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5 14:4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诗节,完成各题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qī,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博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忧qī(  )    枉然(   )    飘逸(  )
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诗中“枉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飘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的“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诗歌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B.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C.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D.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廷的颓败虽然是制度和治理的失败,但直接的原因却与历史上大多数王朝的覆灭一样,是内外军事失败及其社会后果。
B.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穆旦的诗成了持续不断的一个研究热点,穆旦作为最杰出的汉语诗人之一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讨论。
C.任何生命的离去都不值得大快人心,但对他人生命无所敬畏的人伏诛,则可告慰逝者,更宣示文明底线不可践踏。
D.这“光盘行动”能否一直坚持下去,将“行动”转化为一种持久的“习惯”呢?还是跟过去提倡过的许多事情一样,仅仅只是一阵风,开始得轰轰烈烈,结束得无声无息?
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
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
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
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
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
A.①③⑥⑤②④   B.①④⑥③⑤②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②④⑥⑤③
8.下列对诗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我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B.《我看》的前两节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日夕照图。
C.《我看》的第三节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D.本诗的最后一节,“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要如鸟、如云、如树一样活得自由自在的愿望。
9.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品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歌 临风
阅读理解
阅读《我看》全诗,回答问题。
我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938年6月
10、简要分析“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中的“揉”字用得好不好。
11.诗歌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不由得让人想起孔子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1)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编辑学会在全国书博会编辑高层论坛上提出“大文化、大媒介、大编辑”的理念,其核心就是重视对优秀文化进行多元化、多媒介的开发,产生出新的文本意义。
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交流方式,传统文化被要求缔构成全新的文化载体,单一的文化体式改变为电子声、屏的媒介体式,同一文化内容在作者、读者和编者三者互动交流中发生了革命。这就需要编辑不断创造新的媒介,在不断解构老媒介、缔构新媒介的交互过程中,新媒介总是悄悄地吸收并消化着老媒介中“味道鲜美的肉”。在“逝者如斯”的人文传播历史中,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与手机等各种媒介载体,无不凸显着多重交互性特征。经典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受众的需求,根据原始文本引发图书、电视、电影和网络的移植、吸收、改编甚至克隆,形成多媒介文化链。以单一的文化内容为模板,经典文化经过众多媒介的互补互动、协调发展,产生出新的“意义链”。
一部作品无论多么优秀,如果只是将成品束之高阁,没有经过编辑的加工、整理和完善使之构建成适合传播的文化载体,就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其文本内容也不能得到广泛接受。曹雪芹用毕生心血撰写的《红楼梦》,在初期是通过名为《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传,后经高鹗续写,加工整理,使之次第有序,才得以广泛流传。从1924年梅兰芳第一次将《黛玉葬花》搬上银屏,到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再到2010年BTV版《红楼梦》,共拍摄了25部与《红楼梦》题材相关的影视作品,再加上图书、画册和光盘等新的媒介传播手段,掀起受众重读文本《红楼梦》的热潮,带来纸质图书的热销,赋予古典文化新的文化内涵。在传播文化时,任何一种媒介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媒介总是使其他媒介成为自己的“基因”,旧媒介又把比它们更老的媒介作为基因保存起来,经过选择、转变和消化作为自己的内容吸收进来。 超然客公众号
数字化发达的时代,国际信息传播领域中的媒介经营垄断越来越明显,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就覆盖了中国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像这样的以跨国集团为标志的新的传媒帝国,加强了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单向信息流动。东方国家还在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文化时,西方国家已有更先进的数字终端产品和技术。单一或少数媒介传播文化已显得单薄无力,多媒介交互传播才能使文化爆发出集束式力量,赋予经典文化以新的传播意义。我们只有通过新媒介和传统大众媒体的互动将分散的声音凝聚成更为强大的集合力量,才能消弭东西方出版文化的失衡。
一部经典著作得以流传下来,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文本内容的经典。“古诗三千”,但“传诗三百”。经典文化从诞生到现在,如果没有编辑根据社会需要一编再编,如果没有读者不断阅读,恐怕它的知识含量不会这么丰富,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就不会源源不断。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扩散需要编辑立足当代社会环境和读者需求,为文化的传播创造多种多样的承载工具,也就是创造媒介。
(摘编自刘双红等《文化在多媒介交互中产生新的文本意义》)
材料二:
