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本题共 5 小题,15 分)
B.本诗随着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之后的四句
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表现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人特意提出南朝诗人谢灵运,并有意效仿他在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游山玩水
的经历。于是,诗中写到梦中经过他曾经歇宿过的地方、穿上他当年特制的木屐。
D.诗人性格清高,有平交诸侯、致君尧舜的理想,却受到权贵的排挤,然而尽管如此,
仍然在诗歌末尾发出不肯屈从权贵的呐喊。
1
2
3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
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上阕词人远望群山尽染,近看百舸争流,仰视雄鹰展翅高飞,俯瞰鱼儿从容出游,
描绘了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C.“谁主沉浮”,诗人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降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
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下片回忆往事,词人在抒发革命豪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年轻气盛、不顾后果、中
流击水及意气用事的冒险行为的反思自省。
5
.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通过“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的组合,勾勒出
一幅悲凉、壮阔的秋景图。
B.颈联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从空间、时间两方面表达出诗人常年漂泊孤
独的悲秋之情,情感深沉悲慨。
.下列对《短歌行》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银川一中 2025/2026 学年度(上)高一第一次月考
B.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红烛》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忠贞。
语 文 试 卷
C.《峨日朵雪峰之侧》用凝重壮美的意象表达丰富深刻的诗情,表达了诗人昌耀面对
生活中的坎坷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心。
D.英国诗人雪莱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在《致云雀》中热情赞颂云雀,在诗人的笔下,
云雀是柔美、静谧、冷酷、神秘的象征。
注意事项:
1
2
3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下列选项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
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 5 小题,15 分)
B.本诗随着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之后的四句
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表现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人特意提出南朝诗人谢灵运,并有意效仿他在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游山玩水
的经历。于是,诗中写到梦中经过他曾经歇宿过的地方、穿上他当年特制的木屐。
D.诗人性格清高,有平交诸侯、致君尧舜的理想,却受到权贵的排挤,然而尽管如此,
仍然在诗歌末尾发出不肯屈从权贵的呐喊。
1
2
3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
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上阕词人远望群山尽染,近看百舸争流,仰视雄鹰展翅高飞,俯瞰鱼儿从容出游,
描绘了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C.“谁主沉浮”,诗人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降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
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下片回忆往事,词人在抒发革命豪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年轻气盛、不顾后果、中
流击水及意气用事的冒险行为的反思自省。
5
.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通过“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的组合,勾勒出
一幅悲凉、壮阔的秋景图。
B.颈联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从空间、时间两方面表达出诗人常年漂泊孤
独的悲秋之情,情感深沉悲慨。
.下列对《短歌行》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曹操生逢乱世,亲眼目睹了百姓颠沛流离,即便此刻大业已成,但无奈却已年
近半百,不禁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C.尾联写世事艰难,诗人又因病断饮,世事艰难是个人生活痛苦不堪的根源,诗人忧
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B.“青青子衿”一句中,“子”是敬称,“衿”指古式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
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D.本诗的前四句重在抒情,后四句重在写景。诗歌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
空旷寂寥的景致,情感深沉动人。
C.“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比喻的说法,形容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不知道投靠
到谁的门下、犹豫不决的样子。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D.诗人在诗末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礼贤下士的决心,希望贤才都来归顺自己,帮助
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哦,香雪(节选)
铁凝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澎湃的激情热情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力,体现了“五四”时期
敢于破坏和创新的时代精神。
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
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 1页(共 5 页)
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
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
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向近处的小树林时,
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
啊!
