ] 6 [ A ] [ B ] [ C ]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 D ]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
六、实验题(10分)
(1)[ ① ] [ ② ] [ ③ ] [ ④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分)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七、综合题(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1) (2) (3)
(4) (5)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18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湖南专用)
一、填空题(18分)
1.(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____________和二氧化碳合成养料(淀粉),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2.(24-25六年级上·湖南湘西·期中)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沙尘暴”、“日益扩大的沙漠”、“河里的鱼虾数量减少”这些现象是____________因素使生态平衡失调而产生的后果。
3.(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气温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____________℃。
4.(24-25六年级上·湖南湘西·期中)人类诞生以来,生存和生活就离不开太阳能。现在,人们制造了更多的利用太阳能的产品。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例举一个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设备:____________。
5.(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如图所示,在试管中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塞得不太紧),加热使水沸腾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整个过程中存在有多种能量之间的转化,请说出其中一种转化:____________。
6.(24-25六年级上·湖南湘西·期中)光伏发电是将____________转换为电能。
7.(24-25六年级上·湖南岳阳·期中)在自制雨量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____________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8.(24-25六年级上·湖南张家界·期中)小东按照课本中的方法,做了一个生态瓶模拟水域生态系统,小明看到生态瓶中的水草长势良好,鱼儿也健康活泼,就又在瓶中多放了几条鱼,过了几天,鱼儿和水草都出现了问题,原因是多放的鱼破坏了原生态瓶的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40分)
1.(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列选项中,与狗尾草相符的是( )。
A.开花结果的草本植物,无花瓣
B.开花结果的草本植物,有花瓣
C.不开花不结果的草本植物,无花瓣
2.(24-25六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水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
3.(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按照规范的要求,下列用箭头表达吃与被吃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黄雀→螳螂→蝉→植物汁液
B.植物汁液→蝉→螳螂→黄雀
C.植物汁液→螳螂→蝉→黄雀
4.(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某同学想表达几种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其中正确且完整的是( )。
A.狼→狐狸→野兔→草 B.草→野兔→狐狸→狼 C.野兔→狐狸→狼
5.(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列事例中,属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 )。
A.修铁路给野生动物留通道
B.乱砍滥伐森林
C.张网大肆猎捕候鸟
6.(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列栖息地中,不适合白鹭作为栖息地的是( )。
A.海滨 B.沙漠 C.湿地
7.(24-25六年级上·湖南郴州·期中)水族箱里的沙石、水和生活在箱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组成了一个( )。
A.生态系统 B.食物链 C.食物网
8.(24-25六年级上·湖南怀化·期中)小科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漂亮的生态瓶,如果想要生态瓶中的生物生长状态更好,最好选择用( )。
A.消毒水 B.自来水 C.池塘水
9.(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列现象中,与雾的成因相似的是( )。
A.点燃蚊香或者灭蚊片,周围冒白烟
B.冬天,洗热水澡时,浴室里有很多“白气”
C.燃烧的蜡烛被吹灭时,冒出了白烟
10.(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增雨火箭中的碘化银药粉可以加快( )的凝结。
A.水蒸气 B.小水滴 C.雪花
11.(24-25六年级上·湖南株洲·期中)关于降雨时,水物态变化过程,第一科学小组形成了以下结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水蒸气→小水滴→聚集成云→直接降落
B.水蒸气→小冰晶→聚集成云→降落过程中融化成雨滴
C.水蒸气→小冰晶→直接降落
12.(24-25六年级上·湖南株洲·期中)科技组廖强同学在比较雨雪图片资料中发现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是( )。
A.三角形 B.六边形 C.圆形
13.(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的是 ( )。
A.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14.(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图是“模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的实验装置,其中倒扣在水中的空碗模拟的是( )。
A.陆地 B.海洋 C.天空
15.(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机械能的是( )。
A.动能 B.势能 C.热能
16.(24-25六年级上·湖南株洲·期中)如图,你知道这种路灯利用的是什么能源吗?( )
A.风能 B.石油 C.太阳能
17.(23-24六年级上·湖南株洲·期中)天气寒冷时,快速搓动双手是将动能转化为( )。
A.热能 B.动能 C.电能 D.化学能
18.(24-25六年级上·湖南湘西·期中)如图所示,水烧开时,当水壶的壶嘴被堵住,水蒸气的力量能把壶顶开,这一过程中热能转换成机械能。下列机器能实现与此相同的能量转换的是( )。
A.电动机 B.蒸气机 C.发电机
19.(24-25六年级上·湖南株洲·期中)水果电池是将( )转化为了电能。
A.水果能 B.化学能 C.水能
