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单元质量测评试卷(第一、二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单元质量测评试卷(第一、二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15: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测评卷
单元质量测评(一)(第一、二章)
(4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下图是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发的某城市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前进方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东北
2.如果放大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的比例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示意图显示的内容更详细
B.示意图显示的实地范围不变
C.示意图显示的内容更简略
D.示意图显示的实地范围扩大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图1为宇航员在空间站看到的星空图,图2为太阳系示意图,完成3~5题。
3.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 )
A.地轴贯穿南北两极
B.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天圆地方
D.表面有相互交织的经纬网
4.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位于太阳系之中
B.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
C.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行星
D.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5.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是( )
①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
②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③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④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地图的变革,意味着对世界地理的再发现、再认识。读竖版世界局部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②点的地理坐标是( )
A.(60°S,105°E) B.(60°N,105°E)
C.(105°N,60°E) D.(60°N,75°E)
7.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点位于中纬度
B.①②③点中,②点所在纬线最短
C.③点位于东半球
D.③点所在的经线比②点所在的经线长
8.一环球爱好者从①点出发沿所在纬线绕地球一圈,走过的路程约( )
A.6 371千米 B.10 000千米
C.40 000千米 D.12 742千米
  (2024·宿迁学业考)地理学习离不开实践。某地理兴趣小组尝试利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完成9~11题。
9.同学们经过反复调整制作好的地球仪,正确的是( )
10.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地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拨动地球仪
C.面对赤道,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
D.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拨动地球仪
11.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四季变化 B.昼夜更替
C.五带形成 D.昼夜现象
  (2024·烟台学业考)日晷(guǐ)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读图,完成12~14题。
12.烟台的小明对校园中的日晷进行了观测。以下是他在一天中同一位置不同时刻拍摄的照片。按拍摄时间早晚将照片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3.古代人类利用日晷测定时刻,主要运用了( )
①一天中太阳位置与晷针影子位置的关系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与晷针影子长度的关系
③地球自转原理
④地球公转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如果该日正午晷针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此后两个月内烟台( )
①昼长夜短
②天寒地冻
③作物生长旺盛
④路灯处于一年中耗电较高的时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达州学业考改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月9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与海内外观众相见。五大会场各具特色,新春的欢乐喜气扑面而来。读图,完成15、16题。
15.结合图文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的大致经纬度是(40°N,116°W)
B.长沙位于西安的东南方向
C.西安地处中纬度、南半球
D.喀什比沈阳先看到新一天日出
16.2月9日当天,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长沙市昼长夜短
B.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D.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②③之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结合下图,回答17、18题。
17.二十四节气的出现,和下列哪个的成因不同( )
A.学校旗杆正午影子长短的季节变化
B.广州比拉萨日出更早
C.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D.挪威出现了“午夜太阳”景观
18.二十四节气歌的哪句中,我国都是“昼短夜长”的( )
A.春雨惊春清谷天 B.夏满芒夏暑相连
C.秋处露秋寒霜降 D.冬雪雪冬小大寒
  跑步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经常跑步可以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压力等。下图是泰安的小明同学在3月21日的晨跑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小明身影大约朝向西方
