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
参考答案
17.警诫自己 称述功德 形式短小 颂扬
第 一 部 分 高频考点大默写
警诫 陋室铭
第一章 文学常识 18.志怪 志人
第一节 文体知识 19.传奇
高频考点一:1.格律不严 形式较为自由 古体诗 20.话本
五言 七言 21.拟话本
2.格律很严 颔联 颈联 对仗 22.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 西游记
3.绝句 五绝 七绝 23.散文 经 传
4.叙事诗 抒情诗 格律诗 24.韵文 词 赋
5.楚辞 参差错落 抒情 浪漫主义色彩 25.杂记文
屈原的 离骚
26.司马迁 帝王事迹 诸侯王 辅汉功臣
6.整齐押韵 散文句式 着力铺陈事物
名人事迹
司马相如
27.记事
7.魏晋南北朝 双句 对仗工整 铿锵 四
28.游记
六文 与朱元思书
29.世说新语 梦溪笔谈
8.唐代 宋代 诗余 长短句 长调 中调
30.寓言
小令
31.语录体
9.元曲 清唱曲
32.国别体
10.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33.纪传体
11.个人生平事迹 叙述 描写
34.诗经
12.散文 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
种现象的看法 35.
乐府诗集
爱莲说
13.散文 游记 社会风貌 风土人情 36.笔记
山川景物 醉翁亭记 37.元杂剧
14.赠序 38.章回体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
15.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 39.二拍 短篇小说
出师表 40.志怪传奇
16.惜别赠言 赞许 推重 勉励 送东阳 41.讽刺小说
马生序 42.长篇小说
7 5
&O=O.C c肪,?]
高频考点二:1.小说 散文 戏剧 议论文 应 12.仲尼 春秋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用文 13.东坡居士 豪放
2.塑造人物形象 情节 环境 人物 环境 14.清 聊斋志异
故事情节 狂人日记 15.现实主义 西周 春秋 风 雅 颂 赋
3.历史 神话 科幻 书信体 自传体 比 兴
中篇 16.子长 西汉 史记
4.形散而神聚 17.子美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5.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8.乐天 香山居士 唐代 诗魔 诗王 白
6.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分叙 氏长庆集
7.描写 议论 说明 19.子厚 文学 韩柳
8.通讯 新闻评论 如何 何事 准确性 20.退之 韩昌黎 思想家 教育家
9.叙述事 描写人 21.梦得 诗豪 秋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10.思想感受 见赠
11.剧中人物的对话 旁白 独白 舞台说明 22.希文 文正 北宋 政治家 范文正公
(舞台提示) 台词 文集
12.象征 衬托 对比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23.易安居士 婉约派
第二节 作家作品 24.幼安 稼轩 豪放 苏辛 李清照
高频考点一:1.元亮 五柳先生 东晋 25.醉翁 六一居士 文忠 文学家
2.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26.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 儒家 左丘明
3.少游 淮海居士 编年体
4.孙洙 古诗 乐府 绝句 律诗 27.秦汉 儒家 戴圣
政治经济 边塞行旅 宫闱怨妇 28.国别 刘向 33
宦海升沉 隐逸山林 29.纪传体 无韵之 离骚 一百三十 十二
5.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十 八 三十 七十
6.牧之 唐代 李商隐 30.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五代
7.摩诘 诗佛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31.宋江
8.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 32.贾宝玉 林黛玉 贾家 封建社会晚期
辙 王安石 曾巩 33.文言短篇小说 传说故事 生活的体验
9.子安 唐代 卢照邻 骆宾王 初唐四杰 34.郦道元 水经 历史遗迹 人物掌故
10.战国 道家 庄子 神话传说 地理 文学
11.珂 战国 儒家 亚圣 孟子及弟子言行 35.赤壁之战
7 6
/vT
36.鲁智深 林冲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61.景濂 潜溪 元末明初
37.红楼梦 62.竞雄 鉴湖女侠 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38.孙悟空 63.纳兰成德 容若 侧帽集 饮水词
39.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4.宋瑞 文山 南宋 文学家
40.同叔 北宋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 65.希孟 云庄 豪放
燕归来 66.鸿渐 散曲
4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高频考点二:1.散文家 踪迹 背影 欧游杂记
4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舒庆春 舍予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43.王侯封国 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
