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检测·提优卷)(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检测·提优卷)(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14:13: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检测·提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制定计划 D.搜集证据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通常包含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验证方案、收集证据并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等环节。
【详解】A.提出问题这一步骤是科学探究的起点,通常涉及对某个现象或问题的初步观察和疑问的提出。但在此情况下,科学家已经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解释或设想,而不仅仅是提出了一个问题,A不符合题意。
B.假设是对问题可能原因或解决方案的初步设想或解释。科学家的观点“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正是一个对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初步解释,这符合建立假设的定义,B符合题意。
C.制定计划这一步骤涉及设计实验或调查来验证假设。题目中并未提及科学家制定了何种计划来验证其观点,因此这一步骤不符合,C不符合题意。
D.搜集证据这一步骤涉及通过实验、观察或调查来收集数据,以支持或反驳假设。题目中同样没有提及科学家进行了证据搜集,因此这一步骤也不符合,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答案】A
【分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详解】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和人的主观感受有关,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引体向上是很好的体育锻炼项目,据图推测,该单杠的高度约为(  )
A.20毫米 B.20厘米
C.20分米 D.20米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单杠的高度大于人的身高,人的身高约为1.6米,所以单杠的高度约为2米,合20分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实验操作需要科学规范,下面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长度测量 B.温度测量
C.体积测量 D.滴加液体
【答案】D
【详解】A.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数刻度线开始测量,故A错误;
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在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的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不应伸入试管内,故D正确。
故选D。
5.如图所示,君君用刻度尺测量出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是( )
A.2.8cm B.2.00cm C.2.80cm D.3.60cm
【答案】C
【详解】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以物体的左端为研究对象,开始时物体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0.00cm,滑行结束时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80cm,物体长度为2.80c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现有4个量筒,量程和分度值如表:现要求准确量取35毫升酒精,最好选用哪个量筒(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量程/mL 0-100 0-50 0-10 0-50
分度值/mL 2 2 0.5 1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详解】因为要一次量取酒精,因此丙量筒不符合要求;最大量度为100mL和50mL的量筒都可以使用,考虑到要尽可能精确的量取,量筒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确,因此要选用最大量度为50mL,分度值为1mL的量筒较合适,故甲、乙、丙不符合要求,丁符合要求。
故选D。
7.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人体后读数。这主要是因为( )
A.体温计的内径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内径细得多
B.体温计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得多
C.体温计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刻度精细得多
D.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玻璃管
【答案】D
【详解】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内径有一弯处特别细的地方,叫缩口,它的功能是使水银能上不能下,即在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当温度下降时,体温计的缩口使其上面的水银不能够自由回到玻璃泡中,水银柱会在这里断开,体温计内径内部的水银柱不会变化,所以能使它离开人体读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小安在测圆柱体的圆周长时,把一条长方形纸条包在圆柱体外面,然后在纸条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如图)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测量出圆周长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当纸条缠在圆柱上时,两个针孔之间直线的距离等于圆柱的周长,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和操作规范。下列操作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手持试管加热
【答案】A
【详解】A、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处理方法正确,正确;
B、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试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应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0.小科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四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对书本宽度多次测量可以避免实验偶然性
D.测得该书宽度是
【答案】D
【详解】A.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的数值更接近准确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
B.由记录的测量结果可知,测量数据精确到了毫米,说明此刻度尺最小刻度是1mm=0.1cm
故B错误;
C.对书本宽度多次测量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故C错误;
D.由记录的结果可以看出12.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准确值不同,相差较多,所以它是一个错误的结果,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11.小科按照如图所示步骤测出了塑料盒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环的体积为
B.塑料盒的体积为
C.利用丙和丁,可测出塑料盒的体积
D.若将金属环换成一小截粉笔头,则利用甲和丙,即可测出这一小截粉笔头的体积
【答案】D
【详解】A.由图甲和图丙可知,金属环的体积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丙和图丁可知,塑料盒的体积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利用图丙和图丁,可测出塑料盒的体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金属环换成一小截粉笔头,因为粉笔头吸水,利用甲和丙,无法测出这一小截粉笔头的体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小海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手中的温度计没有刻度,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待液柱稳定后做了一个记号A,距离底部10cm,然后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做好记号B,距离底部5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
