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福建专用)【含答题卡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福建专用)【含答题卡和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6 12:20:0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福建专用)
一、填空题(18分)
1.(24-25六年级上·福建宁德·期中)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__________的同学更早迎来黎明。
2.(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__________才可以看清楚。
3.(24-25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地球公转时,__________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__________(填“始终不变”或“一直在变”)。
4.(24-25六年级上·福建厦门·期中)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__________(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造成的。
5.(24-25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科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有一个小黑点①,这个小黑点是__________,还有一个大泡泡②是__________。
6.(24-25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小明用放大镜观察到苍蝇的眼睛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__________。
二、选择题(40分)
1.(23-24六年级上·福建漳州·期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2.(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在划分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正午能见到阳光,楼间距应该根据楼影的长度进行计算,计算时应选择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24-25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西方送走日落,这是因为(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在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4.(23-24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日心说的观点是( )。
A.地球是球形的 B.太阳在宇宙的中心
C.地球在宇宙的中心 D.地球围绕太阳转并且绕地轴自转
5.(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下列现象中不是地球公转造成的是(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的变化 D.不同季节物体影长的变化
6.(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下列物体中与地球内部结构最接近的是( )。
A.鸡蛋 B.苹果 C.黄瓜 D.西红柿
7.(24-25六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几位同学在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实验后进行了讨论,认为他们观察到的物体有的是生物,有的不是,并对生物具有的特征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对生活环境有一定要求 B.需要呼吸以及吃食物 C.单细胞生物不需要排泄
8.(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很多微小的生物,其中草履虫是( )。
A. B.
C. D.
9.(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
A.列文·虎克 B.施莱登、施旺
C.罗伯特·胡克 D.简·施旺麦丹
10.(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B.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和结构是不一样的
C.除病毒外,绝大多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D.同一种生物体内的细胞,其形态和结构都是相同的
11.(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动物 B.植物 C.细胞 D.生物
12.(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小科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显微镜内的视野太暗了,要增强视野亮度可以通过调节显微镜的( )。
A.物镜 B.目镜 C.反光镜 D.载物台
13.(24-25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人们根据昆虫的( ),发明了蝇眼照相机。
A.单眼 B.复眼 C.头部
14.(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以下光学显微镜镜片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B. C. D.
15.(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下列光学显微镜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A.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C.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D.对光→安放→上片→调焦→观察
16.(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为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的物体图像,小科选择的放大镜的主要特点是( )。
A.直径大 B.材料好 C.凸度大 D.透明度好
17.(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下列活动中,不需要用到放大镜的是( )。
A.观察蚂蚁的触角 B.观察花蕊上的花粉
C.玉石专家鉴定玉石 D.将混在一起的绿豆和黄豆分开
18.(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科科在冬至这天测量自制圭表正午影子的长度为15厘米,从冬至到春节,科科每天都坚持测量,下列影长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由短变长再变短 D.没变化
19.(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观察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当地球运动到D处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注:澳大利亚在南半球,三明在北半球)
A.澳大利亚是寒冷的冬天 B.我国的刺猬进入了冬眠
C.生活在三明的科科穿着短袖 D.南半球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20.(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到微生物的是( )。
A.馒头 B.腐乳 C.酸奶 D.苏打水
三、判断题(10分)
1.(24-25六年级上·福建南平·期中)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能帮助我们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
2.(24-25六年级上·福建南平·期中)将两个放大镜叠加起来不可能提高放大倍数。( )
3.(24-25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使用显微镜时,应该先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
4.(24-25六年级上·福建南平·期中)细菌就是病毒。( )
5.(24-25六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任何地点的物体都是当地正午时影长最短。( )
6.(24-25六年级上·福建漳州·期中)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都是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
7.(24-25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
8.(24-25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北京比新疆先看到太阳。( )
9.(24-25六年级上·福建福州·期中)我市某学校的小瑞同学正穿着短袖在考试,此时澳大利亚的学生也穿着短袖。( )
10.(24-25六年级上·福建宁德·期中)银杏的叶一年四季都是金黄色。( )
四、连线题(4分)
(24-25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将下列细胞名称与其对应的图像连起来。
人的骨骼细胞
红细胞
植物的根尖细胞
人的神经细胞
五、简答题(8分)
1.(24-25六年级上·福建福州·期中)各种动植物对四季变化的反应都不一样,请你列举两种动植物抵御严寒或酷暑的方法。