44.庞统 3.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呐喊 彷徨
45.岳阳楼记 范仲淹 朝花夕拾 野草 坟 狂人日记
46.孟德 军事家 文学家 观沧海 龟虽寿 4.雁冰 蚀 子夜 林家铺子 春蚕
47.东篱 元 5.郭开贞 屈原 女神
48.刘义庆 志人小说集 汉末至东晋士大夫 6.叶绍钧 教育家 倪焕之 稻草人
的言行与逸事 一千一百三十 7.蒋正涵 诗人 我爱这土地 光的赞歌
49.孔明 军事家 向太阳
50.吕览 吕不韦 一百六十 8.散文家 乡愁
51.列御寇 民间故事 寓言 神话传说 9.翻译家 堂吉诃德
52.唐代 夜雨寄北 无题 10.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53.务观 放翁 北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朝安 诗人 望舒草 望舒诗稿
54.介甫 政治家 文学家 思想家 灾难的岁月
55.存中 北宋 文学家 梦溪笔谈 12.诗人 鱼目集 慰劳信集 雕虫纪历
56.诚斋 诚斋先生 南宋 汉园集
57.子敬 核舟记 13.陈培迪 桑野 驰驱集
58.陶庵 明末清初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14.家 春 秋
59.敏轩 粒民 清代 儒林外史 明清时期 15.雾 雨 电
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 16.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
面貌 我与地坛 合欢树 病隙碎笔
60.元末明初 戏曲家 三国演义 章回体 17.白鹿原
历史演义 魏 蜀 吴 政治腐败 18.诗人 民主战士 红烛 死水 神话与诗
生灵涂炭 农民起义 诸侯割据 唐诗杂论
7 7
&O=O.C c肪,?]
19.生死场 呼兰河传 第二章 文化常识
20.作家 围城 谈艺录 管锥编 第一节 书法绘画
21.受戒 大淖记事 高频考点一:1.六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22.生活教育 中国教育改造 假借 转注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2.形状 象形
23.峨眉 蒲柳人家 运河的桨声 京门脸子
3.意义 指事
24.美学家 文艺心理学 谈美书简
4.多个字 会意
西方美学史
5.声符 形声
高频考点三:1.法国 短篇小说巨匠 项链 羊脂
6.假借 转注
球 我的叔叔于勒
高频考点二:1.最早 甲骨文 兽骨
2.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2.青铜器 金文
九三年
3.金文
3.苏联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4.简化 小篆
4.俄国 作 戏剧 装在套子里的人
5.古书 平直方正
第六病室 万尼亚舅舅 樱桃园 变色龙
6.汉魏 南北朝
5.俄国文学之父 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
7.东汉
致大海
8.汉代
6.印度 飞鸟集 新月集 园丁集
高频考点三:1.篆书
7.丹麦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2.隶书
丑小鸭
楷书
8.法国 昆虫学界的荷马 昆虫记 3.
行书
昆虫的史诗 4.
9.奥地利 象棋的故事 三大师 5.草书
10.英国 数学家 作家 6.东晋 书圣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11.美国 科幻小说 隐身人 银河帝国 7.唐代 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
12.美国 汤姆 索亚历险记 8.唐代 行书 楷书 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
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 行书
13.法国 罗曼 罗兰 米开朗琪罗传 9.唐代 楷书 柳骨 玄秘塔碑
托尔斯泰传 10.元代 楷书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14.哲学家 培根随笔 新工具 11.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赵孟
7 8
/vT
高频考点四:1.北宋 张择端 6.黄河
2.王希孟 7.长江 源泉
3.元代 黄公望 8.江左 长江
4.唐代 张萱 周昉 9.边关
5.唐代 阎立本 10.边境地区
6.东晋 顾恺之 11.边界要塞之地
7.南唐 顾阂中 12.泰山 华山 恒山 衡山 嵩山
第二节 天文地理 13.山之北 水之南 山之南 水之北
高频考点一:1.龙 鸟 虎 龟蛇 青龙 朱雀 第三节 古代称谓
白虎 玄武 高频考点一:1.尊者 卑者 自称
2.四 北斗星 西 东 青龙 玄武 白虎 2.表字 尊辈
朱雀 3.志趣爱好 青莲居士 易安居士
3.分离不得相见 不和睦 4.出生地 韩昌黎
4.心宿由中天逐渐西降 天气转凉 5.生前行迹 文正
5.七 勺 6.官名 王右丞
6.北斗七星的柄 7.做官 王昌龄
7.北极星 辨别方向 8.爵号 官位 王荆公
8.犬星 明亮 9.室号 书斋名 聊斋 饮冰室
9.功名 禄位 10.摩诘居士
10.银河 天河 星河 11.官职 谥号 号
11.异常 12.号
12.扫帚 发生灾变 13.称籍贯
13.单数 双数 六 六十 高频考点二:1.臣
14.汉武帝 2.卑职
15.十二 夜半 3.官吏
16.十二地支 4.拙
高频考点二:1.关中地区 5.愚
2.蓬莱 方丈 瀛洲 6.鄙人
3.中原 7.私自、私下
4.黄河中下游地区 整个黄河流域 河南 8.自己
5.全国 四海 9.老人
7 9
&O=O.C c肪,?]
