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A3和A4】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A3和A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6 12:49:12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保密★启用前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青岛版)
第四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题目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区域规定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
一、选择题(共36分)
1.(本题3分)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的现象是( )。
A.蒸发 B.凝结 C.沸腾
2.(本题3分)寒冷的冬天,屋顶上的自来水管可能会裂开,这种现象说明( )。
A.水结冰后,质量增加 B.水结冰后,体积增大C.水结冰后,体积缩小
3.(本题3分)水沸腾时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杯中的水会(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4.(本题3分)水蒸发的快慢与( )无关。
A.温度 B.空气流动 C.水的多少
5.(本题3分)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时会出现冰花,下列关于冰花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玻璃内侧,由室内的空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出现在玻璃外侧,由室外的空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出现在玻璃两侧,由玻璃周围的空气遇热升华形成的
6.(本题3分)雨后路面的积水会逐渐消失,这种现象是( )。
A.蒸发 B.凝结 C.凝固
7.(本题3分)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受热上升,在高空中遇冷会( )成小水珠或小冰晶,这些小水珠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 )。
A.冻结;雨 B.凝结;云 C.融化;雾
8.(本题3分)下大雪后,为了加快路面积雪融化,人们会在积雪冰冻的道路上撒(  )。
A.工业盐 B.糖 C.沙子
9.(本题3分)给客人泡茶时,打开杯盖会看到杯盖内部有很多的小水珠,这是( )。
A.热水蒸发的缘故 B.水蒸气遇热变成的 C.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10.(本题3分)天上的白云千变万化,那么白云的成因主要是( )。
A.烟气聚集而成 B.水蒸气凝结而成 C.小冰晶融化而成
11.(本题3分)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玻璃杯外壁有一些小水珠,这是水蒸气的( )现象。
A.蒸发 B.凝结 C.升华
12.(本题3分)下雪后,在积雪覆盖的道路上撒盐,雪融化会( )。
A.慢 B.快 C.没有变化
二、填空题(共11分)
13.(本题2分)水蒸气是一种 (选填“气态”或“液态”)的水,没有固定的 和体积。
14.(本题2分)冬天的早上卧室的玻璃窗上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出现在玻璃窗 侧,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15.(本题2分)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 ℃时 ,水会开始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 ,温度一直保持0℃不变,直至完全结冰后温度才会继续下降。
16.(本题3分)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 ;水结冰时的温度叫作水的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
17.(本题2分)水蒸气遇冷以后从 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 。
三、判断题(共8分)
18.(本题1分)露珠和霜是不同形态的水。( )
19.(本题1分)植物叶片上观察到露水是一天中的下午。( )
20.(本题1分)研究温度与水的变化时,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待水沸时撤走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 )
21.(本题1分)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更容易变成小水珠。( )
22.(本题1分)刚洗过澡的浴室,玻璃上会有水珠,这些水珠一定都是溅上去的。( )
23.(本题1分)冬天车内开暖空调后,车窗外会产生许多小水珠,这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
24.(本题1分)冰、水、水蒸气尽管形态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
25.(本题1分)水沸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白雾,这些白雾是水蒸气。 ( )
四、简答题(共35分)
26.(本题7分)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
27.(本题7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水的蒸发现象,请举例说明。
28.(本题7分)为什么冬天进入教室,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29.(本题7分)夏季的夜晚,小明家开着空调。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玻璃“出汗”了。你知道“汗”出在玻璃的哪一面吗? 为什么?
30.(本题7分)煮饺子前需要烧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现水变少了,减少的水去哪了?