如果把唐诗影视化呈现,该怎么做?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从7月8日上映以来,《长安三万里》好评如潮,票房已经突破3亿元。从大唐奔流而来的时光与诗情,汹涌热烈,直击当代观众内心。用时下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DNA动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长安三万里》全片用48首经典唐诗串联故事。这些唐诗佳句,中国人自小耳熟能详。在《长安三万里》抖音号发布的视频里,街头随机“抓取”的路人,不论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每个人都会念几句唐诗。正如网友所评价的,“唐诗刻在中国人的DNA里,一看电影DNA就动了。”
这是主创团队写给大唐诗人的“情诗”。“168分钟的片长,从制作难度到排片再到观众的接受度,确实面临着很大的考验。但大家身上有一种责任感,将大唐文化的丰富和绚烂展现出来。”导演谢君伟说,“这部电影凝结了我们对这些唐朝伟大诗人的敬仰,我们想把诗人的故事完完整整地传达给观众。比如李白不只是才华横溢,其实也面临生活中的磨难。比如高适,普通观众可能只知道他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要把高适此前经历艰难困苦到‘安史之乱’后才终成大器的故事告诉大家……”
《长安三万里》为何能火?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唐诗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每个人去看电影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共同记忆在里面。有不少观众已经是“二刷”“三刷”。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上,许多视频创作者已经成了“自来水”,向更多网友推荐《长安三万里》。“文化网红”董宇辉在直播时,也滔滔不绝讲解唐代诗人故事,为《长安三万里》“打call”,“小孩子去看,看的是有趣,看的是非常可爱的设计;中学生去看,看的是历史,看的是古诗,看的是人文;看了之后会眼眶湿润的,可能是我们成年人。我们曾经也是年轻的李白,随着岁月的变迁和阅历的增长,内心的火焰可能会变小,但从未熄灭过。”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好莱坞通过超级英雄造梦,用钢铁侠、美国队长构建‘漫威宇宙’。而我们通过唐诗造梦,《长安三万里》为中国动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通过《长安三万里》构建的“唐诗宇宙”,以更为灵动鲜活的方式,跨越时空,给人以感动与震撼。
(摘编自邢虹《唐诗造梦,DNA动了!》)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红楼梦》为例,论述如果不重新构建适合传播的新媒介文化载体,即使是优秀的作品,也无法让受众重读文本。
B.材料一指出,东方国家虽然不像西方国家有更先进的数字产品和技术,但通过新老媒介互动来凝聚力量,就可以做到反垄断。
C.材料二认为,如何把唐诗通过影视成功呈现,《长安三万里》交上了自己的答卷,比好莱坞构建的“漫威宇宙”更让人震撼。
D.两则材料都强调了文化得以传承的条件,像《红楼梦》、唐诗这样的经典内容和与时代相适应的传播方式,二者缺一不可。
1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背景下,优秀文化更需要进行多元化、多媒介的开发,以期产生新的意义。
B.媒介不断融合发展,互补互动,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不断发展。
C.如果编辑为各个层面的目标受众提供不同的媒介,就能满足不同读者的文化需求。
D.经典文化因作者、读者和编者的交流互动,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才源源不断。
1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要从多媒介交互在文化传播上的表现和多媒介交互意义方面展开论述。
B.材料二第三段,主要从传播内容方面阐释主创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展现大唐文化。
C.材料二第四段,用“自来水”“打call”等新词,论证了媒介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D.材料二层层递进,先述说《长安三万里》现象,再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最后阐释意义。
16.材料一第二段用“消化”“味道鲜美的肉”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然客公众号
17.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文化的“传播”,请谈谈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三)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18.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19.从第一句中找出能表现春草特点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0.“你们”指的是谁?“卷曲”“无处归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全诗以“春”为题,写出了春天的哪些内涵?
片段练笔
22.大自然是美丽的,让人心动的。请为四季写一段赞美词。(100字以内)
答案
1、戚 wǎng yì 2.博发--勃发 3.白白地 漂浮、飘散。4.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B
6.A 7.C 8.A 9.(1)画家 就要画一幅水彩画来描绘它的灿烂夺目 (2)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
10.“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春风人的情感,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1)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说晚霞“映红了”大地,而说“沉醉了”大地。赋予大地人的情感,把被动说成主动,显得自然和谐。
(2)本句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3)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欢笑与哀愁比喻成花开花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13.D 14.C 15.C
16、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媒介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与特点。②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把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17、①材料一是就文化在多媒介交互中产生新的文本意义而言,侧重于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媒介的多重交互能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②材料二分析《长安三万里》火的原因,侧重于文化传播的对象,指出关注受众的文化记忆的重要性。
18.草、花朵、暖风、你。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19.“绿色的火焰”“摇曳”用比喻的修辞,以动写静的手法,表现了春草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20.“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热情,无奈,焦虑,迷惘。
21、自然春天之美,人生春天之谜。表现了生命的春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显示出强烈的反叛意识,同时不可避免地陷于无奈、焦灼和迷惘之中。
22.例文:春天,杨柳吐翠,山花烂漫,小草翻起层层微浪;夏天,繁花似锦,绿荫弥漫,轻风拂来阵阵清凉;秋天,枫林尽染,金风送爽,硕果送来阵阵欢笑;冬天,蜡梅绽放,白雪纷飞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