10.自己 41.泰水
11.年轻人 长辈 42.老师 声望 身份
12.父亲 43.父亲
13.母亲 44.母亲
14.家 45.先贤
15.弟弟 46.仰慕 初次
16.妹妹 47.帮忙 让路
17.侄子 48.大作
18.亲戚 49.宾客
19.女儿 50.对方姓氏
20.儿子 51.对方年龄
21.陛下 52.父亲
22.皇帝 53.尊府
23.君主 54.姓氏
24.卿 晚辈 朋友 夫妻 55.询问
25.麾下 将军 56.垂念
26.书信 外交 57.爱护
27.侍从 58.弟弟 比自己年幼的友人
28.地方疆吏 使臣 59.侄辈
29.父亲 60.对方
30.母亲 61.职业
31.令爱 62.年龄
32.儿子 63.高邻
33.君 64.宾客
34.公 65.自己这里来
35.上级 同辈 66.顾客的光临
36.老年男性 67.财物
37.父 68.自己赠送
38.父亲 69.归还
39.父母 70.劝告
40.岳父 71.陪同
8 0
/vT
72.奉送 26.异性
73.告诉 27.布衣之交
74.从 先 28.患难
75.左边的上位 29.情投意合 心意相通
76.打扰 斧正 包涵 指教 30.尊号
77.仆 妾 31.死后
高频考点三:1.周岁 婴儿 32.庙号 太祖 高祖 宗
2.孩提 33.纪年
3.垂髫 小孩 34.我
4.换牙 七八 35.帝王
5.八九岁至十三四 36.寡人
6.豆蔻 第四节 古代艺术
7.男子十五 高频考点一:1.对仗 平仄
8.及笄 2.喜联 挽联
9.二十 成年 3.正对 反对
10.三十 4.仄 平
11.不惑 5.字数 词性
12.五十 6.居右 居左
13.六十 7.名词 动词 形容词 相同
14.六十 8.相互衔接 重复
15.古稀 9.上联 下联 横批
16.八十 10.贺联 节日庆祝
17.一百 11.内容和对象 美好祝愿
18.贫贱者 12.应时 纪念
19.平民 13.节日 时令 春 元旦 国庆
20.百姓 14.春
21.黎民 15.挽联 吊唁亡人
22.贫贱 16.中年人 长辈
23.金兰之交 17.名人 具体
24.同生死 共患难 18.风景名胜 历史文化
25.忘年之交 19.山水园林 殿阁亭台
8 1
&O=O.C c肪,?]
20.行业 部门 高频考点三:1.唐代 节奏 韵律
21.题赠 人际关系 2.没有限制 灵活自由
22.赞颂 劝勉 题赠对象 3.整齐划一 五字 七字 绝句 八 对仗
23.特定 文学创作 四
24.学术 4.王勃 骆宾王 杨炯 卢照邻
25.趣味 技巧 内容 5.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高频考点二:1.悲剧 喜剧 正剧 6.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诗仙 诗圣
2.独幕剧 多幕剧 7.明白晓畅 长恨歌 琵琶行
3.舞台剧 街头剧 8.李商隐 杜牧 温庭筠
4.京剧 京剧 高频考点四:1.长短句 宋代 长短不一 词牌
5.唱 念 做 打 2.李清照 柳永
6.男性 女性 大花脸 滑稽 3.豪放派
7.霸王别姬 贵妃醉酒 空城计 越剧 4.曲子词 长短句
天仙配 女驸马 牛郎织女 5.小令 中调 长调 单调 双调
8.忠义耿直 白色 6.令 引 慢
9.河南 7.曲调
10.安徽 女驸马 8.小令
11.河北 秦香莲 9.恢宏雄放 江城子 密州出猎
12.梅兰芳 尚小云 程砚秋 荀慧生 10.儿女风情 柳永 周邦彦
13.陕西 赵氏孤儿 高频考点五:1.元代 套数 小令
14.百戏之祖 牡丹亭 2.一
15.浙江 梁山伯与祝英台 3.套数
16.四川 变脸 4.元杂剧 散曲 戏曲 诗歌 主体
17.华北 花为媒 5.四折 楔子
18.湖南 刘海砍樵 6.宫调 曲牌
19.综合 融汇 表演艺术 7.旦本 末本 末 旦 净 杂
20.综合性 唱腔 念白 身段 表情 8.关汉卿 郑光祖 马致远 白朴
武打动作 9.广泛 多样
21.化妆 10.窦娥冤 梧桐雨 汉宫秋 赵氏孤儿
22.简单 复杂 花脸 小花脸 11.拜月亭 西厢记 墙头马上 倩女离魂
8 2
/vT
第五节 民俗礼仪 8.叩头
高频考点一:1.正月初一 拜年 贴春联 放鞭炮 9.抱拳打拱 向前微倾
2.正月十五 上元节 猜灯谜 赏花灯 10.兵器
吃元宵 11.挺直
