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趋势-史料实证】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序列第一的浮雕,描绘着“一箱又一箱的烟土,被倾倒入销烟池中,在浓烟滚滚的混沌背景下,是销烟志士们清晰而坚毅的神情”。这一壮举被视为中国近代反侵略的序幕。这块纪念碑展现的是( )
A.虎门销烟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2.【家国情怀】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这反映了( )
A.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B.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
C.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和腐败 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3.【新趋势-跨学科融合】下图是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 )
A.接受英国进出口货物税款协议 B.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C.向英国支付大量赔款 D.割让了香港岛
4.【唯物史观】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倍感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材料主要体现了( )
A.鸦片战争对中英双方的全面影响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中英两国不同的经济结构和政策 D.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5.鸦片的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清政府最终却不得不通过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允许鸦片以‘洋药’名义进口,每百斤征收税银三十两。从此,鸦片公开输入,洋货充斥中国市场。”迫使清政府最终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天津条约》
6.【历史解释】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7.【唯物史观】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B.列强的侵略激化国内原本已经尖锐的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8.“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l905年柳亚子《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其中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组织的事件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西征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9.历史著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为进占慈溪而与太平军作战中,华尔这个美国流氓受重伤死去。”这段史实反映的是( )
A.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B.中法战争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清军抗击英国军队
10.1869年,左宗棠设立西安机器局,生产枪支、开花子弹等军火。1872年,左宗棠将该局搬迁至兰州,并改名为兰州制造局,为成功收复新疆(除伊犁外)提供了部分军火。据此可知,这一运动( )
A.对于应对边疆危机有一定的成效 B.促进了清朝军事体制的变革
C.创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经营方式 D.开启了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11.【史料实证】《清史稿》记载:“是年(1874年)海防议起,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采煤铁以济军需。”该史料叙述的是( )
A.近代民用企业的开办 B.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
C.北洋舰队的初步建成 D.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
12.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蒙古、新疆、西藏为屏藩保障腹地安全和以琉球、越南等藩属国为“藩篱”屏卫中国的传统疆土观念,逐渐向“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治疆理念转变,清政府先后于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这表明( )
A.清朝的边疆危机得以消除 B.新疆和台湾正式属于中国领土
C.晚清国防逐渐向近代转型 D.中国传统的宗藩关系完全解体
13.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通过英国路透社发布有偿新闻,每次付给606英镑。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后,国际社会听不到清政府的呼吁申冤,反观日本,却邀请英美公使到现场调查,诉说清军如何残暴,日军所处决的不是俘虏或平民而是罪犯。由此可见( )
A.西方列强放弃支持清廷 B.晚清政府缺少明确的军事策略
C.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D.日本以国际舆论掩盖战争罪行
14.【家国情怀】李明同学搜集了近代名人名言,制作了下面表格,名言体现的共同时代诉求是( )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邓世昌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谭嗣同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A.发展资本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 C.挽救民族危亡 D.反对专制制度
15.陈天华在《猛回头》写道“……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份?”材料表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作者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
16.《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认为中国也要有自己的工商业,与日厂竞争。他发现进口货物中棉织物最多,于是决定在南通开办纱厂,这反映出张謇哪一救国主张( )
A.维新变法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7.【新情景-示意图】下图为戊戌变法的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标志着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B.百日维新的出现说明变法得到了全国的支持
C.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取得成功
D.戊戌变法的失败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
18.以下维新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其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社会改良方案的是( )
A.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19.1900年6月,一名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在华北前线日记中写道:“这些来自乡村的战士装备仅有大刀、长矛和简陋土炮……高呼‘扶清灭洋’,以血肉之躯冲向装备马克沁机枪的军队……这种超越军事技术差距的爱国热忱,彻底改变了西方对中国民众‘麻木顺从’的偏见。”这描述的最可能是( )
A.武装抗击日军的台湾军民 B.重创了洋枪队的太平军
C.怒冲吉野号的致远舰官兵 D.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
20.大单元学习背景下,需要明确大单元主题,提高学习效率。“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黄海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这组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 D.中国近代化探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个小题10分,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1)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是因为此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二:“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及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2)材料二中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三 4月17日,中日两国……正式签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3)材料三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条约 这场侵略战争和这份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深重影响 (2分)
材料四:《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列强对华侵略,由单个国家攫取条约特权,发展成帝国主义的集体强权,……在帝国主义的集体控制和掠夺下,慈禧无耻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是什么?这一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证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近代以来,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根源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三元古庙是清初供奉北帝的道观,当地人民常在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1841年,三元里一带受到列强骚扰,当地人民以三元古庙为聚集地,以三元古庙的三星旗为战旗,写下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元古庙“写下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的历史背景及影响。(2分)
材料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近、现代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设立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其中的第二幅浮雕便是金田起义。
材料三: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写道:“(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的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2)材料二中把“金田起义”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二幅浮雕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和团运动的意义。(2分)
材料四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天下大家出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材料五 《资政新篇》: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
材料六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日记:《资政新篇》一本……其中所言,颇有见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主张反映了哪个阶级的需求?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六中赵烈文认为《资政新篇》“颇有见识”的原因。(2分)
材料七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实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
材料八 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材料九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3分)
材料十 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自称“洪秀全第二”。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革命之一,孙中山先生称其“为辛亥革命起示范作用”,周恩来总理评价其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5)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抗争。(1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在广州,林则徐组织搜集和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积极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情况,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先河。
林则徐离任广州时把《四洲志》交给了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广泛参考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
(1)分析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理由。《海国图志》提出的什么思想后来指导了晚清的自强运动?(2分)
材料二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十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奏折都与哪一运动有关?这一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李鸿章全集》:“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四 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3)材料四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梁启超相比李鸿章的进步之处。(3分)
材料五 这一运动首先打出“自强”旗号,先后在各地创办22家以上近代军事工厂制造枪炮、弹药和舰船等军事装备,真正开始实质性地迈出中国军队近代化的第一步。……为了“求富”,他们先后在全国范围创办20多个民用企业,并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使得清朝财政收入有了显著增长。由此可见这一运动开启了中国的军事和经济近代化进程。
材料六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材料五和材料六中的近代化运动?学习了这些探索中,你有什么认识?(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C B B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C C D D B D C
二、非选择题
21.(1)条约:《南京条约》。(1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分)
(3)条约:《马关条约》。(1分)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
(4)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分)
(5)根源:清政府实行的封建专制制度腐朽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1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积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22.(1)背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1分,含有鸦片战争等相关信息,意思对即可得分)影响:显示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是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见证;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增强了民族自尊心。(1分,任答1点即可)
(2)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1分,只要能答出反封建反侵略的相关内容即可得分)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1分)
(3)阶级:农民阶级。(1分)原因:《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改革内政。(1分,只要能答出学习西方的相关内容即可得分)
(4)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3分,答出盲目排外也可得1分)
(5)评价:持肯定态度。农民阶级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们的抗争展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1分,只要能答出肯定态度或者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3.(1)理由:林则徐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先河。(1分)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1分)
(2)运动:洋务运动。(1分)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1分)
(3)事件: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1分)。关键:变官制(或学习西方制度)。(1分)进步之处:从学习西方技术深入到学习西方制度(或触及到制度层面)。(1分,只要能答出学习制度方面的内容即可得分)
(4)评价: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虽然作为政治变革运动失败了,但它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2分,只要能答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正面意义即可得分,每个运动1分)
认识: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从学技术到学制度的深入过程;近代化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学化探索中的仁人志士的家国担当,为中华之富强而学习。(1分,言之有理均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