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大题突破(二十)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含解析)高中历史--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大题突破(二十)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含解析)高中历史--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04

文档简介

大题练(二十)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1.(1)阶段特征:第一阶段为一战结束至1939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入集体安全机制,成员国必须为集体安全负责,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体现出战胜国对世界格局的主导,在此期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发展;第二阶段为二战结束至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构建了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势均力敌,相互牵制,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战争,亚非拉独立国家不断出现;第三阶段是苏联解体至今,新兴力量不断崛起,不断冲击以美国为主导的“一超多强”局面,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极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影响: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出现;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和契机;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启示: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但也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建立防范国际政治动荡、地区问题频发等突发问题的应对机制,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1)特点: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国际社会广泛参与;持续推进同时,也面临挑战;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建立专门机构,制订了多个国际公约。(任答三点即可)
(2)评价:对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展现了中国对国际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贡献;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美国等国家为了一己私利,退出国际公约,给国际环境治理事业带来严重干扰和阻碍。
3.(1)趋势:参与国家由世界大国扩展到更多的国家,更具有广泛性;关注领域由战争和平问题向经济、文化、气候等社会问题拓展;配套的国际组织或国际机构出现;对战争的限制性规定随时代而变化;联合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渐瓦解);发展中国家的壮大;全球性问题的深入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动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认识:国际组织和国际法逐渐成为规范国家间交往(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联合国之外,全球治理机制发展日益多样化,为应对复杂的国际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伴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治理体系的话语权正在发生转变;中国倡导的“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但是,国际法的发展和实践有赖于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体系仍然受到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挑战;当今国际形势变化复杂,国际法和全球治理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国际争端,且其发展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
4.(1)原因:冷战结束,国际秩序失衡,长期抑而未发的矛盾(民族、宗教、领土等)爆发;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强权政治等;对战略位置或战略资源的争夺;恐怖主义抬头。
(2)建议: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重视科技和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大国协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大题突破(二十)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分值:60分)
1.(2024·江西抚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态势
历史阶段 政治体系 核心机制 全球治理结构特征
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8—1939年) 成员国间引入集体安全机制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苛刻处理,亚非拉传统政治模式逐渐解体
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 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 权力分配模式引入均势原则 避免了直接战争的两极模式,亚非拉建立起独立的主权国家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向多强体系过渡(1991年至今) 多极权力均势格局较为稳固 全球体系成员国独立开展外交事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极化成为必然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课题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与世界政治格局演进》整理
(1)根据材料,对20世纪以来全球政治格局演变的阶段特征进行阐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全球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影响及启示。(8分)
2.(2024·江西吉安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在美国累克-塞克塞斯市召开联合国国际自然保护科学技术会议。1958年起,在日内瓦召开世界海洋法会议,对保护海洋资源问题进行过多次协商。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了全人类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了维护地球环境而共同努力。1973年,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此后,国际环境立法增加到100多项。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隆重举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文件。150个国家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97年,第3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东京召开,通过《京都议定书》,从法律上为工业化国家设定了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2007年,在巴厘岛举行第13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2009年,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提出自己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6年,《巴黎协定》达成,继续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落实。2017年6月,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发世界各国对“巴黎气候进程”的普遍担心。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国际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末以来的国际环境治理体系。(8分)
3.(2024·天津滨海新区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国际法大事记
1920年,国联成立。宗旨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
1945年4月,50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会议,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5年12月,29个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64年,《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发表,“七十七国集团”由此得名。它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形成的最大的经济组织。
1968年,美苏等59个国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1972年,75个国家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它被誉为“一部真正的海洋宪法”,改变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
2016年,17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协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里程碑,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开辟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
——摘编自刘松柏、何成刚等《历史课标解析
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帝国秩序、国联体系、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
——曹亮亮《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国际法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阶段的全球治理体系。(6分)
4.(2024·江西九江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9年,苏联撤军后,阿富汗抵抗组织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内战爆发。
1991年9月,科索沃阿族发动全民公投,宣布独立,南联盟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
1999年3月,关于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的谈判破裂。随后,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对南联盟持续空袭78天。
1999年6月,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2003年3月,在争取联合国授权失败后,美国组建了包括45个国家的“志愿者联盟”,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随后历次党代会报告都延续了对国际形势的这种判断。二十大报告没有再提这一说法,而是提出“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面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摘编自张清敏《二十大以后的中国外交:理解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世纪之交国际局势动荡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应对“重大考验”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