3.丰收 社日 12.小步快走
4.冬至 介子推 吃冷食 13.相见礼
5.扫墓 踏青 14.日常行礼
6.端午节 吃粽子 赛龙舟 15.家礼
7.七月初七 牛郎 织女 拜织女 乞巧 16.特定 天 地 祖先
8.中元节 祭祀亡故亲人 17.还礼
9.八月十五 吃月饼 赏月 18.长辈 晚辈
10.九月初九 重九 登高 赏菊 插茱萸 19.见面
11.腊八节 喝腊八粥 20.成年 弱冠
12.除夕 守岁 吃年夜饭 21.笄礼
13.春节 元旦 22.左 右 左 右 右族
14.上元节 中元节 下元节 23.下级对上级及平辈 书信
15.自然节气 传统节日 第六节 科举官职
16.战国 屈原 高频考点一:1.汉代 隋代 孝廉 茂才
17.祈福 乞巧 女性 2.汉代 皇帝下诏聘召
18.长久、长寿 3.魏晋南北朝 家世 品德 才能 无寒门
19.清明节 中元节 重阳节 无士族
20.唐代 4.科举制 唐代
21.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玉兔捣药 5.童生 秀才
22.战国 唐 6.秋闱 举人 解元
23.元宵节 7.会试 贡生 会元
高频考点二:1.冠礼 8.皇帝 进士 状元 榜眼 探花
2.盘发插笄 9.及第 落第
3.两膝 10.乡试 会试 殿试
4.左 空着左边的位置 虚左 11.状元 榜眼 探花 鼎元
5.拜 合于胸前 挨着手 12.初步考试 童试 小考
6.两 书信 13.取士 会试
7.稽首 拱手 14.文试 武试
8 3
&O=O.C c肪,?]
15.及第 28.年老自请退休
16.科举落榜 29.年老告退
17.自由 成绩 30.请求退休养老
18.诗赋 策问 经义 31.交还官职
19.进士 32.晋升 降职
高频考点二:1.授予官职 33.迁调官职
2.任命 授职 34.调动 迁调
3.授官 任命 35.补位 补充
4.选拔 任用 36.调动官职
5.委任 37.较低级
6.出身 举用 38.兼代
7.选取 提升 39.代理
8.征聘 40.暂代
9.征召 41.高官兼低职
10.考察后予以举荐 42.主持
11.荐举 推荐 43.皇帝 官府或高官 改任 晋升 调动
12.布衣 官服 进士及第 44.升官 降职
13.提拔 晋升 第七节 典故意象
14.提拔 选拔 高频考点一:1.杜鹃 杜宇 悲苦哀怨
15.晋升 2.传递书信 思乡
16.晋升 3.陶渊明 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
17.被授予 4.边关
18.降职并外放 降职 5.折杨柳 离别
19.降职远调 6.招纳天下贤士
20.放逐 7.玉树后庭花 乐曲 亡国之音
21.降职 8.野菜 伯夷 叔齐 隐居不仕
22.免去 解除 9.一去不返
23.罢免 10.羡鱼 希望得到举荐
24.废黜 11.荆轲 践行 风萧萧兮易水寒
25.罢黜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6.流放 驱逐 12.燕昭王 招揽天下贤士
27.年老自请退休 13.宝剑
8 4
/vT
14.俘虏 3.有远大志向的人
15.曹操 大铜雀 4.悲苦哀愁 不如归去 思乡
16.孙策 周瑜 5.愁苦
17.大鸟 远大的志向 6.离群的马
18.海上仙山 7.凄冷 忧愁
19.姜尚(姜太公)钓鱼 8.留 离别 思念 国破家亡
20.伊尹 9.漂泊不定
21.宗悫 终将实现远大志向 10.美好的品德
22.向秀 嵇康 11.坚韧不屈
23.王质 世事变幻 12.坚强高洁 志向
24.蓬莱
13.淡泊名利、隐逸超脱
25.西王母 信使
14.洁身自好
26.雁去衡阳 秋天 南飞
15.身世之悲 衰微的国势 惜春
27.燕然山 记功 建立边功
16.清幽 闲适 思乡怀人
28.孙权
17.春风 生机勃勃 秋风 肃杀 冬风
29.魏尚 冯唐
苦寒
30.入侵的异族
18.大自然 宽广 远大 隐逸情趣 故土
31.牛 牛肉 酒食
思乡
32.刘备
19.困难 奸佞小人
33.项羽 四面受敌 孤立无援
20.雄浑 壮丽 荒凉
34.琵琶行 无知音
21.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35.曹操 孙权
36.史册 竹简 竹片水分蒸发如汗 22.
