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七中2025-2026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择题答案请认真填涂到答题卡上。
1. 春秋早期,除贵族和残疾者外,凡居住城内,身高满七尺,六十岁以下男子,平时须服劳役,战时则入伍,且有权利参与城内公共事务的决策;居城外的男子,平时须服劳役,但战时无权当兵,只能担任后勤工作。这样的制度反映了当时( )
A. 军事成为国家的中心事务 B. 受到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
C. 责权一致的公民意识勃发 D. 国家治理呈现出二元模式
2. 下表呈现的是不同史籍中关于吴起变法的记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文献 内容
《史记·吴起列传》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韩非子·和氏》 “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战国策·秦策三》 “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A. 楚国已实现中央集权统治 B. 吴起变法以富国强兵为核心目标
C. 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 D. 吴起变法彻底铲除了旧贵族势力
3. 《汉书 晁错传》载:文帝时,晁错上《言兵事疏》称“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日‘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这段记载可以折射出( )
A. 秦朝兵役制度的灵活性 B. 当时民众对暴政的愤怒
C. 汉代兵制对秦制的继承 D. 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4. 大范围兴修水利是汉代田庄农业生产的特色,如河南淮阳于庄出土的田庄模型,有水井、渠道可供灌溉,且据考古资料证实,多数田庄已经广泛应用了翻车、桔槔和龙骨车。这说明( )
A. 汉代庄园势力开始不断壮大 B. 中原的农业灌溉技术已远超南方
C. 自耕农对农业生产技术改造 D. 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
5. 两汉时期,作为祭祀场所宗族祠堂和显宦名哲祠堂等祠堂风靡社会,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祠堂文化。祠堂可起到维护宗族血缘关系和教化吏民的双重作用,而祠堂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祭祀制度和社会心理。由此可见,两汉时期的祠堂文化( )
A. 根源于普通百姓的文化诉求 B. 反映出黄老无为思想的流行
C. 凸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法制化 D. 受到了社会主流观念的影响
6. 唐朝统治者具有较为开明的民族思想,坚持“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民族怀柔政策。对周边民族不是一味的武力征服,更多时候谋求的是双方的友好和平。下列关于唐朝“友好和平”统治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 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军政 B. 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进行会盟
C. 唐高宗联合回纥灭东突厥政权 D. 唐太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7. 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 )
A. 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 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
C. 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 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
8. 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政府在宣化开设马市,进行茶叶、绸缎等物品及马匹的交换。开市后商贸云集,贸易繁盛。据《宣化府成工记》碑文记载:“番僧胡贾,冒雪冲冰,穷历绝幕,驱驼牛车来往俄罗斯者,终岁不绝。”这可以用来佐证( )
A. 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盛 B. 晋商和徽商乘机迅速崛起
C. 闭关政策受到商业冲击 D. “万里茶道”沟通中外贸易
9. 下面关于我国近代官员选拔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
B. 1912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C. 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是由最高考试机关政事堂铨叙局负责
D. 南京国民政府的第一部《考试法》规定女子可以参加文官考试
10. “会议通过的协定要求,印度支那全线停火,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进行了八年的殖民战争,也挫败了美国对印度支那进行武装干涉的阴谋。”这次会议( )
A. 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经瓦解
B. 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基本准则
C. 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
D. 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合作创造条件
11. 1980年5月成立的中国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首次突破国营企业独家经营模式,由民航北京管理局与香港中国航空食品公司合资经营。企业设立董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利润按投资比例分配。这反映出当时( )
A. 对外开放领域持续扩大 B. 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
C. 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推行 D. 计划经济体制有所突破
12. 教皇尼古拉五世(1397~1455年)凭借巨大财力,派遣了很多使者到雅典、君士坦丁堡、日耳曼和英国去寻求、购买或者抄写希腊和拉丁书稿,无论这些书籍是异教的还是基督教的。他还邀请所有意大利知名的人文学者来罗马,将希腊罗马的古典名作都翻译成拉丁文。这一系列做法( )
A. 受到了宗教改革运动影响 B. 旨在恢复教皇的权威
C. 提高了人文学者政治地位 D. 削弱了教皇绝对权威
13. 19世纪50年代末,原棉占美国所有产品出口总值的61%,美国棉花产量占英国8亿磅棉花消费量的77%,占法国1.92亿磅棉花消费量中的90%,德意志关税同盟1.15亿磅中的60%,以及俄国1.02亿磅中的92%。对此解读全面的是( )
A. 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美欧在相互依赖中潜藏危机
C. 工业革命的成果在美国得到推广 D. 美国南北经济矛盾愈发尖锐
14. 从“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表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起点 主要的主张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
1937年七七事变 部分中国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 国际大部分学者
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 部分欧洲学者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 部分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部分欧美学者
A. 历史研究受时代背景制约 B. 研究视角影响历史结论
C. 原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 历史事实受历史解释影响
15.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从1986年到1997年美国有86家跨国公司在22个国家建立了186家科研机构,在海外的科研支出由46亿元增加到147亿元,10年间增加了3倍多。同期,也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375家跨国公司在美国建立了715家科研机构,雇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接近12万人。据此推知,跨国公司( )