A.25℃ B.75℃ C.80℃ D.125℃
【答案】B
【详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10cm,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50cm,则AB间的距离是40cm,1cm液柱表示的温度为
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即液柱长度为A点以上30cm,则水的温度为
30cm×2.5℃/cm=75℃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对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它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偏小
B.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线绕得不紧密,测量结果偏小
C.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
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测量结果偏大
【答案】C
【详解】A.刻度尺的刻度间隔小了,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大,故A错误;
B.累积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果绕的不紧密,中间有空隙,会造成绕的线圈长度测量偏大,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大,故B错误;
C.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则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
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14.下列不符合实验实验室处理方法的是(  )
A.轻微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仪器,用过的废水直接倒入水槽
C.少量硫酸溅到手上,立即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D.燃烧的酒精灯侧翻时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B
【详解】A.轻微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相当于冷敷,正确;
B.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仪器,用过的废水不能直接倒入水槽,应倒入废液缸,错误;
C.少量硫酸溅到手上,由于硫酸量较少可以立即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正确;
D.燃烧的酒精灯侧翻时用湿抹布盖灭,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原理,正确。故选B。
15.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47格均匀刻度线,将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20格处;当玻璃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45格处。则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被定为100℃。
则一个格表示的温度为
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
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为
则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4℃、-80℃~108℃。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现有下列仪器:
(1)写出以下编号的仪器名称:b ;c ;e 。
(2)用于少量液体进行反应,应使用 (填仪器名称)。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 。
(4)化学实验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应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答案】(1) 胶头滴管 烧杯 试管
(2)试管
(3)灯帽盖灭
(4)用湿抹布扑盖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b是胶头滴管,c是烧杯,e是试管;
(2)用于少量液体反应容器的是试管;
(3)熄灭正在燃烧的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若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7.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甲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 cm,乙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 cm,使用 (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其分度值为 。
【答案】 4.0 4.00 乙 1mm
【详解】[1]甲刻度尺一格代表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木块的左端与3.0cm对齐,右端与7.0cm对齐,则木块长度为L=7.0cm-3.0cm=4.0cm
[2]乙刻度尺一大格代表1cm,一大格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0.1cm=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的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5.00cm对齐,则木块长度为L=5.00cm-1.00cm=4.00cm
[3][4]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比甲刻度尺的分度值要小,因此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18.如图所示,小石块体积为 厘米3。若观察液体体积读数时,眼睛俯视,读总体积时,眼睛仰视,则测出的小石块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正确”)
【答案】 8 偏小
【详解】[1]由图可知,量筒的量程是0~30mL,最小刻度为1mL,量筒内液体体积为14mL,放入小石块后,水面对应的刻度是22mL,小石块的体积为
22mL 14mL=8mL=8cm3
[2]测量时如果用俯视的方法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偏大;用仰视的方法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偏小,所以若观察液体体积读数时,眼睛俯视,读总体积时,眼睛仰视,则读出液体的体积差将偏小,测出的小石块体积将偏小。
19.按要求填空:
(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图2所示体温计读数是 。
(2)流感疫苗须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专业冷藏车的冷藏室内是2℃~8℃的低温环境,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冷藏室内温度,应选用如图 (甲/乙)所示的温度计置于其中,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 (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室内取出来读数,当温度计示数如图中所示时,温度 (符合/不符合)规定。
【答案】(1) -12℃ 37.8℃
(2) 乙 不能 符合
【详解】(1)[1]由图1可知,温度计液柱上表面上方标注数字为10,下方标注数字为20,上小下大,所以液柱上表面在0℃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故图1示数为-12℃;
[2]由图2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玻璃管中的液面对应的刻度比37℃多了8个小格,故示数为37.8℃。
(2)[1]由题可知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根据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温度降低示数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故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