西域 远征之人
37.群雄并起 政权 爵位 第 二 部 分 核心考向大预测
38.主盟者
39.鸟 有仇恨而志在必报 不畏艰难、奋斗 考向一:1.B 【解析】欧阳修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
不懈 家,不是唐代的.
40.少康 酒 2.D 【解析】 土地的誓言 的作者是端木
41.神仙 李贺 文人 蕻良.
42.知音 3.D 【解析】十天干,从甲开始,第八位是辛;
高频考点二:1.志向远大 十二地支,从辰开始,第八位是亥.2031年
2.惜春 欣喜 世事变迁 即辛亥年.
8 5
&O=O.C c肪,?]
4.B 【解析】“加冠”表示男子二十岁成年;耄 14.C 【解析】A.有误. 朝花夕拾 是散文集.
指八九十岁. B.有误.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D.
5.D 【解析】A.有误.“惠存”是敬辞,不能用 有误.杨绛的代表作有散文 干校六记 、
以说明保存对方的东西,应该用于请对方保 译作 堂吉诃德 等.钱锺书的代表作有小
存自己的东西.B.有误.“高就”是敬辞,不 说 围城 ,学术著作 谈艺录 管锥编 等.
能用在自己身上,可以用于询问对方的工 15.D 【解析】安徒生是丹麦作家.
作,如:“您在哪里高就 ”C.有误.“令郎”是 16.C 【解析】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儿子,谦称自己的儿 家、教育家.
子可以用“犬子”. 17.D 【解析】 皇帝的新装 选自 安徒生童话
6.C 【解析】A.有误.“重五”指五月初五, 和故事选 ,安徒生是丹麦作家.
“粽”即粽子,“艾”即艾草,由此可知,这首诗 18.A 【解析】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
说的是端午节的习俗.B.有误.芒种之前 “久违”.
是小满,之后是夏至.D.有误.立夏表示夏 19.D 【解析】“社稷”指国家,“桑梓”指家乡.
天的到来;立冬表示冬天的到来. 20.D 【解析】“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
7.A 【解析】表中列出六种文体,不表示古代 21.D 【解析】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只有这六种文体,古代的文体还有“传”“诏” 22.C 【解析】“四书”指的是 大学 中庸 论
等,且表中文体对应的作品只表示示例,不 语 孟子 .
代表数量多少. 23.B 【解析】“汉阴”指汉水南岸,古代山南水
8.B 【解析】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谓之阳.
9.D 【解析】 踪迹 欧游杂记 是朱自清的 24.D 【解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
作品. 护花”出自龚自珍的 己亥杂诗 ,诗人以落
10.D 【解析】 世说新语 是由南朝宋临川王 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依然关心国
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不是他亲自编写的. 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了诗人积极向
11.C 【解析】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 上的人生态度和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说家. 25.B 【解析】“加冠”表示男子二十岁成年.
12.D 【解析】范仲淹作 岳阳楼记 ,表现了和 26.C 【解析】 灰姑娘 属于 格林童话 .
迁客骚人不同,而和古仁人相同的“不以物 27.C 【解析】 海燕 是散文诗,不是散文.