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推动
C.该日泰安昼夜等长且此后昼渐短
D.图中小明晨跑方向是由东向西
20.此后的两个月内,日出时间( )
A.越来越早 B.越来越晚
C.先变早再变晚 D.先变晚再变早
二、综合题(共2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5分)
材料一 第23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简称农博会)于2024年8月16日至8月2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农业博览园举办。家住吉林省乾安县的红红和家人准备利用周末时间到长春市农业博览园参观,顺便再去附近的植物园游览。
材料二 规划出行路线的电子地图和植物园局部图。
(1)出发前通过手机导航规划路线,红红从手机上查询输入的终点是 ,要更详细地了解路况,红红该怎么操作 (1.5分)
(2)查询后红红看到推荐的路线有四种方案,对红红出行比较有利的方案是方案四,理由是 。(1分)
(3)红红和家人如果选择骑行去参观,那么农业博览园大致在凯旋公路客运站的 方向。(0.5分)
(4)如果红红和家人自驾游览植物园,计划从东门进入景区,车辆最佳应停在 (北/南)停车场,该停车场位于游客服务中心的 方向。(1分)
(5)离开游客服务中心前往热带植物馆的途中,红红看到了湖面的落日余晖,她们可能位于平面图中的 (填数码)地。(0.5分)
(6)红红在主题花卉馆游览结束后,就前往儿童游乐区。若在平面图上两地距离为1厘米,实地距离为180米,则该平面图的比例尺为 。(填数字式)(0.5分)
22.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A地位于B地的 方向,假设有两人分别从A点向南、从D点向东,最终能回到原点的是 点出发的人,试解释原因。(2分)
(2)经纬网2所示的区域,是由经纬网1中的阴影区域 (填“甲”或“乙”或“丙”或“丁”)经纬线拉伸成直线并放大得来的,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为( , )。(1分)
(3)甲、乙、丙、丁四块阴影区域,完全位于中纬度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1分)
(4)地球自转一周,A、B两点经过的地面距离较长的是 点,丙、丁两区域日出时间较早的 ,A、D两点时间相差 小时,甲、丁两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是甲 (大于/等于/小于)丁。(2分)
(5)可以与D点所在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 。(1分)
23.上海市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地理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过程和你的学习经历,完成下列问题。(8分)
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活动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时、12时、15时、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结合活动1,完成(1)(2)题。
(1)同学们发现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此现象与地球的 (填地球运动名称)有关,此运动产生哪些自然现象 请例举两例。(2分)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 。(1分)
A.8:00 B.10:00
C.12:00 D.14:00
活动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图。结合活动2,完成(3)~(6)题。
(3)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你的经验,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 (节气),日期大约在 前后,说明你判断的依据。(2分)
(4)B图测绘的时间,太阳直射在 附近,上海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1分)
(5)图1为某组同学测得的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2中的 处。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 引起的。(1分)
(6)家住北京的小明对测量楼房的影子也很感兴趣,他发现同样高度的楼房,冬至日北京楼房的正午日影范围比上海大,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1分)
参考答案
1.D 2.A 第1题,图中可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正北方向来判断方向,读图可以看出,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第2题,图幅大小不变,比例尺越大,代表的实地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代表的实地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简略。如果放大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的比例尺,示意图显示的实地范围会缩小, 示意图的内容会更详细。
3.B 4.C 5.A 6.B 7.B 8.C 9.D 10.A 11.B 
12.C 13.A 14.C 第12题,读材料“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可知,①时,晷针影子朝东北,太阳在西南,时间为正午后;②时,晷针影子朝西北,太阳在东南,时间为正午前;③时,晷针影子朝正北,太阳在正南,为正午。第13题,古代人类利用日晷测定时刻,主要根据一天中太阳位置与晷针影子位置的关系。一天中,日影朝向有规律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第14题,如果该日正午晷针影子在一年中最短,那么该日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两个月内,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热量水分条件好,是作物生长旺盛的阶段;天寒地冻,路灯处于一年中耗电较高的时段描述的是冬季。
15.B 16.C 
17.B 18.D 本题组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第17题,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是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受公转运动的影响,学校旗杆正午影子一年四季长度不同;一年中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南、北极圈以内交替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挪威出现了“午夜太阳”的景观。广州比拉萨日出早是受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第18题,结合图示以及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来看,冬雪雪冬小大寒(从立冬到大寒)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昼短夜长。