[2]乙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温度计示数会升高,故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
[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根据疫苗存放要求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表明温度符合规定。
20.科学测量中正确的操作和读数是准确测量的前提。
(1)图甲中钢尺的分度值为 ,木块的长度是 cm。若将这把钢尺在冰箱中放置一昼夜后取出立即测量(考虑热胀冷缩的变化),则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相比,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2)如图乙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铜丝的直径是 mm。
(3)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1) 1mm 3.15 偏大
(2)1.1
(3) 热胀冷缩 -7℃
【详解】(1)[1][2]A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木块的长度是3.15cm;
[3]若这把钢尺从冰箱中取出直接测,由于钢尺受冷收缩,但物体不变,则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相比偏大。
(2)由图乙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0.50cm对齐,右侧与1.85cm对齐,所以12匝线圈的长度为
L=1.85cm-0.50cm=1.35cm
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3)[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
[2]由图丙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10”在“20”的上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示数为-7℃,读作零下7摄氏度。
21.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计算石块的体积为,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计算石块的体积为.请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测出石块的体积,较接近真实值的是 (填“甲”或“乙”).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 。
(4)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答案】 甲 BC 20 cm3 偏大
【详解】(1)[1]乙同学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故甲测量比较准确,乙测得体积较大。
(2)[2]A.石块浸没后,改变其在水中的深度,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测量结果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导致V2偏小,从而使测量的小石块体积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导致V2偏小,从而使测量的小石块体积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导致V2偏大,从而使测量的小石块体积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3)[3]水的体积V1=110mL,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130mL,则小石块的体积
V=V2-V1=130mL-110mL=20mL=20cm3
(4)[4]取出矿石时,会带走部分水,故往里需要加的水更多,故测出的体积偏大。
22.每个物理量都有一个客观确定的值,这个值叫做真实值。测量时,因为错误的操作方法或误差都会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出现差异。学会归纳、比较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如图所示为小敏设计的思维导图,请填写相应内容 (填写“大”或“小”)。
【答案】小,大,大
【详解】[1]刻度尺受热膨胀后会变长,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长度,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小。
[2]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平,测量后仰视读数,则测量值比真实直偏低;俯视读数,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高,最后计算的测量值偏大。
[3]39℃的体温计不甩示数不会降,给37℃的同学测出的结果仍然为39°,故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3.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想测量粉笔的体积,他们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1)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首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然后将粉笔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由于粉笔吸水,这样测得的粉笔体积将 (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况。为测出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是 。
(3)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V3,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V4,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4)丙组同学还想进一步知道一支粉笔能吸收多少体积的水,与甲组同学讨论,利用他们两组测得的实验数据,最终计算出了该粉笔的吸水体积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1)偏小
(2)用细针将粉笔压入水中(合理即可)
(3)V4-V3
(4)V1+V4-(V2+V3)
【详解】(1)甲组同学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将粉笔放入水中,粉笔完全浸没,测得总体积为V2,则粉笔的体积为V2-V1;由于粉笔会吸水,导致水的体积减小,故得到的粉笔体积偏小。
(2)由于涂了凡士林的粉笔漂浮,则可选择针压法测体积,故操作是:用细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
(3)由于粉笔不再吸收水分,也不膨胀,故再把粉笔投入水中,增加的体积就是粉笔的体积,所以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V4-V3。
(4)由丙组同学可知:粉笔的体积V4-V3,V1为水的体积,V2为加入粉笔后水和粉笔的总体积,故粉笔吸收水的体积为:V1+V4-(V2+V3)。
24.小林同学在甩体温计时甩错了方向,将水银柱甩到了右边,如图所示。好奇的小青想,此时将体温计放入温度为多高的水中,左侧水银柱会伸长,为此小青进行了相关实验。
(1)由于体温计的 ,构造特殊,测量时示数 。(选填“只升不降”或“能升能降”);
(2)小青猜想,若将右侧水银柱向左移至与左侧水银柱相连,此时示数为t,则当温度高于t时,左侧水银柱就会伸长。于是小青通过测量,发现右侧水银柱比中间空白处长0.8℃的刻度长度。则t= ℃;
(3)若要检验小青猜想,应将体温计放入哪个温度范围内的水中实验最合适 。
A.35℃~37.8℃ B.37.8℃~42℃ C.42℃~100℃
【答案】(1) 细玻璃管内有缩口 只升不降
(2)37.8
(3)B
【详解】(1)[1][2]根据图片可知,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即细玻璃管内有缩口,则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体积缩小,但是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那么测量时示数只升不降。
(2)根据题意可知,右侧水银柱将空白部分补齐后还剩余0.8℃的刻度长度,而空白部分对应的刻度长度为37℃,那么t=37℃+0.8℃=37.8℃
(3)由(2)分析可知,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7.8~42℃,在此范围之外的无法测量,因此体温计应该放入37.8~42℃的水中最合适,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如图,小科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请分析回答:
(1)用如图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测量出直径为 cm;