喜,不以己悲”的悲喜情怀. 28.B 【解析】A.有误.“三山”指神话中的蓬
13.D 【解析】A.有误.契诃夫是俄国作家. 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所以这里的
B.有误.苏轼的父亲是苏洵,苏轼的弟弟 “三”是确指.C.有误.“始龀”指刚刚换
是苏辙.C.有误.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 牙,一般指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主义诗人. “不惑”指四十岁,“耳顺”指六十岁,所以
8 6
/vT
“始龀”在“加冠”“不惑”“耳顺”之前.D.有 45.C 【解析】简 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一段
误.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 时间后,被圣约翰收留,后发现与圣约翰是
一联,计四联,习惯上依次称为首联、颔联、 表兄妹关系,但她从未答应圣约翰的求婚.
颈联、尾联. 46.D 【解析】醉打蒋门神的是武 松,不 是
29.A 【解析】 左传 是编年体史书. 鲁达.
30.A 【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词人. 47.B 【解析】京剧、黄梅戏都属于戏剧.
31.B 【解析】 左传 是儒家经典之一. 48.C 【解析】A.有误.“桃李”泛指学生.
32.C 【解析】 蒹葭 属于“风”. B.有误.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国别体史
33.B 【解析】B项所述为李清照的毕生经历, 书 战国策 .D.有误.乔纳森 斯威夫特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 是英国人.
34.C 【解析】“ ”
【解析】“尊君”是敬称对方的父亲,“家
加冠 指男子二十岁成年之时. 49.A
”
“ ” 君 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
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
【解析】 向太阳 是艾青的作品.
35.A 【解析】
50.B
秋天的怀念 的作者是史铁生.
51.C 【解析】“而立”指三十岁.
36.C 【解析】A.有误. 诗经 的内容分为风、
52.A 【解析】 诗经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
雅、颂三类,所用手法有赋、比、兴.B.有误.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埃德加 斯诺是美国记者.D.有误.男子
53.C 【解析】 海的女儿 是安徒生的作品.
二十岁叫“弱冠”.
54.C 【解析】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
37.C 【解析】 变色龙 作者契诃夫,世界三大
著有 史记 . 资治通鉴 是北宋司马光主
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38.B 【解析】“社稷”指代国家,“桑梓”指代
55.D 【解析】弗朗西斯 培根,英国哲学家、
家乡.
作家.
39.D 【解析】 朝花夕拾 是散文集.
56.C 【解析】 第六病室 是契诃夫的作品.
40.A 【解析】“舍生取义”出自 鱼我所欲也 57.B 【解析】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
一文,即出自 孟子 .
想家.
41.D 【解析】“稼轩”辛弃疾是号,涉及的古人 58.A 【解析】 踪迹 是诗文集.
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59.B 【解析】“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42.B 【解析】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60.C 【解析】A.有误.“更定”相当于晚上八
43.B 【解析】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 点左 右.B.有 误.莫 泊 桑、契 诃 夫 和
想家. 欧 亨利 并 称 为 “世 界 三 大 短 篇 小 说 巨
44.B 【解析】何大学问是虚构的,不是真实存 匠”.D.有误. 论教养 的 作 者 是 利 哈
在的,不是运用写实的笔法来表现的人物. 乔夫.
8 7
&O=O.C c肪,?]
61.D 【解析】“舍弟”是谦称. 74.D 【解析】 范文正公集 中的“文正”是谥
62.A 【解析】消息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号,不是官职名称.
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75.B 【解析】A.有误.“铭”是古代刻在器物
63.C 【解析】 诗经 收录诗歌305篇. 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
64.B 【解析】题目中的“龙标”是地方名,是唐 来成为一种文体,多用韵.“表”是古代向
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 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C.有误.词牌
65.C 【解析】A.有误. 棠棣之花 是郭沫若 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这类曲调
的作品.B.有误.三十岁称“而立之年”, 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但词的内容多数与
四十岁称“不惑之年”,五十岁称“知天命之
词牌的意义无关,且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
年”.D.有误.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 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D.有误.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66.B 【解析】“贵姓”是敬辞,“家父”是谦辞.
76.B 【解析】根据对联的平仄要求,上联“仄
67.D 【解析】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
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所以这副对联
68.A 【解析】“尊君”是敬称,指对方的父亲;
的上联应是“一湖碧水千秋画”,下联应是
“家君”是谦称,指自己的父亲.
“百眼清泉四季诗”.
69.D 【解析】A.有误. 女娲造人 是神话作
77.C 【解析】伊索是古希腊作家.
品.B.有误. 金色花 没有运用对比手
78.A 【解析】“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法,而是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
79.C 【解析】A.有误.明清时期,乡试每三年
母亲的依恋.C.有误.“大作”用来尊称对
举行一次.B.有误.“古稀”指七十岁,“知
方的作品,“拙作”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
天命”或“半百”指五十岁.D.有误.“惠
70.C 【解析】陆游,号放翁;蒲松龄,号柳泉
存”的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书籍等纪
居士.
