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湖南专用)
四、连线题(共6分)
地形 特征
盆地 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山地 四周是高山,中间很平坦
丘陵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
高原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平原 低平而宽广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简答题(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36分)
1. [ A ] [ B ] [ C ] 2. [ A ] [ B ] [ C ] 3. [ A ] [ B ] [ C ]
4. [ A ] [ B ] [ C ] 5. [ A ] [ B ] [ C ] 6 [ A ] [ B ] [ C ]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六、实验题(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2分)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七、综合题(8分)
(1)[ A ] [ B ] [ C ] (2)[ A ] [ B ] [ C ]
(3)[ A ] [ B ] [ C ] (4)[ A ] [ B ] [ C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18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湖南专用)
一、填空题(18分)
1.(23-24五年级上·湖南湘潭·期中)___________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先用于制作烟火,后运用于军事。
2.(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的时候,采用了___________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
3.(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地震和火山是___________运动引起的。
4.(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鱼龙、海藻、海螺的化石,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带原来是___________。
5.(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把木块压入水中,手能感受到水对木块有一个___________的力,这个力称为___________。
6.(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我国发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规定家校要配合保证小学生每天有___________小时的睡眠时间。
7.(23-24五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当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___________时,我们会产生___________,这能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选择题(36分)
1.(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的步骤是( )。
A.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B.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作出反应
C.感受刺激→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作出反应
2.(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课间时间小明不小心被撞伤了,立马就感觉疼,这是( )感觉到的。
A.血液循环系统 B.神经系统 C.呼吸系统
3.(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 )。
A.指挥我们的身体 B.保持身体平衡 C.维持生命个体
4.(23-24五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 )可以帮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
A.小脑 B.脑骨髓 C.大脑
5.(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B.深夜还在上网
C.剧烈运动时戴头盔
6.(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2017年12月,我国发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的睡眠时间( )。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7.(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
A.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B.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C.情况太复杂,无法判断
8.(23-24五年级上·湖南株洲·期中)将下面物体放入水中,( )都能浮起来(物体不触底就算浮)。
A.梨子、塑料尺、木板 B.苹果、泡沫板、回形针
C.空塑料瓶、冰块、蜡烛
9.(23-24五年级上·湖南湘西·期中)要使浮在海面上的潜水艇下沉,正确的方法是( )。
A.往压载舱里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从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小潜水艇的体积。
10.(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A.重量 B.大小 C.体积
11.(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顺航道航行的船只航道左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 )色。
A.黄 B.红 C.绿
12.(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由于受到水、大气、气温或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
A.风化 B.粉沙 C.侵蚀
13.(23-24五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小科看到家乡有许多低矮的山丘,坡度低缓顶部浑圆,推测这是( )地形。
A.盆地 B.山地 C.平原 D.丘陵
14.(23-24五年级上·湖南株洲·期中)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需要撤离时,有秩序地离开教室,防止踩踏
B.躲避时,要靠近窗边或跑到阳台上
C.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
D.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有承重墙且空间较小的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15.(24-25五年级上·湖南怀化·期中)( )属于模拟实验。
A.制作潜望镜实验 B.火山喷发实验 C.食物发霉实验
16.(23-24五年级上·湖南湘潭·期中)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蛋壳像地壳,很坚硬
B.蛋白像地幔,相对疏松
C.蛋黄像地核,比较松软,越往深处温度越高
17.(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列地方最容易发生侵蚀的是( )。
A.森林 B.草原 C.裸露的黄土地
18.(23-24五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 )的含义是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些行动。
A.禁止标志 B.警告标志 C.提示标志
三、判断题(12分)
1.(23-24五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我们要养成用鼻子来呼吸的好习惯。( )
2.(23-24五年级上·湖南常德·期中)专心的工作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
3.(23-24五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平衡来达到锻炼小脑的目的。( )
4.(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小苹果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而大苹果比小苹果大,因此大苹果在水中一定是下沉的。 ( )
5.(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有的船是钢铁制造的,它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 )
6.(23-24五年级上·湖南湘潭·期中)航道浮标锚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 )
7.(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壮美秀丽的风光。( )
8.(24-25五年级上·湖南湘西·期中)地震、火山等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能改变地表。( )
9.(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火山喷发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 )
10.(23-24五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地球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
11.(23-24五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很坚硬的岩石不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 )
12.(23-24五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人类改变地表形态有利无弊。( )
四、连线题(6分)
(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请选择下列地形特征并连线。
地形 特征
盆地 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山地 四周是高山,中间很平坦
丘陵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
高原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平原 低平而宽广
五、简答题(10分)
1.(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共造成数百人伤亡,目前积石山6.2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地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那么地震来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2.(23-24五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脑?(写出3点)
六、实验题(10分)
(23-24五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实验材料:铁盆、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护目镜。
实验步骤:(1)在铁盆中,用一些土豆泥堆出一座“ ( )”。
(2)从“( )”往下挖出一个深坑,填入( ),再用一层薄的( ) 封住洞口。
(3)隔着石棉网用酒精灯从铁盆底部加热“小山”,直至“火山喷发”。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火山口”会向外冒热气,过一会儿“岩浆”冒着气泡从“火山口”喷出来。
实验结论:地下的岩浆在一定条件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形成( )。
(注意:给土豆泥加热时要戴护目镜,小心烫伤!)