A. 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潮流 B. 缩小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差距
C. 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加速了资本在全球范围流动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2021年)显示:“全球75%的影视作品由欧美公司制作,非洲国家电影仅占0.1%。”法国学者布迪厄批判:“西方通过学术评价体系垄断文明标准,将非西方艺术贬为地方性知识。”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加剧文化传播不平等
B. 冷战期间美苏的竞争导致文化输出失衡
C. 非洲国家独立后忽视本土文化产业发展
D. 世界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霸权的确立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诏令文书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形成相对成熟的起草章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尚书省对于文书的处理,按照其重要与否和繁复程度,分别规定不同的期限,并规定“延缓一日笞五十,十日徒一年”。地方上报文书分为重要文书、较为重要政事文书和日常政事文书三类,“事之大者奏闻,次中中书门下,小者各牒诸司处理。”文书传递主要依靠驿传系统,普通诏令文书日行120里,皇帝敕书则“日行五百里”。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清康熙年间的密奏文书称为奏折,直接进呈于皇帝,并由皇帝亲笔批答,而不经内阁票拟和批红。雍正时期,奏折应用更加广泛,军机处逐渐成为全国文书政令的策源地及决策中心。清廷沿用明代贴黄制度,要求奏疏附百字摘要。至晚清,文书行政发生重大变化,设立了机要科、秘书科等新机构;传达方式上,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规定“嗣后明降谕旨,均著由电报传知,各省督抚即行遵照办理”;外交文书形式亦因时局变革而调整。
——摘编自郭睿君、卜宪群《中国古代文书行政与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文书行政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代文书行政相较于唐代的变化,并简析其成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经历深刻变革的转折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兴建水利的热潮,水利勃兴成为本时期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石。明代学者郑晓在评价这一时期的治水活动时说:“至周之衰,井田渐废。侯国争水利者筑堤,以包沃饶之利。避水患者亦筑堤,以邻国为壑。”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然而“其师远征徙众运输粮食之供给皆为问题。乃城邗沟通江淮。鲁畏吴,请服”。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水堤防御、攻敌之术已逐渐形成,临河临江各国均在其边境修筑堤防,增加地理形势之险要,防御敌国外侵。
——摘编自卢勇《水利勃兴与大国崛起》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运河是地区利益和资本运作的产物。运河主要通过建立运河股份公司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丰厚的利润吸引投资者参与运河建设。他们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工业技术手段,除修建水闸、蓄水池、打隧道、架水道桥,特别是使用铁制水槽修建运河。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桑基运河连接了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通过该运河煤炭可以直达利物浦。1761年布里奇沃特运河通航,该运河将曼彻斯特郊区沃斯利煤矿和曼彻斯特城连接起来。至1830年英国运河总里程已经达到了2500英里,在地理上形成了全国性的运河网络。运河建造一般由议会授权,但运河如何修建则由投资公司各行其是,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如河道宽窄、水闸大小等都不统一,导致运河和河流运输系统支离破碎,效率低下。
——摘编自雍止江《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修建的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得以大量兴修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英国运河修建的特点并分析意义。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性。
——摘编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特性,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进行论证。(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择题答案请认真填涂到答题卡上。
1. B
2. B
3. B
4. D
5. D
6. B
7. A
8. D
9. B
10. C
11. D
12. B
13. B
14. B
15. D
16. D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1)特点:三省分工协作,流程成熟;有严格的时效管理;地方文书分类、分级处理;文书传递依托驿传,快速通达;规范化、制度化。
(2)变化:直接上呈皇帝(皇帝直接掌握信息,减少官僚层级干预),军机处主导;贴黄制度简化流程(文书处理效率提高);文书形式与文书机构变革;传递方式和文书形式逐渐近代化(利用电报传递)。
原因:专制皇权的强化;中枢机构的调整;国家疆域辽阔,政务繁重;近代化的冲击。
18. (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器的使用,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各国初步建立集权体制,便于组织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农耕经济的发展,农业灌溉需要;各国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特点:商业资本主导,采用股份制形式;形成全国性运河运输网络,以煤铁等货物运输为主;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体系破碎,效率低下。意义: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
19. 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西汉初年,统治者崇奉黄老之学,客观上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儒士们积极探索先秦儒学如何适应汉代统治的需要,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士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兼容阴阳家、法家、道家的思想,形成了汉代新儒学,它主张“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礼刑并用”。新儒学不仅使儒学思想更加丰富,也顺应了汉代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此上升为官方正统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影响十分深远。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佛教的信徒比比皆是。梁武帝曾经三次舍身到同秦寺为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佛教传播之广,势力之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吸收中国文化对自身进行改造,这一过程称之为佛教中国化。佛教中国化深深改变了佛教的面貌,也使中华文化更加丰富。
综上,中国文化具有极其的包容性,正是这种包容性,使得中国文化能够海纳百川,吐故纳新,永葆生机与活力,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最耀眼的文化。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