【 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是敬辞.71.B 解析】A.有误. 列子 是道家经典著
【解析】 有误.登高望远是重阳节的
作.C.有误. 三国志 的作者是陈寿. 80.B A.
D.有误.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 骆驼祥子 习俗
,祭月赏月是中秋节的习俗,重阳节在
四世同堂 ,话剧 茶馆 龙须沟 等. 中秋节之后,所以“祭月赏月”在“登高望
72.B 【解析】“一豆羹”中的“豆”,古代盛食物 远”之前.C.有误.张贴对联时,上联居
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不是长度计量 右,下联居左.D.有误.“立夏”是夏季的
单位. 开始.
73.C 【解析】 诗经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 81.C 【解析】“抛砖引玉”是谦辞.
风、雅、颂 三 部 分,主 要 表 现 手 法 是 赋、 82.A 【解析】白居易,字乐天.“子安”是王勃
比、兴. 的字.
8 8
/vT
83.D 【解析】A.有误. 致大海 是普希金的 94.C 【解析】A.有误.朱自清,字佩弦,号秋
诗集.B.有误.“斧正”是敬辞,不能用于 实.B.有误.“处暑”是秋天的节气.D.有
自己.C.有误. 赠从弟 是东汉末诗人刘 误.“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桢创作的古体诗. 95.A 【解析】B.有误.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
84.C 【解析】“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这里的刘 俗.C.有误.“不惑”是指四十岁.D.有
老师是一位姑娘,用“弱冠”有误. 误.立秋之后是处暑.
85.B 【解析】卯对应十二生肖中的兔,2023年 96.C 【解析】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 骆驼祥
出生的小孩属相是兔. 子 四世同堂 ,话剧 龙须沟 茶馆 等.
86.A 【解析】 资治通鉴 是编年体史书. 97.A 【解析】B.有误.乌鸦代表孤独和悲苦.
87.C 【解析】A.有误.惠存是敬辞,意思是请 C.有误.文学四大样式分别是诗歌、散文、
对方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 小说、戏剧.D.有误. 社戏 选自短篇小
时所题的上款),不能用于自己.B.有误. 说集 呐喊 .
“瀚海”指沙漠,并非“大海”.D.有误. 左 98.C 【解析】A.有误.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传 是编年体史书, 史记 是纪传体史书. 为“垂青”.B.有误. 战国策 是国别体史
88.C 【解析】A.有误.处暑在秋季.B.有 书.D.有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
误.凡尔纳是法国作家.D.有误. 石壕 号青莲居士.
吏 的作者是杜甫. 99.D 【解析】A.有误.天净沙是曲牌名.
89.C 【解析】 礼记 是儒家论著的汇编. B.有误. 左传 是编年体史书.C.有误.
90.B 【解析】“小丑”在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 “垂髫”指小孩.
91.A 【解析】B.有误.张飞是黑脸,曹操是白 100.B 【解析】“公”是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
脸.C.有误.“风雪山神庙”和林冲有关, 尊称.
和武松无关.D.有误.“变色龙”现在已成 101.D 【解析】 社戏 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为趋 炎 附 势、狡 诈 多 变、媚 上 欺 下 的 代 呐喊 .
名词. 考向二:1.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
92.D 【解析】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 愿望
“久违”. 2.A 【解析】立春后的下一个节气是雨水.
93.A 【解析】B.有误. 诗经 是我国现实主 3.C 【解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两句诗出
义诗歌的源头.C.有误. 柳河东集 作者 自 诗经 子衿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久等心上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河东”并非作者 人,心上人却迟迟不来,表达了她的埋怨和思
的名字.D.有误.契诃夫是俄国作家. 念,所以应用委婉幽怨的配乐.
8 9
&O=O.C c肪,?]
4.A 【解析】B.有误.“奉劝”是敬辞.C.有 6.(1)一 旧事重提 回忆性 莽原
误.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壬戌,天干 (2)示例:重温经典消隔膜
第九位和地支第十一位.“天启壬戌”为年号 7.(1)示例:①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
干支兼用纪年法.D.有误.竞舟是端午节的 京城.
习俗. 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考向三:1.(1)示例:柳枝、眼泪、离人的踪迹、歌声、 (2)D (3)B
黄昏、大雪纷飞等. 8.①简 爱少年时期孤儿院生活中的冲突
(2)示例:亲爱的朋友,时光荏苒,转瞬即逝,我 ②B
们即将踏上各自的新征程.在这离别的时刻, 9.(1)D 【解析】“左迁”指降职.