五、实验题(共10分)
31.(本题10分)在试管中加入四分之一的清水,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并观察试管中清水的变化。记录如下:仔细观察上表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7
温度/C 12 5 2 0 0 0 0 0
变化 没结冰 没结冰 没结冰 没结冰 结冰中 结冰中 结冰中 结冰中
(1)试管中清水温度下降速度是( )的。
A.均匀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2)水在0摄氏度开始结冰,结冰的原因是水( )。
A.受热 B.遇冷 C.先热后冷
(3)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吗?( )
A.是 B.不是
(4)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 )接触试管壁。
A.能 B.不能 C.都可以
(5)水结冰后,体积(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保密★启用前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青岛版)
第四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题目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区域规定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
一、选择题(共36分)
1.(本题3分)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的现象是( )。
A.蒸发 B.凝结 C.沸腾
2.(本题3分)寒冷的冬天,屋顶上的自来水管可能会裂开,这种现象说明( )。
A.水结冰后,质量增加 B.水结冰后,体积增大C.水结冰后,体积缩小
3.(本题3分)水沸腾时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杯中的水会(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4.(本题3分)水蒸发的快慢与( )无关。
A.温度 B.空气流动 C.水的多少
5.(本题3分)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时会出现冰花,下列关于冰花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玻璃内侧,由室内的空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出现在玻璃外侧,由室外的空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出现在玻璃两侧,由玻璃周围的空气遇热升华形成的
6.(本题3分)雨后路面的积水会逐渐消失,这种现象是( )。
A.蒸发 B.凝结 C.凝固
7.(本题3分)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受热上升,在高空中遇冷会( )成小水珠或小冰晶,这些小水珠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 )。
A.冻结;雨 B.凝结;云 C.融化;雾
8.(本题3分)下大雪后,为了加快路面积雪融化,人们会在积雪冰冻的道路上撒(  )。
A.工业盐 B.糖 C.沙子
9.(本题3分)给客人泡茶时,打开杯盖会看到杯盖内部有很多的小水珠,这是( )。
A.热水蒸发的缘故 B.水蒸气遇热变成的 C.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10.(本题3分)天上的白云千变万化,那么白云的成因主要是( )。
A.烟气聚集而成 B.水蒸气凝结而成 C.小冰晶融化而成
11.(本题3分)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玻璃杯外壁有一些小水珠,这是水蒸气的( )现象。
A.蒸发 B.凝结 C.升华
12.(本题3分)下雪后,在积雪覆盖的道路上撒盐,雪融化会( )。
A.慢 B.快 C.没有变化
二、填空题(共11分)
13.(本题2分)水蒸气是一种 (选填“气态”或“液态”)的水,没有固定的 和体积。
14.(本题2分)冬天的早上卧室的玻璃窗上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出现在玻璃窗 侧,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15.(本题2分)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 ℃时 ,水会开始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 ,温度一直保持0℃不变,直至完全结冰后温度才会继续下降。
16.(本题3分)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 ;水结冰时的温度叫作水的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
17.(本题2分)水蒸气遇冷以后从 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 。
三、判断题(共8分)
18.(本题1分)露珠和霜是不同形态的水。( )
19.(本题1分)植物叶片上观察到露水是一天中的下午。( )
20.(本题1分)研究温度与水的变化时,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待水沸时撤走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 )
21.(本题1分)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更容易变成小水珠。( )
22.(本题1分)刚洗过澡的浴室,玻璃上会有水珠,这些水珠一定都是溅上去的。( )
23.(本题1分)冬天车内开暖空调后,车窗外会产生许多小水珠,这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
24.(本题1分)冰、水、水蒸气尽管形态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
25.(本题1分)水沸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白雾,这些白雾是水蒸气。 ( )
四、简答题(共35分)
26.(本题7分)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
27.(本题7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水的蒸发现象,请举例说明。
28.(本题7分)为什么冬天进入教室,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29.(本题7分)夏季的夜晚,小明家开着空调。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玻璃“出汗”了。你知道“汗”出在玻璃的哪一面吗? 为什么?
30.(本题7分)煮饺子前需要烧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现水变少了,减少的水去哪了?