20.(24-25六年级上·湖南湘西·期中)电能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各种物体在使用中运用了电能的是( )。
A.手机 B.人力自行车 C.温度计
三、判断题(10分)
1.(24-25六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苹果落地而不飞天空,是太阳给苹果施加了向下的拉力。( )
2.(24-25六年级上·湖南湘潭·期中)“青草→兔子→狼”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3.(24-25六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要保护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因此要大肆捕杀它的天敌。( )
4.(24-25六年级上·湖南郴州·期中)植物能制造氧气,所以生态瓶中的要放入尽可能多的植物。( )
5.(24-25六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雾一般发生在气温较低的早晨。( )
6.(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大自然中水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受到了风向变化的影响。( )
7.(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能量可以转换,也可能消失。( )
8.(23-24六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人体能保持37℃的恒温是因为不断摄入的食物在体内的变化给人体带来了热能。( )
9.(23-24六年级上·湖南株洲·期中)伏特发明了电池,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10.(24-25六年级上·湖南湘潭·期中)实验室的条形磁铁因为有磁性,是不会生锈的。( )
四、连线题(5分)
(24-25六年级上·湖南湘潭·期中)“解开植物生长的秘密”。将下面科学家与对应研究发现连线。
17世纪早期,比利时的海尔蒙特 植物绿叶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列 植物生长靠水分
1779年,荷兰的英根豪斯 植物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845年,德国的梅耶 植物的绿叶在阳光下能更新空气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 植物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五、简答题(8分)
1.(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保护人类与生物共同的家园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那么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写出3点)
2.(23-24六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能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列举五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六、实验题(10分)
(24-25六年级上·湖南娄底·期中)某小学五(1)班同学在做生态瓶的实验。为了研究生物、非生物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制作了四个生态瓶,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成功制作生态瓶有一定的操作顺序,下列操作正确的排序为( )。
①在生态瓶中放入小鱼、螺蛳和小虾。②在生态瓶中放入水和淘洗干净的沙。
③在生态瓶中种上几棵水草。④找一个塑料瓶清洗干净,剪掉上面一部分。
(2)在生态瓶D中,非生物有 和 。
(3)同学们用正确方法制作了生态瓶,同时开展了研究(生态瓶里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经过观察和记录得到表中的数据。
生态瓶的情况 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上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水多 9 8 9
水少(水倒掉一半) 16 16 15
对于这种现象,你的解释是: 。
(4)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和 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写字母标号)
(5)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的生物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生态瓶中小虾的数量不断减少。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七、综合题(9分)
1.(24-25六年级上·湖南湘潭·期中)研究太阳能热水器,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金属易拉罐表面一个涂黑色,另一个涂白色。
②注入同样多的水。
③插入温度计,用胶带封口,同地点、同角度接受阳光照射。
④观察记录水的升温情况。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易拉罐表面颜色/水量的多少/阳光照射的角度),在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 )(黑/白)易拉罐升温辐度较( )(大/小),速度较( )(慢快)。
2.(24-25五年级下·湖南湘潭·期中)同学们制作了一幅水循环示意图,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
A.水汽输送 B.降水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E.蒸发
(1) (2) (3) (4) (5)
参考解析
一、
1.水
【解析】植物的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能量来源,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茎输送来的水分和叶片吸收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营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人为
【解析】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为因素是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沙尘暴”、“日益扩大的沙漠”、“河里的鱼虾数量减少”这些现象是人为因素使生态平衡失调而产生的后果。
3.0.6
【解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科学家研究发现,气温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太阳灶
【解析】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内部不断进行着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线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还使地球每年获得了60亿千瓦小时的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5.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来,橡皮塞弹出 热能转化为动能