心中虽有万般不舍,却满怀对未来的憧憬与祝 (2)略.
福.离别之际,我想以唐代诗人王维的 送元 (3)肩负使命永铸担当魂
二使安西 中的两句诗相赠:“劝君更尽一杯 10.C 【解析】A.有误. 左传 是儒家经典之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愿这杯酒能带给你勇气 一.B.有误. 四世同堂 是老舍的作品.
和力量,愿你在未来的道路上,即使遇到困难 D.有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
与挑战,也能保持乐观与坚强,勇往直前. 表示成年.后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
2.(1)C 【解析】“刃”是一个指事字.在甲骨 二十.
文和金文中,“刃”的字形是在象形字“刀”的 11.(1)B 【解析】 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时
刃口上加了一点,表示刀的锋刃所在. 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
(2)A 【解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 汴京 以 及 汴 河 两 岸 的 自 然 风 光 和 繁 荣
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 景象.
文体.
(2) 集 孝
3.(1)B 【解析】“辜负胸中十万兵”,形象地
描绘了陆游胸中虽有十万雄兵般的壮志,却无 12.(1)小宇同学,在纸出现之前,古代是在竹
从施展.“百无聊赖以诗鸣”,则揭示了陆游在 简上写字的.制作竹简时,首先要用火炙
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情况下,转而以诗歌作为 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蒸发如汗,所以
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方式. 叫“汗青”.诗句原意是:要留一片爱国的
(2)曹操 包拯 华佗 丹心映照史册.所以原词应写作“汗青”.
4.A C (2)惟吾德馨 与民同乐
5.①包粽子 ②赛龙舟 ③喝雄黄酒
9 0
多
为
TEU08□
1
击
TE008口】·
白女口办.
1.能够识记常见的对联知识、节日习俗、官职名称、天文历法、纪年和纪时法、风俗礼仪、
地理山川、河流湖泊、交通桥梁、建筑宫室、汉字书法、服饰器物、音乐戏曲、武术兵器、
饮食起居、科举常识、典章制度、文化典籍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2.能够识记教材中主要作品的相关知识,如作家的称谓(名、字、号等)、年代、所属流派、
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以及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等。
3能够在具体语境中综合运用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
白女白h。
考向一文学、文化常识辨析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田园派代表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
抒发感情或表明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
《诗三百》。
2.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臧克家,诗人,主要
作品有诗集《烙印》等。
B.《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
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
C.《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D.《土地的誓言》是光未然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时写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思
念之情。
3.小文是2024年甲辰龙年出生的,那么他八周岁那年,即2031年,这年应该是()年。
A.壬子
B.庚戌
C.丁卯
D.辛亥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烽烟、烽火,指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来泛指战火
或战争,如“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火连三月”。
45
·&口0=D.C?0cD,0D】金、
B.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中的“加冠”表示男女二十岁成
年;“今虽耄老,未有所成”中“耄”指的是七八十岁。
C,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
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支。
D.国别体是史书体例的一种,主要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我们所学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就出自其中。
5.下面句子中敬辞或谦辞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你送我的书,我至今惠存,从中受益匪浅。
B.小明对老师说:“老师我现在在外企高就,你有事可以找我。”
C.令郎的书法这次能获大奖,我作为他的父亲感到很荣幸。
D.拙作前日见报,还望您赐教,不胜感激。
6.从传统文化常识的角度看,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英早自习时诵读陆游的诗歌:“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诗中讲的是重阳节习俗。
B.今年夏天雨水来得特别丰沛,小明对小军说:“芒种节气到来了,预示着农民伯伯就要开
始在田间忙碌了,之后就是小满,就可以喜迎丰收了!”
C.陈舟给好友李尧打电话说:“明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我们一起去橘子洲赏花
灯、猜灯谜吧!”
D.“至”有“到”的意思,夏至与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
7.某同学根据下方的“古代文体知识表”作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体
文体特征
代表作品及作者
议论性文体,大多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阐明某个
《马说》(韩愈)
说
道理
《爱莲说》(周敦颐)
《岳阳楼记》(范仲淹)
记
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桃花源记》(陶渊明)
有赠序和书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内容多为赞许
序
或勉励之辞:书序,多交代所咏之事的有关内容或作序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的缘起
书
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表
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出师表》(诸葛亮)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
铭
《陋室铭》(刘禹锡)
来成为一种文体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