五、实验题(共10分)
31.(本题10分)在试管中加入四分之一的清水,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并观察试管中清水的变化。记录如下:仔细观察上表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7
温度/C 12 5 2 0 0 0 0 0
变化 没结冰 没结冰 没结冰 没结冰 结冰中 结冰中 结冰中 结冰中
(1)试管中清水温度下降速度是( )的。
A.均匀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2)水在0摄氏度开始结冰,结冰的原因是水( )。
A.受热 B.遇冷 C.先热后冷
(3)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吗?( )
A.是 B.不是
(4)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 )接触试管壁。
A.能 B.不能 C.都可以
(5)水结冰后,体积(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青岛版)
第四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答案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C A A B A C B
题号 11 12
答案 B B
1.B
【详解】水蒸气遇冷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称为凝结。蒸发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题目描述的是气态变液态,属于凝结。故选B。
2.B
【详解】水在结冰时体积会增大,而质量保持不变。屋顶上的自来水管因内部水结冰体积膨胀,导致水管承受压力而裂开。
A选项错误,因质量不会因状态变化而改变;C选项错误,因水结冰时体积增大而非缩小。故选B。
3.C
【详解】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液态水会不断转化为水蒸气并散失到空气中,导致杯中的水量逐渐减少。故选C。
4.C
【详解】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空气流动速度以及水的表面积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空气流动越快,蒸发速度增加。题目中“水的多少”指的是水的总量,而非表面积。若水的表面积相同,水量多少不会影响蒸发速度,只会影响完全蒸发所需的时间。因此,水的多少与水蒸发快慢无关。故选C。
5.A
【详解】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冰晶。冬季室内温度较高,水蒸气含量较多,当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侧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花。B选项中“外侧”和“室外空气”不符合实际,因为室外水蒸气较少且温度更低,不易形成冰花;C选项中的“两侧”和“升华”错误,升华是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选A。
6.A
【详解】雨后路面的积水消失是因为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进入空气,这一过程称为蒸发。蒸发是液体在常温下变为气体的现象。B选项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如水蒸气形成水滴),与题干现象相反。C选项凝固是液体变为固体(如水结冰),而题目中未涉及低温结冰的情况。故选A。
7.B
【详解】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或小冰晶,这些聚集形成云。A选项中“冻结”指液态变固态,而水蒸气可直接凝结为液态或固态;“雨”需云中水滴增大后降落,并非直接形成。C选项中“融化”是固态变液态,与题干过程无关;“雾”是近地面水蒸气凝结形成,高空则形成云。故选B。
8.A
【详解】工业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使雪在较低温度下融化。撒工业盐后,雪水形成盐水混合物,凝固点降低,从而加速融化。糖虽能溶解,但成本高且效果差;沙子主要用于防滑,无法加速融化。故选A。
9.C
【详解】A.热水蒸发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但杯盖上的小水珠是水蒸气凝结的结果,而非蒸发本身。A选项错误。
B.水蒸气遇热会继续以气态存在,不会形成小水珠,因此B选项错误。
C.杯盖温度较低,水蒸气接触杯盖时遇冷凝结成液态水珠,符合实际现象。C选项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云的形成主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地面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云。A选项中的烟气并非白云的主要来源;C选项中的小冰晶融化是降水过程中的现象,并非云形成的主要原因。故选B。
11.B
【详解】当玻璃杯内放入冰块,杯壁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从气态变为液态,形成小水珠,这属于凝结现象。蒸发是液态变气态,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气态,均不符合。故选B。
12.B
【详解】盐溶解在雪或冰的表面形成盐水溶液,盐水的冰点低于纯水的冰点。撒盐后,雪或冰的表面会首先融化,形成盐水,这个盐水溶液的冰点降低,使得更多的雪或冰能够在更低的温度下融化。下雪后,在积雪覆盖的道路上撒盐,雪融化会更快。故选B。
13. 气态 形状
【详解】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
14. 内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冷凝形成小水珠
【详解】冬天早上,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变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的内侧。
15. 0 增大
【详解】在一般情况下,水在0℃时开始结冰,这是水的凝固点。水结冰时,由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晶体结构,它的体积会增大,因此冰的密度小于液态水的密度。结冰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在0℃,直到全部结冰后,温度才会继续下降。
16. 凝固 凝固点 0℃
【详解】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水结冰时的温度叫作水的凝固点。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当水结成了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17. 气 凝结
【详解】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水蒸气是气态的水 ,当它遇冷时,会由气态转变为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18.√
【详解】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水,霜是水蒸气在0℃以下直接凝华形成的固态冰晶。两者分别是水的液态和固态,属于不同形态。题目正确指出了它们的形态差异。
19.×
【详解】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通常出现在温度较低的凌晨或早晨。下午气温较高,叶片温度不易低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因此不易形成露水。题目描述错误。
20.