【解析】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如图所示,在试管中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塞得不太紧),加热使水沸腾后,看到的现象是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来,橡皮塞弹出。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在整个过程中存在有多种能量之间的转化,如热能转化为动能。
6.光能
【解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光伏发电系统能利用光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供生产和生活使用。
7.刻度条的零刻度线
【解析】制作简易雨量器:选一个直筒透明杯,在杯子外壁上贴上刻度条,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
8.生态平衡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一个环节被破坏,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失去平衡。在原来生态平衡的生态瓶中多放了几条鱼,多放的鱼破坏了原生态瓶的生态平衡,因此过了几天,鱼儿和水草都出现了问题。
二、
1.B
【解析】狗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在5月份的时候会开出花朵,花朵有花瓣,花期可以持续三个月左右,结出的颖果(果实的一种)为灰白色。B选项符合题意,选B。
2.C
【解析】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物质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正确表达“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食物链是植物汁液→蝉→螳螂→黄雀。
4.B
【解析】A、草是生产者,应该作为食物链的起点,野兔吃草,狐狸吃野兔,狼吃狐狸,食物链中的箭头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野兔吃草,而不是草吃野兔,食物链是错误的,故A错误;
B、草是生产者,作为食物链的起点,野兔吃草,狐狸吃野兔,狼吃狐狸,食物链正确,故B正确;
C、野兔是消费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故C错误。
5.A
【解析】人类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的生存原则,不破坏大自然的系统循环,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人与动植物要和谐相处。分析选项可知,乱砍滥伐森林、张网大肆猎捕候鸟不利于生态平衡;修铁路给野生动物留通道有利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属于保护生态平衡。
6.B
【解析】白鹭,别名小白鹭、白鹭鸶、白翎鸶、春锄,白鸟等,在中国,白鹭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一般栖息于池塘、湖泊、稻田。以小型动物、昆虫为食。海滨、湿地适合白鹭作为栖息地;沙漠缺水,不适合白鹭作为栖息地。
7.A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如沙石、水)共同组成。题目中水族箱包含沙石、水(非生物)以及动植物、微生物(生物),这些要素完整,符合生态系统的定义。食物链和食物网仅描述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不包含非生物环境。故选A。
8.C
【解析】A. 消毒水含有杀菌成分,会破坏水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态瓶内生态平衡被打破。
B. 自来水经过化学处理,可能含有氯等对水生生物有害的物质,需静置后才能使用。
C. 池塘水含有天然微生物和养分,能为生态瓶提供稳定的生态系统,利于生物生长。
故选C。
9.B
【解析】A.点燃蚊香或者灭蚊片,周围冒白烟,蚊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错误;
B.冬天浴室里充满了“白气”,“白气”是水蒸气在空中遇冷发生液化变成的小水珠,与雾的成因相似的,正确;
C.燃烧的蜡烛被吹灭时,冒出了白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错误;
所以B符合题意。
10.A
【解析】降雨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空气中有凝结核,有充足的水蒸气,水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的程度。人工增雨雪使用的催化剂碘化银,可以大量产生凝结核或凝华核的碘化银等成核剂,可以加快水蒸气的凝结速度。故A选项正确。
11.C
【解析】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雾;在高空遇冷就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云。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它包括雨、雪、雨夹雪、米雪、霜、冰雹、冰粒和冰针等降水形式。分析选项可知,水蒸气—小水滴—聚集成云—直接降落,水蒸气—小冰晶→聚集成云→降落过程中融化成雨滴,AB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
12.B
【解析】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雪花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联在一起,就形成雪片,单个雪花的大小通常在0.05-4.6毫米之间,单个重量只有0.2-0.5克,它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
13.B
【解析】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所以地球上的水循环对人类、对自然界其他生物都重要。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降水、蒸发和径流。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涉及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没有涉及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14.A
【解析】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所以地球上的水循环对人类、对自然界其他生物都重要。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降水、蒸发和径流。在“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实验中,罩子上的水滴落下的过程相当于自然界中的降水。倒扣在水中的空碗模拟的是陆地。
15.C
【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磁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处在位置高的地方的物体也有能量,叫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所以热能不属于机械能。
16.C
【解析】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做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能源。如图,这种路灯利用的是太阳能。
17.A
【解析】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快速搓动双手,感到手心发热。此时存在的能量转换是将动能转化成了热能。