2.(24-25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我们来说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除了霉变使食物无法食用外,还有很多帮助我们的地方。请举出三个例子说明微生物带给我们的好处。
六、实验题(10分)
(24-25六年级上·福建南平·期中)用显微镜观察。
(1)光学显微镜是由多块( )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
A.平面镜 B.透镜 C.凸镜
(2)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与物像明暗程度无关的是( )。
A.反光镜 B.光圈 C.通光孔
(3)显微镜的目镜上有“10×”字样,物镜上有“40×”字样,则观察到的物像是原来物体的( )倍。
A.50 B.40 C.400
(4)显微镜成的虚像是( )。
A.倒立放大的 B.倒立缩小的 C.正立放大的
(5)将一个写有“b”字的透明卡纸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
A.b B.d C.q
七、综合题(10分)
(24-25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小红在上完课后,回家再次做了模拟昼夜形成的实验。
(1)实验中用 模拟太阳。
(2)地球上A、B两个区域, (填字母)是白天, (填字母)是黑夜。
(3)由于地球的 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做这个运动时的方向是 。
参考解析
一、
1.自西向东 北京
【解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要24小时。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地区早,西边地区晚。在地理位置上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因此北京比乌鲁木齐更早迎来黎明。
2.显微镜
【解析】显微镜是由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地轴 始终不变
【解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的程度也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
4.自转
【解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所以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5.细胞核 液泡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分析图示:图中①是细胞核,②是液泡。
6.复眼
【解析】昆虫的眼睛结构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由许多独立的小眼组成,每个小眼能感知部分影像,组合后形成完整视觉。苍蝇的复眼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密集排列的小眼,因此答案为“复眼”。
二、
1.B
【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故选B。
2.D
【解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所以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此时楼房影子最长。
3.C
【解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西方送走日落,这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4.C
【解析】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终于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的主要观点是:地球是球形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围绕太阳转并且绕地轴自转,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地球在宇宙的中心是地心说的观点。
5.C
【解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等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不同季节物体影长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等。
6.A
【解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好像是一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7.C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生物的特征包括生长、繁殖、应激和新陈代谢等。几位同学在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实验后进行了讨论,生物对生活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呼吸以及吃食物等,单细胞生物也是生物,它需要排泄。
8.C
【解析】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即C。
9.C
【解析】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简 施旺麦丹;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列文 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施莱登和施旺在德国都是非常著名的人物,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10.D
【解析】A.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正确;
B.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和结构是不一样的,正确;
C.除病毒外,绝大多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正确;
D.同一种生物体内的细胞,其形态和结构都是相同的,错误;同一种生物体内的细胞,其形态和结构都是不同的,例如人的口腔黏膜细胞和人的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都是不同的。
11.C
【解析】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除病毒外)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12.C
【解析】显微镜中的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小科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显微镜内的视野太暗看不清,此时可以调节反光镜,选择凹面镜以增强视野的亮度。
13.B
【解析】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苍蝇是复眼,复眼是由数万只单眼组成的,比如蜻蜓和苍蝇的眼睛,它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计算自身与所观察物体的方位,距离,从而有利于复眼类昆虫作出更快速的判断和反应。人们根据昆虫的复眼,发明了蝇眼照相机。
14.A
【解析】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起到放大的作用。显微镜主要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即A。
15.B
【解析】显微镜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即①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②对光: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③上片: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④调焦: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⑤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16.C
【解析】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起有关,中央凸起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象大,看到的范围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象小,看到的范围大。所以,为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的物体图像,小科选择的放大镜的主要特点是凸度大。
17.D
【解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蚂蚁的触角、观察花蕊上的花粉、玉石专家鉴定玉石需要用到放大镜。绿豆和黄豆体积较大,我们肉眼看得到,因此将混在一起的绿豆和黄豆分开不需要用到放大镜。
18.B
【解析】冬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太阳的高度角也是一年中最低的。因此,在正午时太阳的影子会是一年中最长的。从冬至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高度角逐渐升高,正午时的影子长度会逐渐变短。直到夏至这天,太阳的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正午的影子长度会是一年中最短的。所以,从冬至到春节,科科测量的正午影子长度应该是越来越短。故选B。
19.B
