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君子自强不息
九年级 上学期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些些意
目
CONTENTS
录
01.
导入与目标
02.
解码精神内涵
03.
追寻榜样足迹
04.
演讲与表达
05.
升华与承诺
导入与目标
01
君子自强不息
课题导入
大人们对小孩往往都寄予厚望,总爱问:长大后,你是要考清华还是北大啊?
一度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两所大学……
课题导入
有没有同学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呢?
课题导入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一校训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强调刚健进取与宽厚包容的精神。
什么是自强不息?我们如何践行自强不息?
解码精神内涵
02
学习目标
01
理解内涵
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明确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02
搜集分析
搜集并分析相关名言、诗词,感受自强不息的文化底蕴。
03
讲述故事
讲述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采访身边榜样并撰写采访稿,完成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
什么是自强不息?
定义
“自强”是自我强大,自我增强;“不息”是不停止、不放弃、永不懈怠。
自强不息包括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不屈不挠四个方面,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品质。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之一,它源于对天道运行的深刻洞察,体现为个人主动进取、坚韧不拔的卓越品格,并升华为民族与国家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宏大叙事。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持续的、向上的生命力,其终极目标不仅是个人成就,更是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国家和时代的发展洪流之中。
名言解读(一)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但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真正的“强”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内克己。“自强不息”的终极目标,不是要压倒别人,而是要不断地超越自我。
名言解读(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毅,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正是因为目标远大(任重),道路漫长(道远),所以才需要“弘毅”的品质——也就是刚毅坚韧、持之以恒的“不息”精神。
名言解读(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八上
所以上天要把重大责任降临给这个人时,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这段话强调苦难并非惩罚,而是成就大任的必经锤炼。这种观念将外在的“困苦”转化为内在“自强”的动力,激励人在磨难中坚守志向、持续奋进,体现了“不息”精神的深层内核——在艰难中主动成长,最终实现生命的升华。
追寻榜样足迹
03
诗词中的自强精神
诗句展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困境描绘:“路漫漫其修远兮” 直接道出了追求理想之路的漫长与艰难。这里的“路”既是现实中的政治坎坷,也是人生与理想的征途。
精神内核:“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自强精神的核心体现。“吾将” 展现了无可撼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决绝态度,无论外界如何,我的选择是坚定的。
自强内涵: 这句诗展现的自强,是一种面对巨大困境甚至绝境时,对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执着追求。它不因道路漫长而却步,不因希望渺茫而放弃,体现了理想主义者最高贵的倔强与不屈。
01
诗词中的自强精神
诗句展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现实反差:此诗写于李白被“赐金放还”,政治失意之时。诗中描绘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苦闷,但最终迸发出这句豪言。
精神内核:“长风破浪” 运用宗悫的典故,象征着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宏大场面,充满了力量感与画面感。 “会有时” 是关键所在,它表达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尽管眼下困顿,但诗人坚信这样的机遇必然到来。这是一种基于强大自信的乐观主义。“直挂云帆” 描绘了当机遇来临时,毫不犹豫、勇往直前的果敢姿态。“济沧海”则展现了其远大的目标与胸怀。
自强内涵: 李白展现的自强,是一种在人生低谷中依然保持昂扬斗志和绝对自信的豪迈精神。它不沉溺于悲伤,而是用宏大的理想照亮现实,坚信未来,体现了盛唐士人开阔的胸襟与蓬勃的生命力。
02
诗词中的自强精神
诗句展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意象选择:诗人以竹子自况,但选择的不是普通竹林中的竹子,而是扎根于破岩中的竹子。这一环境设定,暗示了其处境的险恶与贫瘠。
精神内核:“千磨万击” 是长期、反复、多方面的磨难与打击的概括,强调了考验的严酷性。“还坚劲” 一个“还”字,突出了竹子在历经摧残后不但没有倒下,反而更加挺拔坚韧的顽强生命力。“任尔东西南北风” 是全诗精神的升华。“任尔”(任凭你)是一种极度轻蔑和傲然的态度,表明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打击和诱惑,都无法动摇其分毫。。
自强内涵: 这首诗展现的自强,是一种在污浊或艰难环境中坚守本色、矢志不渝的坚韧风骨。它不追求轰轰烈烈的突破,而是强调内在的“定力”,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持久战精神,体现了士大夫洁身自好、不屈不挠的品格。
03
小组活动任务
诗词大赛:各小组成员合力搜集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内核的古诗句,限时5分钟抢答,答出一句且符合主题“自强不息”即得一分,不符合主题则倒扣一分,最终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古代人物故事一
