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评卷
1.C [据材料“军事据点,即‘国’”“国人是……统治部族成员”“野人主要是……传统居民”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周初,地方实行分封制,国野制度区别国人与野人,一定程度上使国人和野人各安其分、各司其职,有利于维系西周的长治久安,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选C项;西周的国野制度保留被征服地区的原有社会组织,野人身份不同于奴隶,这一定程度上缓解被征服地区与周的冲突,排除A项;国人和野人不一定是不同民族的,并且材料也没有提及国人、野人的合一等,排除B项;西周尚未建立专制集权,秦朝是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排除D项。]
2.B [据材料“江淮地区有长松、文梓……为天下饶”“吸引全国各地商人前来贩运”可知,江淮物产丰饶,吸引了全国各地商人前来贩运,说明江淮地区经济富饶,故选B项;战国时期,战乱频发、政治动荡,政治局势相对稳定说法错误,排除A项;商贸专门市场是指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的场所,材料未体现专门销售,排除C项;区域长途贩运兴盛应该是在明清,排除D项。]
3.A [据材料“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是致周秦不相因”可知两汉时期官修和私修史书各种体例均有,但是总体上对通史评价颇高,对断代史饱含批评的言论,认为断代史不利于前后历史发展的传承,体现了当时史学研究重视历史文化传承的立场,故选A项;表格中的史书均为私修史书,排除B项;汉武帝以后尊崇儒术,使儒学确立了官方正统地位,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排除C项;表格中的三部史书在中国的史学地位都比较高,体例上来说都具有开创性的地位,尤其是后世对《史记》的评价颇高,排除D项。]
4.D [在唐代前期,转运仓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特别是洛阳及其周围地区,这反映了当时北方经济的重要性。到了唐代中后期,江淮一带也出现了重要的转运仓,并且转运仓的布局出现了由华北西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转运仓的设立和布局的调整,意味着南方地区在粮食供应和物资储备方面的重要性增加,反映了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唐代转运仓分布变化情况,并不能说明“社会财富向官府集中”,也没有体现赋税征收依据的变化,排除A、B两项;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项。]
5.A [两宋时期,政令、刑律、法令和政策被广泛张贴或书写于城门、市曹、驿站、邸店以及乡村村落,其目的在于确保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地传达给市民工商和四方百姓,从而加强中央政府对基层社会的管理和控制,说明朝廷重视基层治理,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两宋时期的政令等传达情况,没有地方行政制度调整的相关描述,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教化与法律合流是在明清时期,且材料并未涉及教化,排除C项;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比前代更为松弛,排除D项。]
6.B [据材料“拇战通行南北”“粗犷豪放”及文学作品中对“拇战”的相关记载,可知明清时期“拇战”游戏流行,结合所学,“拇战”即划拳,是酒令的一种,增添饮酒兴致、烘托气氛,而“拇战”文化的通行,折射出了明清时期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B项;拇战是明清时期流行的通俗娱乐游戏,《红楼梦》中虽有拇战的记载,但并不能反映其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排除A项;拇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令文化的一部分,文学作品中的记载印证了拇战的流行,并不能彰显文人的价值追求,排除C项;材料仅反映拇战通行南北,未涉及南北其他生活习俗,无法据此得出南北生活习俗趋同的结论,排除D项。]
7.C [根据《(河北)满城县志略》的记载,满城县内适宜种植棉花,拥有大量轧机,年产量达到四千余万斤,除了满足本地需求外,还大量运往天津出口。1928年,满城县开设了第一家工厂,这标志着工业化的开始。随后,手工棉织业在农村各地普及,产品种类和数量都有显著增长,年产宽布、毛巾、绒袜和土布的数量大幅增加,这说明满城县的经济结构正在从以农业为主转向农业与工业并重,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因此,这些情况说明当时满城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
8.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在这段文字中,历史叙述包括以下内容:1864年,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在湘军、淮军和洋枪队的进攻下失败。历史观点是观察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所采取的“态度”、持有的“看法”,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在这段文字中,历史观点包括以下内容: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综上,故选D项。]
9.C [据材料信息“其干部主要来源于原来在武昌的新军”“让他们各自承担防御的责任”及所学知识新军是武昌起义的主要革命力量可知,此举措有利于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党人地位提高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此时武昌起义刚爆发,民主共和政体到1912年初才建立,排除B项;保证了南方政局的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0.A [据材料可知,军鞋是基本军需物资。又据图表数据及所学知识可知,1947—1948年的解放区经济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华北解放区供给华东、中原、西北野战军大量军鞋充分说明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A项;土地革命是1950—195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述新民主主义经济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讲述解放区的经济形势逐渐恶化,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践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论断,排除D项。]
11.A [从毛泽东的谈话中可知,他强调要区别美国人民和美国帝国主义分子,并提到即使对于帝国主义分子,中国也不是永远不与他们来往。这显示了中国在调整外交策略,以更灵活地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进而拓展外交空间,故选A项;毛泽东的谈话中,并没有关于需要缓和中美关系的直接表述。虽然提到了美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分子的区别,但这更多的是表达了中国对与其他国家关系的立场,而非特指中美关系,排除B项;逐步确立起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9月,不能作为毛泽东在1960年谈话的背景,排除D项。]
