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精炼2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分值: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对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 )
A.推动了日本东方会议的召开
B.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C.意味着中国全国抗战的爆发
D.激起了十九路军的奋力反抗
2.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后,中共适时调整统一战线策略,将“抗日反蒋”的方针改为“逼蒋抗日”。这说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全民族抗战已达成社会共识
C.民族危机助推国共走向合作
D.国共两党间的根本利益冲突
3.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则通电
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 (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据此可知( )
A.通电的发布者为中国共产党
B.共产党实行了全面抗战路线
C.通电符合全国团结抗战需要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德国人拉贝在1937年12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日记可以直接证实日军( )
A.重庆大轰炸的暴行
B.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C.实行疯狂“扫荡”的暴行
D.731部队灭绝人性的暴行
5.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其主要旨在( )
A.执行三民主义政策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停止暴力追求统一
D.实现国共联合抗战
6.“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指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由此可见蒋介石( )
A.仍抱有和平解决战端的希望
B.尚未意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C.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D.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7.(2025·河北邢台高三期中)1931年10月,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上,有委员表示,现在国联已接受此案(中国控诉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这是很好的机会。我们要把这件事向全世界宣传,说这事不是中国和日本的事,而是世界和平的关键。该委员的观点( )
A.诠释了对日“不抵抗”的缘由
B.对西方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C.强调日本侵华是二战的开端
D.注重对抗日力量的宣传动员
8.(2025·江西“红色十校”联考)1938年10月13日,《申报(香港)》转载了日本战俘高苍的话:“没来中国前,只闻长官讲中国如何横暴,今实地所见,到处皆十室九空……同为人类,何如此残酷?”这段材料体现了( )
A.日本战俘对侵华罪恶的思考
B.中华民族的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C.日军改变对中国军民的偏见
D.日军侵华活动在国际上不得人心
9.(2024·山东日照二模)下文出自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的报告:“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末,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这一“改变”是为了( )
A.推动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顺应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C.建立联合政府实现国内和平
D.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10.(2024·福建宁德三模)1932年,我国将“纪念日和国耻痛史”“中华民国开国史”“不平等条约”等重要内容编入小学社会课程标准;1936年又增加了“我国历代疆土的变迁和现状”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编写( )
A.构建了国家课程标准体系
B.推送了边疆史地的研究
C.体现了民族危机的紧迫性
D.培育了国民的社会意识
11.(2024·湖南长郡中学二模)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1931—193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名称变迁
时间 名称 主要内容
1931年 反帝统一战线 反日为主,同时警惕英、法等国与日本协同侵略中国
1933年 反帝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反帝同时反蒋
1935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族的联合抗战
A.注重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国情相结合
C.理论变迁主要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D.已经在政治上逐渐走向了成熟阶段
12.(2024·安徽黄山二模)根据国共协议,陕甘宁边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政权机构,进行了有效治理。国民党却坚持由他们来任命边区的地方领导人,这导致边区的许多地方出现两个政府专员、两个县长、两个县保安队的“双重政权”局面。该局面( )
A.利于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C.反映了国共矛盾的日益激化
D.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3.(2023·广东高考,9)“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等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4.(2024·北京高考,9)1937年3月,毛泽东在讨论同国民党的谈判时说,谈判的方针,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的方向,而不是无产阶级做资产阶级的尾巴。如果这样,我们便要失去信仰。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决定国共和谈解决西安事变
B.中国共产党强调其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C.抗日民主政府应遵循“三三制”原则
D.民主联合政府应由国共两党合作建立
15.(2022·河北高考,8)华北沦陷后,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交易场”,规定所有农产品按其所定价格及等级进行场内交易。1942年后,农产品由日伪行政机关、新民会、军警宪特以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华北人民反抗激烈
B.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
C.日本物资危机加剧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小题练2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1.B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B项正确。]
2.C [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共在1935年8月1日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在瓦窑堡会议后调整统一战线策略,将“抗日反蒋”的方针改为“逼蒋抗日”,这些行动和方针的变化反映了民族危机助推国共走向合作,C项正确。]
3.C [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停止一切内战”可知,此通电表达了全国抗战和国家统一的要求,符合全国团结抗战的需要,故选C项。]
4.B
5.D [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战开始,中共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认可三民主义,取消对抗国民党的一些政策,旨在缓和国共两党矛盾,实现联合抗日,D项正确;中共认可三民主义,但是并非执行三民主义政策,排除A项;1924年至1927年是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当时国家已经在形式上基本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
6.A
7.B [材料中的委员认为国联接受中国控诉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很好的机会,并且强调要向全世界宣传,把此事说成是世界和平的关键。国联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控制的国际组织,在处理日本侵华问题上采取了绥靖政策,偏袒日本。该委员把希望寄托在国联等西方势力身上,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故选B项。]
8.A [据材料“日本战俘……‘同为人类……残酷’”可知日本战俘在见到日本侵华对中国的侵害后,感到侵华战争的残酷,体现对侵华战争的思考,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以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失败为标志,材料主要介绍了《申报(香港)》转载侵华战俘对侵华战争的感受,没有反映战争的阶段,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一个战俘的话不代表整个日军对中国的看法改变,排除C项;据材料《申报(香港)》转载日本战俘的话,并不能看出国际舆论对日军侵华战争的态度,排除D项。]
9.B [该声明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符合当时中国的主要任务,故选B项;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是针对北洋军阀问题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此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日军侵华的问题,排除C项;此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述“转变”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战争,排除D项。]
10.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面临着外来侵略和内部动荡的双重压力,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受到了严重挑战。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加入“纪念日和国耻痛史”“中华民国开国史”“不平等条约”以及“我国历代疆土的变迁和现状”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激发爱国情感,强化民族团结,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奠定思想基础。这些教育内容的设置,体现了当时对于培养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新一代的重要性,故选C项。]
11.A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中共主张建立“反帝统一战线”,反日的同时还反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1933年主张“反帝同时反蒋”,1935年主张“全民族的联合抗战”,随着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名称也不断发生变化,这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吻合,故选A项;1922年中共二大“最低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共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排除B项;中共统一战线主张的变迁,虽然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受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排除C项;1935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排除D项。]
12.D [据材料可知,国共协议中已明确陕甘宁边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而国民党却坚持由他们来任命边区的地方领导人,这导致边区的许多地方出现两个政府专员、两个县长、两个县保安队的“双重政权”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国民党不遵守协议的结果,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人合理合法开展斗争,采取了很多策略性的斗争手段,维护了国共合作的局面,是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结果,故选D项。]
13.B [材料反映的是一二·九运动,据所学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故B项正确。]
14.B [毛泽东明确表示,与国民党的合作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而不是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附庸。这实际上是在强调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地位,故选B项;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而材料中的言论是在1937年,且主要讨论的是与国民党的合作关系和原则,而非解决某一特定事件的方式,排除A项;“三三制”原则是关于政府组成的原则,而非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则,排除C项;毛泽东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针对国民党独裁、卖国、反共、反人民的政策,提出成立联合政府,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15.C [据材料可知,华北沦陷后,日伪政权在沦陷区规定农产品可以在特定场所进行交易,但1942年后,日本在华北沦陷区采取“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农产品,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日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在经济、工业、军事上都全面超越自己的敌人,其后勤补给深受影响,物资危机加剧,材料中1942年后日伪政权通过“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粮食,正是此时日本物资危机加剧的表现,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