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大题突破(十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含解析)高中历史--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大题突破(十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含解析)高中历史--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04

文档简介

大题练(十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1)东南亚:以贸易为先导;以武力为后盾;发动侵略战争;充当保护人。
非洲:开展奴隶贸易(三角贸易);19世纪中后期以夺取殖民地为目标。
(2)美国处于欧洲殖民利益的边缘地带;美英殖民重心区域不同;英国竞争实力削弱;美英文化意识形态相近。
(3)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确立受到本国利益和时代环境的影响;其殖民扩张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被殖民地区带来了严重灾难。
2.变化:土著人口不断减少;欧洲人的数量增加;欧洲人取代原住民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居民。
原因:欧洲殖民者携带的病原体造成土著人口大量死亡;欧洲殖民者对土著居民进行屠杀;英国把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澳大利亚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了大量欧洲自由移民的进入;政府支持欧洲人移民澳大利亚;英国殖民政府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实行种族歧视政策(白澳政策)。
3.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拉美政策“变”的是具体的政策策略,“不变”的是控制拉美、称霸西半球的战略目标。
美国对拉美政策策略的变化是根据美国国力和国际形势变化的调整。美国独立之初,提出“门罗主义”,意在排挤欧洲列强在美洲的势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国力大大提升,主宰拉美的野心膨胀,通过扩张掠夺领土,“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并用,干涉他国内政,进行资本输出和经济控制。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和国际局势紧张,美国宣扬“睦邻政策”,但仍然加紧了对拉美的武装干涉。美国对拉美的各项政策,尽管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服务于其称霸世界的目标,都损害了拉美国家的主权和发展。
美国对拉美的政策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危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各国应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题突破(十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分值:50分)
1.(2024·陕西商洛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起,英殖民主义者开始向东南亚地区渗透,他们除以贸易为先导,以武力为后盾,以发动战争为制胜法宝外,还通过充当保护人等手段,夺取对缅甸和马来西亚的殖民统治权。1757年,英国与缅甸签订了《英缅条约》,准予英国人在恒枝岛有永久居留权,可以自由贸易等。1824年,英国迫使荷兰在伦敦签署了《英荷条约》,荷兰彻底放弃了占有新加坡的愿望。从17世纪末开始,英国还在非洲从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罪恶的奴隶贸易,利物浦、曼彻斯特和伦敦等工业城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靠奴隶贸易繁荣起来的。1885年,柏林会议结束后,随着欧洲帝国主义争夺和瓜分非洲的加剧,英国的政策也转向以力图夺取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为目标。
——摘编自何跃《试析英国在东南亚的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商人在印度发现了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中,英国的商业资本可以轻易地取得支配地位”。而美国处于欧洲利益的边远地带,对于英国的核心利益即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毫无染指之意,其在美洲大陆和亚太地区的殖民扩张政策并没有直接损害到英国的利益。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与其他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殖民竞争中已处于不利地位,英国的经济实力优势逐渐丧失,海上优势地位不断被动摇。同时,美国民族主义精神中的“盎格鲁—撒克森”种族优越性也是英、美能够携手的文化意识形态因素,“双方之间的矛盾是家庭纠纷,但总会站在一起主宰世界”。
——摘编自王利《英国应对美德扩张的策略及原因
探析——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殖民政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对美国殖民扩张行为不断妥协的原因。(7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认识。(7分)
2.(2025·山东菏泽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
材料一 澳大利亚人口流动大事记(1770—1901)
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发现”澳大利亚时,土著居民一直是澳大利亚的主人。
1788年,英国向澳大利亚遣送流放犯人。此后,大批土著居民死于殖民者带来的天花等病原体。
1813年,伦敦当局决定资助自由劳工移居澳大利亚各殖民区。
19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畜牧业迅速发展。为夺取肥沃土地,白人大肆围捕和射杀土著人。
1831年,英国政府颁布土地条例,对全澳殖民地的土地出售实行公开拍卖,出售土地的收入用于资助移居澳洲的移民。
1840年,800万磅澳洲羊毛运往英国,相当于英国羊毛进口总量的一半。
1851年,大批自由移民涌入澳大利亚淘金。1861年,澳大利亚的黄金产量约占同期世界总产量的40%,黄金成为其主要出口产品。
19世纪中期,大量华工进入澳大利亚开采金矿。此后,白人移民发生了多次排华运动。
1868年,英国政府终止向澳洲流放犯人。在此之前,约16万犯人被遣送到澳洲东部。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通过了“白澳政策”,限制有色人种移居澳大利亚。
——摘编自吴祯福等《澳大利亚历史(1788—1942)》
材料二 1700年、1891年和1947年澳大利亚的民族构成
民族出身 1700年 1891年 1947年
人数 (千人) 占比 (%) 人数 (千人) 占比 (%) 人数 (千人) 占比 (%)
欧洲人 0 0 3 090 94.2 7 602 98.6
土著民族 300 100 111 3.4 59 0.8
其他人 (华人等) 0 0 79 2.4 48 0.6
合计 300 100.0 3 280 100.0 7 709 100.0
——摘编自姜天明《论澳大利亚的人口、民族及其社会文化》
指出材料二中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并运用材料一的信息说明其变化的原因。(14分)
3.(2024·山东日照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门罗主义”的演变
1823年,门罗总统发表宣言,宣扬“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欧洲同样不得干预美洲事务,即“门罗主义”。
1890年,哈里森总统组织召开泛美会议,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泛美联盟,打着美洲联合的旗号,频频干预拉美地区事务。
1898年,美国借口“缅因号”爆炸事件发动了与西班牙的战争,获得了西班牙在拉美地区的殖民地,美国从此走向了对外扩张之路。
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大棒政策”,就是以实力为核心、以武力干预为手段、以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美洲体系为目标。
1903年,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占领巴拿马运河区;1906—1920年间,四次武装干涉古巴。
1903年,塔夫脱总统鼓吹“金元外交”,“以美元代替枪弹”对拉美进行资本渗透,进一步排挤欧洲国家在拉美的经济势力。以尼加拉瓜为例,美国政府与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了当地许多自然资源与铁路。1911年,美国政府干涉尼加拉瓜财政部改组,彻底控制了该国铁路。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提出,“在世界政治的领域里,我将使本国遵循睦邻政策”“决心尊重自己,因而也尊重邻国的权利”。
1934年,美国策动谋杀尼加拉瓜民族英雄桑地诺将军;1935年,参与镇压巴西民族解放运动;1937年,在巴西制造法西斯政变;1954年,策动武装叛乱,推翻了危地马拉民主政权,从而使“睦邻政策”彻底破产。
——据李永龙《“门罗主义”发展演变探析》等
“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和“睦邻政策”,体现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演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这一演变中的“变”与“不变”。(1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