12.B [斯芬克斯作为神话人物,它的出现反映了古埃及人对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鸟纹圣甲虫印章可能与古埃及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有关;立人纹印章则可能描绘了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或社会场景,展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这些印章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研究古埃及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物证,承载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印记,故选B项;图1印章中的斯芬克斯是神话人物,并不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古埃及不同王国时期的印章,并没有涉及其他国家,无法反映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排除C项;图中印章并没有关于法老的相关信息,不能凸显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排除D项。]
13.A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单位,领主拥有自营地和农奴份地。领主还负责管理土地上的资源和人口,并保护领地免受外部威胁。此外,领主在地方政治中扮演关键角色,参与地方政府的运作。领主在领地内拥有广泛的权力,包括管理土地、保护领地免受外部威胁等,附庸(如农民、手工业者等)则需要为领主提供劳动力和农产品,以换取领主的保护和土地的使用权。总的来说,中世纪西欧封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这表明当时西欧封建王权较为软弱,地方领主的权力相对较大,故选A项。]
14.A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果阿是葡萄牙在东方的重要殖民地,成为其海外殖民开拓的关键地点。葡萄牙在果阿建立了铸币厂,发行货币,并使其在葡属印度流通,这一举措有助于加强其在当地的经济控制和影响力。葡萄牙在果阿的统治和活动,以及其在印度洋地区的其他战略据点,如马六甲和东非,共同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三角贸易区域。葡萄牙通过这些据点,基本垄断了印度洋的香料贸易,反映了当时印度洋贸易的新发展,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材料涉及的是印度洋地区,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通过殖民的方式进行原始积累,无法体现途径多元,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A [尼赫鲁在评价甘地时强调甘地对国民大会党的改变,指出甘地使国大党变得更加民主化,吸引了包括农民和产业工人在内的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表明甘地在扩大国大党的群众基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A项;国大党属于资产阶级政党,甘地并没有改变国大党的政党性质,排除B项;提拉克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他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甘地背离了提拉克的斗争策略,排除C项;虽然甘地扩大了国大党的群众基础,但“社会各阶层”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16.B [根据材料“加强劳动管理,还规定了庄员最低劳动日”可知,1947年的苏联仍然是指令性计划,对农业发展有具体的安排,这说明当时苏联延续了斯大林模式,故选B项;1947年是斯大林执政时期,仍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并没有出现粮食严重短缺的局面,排除C项;1953赫鲁晓夫上台后拉开战后改革序幕,排除D项。]
17.示例 论题: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反映了社会变迁。
阐述: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具有一定脆弱性,政治基础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由此,中国粮食储备制度以平抑粮价、赈灾备荒、供养军队为目的,官仓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实行层级管理,以官仓储备为主。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粮食储备影响下,粮食储备近代化日益发展,辅助农业发展、救济贫困成为中国粮食储备制度新的目的,形成三级粮食储备管理,并通过立法的方式完善储备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在目的、类型、设施、制度、管理等方面都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垂直管理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18.(1)历史背景:国家结构松散,社会治理混乱;庄园制度逐渐瓦解,新兴城市数量增多;工商业发展,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农业生产水平有限,粮食供应不足;医疗卫生条件差。
(2)原因:①第一次: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五”计划的开展。②第二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人口自由流动,乡镇企业和非农产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3)价值:用于研究中国海关、关隘历史;用于研究中外贸易发展史;具有建筑艺术价值;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启示:兼顾社会发展与文化保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长远规划、科学布局。
19.(1)主要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简要评价: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同时造成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3)认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等方面来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综合测评卷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江西南昌三模)周初分封诸侯,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个军事据点,即“国”,“国”以外广大田土则称为“野”。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野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这种治理模式( )
