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素养评价试卷(第1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素养评价试卷(第1课时)(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15:3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 地球的自转
  光伏向日葵是一种自动跟踪太阳、光伏板(花面)与阳光始终垂直的新型太阳能发电系统。日出“开花”,日落闭合。右图表示北京市某地的智能充电板,据此完成1、2题。
1.光伏向日葵白天工作时光伏板的转动方向大致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北京市某中学中午放学时太阳能板大致朝向哪个方向( )
A.东 B.南 C.北 D.西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读昼与夜示意图及劳作景观图,完成3~5题。
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的规律是( )
A.物影变化 B.时间差异
C.昼夜更替 D.纬度差异
4.图中四地正迎来日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不停地自转
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灯泡和地球仪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的实验。读太阳光照演示图,完成6~8题。
6.图中如果演示地球自转,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绕灯泡水平移动地球仪
B.始终保持地轴竖直状态
C.同时移动灯泡和地球仪
D.自左向右匀速拨动地球仪
7.随着地球自转,A地即将迎来( )
A.晨曦微露 B.半夜三更
C.日落西山 D.艳阳高照
8.日常生活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①一日约24小时
②一年约365天
③青岛四季分明
④白天工作、夜间休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年元旦当天,我国迎来了新年第一缕阳光。下图为2024年元旦我国部分地区日出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四地最先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方是( )
A.抚远 B.北京 C.台州 D.海马滩
10.不同地点日出时间不同,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纬度差异 D.地形差异
  暑假,小麦去北京旅游。入住宾馆时,他发现大堂墙面上四个城市的钟表时间不一样(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
11.北京和伦敦的时间差异大,这是因为两地( )
A.文化差异大 B.纬度相差大
C.海拔差异大 D.经度相差大
12.小麦知道北京位于东八区,根据墙上钟表推测东京在( )
A.东九区 B.西九区
C.东七区 D.西七区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年夏季奥运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19时30分在巴黎(东一区)开幕,至8月11日结束,完成13、14题。
13.北京的小明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24年7月27日的    观看了此次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直播(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凌晨
14.造成北京和巴黎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①两地海拔差异
②地球的自转
③两地经度差异
④两地纬度差异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军事等领域。读下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15、16题。
15.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转中心是地轴
B.自转产生了四季现象
C.自转的周期约是24小时
D.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6.关于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处于(30°N,60°W)
B.C点正处于日落时刻
C.D点将在2小时后进入白昼
D.A、B两地时间相差12小时
17.(地理实践力)为更好落实课程标准“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要求,某中学将课堂搬进一个暗室里,分组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同时用手拨动地球仪,来观察地球仪上形成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下图为地球仪上的昼与夜示意图。
【实验一:地球自转的方向】
(1)小明同学缓缓按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此时,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逆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实验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2)小明同学将地球仪绕地轴自转一圈,小山观察到地球仪刚好经过一个白昼、一个黑夜,即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
【实验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当小明拨动地球仪如图示位置时,④地正位于 时刻(填“黎明”或“黄昏”),北京比东京进入白天的时刻 。
(4)在地球不停地自转过程中,北京时而进入白天,时而进入黑夜,这说明产生了 现象,请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形成了昼夜更替现象。
【拓展应用】
  日晷(如图)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表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时刻。
(5)据图推测日晷计时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图3中日晷晷针的影子朝向 方,推测图示时间最接近 点。
(6)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短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C 
6.D 7.A 8.B 本题组考查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绕灯泡水平移动地球仪,演示的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状态;地球自转是绕地轴运动,不需要移动图中的灯泡;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在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自左向右匀速拨动地球仪。第7题,图中所能见到的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分界线叫晨昏线。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该线上的地区将进入白昼,A地位于晨昏线的左侧,接近晨昏线,处于黑夜,随着地球自转,A地即将迎来白天,即晨曦微露。第8题,地球自转运动的周期为1天,即24小时,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四季分明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白天工作、夜间休息,即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9.D 10.A 11.D 12.A 
13.D 14.B 本题组考查区时的推算和时间差异形成原因。第13题,北京与巴黎相差7个时区,时间相差7个小时,北京位于巴黎的东方,所以北京时间要早于巴黎7小时,北京时间为2024年7月27日2时30分,所以北京的小明于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凌晨观看了此次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直播。第14题,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地球上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区不同,所以造成北京和巴黎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和两地经度差异。
15.B 16.C 本题组考查地球自转和经纬网的判读。第15题,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四季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第16题,图中半球经度均匀的分成了6份,故两条经线之间间隔30°。由图中30°W经线可推知,B点处于(30°N,0°);C点正处于日出时刻;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约1小时,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经度相差30°,所以D点将在2小时后进入白昼;A、B两点之间经度相差120°,所以A、B两地时间相差约8小时。
17.【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产生的现象等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第(2)题,地球自转一周时间为一天,或约24小时。第(3)题,读图可知,随着地球自转,④地由黑夜进入白天,正处于黎明时刻;东京位于北京的东边,时刻早于北京,所以北京比东京进入白天的时刻晚。第(4)题,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形成了昼夜更替现象。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时刻。由于地球自转,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晷针影子的方向不断变化,由此推测日晷计时用到的地理规律是地球的自转;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正午时刻。读图可知,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正午时刻,推测图示时间最接近中午(12点)。第(6)题,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时刻,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投影长度在变短,正午到日落,太阳高度角减小,投影长度在变长;因此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1)逆时针
(2)一天或约24小时
(3)黎明 晚
(4)昼夜更替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形成了昼夜更替现象。
(5)自转 北 12
(6)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