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
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
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
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
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
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
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
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
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
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
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③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
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
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
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
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
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
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
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②群山
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
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
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
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
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
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
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
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
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
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
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④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
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
忆呢?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
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
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
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
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
的地方,有一条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
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
哦,香雪!香雪!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为下文描写香雪审视铅笔盒作铺垫。
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 2页(共 5 页)
B.香雪多么盼望同学们会再三盘问铅笔盒,表现香雪有爱炫耀的虚荣心。
C.香雪要告诉娘铅笔盒是一个宝盒子,体现她心中有了改变命运的想法。
D.结尾处香雪举起铅笔盒迎着人群跑去,映衬出香雪克服困难后的欢愉。
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白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句子①写出四周旷野的环境,烘托出香雪在夜晚错过了车站时内心的担心、害怕。
B.句子②写出月夜下柔美庄严的景色,衬托出香雪得到铅笔盒时内心的满足愉快。
C.句子③写欢快流动的溪水,衬托出香雪想出换铅笔盒理由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D.句子④写群山发出的回声,表现群山因人们为香雪一家提供的帮助而感动不已。
.“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文中的这一段落,写出了香雪怎样的成长环境?请结合文
本做简要分析。(4 分)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有删改)
1
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 分)
白尝乘舟 A 与崔宗之 B 自采石至金陵 C 著宫锦袍 D 坐舟中 E 旁若无人
8
9
(
1
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客,指客居,与《湖心亭看雪》“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的“客”用法相同。
B.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
号。
.小说以“哦,香雪!香雪!”结尾,发出这共同的欢呼可以是古老的群山、香雪的小姐妹
或香雪本人。请根据小说内容补写下面的语句,要求语言得体,突出每个角色的不同情
感。(6 分)
①
②
③
古老的群山会说:“哦,香雪!香雪!__________________”
香雪的小姐妹会说:“哦,香雪!香雪!__________________”
香雪自己会说:“哦,香雪!香雪!__________________”
C.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文中李白被永王李璘聘为军中幕
僚。
D.奇,意动用法,与《醉翁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第一个“乐”用法相同。
三、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A.李白,崤山以东人氏,名字中有“白”字,是因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后向玄宗推荐李白,使其担任翰林。
C.李白趁着酒醉,骑驴经过华阴县时,县令不知他的身份,十分生气,怒斥李白。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其死罪。
13.翻译下面的句子。(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
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
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
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
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
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
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
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4.李白曾自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那么在
文本中如何体现这种“狂放不羁”的性情?请简要概括。(3 分)