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在一起工作,晚上还同榻而眠,经常在深夜谈论国家大事,互相激励,每每谈到动荡的时局和个人抱负时,都心情激荡,难以入睡。
有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忽然听到野外传来鸡叫声(古代的鸡有时在半夜鸣叫,被称为“荒鸡鸣”,当时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一般的世人可能会觉得被打扰了好梦而感到不悦,但祖逖却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反应。
他用脚轻轻踢醒身旁的刘琨,说:“此非恶声也!”(这可不是什么不吉利的声音啊!)意思是,这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贪睡,催促我们起床锻炼、用功的号角。
于是,两人立刻从床上一跃而起,来到庭院中,在月色下挥剑练武。从此以后,每当半夜听到鸡叫,他们就起身练剑,无论寒冬酷暑,从不间断。
古代人物故事一
人物背景介绍
祖逖(公元266年-321年),字士稚,东晋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他出身北方大族,年轻时胸怀大志,为人慷慨仗义。当时,西晋王朝内部动荡不安,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势力兴起,天下大乱的征兆已经显现。祖逖和他的好友刘琨(后来也成为一位名将)一起在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担任主簿(掌管文书的小官)。两人志同道合,都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并立志要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古代人物故事二
断齑画粥
在应天书院求学期间,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贫困。为了节省开支和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他对自己要求异常苛刻。他的食物非常简单:每天煮一锅粟米粥(二升粟米粥)。这锅粥不是一顿吃完,而是要分成四块,作为一天的口粮。
断齑:“齑”指的是切碎的腌菜或酱菜。范仲淹每次吃粥时,就切十几根腌菜的茎(断齑十数茎),配上一点醋和盐,作为下饭的菜。
画粥:将凝固后的粥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食用,这就是“画粥”。
如此清苦的生活,范仲淹坚持了整整三年。他的同学中有人家境富裕,见他如此清贫,便送来一些精美的饭菜。但范仲淹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并非不感激你的好意,只是我已经习惯了吃粥的生活,如果现在享受了美食,恐怕以后会耐不住清苦。”(“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他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昼夜不息。冬天读书困倦时,就用冷水浇脸来提神。最终,他凭借超凡的毅力和努力,博通儒家经典,并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成为一代名臣。
1、这些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呢?
讨论
2、你还知道哪些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古代故事吗?
现代人物与身边榜样
前面我们认识了一些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古代人,那么现代人物又有哪些呢?你身边有这样的榜样人物吗?
演讲与表达
04
采访任务说明
1、采访准备
准备阶段是采访成功的基础。记者需要确定采访目标,明确自己希望通过采访获取什么信息。同时,要深入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信息,包括其个人经历、所处环境等。此外,设计采访提纲也至关重要,提纲可以帮助记者有条不紊地进行采访,确保不遗漏重要问题。
联系采访对象,与采访对象共同商定采访时间、地点,事先沟通采访内容。
采访任务说明
2、实施采访
这是采访的核心环节。记者需要注重现场沟通技巧,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对方愿意分享信息。同时,要学会引导问题,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灵活调整提问方式,确保能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尊重采访对象,用语文明得体,内容紧扣自强不息这一主题。采访中还可根据情况补充新的问题。
采访任务说明
3、撰写采访稿
整理采访素材和笔记,撰写采访稿。采访稿要紧扣主题,内容充实,形式上尽量做到图文并茂,还可以录制成小视频。
4、展示交流
完成采访任务后进行展示交流。
采访问题示例★
“在您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一个特别困难的阶段或挑战,是什么信念或目标支撑您坚持下来的?”
“在面对那个挑战时,您具体做了哪些努力来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您认为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回首那段经历,您觉得它给您带来了哪些改变?您如何看待苦难或逆境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不知道怎么提问的同学,请做笔记
升华与承诺
05
演讲主题选择
我的“中国梦”
志当存高远
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论不屈不挠
放飞青春梦想
不可知难而退
组建演讲团队
01
分组
按兴趣分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演讲任务。
02
明确分工
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确保演讲准备工作的有序进行。
03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制定演讲计划,明确演讲的重点与难点。
演讲活动安排
推荐演讲者
每小组推荐一名演讲者,代表小组进行演讲展示。
评委会
组建评委会,由老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确保演讲评价的公平公正。
设置奖项
设置最佳演讲稿、最佳演讲者等奖项.
什么是真正的自强不息?
个人与社会
真正的自强不息不仅是个人奋斗,更是社会责任,要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与时代同行
自强不息要与时代同行,与国家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延伸学习建议
01
阅读推荐
推荐阅读《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书中人物的自强精神。
02
影视推荐
推荐观看《夺冠》《我和我的祖国》,从影视作品中汲取自强不息的力量。
课后任务
完成演讲稿并提交,进一步完善演讲内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