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2.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5浙江温州十校期中联考)直线与直线间的距离为( )
A. 1
B.
C.
D.
2.(2025河北邯郸多校联考)已知直线与直线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
A.
B.
C.
D.
3.(2025山东烟台期中)若平面内两条平行线与间的距离为,则实数( )
A. -1
B. 2
C. -1或2
D. -2或1
4.(2025重庆八中月考)已知直线与直线间的距离为,则( )
A. 或
B. -9
C. -9或11
D. 6或-4
5.(2025江西新余期末)若直线与直线平行,则与之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菱形的一组对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和,另一组对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和,则( )
A.
B.
C. 2
D. 4
二、多选题
7.已知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点是,直线过点,则( )
A.
B. 在轴上的截距是
C.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
D. 当时,两直线间的距离为
8.(2025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对于直线,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直线恒过点
B. 当时,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3
C. 若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则
D. 坐标原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9.(2025浙江温州期中)已知两点,,点是直线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存在使最小
B. 存在使最小
C. 存在使最小
D. 存在使最小
三、填空题
10.(2025河南濮阳期中)已知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为,则________.
11.(2025陕西咸阳期中)两平行直线,分别过点,,它们分别绕,旋转,但始终保持平行,则,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2.已知直线与,其中。若直线,则与间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3.(2025河南南阳一中月考)已知直线,,点和点分别是直线,上一动点。
(1)若直线经过原点,且,求直线的方程;
(2)设线段的中点为,求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14.(2024四川遂宁月考)已知直线经过点,且被平行直线与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在直线上,求直线的方程。
15.(2025湖北武汉月考)已知两条平行直线与之间的距离是。
(1)求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
(2)求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公式需先统一系数:
将化为,与对比,得。
距离。
2.答案:C
解析:
① 由平行条件求:直线与平行,故,解得。
② 统一系数求距离:将化为,与对比,距离。
3.答案:A
解析:
① 由平行条件求:直线与平行,故,解得或。
② 验证距离:
当时,,(化为),距离,舍去;
当时,,(化为),距离,符合条件。故。
4.答案:A
解析:
① 统一系数:将化为,与对比。
② 列距离方程求解:距离,故,解得或。
5.答案:D
解析:
① 由平行条件求:直线与平行,故,解得(时两线重合,舍去)。
② 求距离:将化为,与对比,距离。
6.答案:B
解析:菱形两组对边平行,且对边距离相等(菱形边长相等,面积=边长×高,故两组高相等)。
① 求第一组对边距离:与的距离。
② 求第二组对边距离:设与的距离。
由,得,故。
二、多选题
7.答案:ABD
解析:由与对称,得:
中点在上,故;
斜率为,与垂直,故,即(化为)。
验证选项:
A:,正确;
B:在轴截距:令,得,正确;
C:到的距离,错误;
D:且过,方程为,两线距离,正确。
8.答案:AD
解析:将直线化为,恒过定点(A正确)。
B:当时,,轴截距为,错误;
C:不经过第二象限,需斜率且截距,即,而非,错误;
D:原点到的最大距离为原点到定点的距离,即,正确。
9.答案:ABD
解析:设,结合几何性质分析:
A:最小,找关于的对称点,与交点为,正确;
B:,二次函数最小值在,即,正确;
C:最大值为(时),最小值为,错误;
D:最小为(在垂直平分线上),交点为,正确。
三、填空题
10.答案:5
解析:
① 由平行得(同第1题逻辑),将化为。
② 距离,故。
③ 所求。
11.答案:
解析:两平行线间距离的最大值为两点与的距离(当两线垂直于时),;距离大于(两线不重合),故范围为。
12.答案:
解析:
① 由平行得(同第2题逻辑),将化为。
② 距离。
③ 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顶点公式),故。
四、解答题
13.解:
(1) 设直线的方程为(过原点),分别与联立求交点:
与交于;
与交于。
由,得,解得,故方程为。
(2) 设为中点,则(在上),代入得,结合,化简得(的轨迹)。
点到原点的最小距离为原点到直线的距离,即。
14.解:
设线段中点为,由到与的距离相等,得在上(两平行线的中垂线)。
又在上,联立,解得。
直线过与,斜率,方程为。
15.解:
(1) 由平行得(同第6题逻辑),化为;由距离得(),。
设对称直线上点的对称点在上,由对称性质得,代入化简得。
(2) 求与的交点(在对称直线上);找上点的对称点,由两点式得斜率,方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