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 3页(共 5 页)
(
2)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用“
合,用天地间具有生命力的动物展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迈。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李白敢于向权贵挑战的高贵
品格的句子是“ ?”
(4)杜甫《登高》“
,
”两句,俯仰结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
宋】苏轼
”一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但用“
”一句继之以“滚滚长江”,使其境界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①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
旷远,意象宏阔。
(5)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可以是:“
,
”。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唐】杜牧
(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凸显毛泽东文章的风格特点,作者进一步将毛泽东的文章定位为政治家文章:“古今
文章家有两种,一是纯文人,一是政治家。”作者对政治家文章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在中国
古代文章经典中,政治家文章( )。毛泽东则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文章中的第一人。他指
【
注】①公瑾,是周瑜的字,这里指的是周瑜。
1
5.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念奴娇·赤壁怀古》体现了苏轼豪放派词风的特点,全词跌宕起伏,情景交融,
既有历史的宏大叙事,又有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
出:“只有政治家才能总结社会规律,借历史交替、风云际会、___________之势,纳雷霆于
文字,___________、摧枯拉朽,宣扬自己的政见。这种文字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
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毛文属于这一类。劳其心,履其险,砺其志,成其业,然后发之为文。
文章只是他事业的一部分,如___________,是虎之须、凤之尾。”在政治家文章中,“毛文
是一个经典,一个不可复制的经典……毛文堪称___________”。
B.《赤壁》开篇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看似平淡,实为不平,为
后文抒怀作了有力的铺垫。
C.《赤壁》三四句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机遇所致,仅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颇
有史论之味,见解独到。
1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只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具有极高的成就
B.不只具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占有相当的比例
C.不只具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占有极高的成就
D.不只占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具有相当的比例
)(3 分)
D.两首诗词的作者都对同一人物和历史事件产生了共同的兴趣,挖掘出历史给当朝统
治者以借鉴。
1
6.这两首诗词都运用了周瑜的典故,试分析作者所抒发情感的不同之处。(6 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广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的
句子是“ ”。
1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
A.群雄逐鹿 排山倒海 九牛一毛
前所未有
空前绝后
(
B.排山倒海 群雄逐鹿 九牛一毛
,
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 4页(共 5 页)
C.排山倒海 群雄逐鹿 冰山一角
前所未有
空前绝后
学者穆旦却言:“青春是一封未写完的信,墨迹里浸着理想的重量与现实的划痕。”
而在敦煌莫高窟的修复日记中,有位青年工匠写道:“我愿做沙海里的根,深埋处才有
D.群雄逐鹿 排山倒海 冰山一角
2
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真正的生长。”
A.这种文字不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是用笔写出来的。毛文属于这一类。
B.毛文属于这一类。这种文字不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是用笔写出来的。
C.毛文属于这一类。这种文字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
D.这种文字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毛文属于这一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青春价值的哪些思考?请结合自身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
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
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①
不成。② ;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
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
,同样也活
③
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
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
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
2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
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5 分)
五、写作(60 分)
2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人林庚说:“少年如萤火,流光虽弱,亦有燎原之志。”
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 5页(共 5 页)银川一中 2025/2026 学年度(上)高一 9 月份月考答案
14.①喜纵横,击剑,为任侠。
②
③
④
⑤
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1
. D“也表达了对年轻气盛、不顾后果、中流击水及意气用事的冒险行为的反思自省”属于无
起草诏书时,让高力士脱靴。
中生有。
供状上不写自己的名字。
2
3
4
. A“大业已成”理解错误。
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每点 1 分,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 D“静谧”“冷酷”的象征在诗歌中没有体现。
1
5.D.“挖掘出历史给当朝统治者以借鉴”错误。《念奴娇 赤壁怀古》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
. C“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游山玩水的经历”理解错误,效仿谢灵运政治失意时的游山玩
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
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赤壁》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