×
【详解】水沸腾需要持续吸热。撤走酒精灯后,热源消失,水温逐渐降低至沸点以下,无法继续沸腾。
21.
×
【详解】水蒸气变为小水珠是凝结现象,凝结需要遇冷。高温环境会减缓或阻止凝结,因为温度越高,水蒸气越容易保持气态。题目描述的条件与科学原理相反,因此错误。
22.
×
【详解】水珠的形成涉及液化现象。洗澡时热水产生大量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表面会凝结成小水珠。虽然部分水珠可能由溅水导致,但题干中“一定都是”忽略了水蒸气凝结这一主要原因,因此判断为错误。
23.×
【详解】冬天车内开暖空调后,车内温度高,车外温度低。车窗上的小水珠是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放热液化形成的,而不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故题干说法错误。
24.√
【详解】自然界中的水存在三种状态,有气态的水蒸气、固态的冰和液态的水,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冰、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
25.×
【详解】水蒸气是水在加热过程中蒸发形成的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本身是不可见的,当水沸腾时,水蒸气会迅速从水面升起。当我们看到水沸腾时产生的白雾,这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后,水蒸气中的部分能量被吸收,导致水蒸气液化成无数微小的水滴。这些微小的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雾。
26.热量。
【详解】在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水的温度逐渐上升;随着持续加热,水的温度可以达到100℃,并且继续提供热量时,水才会沸腾;此时,一部分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水的形态发生变化。如果此时停止提供热量,水的温度会逐渐下降,不再沸腾,水的形态变化会变得缓慢。所以,水的沸腾过程与热量有关,只有持续提供热量,水才会沸腾。
27.湿衣服晾干:湿衣服中的水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雨后积水消失:太阳照射下,地面上的水蒸发为水蒸气。擦桌子水迹变干:桌上的水渍在空气中逐渐蒸发,最终消失。
【详解】水的蒸发是指液态水在常温下逐渐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湿衣服晾干、雨后积水消失、擦桌子水迹变干均是常见的蒸发现象。
28.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在镜片上凝结成小水珠,从而使眼镜片变模糊。
【详解】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冬天,从室外走进室内时,眼镜片会变模糊,使我们看不清东西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在镜片上凝结成小水珠,从而使眼镜片变模糊。
29.外面。因为夏天室外温度比室内高,室外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外面。
【详解】夏季,温度高。屋内开空调,屋里温度低,但外面的空气热,所以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就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外面,故这个小水滴出现在玻璃的外面。
30.减少的水变成水蒸气飘散在空中。
【详解】温度会让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煮饺子前需要烧水,在加热过程中,水会加速蒸发,变成水蒸气飘散在空中。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加热到100℃时水会沸腾。
31.(1)B
(2)B
(3)A
(4)B
(5)A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热量传递。
【详解】(1)从记录的数据来看,在最初的几分钟内,水温下降较快,从12℃降至0℃只用了3分钟。然而,在达到0℃后,温度下降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在后续的几分钟内保持不变。这是因为随着水温的降低,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减小,热量传递的速度减慢;同时,水在接近冰点时释放潜热,进一步减缓了温度下降的速度。故选B。
(2)水在0℃时开始结冰,结冰的原因是水分子在低温下运动减慢,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增强,最终形成有序的冰晶结构。这个过程是由于水遇到低温环境而引发的。故选B。
(3)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只是它们的物理状态不同。水是液态,而冰是固态。这种状态的变化是由于温度的改变导致的,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故选A。
(4)为了获得准确的水温读数,温度计的感温部分应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能接触试管壁或底部。如果温度计接触试管壁,可能会受到试管壁温度的影响,导致读数不准确。故选B。
(5)水在结冰时,分子排列变得有序,形成六角形的冰晶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导致冰的体积比同质量的水要大。这就是为什么冰会浮在水上的原因。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