19.A 20.A 本题组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及四季产生的原理。第19题,根据材料分析,3月21日前后为北半球的春分,全球各地太阳均正东升起,正西落下,且6:00日出,18:00日落。小明晨跑,太阳正好升起,根据太阳的方向与影子的方向相反,判断此时小明是迎着太阳向东跑,小明的影子大约朝向西方;该日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该日泰安昼夜等长且此后昼渐长。第20题,3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的两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21.【解析】本题考查地图的阅读、方向的判读、比例尺与内容详略的关系等知识。第(1)题,读图可知,红红从手机上查询输入的终点是长春农业博览园。要更详细地了解路况,红红应在手机屏幕上用放大手势操作,即比例尺变大,实际范围变小,则沿线路况更详细。第(2)题,推荐的四种路线方案,对红红出行比较有利的是方案四,理由是方案四不用转车,少换乘;或选择方案三,理由是步行距离最短。第(3)题,手机电子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故农业博览园大致在凯旋公路客运站的东南方向。第(4)题,读植物园局部图可知,红红一家从东门进入景区,车辆最佳应停在北停车场,距离较近,该停车场位于游客服务中心的东北方向。第(5)题,红红一家可能位于平面图中的③,因为③地靠近湖泊,而且离开游客服务中心向西前往热带植物馆,正好看到湖面的落日余晖。第(6)题,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若在平面图上两地距离为1厘米,实地距离为180米,则该平面图的比例尺=1厘米/180米=1厘米/18 000厘米=1∶18 000。
答案:(1)长春农业博览园  在手机屏幕上用放大手势操作
(2)方案四 不用转车(或者少换乘)(或方案三,步行距离最短,选方案和解释的理由对应即可)
(3)东南
(4)北 东北
(5)③
(6)1∶18 000
22.【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定位和定向、纬度区域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线的特点等。第(1)题,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A地和B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因此A地位于B地的正南方向;从A点向南,即沿经线向南走,因为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最终只能到达南极点;从D点向东,即沿纬线向东走,纬线的形状是圆圈,最终能回到原点。第(2)题,读图可知,经纬网2位于20°E~40°E和20°S~40°S;经纬网1中甲和乙位于北纬度,丁位于西经度,丙与经纬网2所示区域吻合,①的经纬度位置是(30°S,30°E)。第(3)题,读图可知,甲和乙的纬度位于30°~60°,地处中纬度;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乙、丙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处于东半球。第(4)题,纬线的长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大,纬线的长度越短,A点和B点相比,A点的纬度较低,所在纬线长度较长,随地球自转一周经过的地面距离较长;丙区域位于丁区域的东边,日出较早;A点的经度是40°E,D点的经度是20°W,两地相隔60°,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A、D两地相差4个时区,时间相差4小时;甲、丁两个阴影区域相比,跨经纬度相同,甲阴影区域纬度高,纬线短,实际面积小。第(5)题,任何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且两个经线的经度相加等于180°,且东西经相反。D点的经度为20°W,则与其所在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160°E。
答案:(1)正南  D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而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半圆。
(2)丙 (30°S,30°E)
(3)甲、乙 乙、丙
(4)A 丙 4 小于
(5)160°E
23.【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第(1)题,由于地球的自转,一天中,早晨和傍晚的太阳高度小,影子长;正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地球自转产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第(2)题,一天中,日出和傍晚时影子最长,中午影子最短。仅从影子长短考虑,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是上午8:00,此时影子长。第(3)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夏至日,此时正午影子最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冬至日,正午影子最长。所以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第(4)题,B图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测绘时间是夏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第(5)题,读图可知,图2中甲是夏至,乙是秋分,丙是冬至,丁是春分。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是一年中的夏至日,地球位于图2中的甲处,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地球的公转引起的。第(6)题,北京比上海的纬度高,冬至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的低,所以同样高度的楼房北京的日影范围比上海大。
答案:(1)由长变短再变长 自转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2)A
(3)冬至日 12月22日 冬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
(4)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
(5)甲 地球的公转
(6)北京比上海的纬度高,冬至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的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