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水。
5
6
. D“本诗的前四句重在抒情,后四句重在写景”表述错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 B.“表现香雪有爱炫耀的虚荣心”说法有误。香雪多么盼望同学会再三盘问铅笔盒,表现的
1
6.①《念奴娇·赤壁怀古》重在描写周瑜的年轻有为,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1 分)
并反衬了自己年华老去却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2 分)
《赤壁》认为赤壁之战中周瑜是侥幸取胜,蕴含造化弄人的意味,(1 分)且隐含着作者
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2 分)
7.(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是香雪对文具盒的喜爱,在同学面前的自尊。
. D.“表现群山因人们为香雪一家提供的帮助而感动不已”错误。结尾处的环境描写暗示主题,
意在象征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现代文明所唤醒,也热切地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 ①从香雪父亲盼望有干不完的活儿,为香雪挣学费;母亲让她卖鸡蛋挣钱,表明香雪成长
7
②
8
1
在勤劳、诚实、上进、淳朴的家庭环境里。②从香雪朋友凤娇为她出主意等一件件小事,写
(
(
(
(
2)鹰击长空,鱼翔潜底
出香雪成长于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每点 2 分,共 4 分)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
. ①. 古老的群山会说:“哦,香雪!香雪!你独自走了这么长的夜路,可真不容易!真不愧
是我们台儿沟的姑娘!”②. 香雪的小姐妹会说:“哦,香雪!香雪!怎么这么晚才到家,能不
能跟我们分享你都经历了些什么事呀?” ③. 香雪自己会说:“哦,香雪!香雪!这真是一次
难忘的旅程。从今天起,相信自己将克服更多的阻碍,去往更广阔的天地!”(每点 2 分,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6
1
1
1
分
0. ACE
1. B.“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错。
1
8.A.本题考查学生的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整齐。解答此类题,要把
2.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错误,原文是“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
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句,要与对应句子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
相关,风格近似,符合事理理逻辑。首先注意动宾搭配,应该是“占有……的比例”,“具有……
的成就”,排除 C、D 两项;其次注意“不只……而且……”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语意上“具
有极高的成就”比“占有相当的比例”更进一步,故排除 B 项。故选 A。
白为救免”,可见应为“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
3. ①高力士以此为羞辱,选取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以……为辱;“摘”,指摘,选取;“以”,用来。)(每点 1 分,
句意 1 分。)
率领妻子、孩子、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过,于是跟外面世人的
1
(
1
9.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
②
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
音讯隔绝。(妻子:妻子和孩子;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间隔:音讯隔绝,断了联系。)(每
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群雄逐
点 1 分,句意 1 分。)
鹿”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与前面“风云际会”语境一致;“排山倒海”与后面“摧枯
拉朽”语意相近,符合语境。“冰山之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符合语境;“九
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
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比“前所未有”更符合语境。故选 D。
的成长往往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沉淀。
这三段话共同构成了青春的立体画像:它需要理想主义的火种照亮前路,需要现实主义
的清醒调整方向,更需要扎根大地的定力积蓄能量。青春的价值不在于选择某一种固定模式,
而在于在不同阶段都能保持生长的姿态——既有破土的锐气,也有深扎的耐心,更要有在风
雨中不断自我修正的智慧。
2
0.C.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
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
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
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画横线部分的语病主要是语序不当。“毛
文属于这一类”中“这一类”是指“借历史交替……宣扬自己的政见”,所以应前置;“是作者全
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与“不是用笔写出来的”属于并列关系,突出“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
结晶”。故选 C。
写作时,开头可从三则材料的共性切入,指出青春是理想与现实交织的成长阶段。中间
分三层展开:先分析林庚句中“萤火燎原”的进取精神,结合黄文秀等青年扶贫案例;再讨论
穆旦句中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以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例;最后聚焦工匠“深埋生长”的沉淀
价值,联系航天青年甘坐冷板凳的事迹。结尾可回归材料,用“青春当如萤火照亮前路,如
信笺记录成长,如根系深扎沃土”的排比收束,强调多元青春形态的共同价值。
立意:
2
1.①没有精神食粮
1.萤火微光可成炬,青春当怀凌云志。
②
③
道家精神趣旨是“想得开”
2.在理想的信笺上,写下现实的注脚。
道家好比是药店
3.向下扎根的青春,终将向上成林。
2
2.构成:把儒家比喻为粮食店和加油站。(1 分)
效果:比喻修辞的使用使说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浅显易懂。(2 分)突出了儒家对人的
重要性,其重要性如同粮食之于人,油之于车。(2 分)
2
3.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通过三位不同人物的言论,展现了青春的三个维度:理想的热忱、现实的重量与沉
淀的价值。
林庚的比喻将少年比作萤火,强调青春最动人的特质在于那种不计较光芒微弱、仍怀揣
改变世界的勇气。这种“燎原之志”不是对结果的精确计算,而是生命初绽时特有的纯粹信念,
就像初春的嫩芽总向着阳光伸展,不问能否长成参天大树。
穆旦的表述则揭示了青春的复杂性。将青春比作“未写完的信”,既承认其充满可能性的
美好,也暗示着在书写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的涂改与犹豫。那些“现实的划痕”不是对理想的否
定,而是成长必须经历的淬炼过程。就像学骑自行车时摔过的跤,这些痕迹最终会成为把握
平衡的能力。
敦煌工匠的话展现了青春另一种可能的存在方式。在崇尚速成的时代,“做沙海里的根”
代表着选择长期主义的勇气。这种青春不以张扬的外在表现为荣,而是将能量积蓄在看不见
的深处。就像毛竹用四年时间默默发展根系,第五年才能以每天 30 厘米的速度疯长,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