七、综合题(8分)
(23-24五年级上·湖南郴州·期中)两个小朋友玩抓尺子游戏,下面是他们的游戏记录数据。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小科 0 4 8 6 8 8 4 0
小雪 2 6 0 8 6 4 8 6
(1)小科和小雪相比,反应速度更快的是( )。
A.小科 B.小雪 C.一样快
(2)抓尺子的次数相同时,总得分越高,说明反应( )。
A.越快 B.越慢 C.无法确定
(3)胜利者可能会交流胜利经验。下面说法中,不属于胜利经验的是( )。
A.仔细触摸 B.认真观察 C.快速动作
(4)经常玩抓尺子游戏,可以( )。
A.使我们的反应变快 B.强健体魄 C.使睡眠更好
参考解析
一、
1.火药
【解析】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2.煅烧再浇水
【解析】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岩石受冷热变化会破碎。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用煅烧再浇水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
3.地球内部
【解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如地震、火山。
4.海洋
【解析】科学家根据化石能推断出古代生物生活的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古代动物的样子。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这些化石都是海洋环境的生物,由此可以推断出喜马拉雅山一带在很早以前可能是海洋。
5.向上 浮力
【解析】浸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向上托的浮力作用,把木块压入水中,手能感受到水对木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称为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6.10
【解析】人每天必须有基本的睡眠时间保障,然而现在很多的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那么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听课效率也会降低,要保证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10小时,充足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7.刺激 反应
【解析】不同的环境刺激,人体产生的感觉不同。人体感官产生的感觉是环境刺激与感官发生反应后形成的。如果环境的刺激或感官发生了变化,我们产生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
1.A
【解析】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所以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的步骤是,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2.B
【解析】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大脑,并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神经的作用是传递信息。皮肤也是一种感觉器官,皮肤接触物体,神经将信息传送到脑,人就产生了触觉。皮肤几乎覆盖了身体的绝大部分表面,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皮肤可以感觉冷热、疼痛等。B符合题意。
3.B
【解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4.A
【解析】人脑有三个主要结构:大脑、小脑、脑干。大脑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平衡,脑干控制呼吸和心跳。
5.C
【解析】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及睡眠等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伤害听力,选项观点错误;
B.深夜还在上网,不利于身体健康,选项观点错误;
C.剧烈运动时戴头盔,有利于保护大脑,选项观点正确。
6.B
【解析】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还会影响生长发育。2017年12月,我国发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的睡眠时间10小时。
7.A
【解析】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8.C
【解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梨子、木板、苹果、泡沫板、空塑料瓶、冰块、蜡烛放入水中,排开的水量都比本身物体重,这些物体放入水中都能浮起来。塑料尺和回形针排开的水量小于本身物体的重量,在水中会下沉。
9.A
【解析】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重量等因素有关,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要使潜水艇下沉,正确的方法是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增加潜水艇的重量来实现,故选A。
10.A
【解析】在水中,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和重力的作用,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不变;把压缩空气压入潜水艇的压力舱,将海水排出,潜水艇的重量减小,潜水艇上浮;打开压力舱的阀门,让海水进入压力舱内,潜水艇的重量增大,浮力小于重量,潜水艇下沉;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的。
11.B
【解析】《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规定:船舶从海上驶近或进入港口、河口、港湾或其他水道时,称为顺航道航行,左舷为航道左侧,右舷为航道右侧。航道左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红色,航道右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绿色。
12.A
【解析】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导致岩石破碎。
13.D
【分析】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地形崎岖;丘陵,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高原,是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盆地,是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
【解析】小科看到家乡有许多低矮的山丘,坡度低缓顶部浑圆,符合丘陵的地形特点。
14.B
【解析】A.需要撤离时,有秩序地离开教室,防止踩踏,正确;
B.躲避时,要靠近窗边或跑到阳台上,错误;如果来不及逃生,应迅速就近躲到室内结实的物体下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C.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正确;
D.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有承重墙且空间较小的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正确。
15.B
【解析】模拟实验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模仿真实现象的实验,其中“火山喷发实验”即通过人为条件模拟真实的火山喷发过程,因此它属于模拟实验。制作潜望镜实验和食物发霉实验是直接尝试或观察自然现象和过程,不属于模拟实验。
16.C
【解析】在做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模拟实验时,如果把鸡蛋作为地球模型,蛋壳代表地球的地壳,很坚硬,蛋白代表地球的地幔,相对疏松,蛋黄代表地球的地核,比较松软,越往深处温度越高。
17.C