故选:A
18.B
【解析】A.电动机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故A不符合题意;
B.蒸汽机是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与水蒸气的力量能把壶顶开,这一过程中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相同的,故B符合题意;
C.发电机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B
【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果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
20.A
【解析】能量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能量可分为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辐射能、核能、光能、潮汐能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
A.手机利用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声能等,故A正确;
B.人力自行车是利用人力提供动力,没有用到电能,故B错误;
C.温度计主要是利用热能显示温度的,也没有用到电能,故C错误。
三、
1.×
【解析】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苹果落地是因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方向竖直向下。
2.×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吃的一方,狼吃兔子,兔子吃青草,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为:青草→兔子→狼。
3.×
【解析】动物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和果实。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大肆捕杀对人类有利的动物的天敌,会破坏生态平衡。题干说法错误。
4.×
【解析】生态瓶需要维持生物间的平衡。植物虽能制造氧气,但过多会导致夜间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与动物争夺资源,破坏平衡。合理数量才能保证氧气、养分和空间充足,确保生态瓶稳定。
5.√
【解析】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现象:草叶上的小露珠、锅盖上的小水珠、水杯盖上的小水珠,他们的成因是凝结,凝结是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冬季的早晨。
6.×
【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故题目说法错误。
7.×
【解析】能量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
8.√
【解析】人体始终保持恒温,也就是37℃。人体能保持37℃的恒温是因为不断摄入的食物在体内的变化给人体带来了热能。
9.√
【解析】伏特发明了电池,电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向外提供电能,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
【解析】在实验室环境中,条形磁铁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都可能对其表面造成损害,并促进其生锈。此外,高温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加速磁铁的氧化过程。
四、
【解析】本题考查了著名人物的贡献,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表可知,17世纪早期,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发现植物生长靠水分;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列,发现植物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779年,荷兰的英根豪斯,发现植物的绿叶在阳光下能更新空气;1845年,德国的梅耶发现植物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证明了植物绿叶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五、
1.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解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我们要维护生态平衡,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2.动能、热能、光能、声能、电能
【解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燃烧的蜡烛同时具有热能和光能;发声的物体具有声能;干电池中具有电能。
六、
(1)④②③① (2) 水 沙
(3)水少后,水中氧气减少,小鱼为了得到足够的氧气,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加。
(4) A B (5)小鱼吃小虾,所以数量减少了
【解析】(1)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应为:首先准备容器(④),然后放入水和沙(②),接着种植水草(③),最后放入生物(①)。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④②③①。
(2)生态瓶中的非生物成分通常包括水和沙。因此,生态瓶D中的非生物是水和沙。
(3)从表中可以看出,水少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明显增加。这是因为水少时,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小鱼需要更频繁地浮到水面呼吸。因此,解释为水少时,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小鱼需要更频繁地浮到水面呼吸。
(4)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应选择两个生态瓶,其中一个有小虾,另一个没有小虾。因此,最好选择A和B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
(5)D生态瓶中小虾数量减少的原因可因为有小鱼的存在,小鱼以小虾为食,所以小虾会越来越少。
七、
1.易拉罐表面颜色 黑 大 快
【解析】物体的颜色影响吸热,通常情况下,物体的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研究太阳能热水器,将金属易拉罐表面一个涂黑色,另一个涂白色。注入同样多的水。插入温度计,用胶带封口,同地点、同角度接受阳光照射。观察记录水的升温情况。这个实验的变量是易拉罐表面颜色,在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黑易拉罐升温辐度较大,速度较快。
2.E B A C D
【解析】(1)图中显示的是水从海洋、陆地表面变成水汽进入大气,这个过程是蒸发,对应选项E。
(2)云中的水汽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这是降水过程,对应选项B。
(3)水汽在大气中被输送到其他地区,属于水汽输送环节,对应选项A。
(4)降水落到地面后,沿着地表流动的水流,即地表径流,对应选项C。
(5)降水下渗到地下,通过土壤、岩石等孔隙流动的水,是地下径流,对应选项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