【解析】A.当地球运动到D处时,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因此澳大利亚是夏天,该说法错误。
B.当地球运动到D处时,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我国位于北半球,此时刺猬进入了冬眠,故该说法正确。
C.当地球运动到D处时,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三明的科科位于北半球应该穿棉袄,该说法错误。
D.当地球运动到D处时,南半球这一天是夏至,这一天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该说法错误。
故B符合题意。
20.D
【解析】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制作馒头、腐乳、酸奶的过程中,微生物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没有用到微生物。故选D。
三、
1.√
【解析】放大镜由凸透镜制成,能够放大物体的图像,使肉眼难以观察的微小物体或细节更清晰可见。例如在观察昆虫结构、植物表皮等场景中,放大镜是常用工具,符合题目描述的功能和用途,故正确。
2.×
【解析】两个放大镜叠加使用可以增加放大倍数。凸透镜组合时,放大倍数是两者的乘积。例如,一个放大3倍,另一个放大5倍,总倍数可达15倍。显微镜正是利用这种原理设计的。
3.×
【解析】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先用低倍镜观察。低倍镜视野较大,便于找到目标并调节焦距,避免高倍镜因视野小而难以定位。若直接使用高倍镜,可能导致图像模糊或损坏载玻片。因此题干描述错误。
4.×
【解析】细菌和病毒是两类不同的微生物。细菌具有细胞结构,能独立生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殖。两者在结构、大小、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细菌不等于病毒。
5.×
【解析】该说法是错误的。在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当地正午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物体没有影子,因此不存在“影长最短”的说法。所以并非任何地点的物体都是当地正午时影长最短。
6.√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由于地球不透明且自身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地球自转使不同地区依次朝向或背向太阳,形成太阳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象。
7.×
【解析】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绕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绕太阳转。两者均承认地球是球形,但只有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题目后半部分错误,故判断为×。
8.√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地区比西边更早迎来日出。北京位于中国东部,新疆位于西部,因此北京先看到太阳。该现象由地球自转方向及两地地理位置差异导致。
9.×
【解析】中国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两地季节相反。当北半球处于夏季时,南半球正值冬季。此时,澳大利亚大部分人口集中的地区(如悉尼、墨尔本)天气寒冷,通常不会穿短袖。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10.×
【解析】银杏属于落叶乔木,其叶片颜色会随季节变化。春夏季节,叶片含有大量叶绿素,呈现绿色;秋季叶绿素分解,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显现,变为金黄色,之后落叶。因此银杏叶并非四季金黄。
四、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不同类型的细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通过观察,细胞图片从上到下依次是人的神经细胞,植物的根尖细胞,红细胞,人的骨骼细胞。
五、
1.仙人掌的茎肥厚多汁,储存了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可以在干旱时期缓慢释放,供植物生长所需;叶片退化成了刺,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北极熊的毛发是中空的,能够有效地阻止身体热量的散失;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层非常厚,不仅能够储存能量,还能在寒冷的环境中起到极好的保暖作用。
【解析】北极熊的皮毛具有特殊的结构,它的毛发是中空的,这种中空的结构可以像一根根小导管一样,锁住空气。空气是一种良好的隔热体,这样一来,北极熊的皮毛就像一件天然的“羽绒服”,能够有效地阻止身体热量的散失。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层非常厚,厚度可达10厘米左右。这层厚厚的脂肪就像一个巨大的隔热垫,不仅能够储存能量,还能在寒冷的环境中起到极好的保暖作用,使北极熊能够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环境中生存。
仙人掌的茎肥厚多汁,这是它适应干旱炎热环境的重要特征。茎部储存了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可以在干旱时期缓慢释放,供植物生长所需。而且茎部的表皮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分的蒸发。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了刺,刺的数量众多且细小。这些刺一方面可以减少阳光直射的面积,降低植物表面的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因为没有大面积的叶片进行蒸腾作用,仙人掌就可以在酷热的沙漠环境中保存珍贵的水分。
2.可以给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可以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可以制成各种疫苗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等。
【解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中的细菌有的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酵母菌可以发面等。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变成为垃圾的世界。有的还可以制成各种疫苗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等。
六、
(1)B (2)C (3)C (4)A (5)C
【解析】(1)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光学显微镜是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
(2)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光圈有大小之分,能调节光线的强弱。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 通光孔只是光线通过的一个通道,无法调节视野的明暗程度。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0倍;
(4)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5)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一个放大的倒像,将写有字母“b”的透明纸片移到低倍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就是将字母"b"进行180°旋转,就是“q”。
七、
(1)手电筒 (2) A B (3) 自转 自西向东
【解析】(1)实验中用手电筒发光来模拟“太阳”,照亮地球模型的一面。
(2)朝向手电筒光源的一面 (A) 得到光照,为白天;背向光源的一面 (B) 处于阴影,为黑夜。
(3)地球不断自转 (自西向东),使地球表面不同区域交替受到太阳照射,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A(福建专用)


四、连线题(共4分)
(24-25六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将下列细胞名称与其对应的图像连起来。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40分)
1.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16. [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18. [ A ] [ B ] [ C ] [ D ]
19. [ A ] [ B ] [ C ] [ D ] 20. [ A ] [ B ] [ C ] [ D ]
五、简答题(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分)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六、实验题(10分)
(1)[ A ] [ B ] [ C ] (2)[ A ] [ B ] [ C ] (3)[ A ] [ B ] [ C ]
(4)[ A ] [ B ] [ C ] (5)[ A ] [ B ] [ C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七、综合题(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18分)
1.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