A.加剧了地方的冲突 B.促进了民族认同
C.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D.维系了专制集权
2.(2024·辽宁丹东二模)战国时期,江淮地区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饶,还有珠玑、犀、玳瑁、果、布等,吸引全国各地商人前来贩运,“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这反映江淮地区( )
A.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B.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C.商贸专门市场形成 D.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3.(2024·江西南昌三模)据下表可知,两汉时期( )
两汉时期史学领域代表性成就
著作 作者 中国史学地位 史学家对其评价
《史记》 西汉·司马迁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班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 东汉·班固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郑樵:“断汉为书,是致周秦不相因”
《汉纪》 东汉·荀悦 开创编年断代史体例 顾炎武:“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
A.重视历史文化传承 B.官修史书居于主导
C.文化氛围自由宽松 D.史书价值总体不高
4.(2024·浙江义乌三模)唐代前期,转运仓(负责供应官民和军队粮食与军饷的仓廪)都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以洛阳及周围最为集中,规模和储量最为巨大。唐代中后期,江淮一带也出现重要的转运仓,转运仓布局出现由华北西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社会财富向官府集中
B.税赋征收依据发生变化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5.(2024·安徽皖北五校联考)两宋时期,除了大小衙署门首或厅壁上予以公布的政令外,那些需要市民工商、四方百姓周知的刑律、法令、政策,则广泛张贴或书写于城门、市曹、驿站、邸店以至乡村村落。这说明,两宋时期( )
A.朝廷重视基层的治理 B.地方行政制度调整
C.教化与法律逐步合流 D.官府限制社会流动
6.(2024·江西南昌三模)明清时期拇战通行南北,花样繁多,粗犷豪放。结合下表可知,明清拇战( )
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拇战”
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盖以目遥觇人为己伸缩之数,隐机斗捷,余颇厌其呶号 明《六砚斋笔记》
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A.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B.映射了世俗文化的发展
C.彰显文人的价值追求
D.推动南北生活习俗趋同
7.(2024·河北邯郸二模)据《(河北)满城县志略》载:县内之地宜棉,全县轧机约千余架,年产约四千余万斤,除供本地外,多数运往天津为出口货大宗。1928年,县内开设第一家工厂,手工棉织业遍及农村各地。全县年产宽布一千二百余匹,毛巾五百余打,绒袜二千六百余打,土布三十五万五千余丈。这说明,当时满城县( )
A.工业体系逐渐完善 B.商业贸易呈萎缩趋势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棉纺织技术领先全国
8.(2024·安徽蚌埠四模)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观点
9.(2024·浙江台州二模)武汉三镇光复后,湖北军政府在对军队实施整治的基础上,扩充了4协军队,其干部主要来源于原来在武昌的新军,队员主要在武汉就近招募,士兵招够后,就划定武汉为4区,让他们各自承担防御的责任。其举措( )
A.提高了革命党人的地位
B.意在捍卫民主共和政体
C.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D.保证了南方政局的稳定
10.(2024·安徽宣城二模)军鞋是官兵裹足御寒、行军战斗的基本军需物资。如表可用于证明在解放战争期间( )
华北解放区供给华东、中原、西北野战军
军鞋数量统计表(1947—1948)
军队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西北野战军
年份 1947年 1948年 1947年 1948年 1947年
数量(双) 536 609 789 602 234 291 619 19 578
总计 1 523 756
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作用
B.土地革命运动成效显著
C.解放区的经济形势逐渐恶化
D.践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1.(2024·江西鹰潭二模)对下表的解释正确的是( )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接见非洲、日本等
民间友好代表团时的谈话摘录
1960年 “我们要区别美国人民和美国帝国主义分子……就是帝国主义分子,我们也不是准备一万年不和他们来往。”
1961年 “我们要扩大团结的范围,把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全世界除了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以外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1965年 “我们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只是限于反对帝国主义分子,现在美国人民起来反对他们政府的侵略政策,我们表示高兴,表示欢迎。”
A.调整外交策略以拓展外交空间
B.冷战背景下缓和中美关系的需要
C.逐步确立起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顺应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趋势
12.(2024·河北邯郸二模)图1为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前1786年)的斯芬克斯(神话人物)和鸟纹圣甲虫印章,图2为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70—前1085年)的立人纹印章。这些印章( )
A.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承载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印记
C.反映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凸显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13.(2024·江西上饶联考)在中世纪西欧,通常情况下,每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内,都拥有一个或数个庄园,如“在英格兰,有的封地是由三到四个庄园,或者三个或四个村庄的土地形成的”。每个等级的领主,在其各自的领地(庄园)范围内,均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这表明,当时西欧( )
A.封建王权较为软弱 B.地方领主地位上升
