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2024年9月17日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日。小玉回到如图所示的家乡。据此完成1~3题。
1.小玉儿时生活的村庄背北向南建在山坡上,村庄西南有一条宽阔的山谷……这个村庄最可能是图示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走近村庄,抬头远望,可见到两座青翠的山峰,目测两座山峰的高度有明显差异,两座山峰,可能相差( )
A.50米 B.110米 C.250米 D.422米
3.在这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
A.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相等
B.闭合等高线的中心肯定是盆地
C.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越平坦
D.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势起伏越大
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可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分层涂色。下图示意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①区域的涂色应参考( )
A.甲 B.乙 C.丙 D.丁
5.关于图中③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周高,中间低
B.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C.海拔在500米以下,有耸立的山峰
D.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河流上游地区森林茂密,是当地饮用水的水源地。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 050米 B.915米
C.800米 D.90米
7.小王想拍摄村落、古牌坊、古桥全貌,应选择的拍摄点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8.李晓萌一家人打算周末到“湄尼风景区”游玩,李晓萌在网上查到了以下图文材料。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尼风景区”主要旅游景点有“秀峰日出、尼湖风光、银河飞瀑、漂流探险、古寺览幽”等。
材料二 “湄尼风景区”景点分布图(单位:米)。
(1)若量得AB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cm,结合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可以计算出AB的实地距离是 米。
(2)根据材料可知,“秀峰日出”“古寺览幽”都是湄尼风景区的主要旅游景点,从图中可以读出秀峰的海拔是 米,“古寺览幽”景点海拔为223米,“秀峰日出”与“古寺览幽”两个景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米。
(3)李晓萌想到,地理课上学过: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是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湄尼风景区地形类型以 为主。
(4)李晓萌一家人入住了图中的宾馆,妈妈需要到附近的湄尼镇购买食物,湄尼镇在宾馆的 方向。
(5)由于李晓萌的妹妹年纪还小,一家人决定沿较缓的路上山,图中虚线a、b表示两条推荐的上山路线,他们一家人会选择 路线,原因是 。
(6)景点“银河飞瀑”可能位于⑤(填写图中旅游景点编号)。
(7)李晓萌的爸爸与家人走散,迷失在甲地茂密的森林中。当他发现一条小河时,果断决定沿着这条小河前进,该小河可能位于 (山谷/山脊),走出丛林脱险后,李晓萌爸爸发现该小河是湄河的支流,湄河干流的流向是 。
(2024·临沂学业考改编)我国北方东部沿海地区某中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西山进行研学旅行。下图为西山及其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和研学的记录卡片。据此完成9、10题。
9.根据图中研学记录卡片判断,记录地点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0.有关此次研学,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清凉河自东向西流淌
B.在丙处见到攀岩训练基地
C.甲、乙两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5千米
D.该地地形以平原为主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下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AB段示意某段高速公路,则( )
A.该段高速公路向西北—东南延伸
B.①处可能有高架桥,②处可能有隧道
C.①②两地的海拔相同
D.该段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形区全部为山谷
12.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增强
②汽车性能改善
③为缩短地区时间距离
④为节省建设费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福建省某中学暑假开展研学活动。如图示意研学区域地形。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活动一“登高望远”。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 ;若出发点B与观景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千米;观景台海拔约为 米,其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2)活动二“激流勇进”。同学们分成两组沿AB、CD河段漂流,其中漂流速度较快的是 河段,理由是 ;沿AB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 。
(3)活动三“星空露营”。从安全角度考虑,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宜同学们露营的是 。
(4)活动四“探秘古村”。同学们在探访中发现,古村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简要分析图中古村形成的有利条件: 。
参考答案
1.C 2.B 3.A 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村庄背北向南建在山坡上,据图示信息①②在山的北面,③④在山的南面;依据题干信息,村庄的西南有一条宽阔的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图中③地的西南方向有山谷。第2题,西北山峰的高度应该在300m~350m,东北方向的山峰图上标明422m,422-300=122m,422-350=72m,相对高度应该是72m~122m。第3题,在这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等高距)相等;闭合等高线的中心可能是盆地,也有可能是山顶;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势起伏越和缓。
4.D 5.A 本题组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第4题,读图可知,①区域的海拔低于200米,应参考丁的涂色。第5题,读图可知,③区域四周高、中间低,是盆地。
6.B 7.D 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6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古牌坊海拔在100~200米,甲山峰海拔在1 000~1 100米。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 000~1 100米)-(100~200米),即800~1 000米。第7题,读图可知,①处所处海拔与村落相当,无法通过俯拍的方式拍摄村落全貌;②处位于山谷,受南侧山脊阻挡,无法看到南部的部分村落;③处与村落之间存在地势较高的一个山峰,在③处无法拍摄村落全貌;④处位于山脊处,地势较高,没有遮挡,可以拍摄到村落全貌。
8.【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900 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9千米,计算出AB的实地距离是18 000米。第(2)题,读图可知,秀峰的海拔是1 423米,“古寺览幽”景点海拔为223米,两个景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 423-223=1 200米。第(3)题,读图可知,湄尼风景区东部和北部等高线大致高于500米,且很密集,地形以山地为主。中部和南部等高线大致低于20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来确定方向,湄尼镇在宾馆的东北方向。第(5)题,读图可知,b路线途经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第(6)题,“银河飞瀑”可能位于陡崖处,且有河流流经,读图可知,⑤处符合。第(7)题,读图可知,该小河可能位于地势较低的山谷,湄河干流的流向是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1)18 000
(2)1 423 1 200
(3)山地和平原
(4)东北
(5)b b路线途经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6)⑤
(7)山谷 东北向西南
9.B 10.B 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9题,读图可知,该图没有指向标,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记录点位于山峰乙的西北,且海拔为660米。③④处位于山峰乙的东南方向;①②处位于山峰乙的西北方向,而①处海拔在500米~600米;②处海拔在600米~700米。第10题,读图可知,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清凉河自西向东流淌;丙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可见到攀岩训练基地;图中比例尺为1∶50 000,甲、乙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1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约为0.5千米;该地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为主。
11.B 12.B 本题组考查地形图判读、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因素等。第11题,读图可知,AB段呈西南—东北走向;①处等高线向高值凸出,为山谷,修建高速公路可能要架桥,②处等高线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可能要修隧道;①②两地不在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不同;AB段经过的地形区为山谷和山脊。第12题,受地形影响,过去公路呈“之”字形,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减少资金的投入;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往往不呈“之”字形,是因为经济实力增强,科技水平提高,逢山开道,遇沟建桥;与汽车性能改善无关;结合材料和生活常识可知新建高速公路尽量取最短距离,是为了提高车速,缩短地区时间距离;兴建高速公路时,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增大了建设费用。
13.【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第(1)题,图示区域海拔较低,在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主要地形类型是丘陵。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出发点B与观景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2千米。图示等高距为50米,可判定观景台海拔位于400~450米,其所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第(2)题,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可判定AB、CD河段漂流中速度较快的是AB河段,理由是AB河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流速较快。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沿AB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第(3)题,从安全角度考虑,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宜同学们露营的是丙地,原因在于甲地位于山谷中,夏季易发生山洪或泥石流;乙地位于陡崖下,易被滚落的碎石砸伤;丙地地形平坦,远离意外灾害。第(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古村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分布、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地区。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水运便利、耕地广阔、灌溉便利,适合形成聚落。
答案:(1)丘陵 2 400~450 山峰
(2)AB AB河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流速较快 自东北向西南
(3)丙
(4)沿河流分布 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