【解析】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土地受流水侵蚀现象最容易的是裸露的黄土地。
18.A
【解析】禁止标志是指不准或者制止人们的某种行动。禁止标志的几何图形是带斜杠的圆环,其中圆环与斜杠用红色相连,图形符号用黑色,背景用白色。
三、
1.√
【解析】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我们要养成用鼻子来呼吸的好习惯。题目说法正确。
2.√
【解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科学用脑五要素包括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地工作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3.√
【解析】运动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可以有效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同时也可以活动筋骨,对身体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平衡来达到锻炼小脑的目的。题目说法正确。
4.×
【解析】与同体积的水相比,物体重量比水重,容易下沉,物体比水轻,容易漂浮。大苹果和小苹果物质是一样的,密度一样。如果小苹果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则大苹果在水中也一定是漂浮的。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5.×
【解析】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题目说法错误。
6.√
【解析】航道浮标漂浮于水面,锚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等。《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规定:船舶从海上驶近或进入港口、河口、港湾或其他水道时,称为顺航道航行,左舷为航道左侧,右舷为航道右侧。航道左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红色,航道右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绿色。
7.√
【解析】地形是指地形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山地、峡谷、海洋和岛屿、沙漠等。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
8.√
【解析】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这些活动会导致地壳的变形、断裂和火山喷发,从而改变地表的形态。例如,地震可以引起地表断裂、山体滑坡等,火山喷发可以形成新的火山锥、熔岩流等地貌特征。
9.√
【解析】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快速运动的结果,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均具有重大的影响。
10.×
【解析】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等研究发现,地球的内部可以划分为三个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题干错误。
11.×
【解析】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实验的结论是:坚硬的岩石经过冷热交替也会渐渐碎裂了。
12.×
【解析】人类改变地表形态有利也有弊。按照自然规律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例如,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活动有: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不利于保护地表的活动有:围湖造田、开挖河道、修路、建城市、开垦耕地等。
四、
【解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故特征为:
盆地,四周是高山,中间很平坦。
山地,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
平原,低平而宽广。
五、
1.地震时,在室外迅速跑向空旷的地方,远离高楼大厦的建筑物。在室内寻找合适的避难位置,比较安全的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靠墙角蹲下,用双手保护头和颈部,避免被坠物砸伤;或蹲在结实的桌子下面,紧紧握住桌脚,依靠桌子挡住坠物。
【解析】地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地震时应该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你在屋子里,应该就地避险,躲到桌下、床下,三角区域或者有通风管道的地方;身体应趴下、下蹲或坐下,降低身体重心,保护头颈、眼睛;不要乱跑,不要乱挤乱拥,不要返回室内;关闭电闸,熄灭炉火,更不要随意点燃明火;千万不要到阳台上去,千万不要站在窗外,千万不要跳楼;如果在屋子外,应该向空旷安全处疏散,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避开人群,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危险物、悬挂物,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当自己被埋时,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设法躲避不结实的地方,扩大活动空间;设法用砖块、木棍,支撑残垣断壁,防止再次坍塌。
2.睡眠充足;剧烈运动时戴头盔保护头部;合理饮食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
【解析】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操作中心,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大脑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多学一些保护大脑的方法,如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全面均衡的营养;保持欢快的情绪;不吸烟、不酗酒;逗着玩不能打脑袋;运动时保护头部。
六、
(1)小山 (2)山顶 番茄酱 土豆泥 (3)火山
【分析】地貌的形成的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火山和地震均属于内力作用。火山对于地貌的影响在于火山锥和火山的沉积物形成的火山地貌。即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成的山体形态——火山。
【解析】(1)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步骤: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在铁盆中,用一些土豆泥堆出一座“小山”。
(2)从“山顶”往下挖出一个深坑,填入番茄酱后,再用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盆放到铁架台上,隔着石棉网用酒精灯从铁盆底部加热“小山”,直至“火山喷发”。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火山口”会向外冒热气,过一会儿“岩浆”冒着气泡从“火山口”喷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七、
(1)B (2)A (3)A (4)A
【分析】“抓尺子”游戏都需要不同的感觉器官协同工作。“抓尺子”游戏中,抓住尺子的次数越多,就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1)根据题干可知,小科的总得分是38分,小雪的总得分是36分。小科的总得分高,所以反应快;
(2)根据题干可知,“抓尺子”游戏中,抓住尺子的次数越多,就说明反应速度越快。如果抓尺子的次数相同时,总得分越高,说明反应越快;
(3)胜利者可能会交流胜利经验,这些经验比如认真观察、快速动作。仔细触摸不属于胜利经验。
(4)人体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对刺激的反应速度,经常玩抓尺子游戏,可以使我们的反应变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