C.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D.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14.(2024·河南新乡三模)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果阿,并在那里建立了铸币厂,开始发行货币并使其在葡属印度流通。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东非在葡萄牙一连串战略堡垒的布局下,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三角贸易区域。这反映出,当时( )
A.印度洋贸易的新发展
B.世界贸易中心逐步发生转移
C.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5.(2024·福建莆田二模)尼赫鲁曾评价甘地说:“甘地第一次踏进国民大会党,就立刻把它的党章完全改变了,他把它变得民主化……现在国民大会党开始像一个掺杂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成分的庞大的农民组织,这种农民性质还在增强,产业工人也进来了。”尼赫鲁旨在强调甘地( )
A.扩大了国大党的群众基础
B.改变了国大党的政党性质
C.背离了提拉克的斗争策略
D.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16.(2024·四川泸州三模)1947年2月,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了《战后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加强农业技术装备是提高谷物产量的重要途径。此外,为了加强劳动管理,还规定了庄员最低劳动日。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将恢复农业作为工作重心
B.延续了斯大林模式
C.出现粮食严重短缺的局面
D.拉开战后改革序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江苏南通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下表是中国历代粮食储备制度的对比分析
时期 储备目的 储备类型 储备设施 储备制度/条例 储备管理
古代 平抑粮价;赈灾备荒;供养军队 官仓储备;民间储备 官仓:常平仓等;民间仓:义仓、社仓、预备仓等 粮食仓储制度,实行中央专管,制定管理条例 实行层级管理,政府机构管理官仓,民间管理民间仓
近代 平抑粮价;备荒恤贫;供养军队;辅助农村生产事业 官仓储备;民间储备;官民共储 官仓:常平仓、京仓、漕粮转运仓及营仓等;民间仓:社仓、义仓等 《义仓管理规则》《各地方建仓积谷办法大纲》《农仓业法》等 国家、省级、地方三级粮食储备管理,并且明确其法律地位
现代 保证国家 粮食安全;备荒备战;保护利益;稳定市场 战略储备;后备储备;周转储备 国家粮食储备库;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国家粮食局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粮食委托代储 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承储单位组成的垂直管理体系
——摘编自费佐兰、余志刚《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
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6分)
18.(2024·江西南昌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粮食产量的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主要依靠外部粮食供应的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大量人口处于营养不足状态。中世纪城市对生活垃圾乃至人畜排泄物随处弃置,雨水、污水在路边简单的露天的雨水道中流过,饮水受到严重污染。极为恶劣的卫生状况,大量健康状况不良的人口的聚集,终于导致了1347—1351年欧洲规模空前的鼠疫暴发。
——摘编自唐琳《西方城市化进程的生态问题分析》
材料二
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变迁曲线图
——据《江西统计年鉴(2002年)》
材料三 九江海关始建于1861年,是连接亚欧大陆中俄万里茶道的首要关口,在万里茶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外观融合了西式建筑形式,在旧址内部改造的过程中,面临着由于工业园区搬迁导致交通不便等挑战,使得旧址文化更易被埋没。九江姑塘海关分关旧址位于九江市姑塘镇,附近有孤山寺和娘娘亭,吸引了大量来自本地和外地的游客。
——摘编自卢志安、秦承楠《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址
改造设计研究——以九江姑塘海关分关旧址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十年代及八九十年代城市化水平变迁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九江海关旧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化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6分)
19.(2024·河北张家口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中心环节。所谓工业化历史实质上是生产力变革和革命的历史。生产力的革命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量变和部分质变,进而影响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为五个时期: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业电气化时期、资本主义工业自动化时期。这五个时期大体上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时期、资产阶级巩固政权时期、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时期和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时期相适应。这种分期法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力变化的全部历史,也可以反映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状况的变化。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期法。只不过它没有包括后两个时期,列宁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也是以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的历史为基础进行具体分析的。资本主义进入电气化时期,列宁又详细地论述了电气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电气化与建设共产主义的关系。
——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
历史分期问题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动力。(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列宁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