A.  B.
C.  D.
(2)用如图方式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测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编号)
A. B.
C. D.
(3)小科同学用精度更高的刻度尺对圆柱体的高进行了五次测量,数据记录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测量值(cm) 17.72 17.69 17.70 17.18 17.71
上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次(填序号);小科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此圆柱体的高的最终结果为 。
【答案】(1) A 1.00
(2)C
(3) 4
减小误差 17.71cm
【详解】(1)[1]A.由于难以确定圆心的位置,圆柱体的直径难以直接进行测量,可以利用三角板平移到刻度尺是测量,测量时,被测物起点应对准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紧贴刻度尺,另一条直角边紧贴圆柱体,故A正确;
B.刻度尺下端没有从零刻度的位置开始测量,圆柱体下方的刻度不能准确读出,故B错误;
C.圆柱体下方的读数准确,上方三角板的一个顶点与刻度尺接触,不一定准确,故C错误;
D.刻度尺下端没有从零刻度的位置开始测量,圆柱体下方的读数不准确,上方的三角板斜边与圆柱体接触,不能准确读出圆柱体上边缘的刻度,故D错误。
故选A。
[2]由A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柱体的下边缘对齐零刻度,圆柱体的上边缘对齐刻度为1.00cm,所以测量出圆柱体的直径为1.00cm。
(2)长度测量时,刻度尺有刻度一侧应紧贴被测物,被测物起点应对齐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1]由表中记录的数据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7.18cm的准确值为17.1cm,与其它测量结果的准确值差异太大,属于错误结果。
[2]由于一次测量得出的结果误差较大,小科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圆柱体的高的最终结果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6.请你写出测量虚线框中曲线长度的方案。(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答案】见解析
【详解】实验所需器材:没弹性的棉线、刻度尺、记号笔;
实验步骤:①用没弹性的棉线在图上面与曲线重合,并作标记;
②拉直后用刻度尺测两标记处的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
27.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 A,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 B 对比后发现, 当B的示数为 10℃时,A的示数为 20℃;当 B的示数为90℃时,A 的示数为 80℃。问:
(1)当温度计 A 的示数为-4℃时,温度计 B 的示数为多少?
(2)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温度计 A 与温度计 B 的示数正好相同? 如果存在, 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详解】(1)A温度计上每格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温度计上示数从20℃变化到-4℃,变化了20-(-4)=24格,而20℃时的实际温度为10℃,温度计 B 的示数为
(2)设温度上升t时,A、B的示数相同,则
解得
t=40℃
则实际温度为
10℃+40℃=50℃
所以在50℃时,温度计 A 与温度计 B 的示数正好相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检测·提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制定计划 D.搜集证据
2.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3.引体向上是很好的体育锻炼项目,据图推测,该单杠的高度约为(  )
A.20毫米 B.20厘米
C.20分米 D.20米
4.实验操作需要科学规范,下面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长度测量 B.温度测量
C.体积测量 D.滴加液体
5.如图所示,君君用刻度尺测量出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是( )
A.2.8cm B.2.00cm C.2.80cm D.3.60cm
6.现有4个量筒,量程和分度值如表:现要求准确量取35毫升酒精,最好选用哪个量筒(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量程/mL 0-100 0-50 0-10 0-50
分度值/mL 2 2 0.5 1
A.甲 B.乙 C.丙 D.丁
7.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人体后读数。这主要是因为( )
A.体温计的内径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内径细得多
B.体温计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得多
C.体温计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刻度精细得多
D.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玻璃管
8.小安在测圆柱体的圆周长时,把一条长方形纸条包在圆柱体外面,然后在纸条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如图)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测量出圆周长的是(  )
A. B.
C. D.
9.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和操作规范。下列操作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手持试管加热
10.小科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四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对书本宽度多次测量可以避免实验偶然性
D.测得该书宽度是
11.小科按照如图所示步骤测出了塑料盒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环的体积为
B.塑料盒的体积为
C.利用丙和丁,可测出塑料盒的体积
D.若将金属环换成一小截粉笔头,则利用甲和丙,即可测出这一小截粉笔头的体积
12.小海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手中的温度计没有刻度,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待液柱稳定后做了一个记号A,距离底部10cm,然后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做好记号B,距离底部5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
A.25℃ B.75℃ C.80℃ D.125℃
13.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对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它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偏小
B.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线绕得不紧密,测量结果偏小
C.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
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测量结果偏大
14.下列不符合实验实验室处理方法的是(  )
A.轻微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仪器,用过的废水直接倒入水槽
C.少量硫酸溅到手上,立即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D.燃烧的酒精灯侧翻时用湿抹布盖灭
15.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47格均匀刻度线,将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20格处;当玻璃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45格处。则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现有下列仪器:
(1)写出以下编号的仪器名称:b ;c ;e 。
(2)用于少量液体进行反应,应使用 (填仪器名称)。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 。
(4)化学实验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应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17.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甲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 cm,乙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 cm,使用 (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其分度值为 。
18.如图所示,小石块体积为 厘米3。若观察液体体积读数时,眼睛俯视,读总体积时,眼睛仰视,则测出的小石块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正确”)
19.按要求填空:
(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图2所示体温计读数是 。
(2)流感疫苗须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专业冷藏车的冷藏室内是2℃~8℃的低温环境,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冷藏室内温度,应选用如图 (甲/乙)所示的温度计置于其中,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 (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室内取出来读数,当温度计示数如图中所示时,温度 (符合/不符合)规定。
20.科学测量中正确的操作和读数是准确测量的前提。
(1)图甲中钢尺的分度值为 ,木块的长度是 cm。若将这把钢尺在冰箱中放置一昼夜后取出立即测量(考虑热胀冷缩的变化),则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相比,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2)如图乙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铜丝的直径是 mm。
(3)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1.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计算石块的体积为,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计算石块的体积为.请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测出石块的体积,较接近真实值的是 (填“甲”或“乙”).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 。
(4)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22.每个物理量都有一个客观确定的值,这个值叫做真实值。测量时,因为错误的操作方法或误差都会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出现差异。学会归纳、比较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如图所示为小敏设计的思维导图,请填写相应内容 (填写“大”或“小”)。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3.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想测量粉笔的体积,他们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1)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首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然后将粉笔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由于粉笔吸水,这样测得的粉笔体积将 (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况。为测出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是 。
(3)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V3,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V4,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4)丙组同学还想进一步知道一支粉笔能吸收多少体积的水,与甲组同学讨论,利用他们两组测得的实验数据,最终计算出了该粉笔的吸水体积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24.小林同学在甩体温计时甩错了方向,将水银柱甩到了右边,如图所示。好奇的小青想,此时将体温计放入温度为多高的水中,左侧水银柱会伸长,为此小青进行了相关实验。
(1)由于体温计的 ,构造特殊,测量时示数 。(选填“只升不降”或“能升能降”);
(2)小青猜想,若将右侧水银柱向左移至与左侧水银柱相连,此时示数为t,则当温度高于t时,左侧水银柱就会伸长。于是小青通过测量,发现右侧水银柱比中间空白处长0.8℃的刻度长度。则t= ℃;
(3)若要检验小青猜想,应将体温计放入哪个温度范围内的水中实验最合适 。
A.35℃~37.8℃ B.37.8℃~42℃ C.42℃~100℃
25.如图,小科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请分析回答:
(1)用如图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测量出直径为 cm;
A.  B.
C.  D.
(2)用如图方式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测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编号)
A. B.
C. D.
(3)小科同学用精度更高的刻度尺对圆柱体的高进行了五次测量,数据记录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测量值(cm) 17.72 17.69 17.70 17.18 17.71
上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次(填序号);小科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此圆柱体的高的最终结果为 。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6.请你写出测量虚线框中曲线长度的方案。(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27.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 A,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 B 对比后发现, 当B的示数为 10℃时,A的示数为 20℃;当 B的示数为90℃时,A 的示数为 80℃。问:
(1)当温度计 A 的示数为-4℃时,温度计 B 的示数为多少?
(2)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温度计 A 与温度计 B 的示数正好相同? 如果存在, 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