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精炼24 人民解放战争
(分值:每小题3分,共42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1946年初,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表对于时局的宣言:“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这表明当时( )
A.民主党派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B.民主党派坚持走第三条道路
C.民主党派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D.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方针
2.1946年冬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开展,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该运动( )
A.反映了抗日救亡的呼声
B.配合了人民解放军作战
C.促成了国共双方的和谈
D.加速了全面内战的爆发
3.1947年9月,《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提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这一做法( )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C.推动解放战争进入进攻阶段
D.利于壮大革命统一战线
4.在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力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1948年7月至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00万人,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
C.淮海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D.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
5.1948年,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劳动节时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这表明( )
A.解放战争决战时机成熟
B.中共组建联合政府的条件成熟
C.国民党的统治日益孤立
D.民主协商建国的雏形已经形成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6.(2024·河南平许济洛四模)1945年“双十协定”签署后,中国共产党宣布将苏南、皖南、浙东、浙西四个解放区的部队撤到长江以北。毛泽东还让周恩来向蒋介石转达“中共愿在宪法制定前后与国民党合作”的意愿。这说明( )
A.重庆谈判弥合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破产
C.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和平建国
D.追求和平民主是人民的愿望
7.(2025·河南省新未来联考)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形势示意图。此一时期( )
A.国统区召开了“制宪”国民大会
B.进入夺取全国胜利决定性阶段
C.我党做出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D.为解放军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8.(2025·广东清远摸底)1947年2月6日,上海金价一日五涨,达到550万,美元兑法币比价突破1万,由此引发各地投机抢购狂潮。截至1947年2月,中央银行共抛售黄金353万两,占库存黄金60%,回笼法币9 989亿元。同时法币增发了32 483亿元,国民政府物价不仅没控制住,反而大涨。失去黄金支撑的法币如同废纸,黄金大幅增值,法币巨幅贬值,物价疯涨。引发当时“黄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资本侵蚀挤压民族工业
B.和平建国已成为此时民众的共识
C.财政经济状况出现持续恶化
D.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滥发纸币
9.(2024·山东泰安四模)下图为漫画家张乐平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创作的系列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的《不如洋娃娃》。该漫画( )
A.讽刺抗战背景下恶性通货膨胀
B.反映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C.揭露内战时期的人口贩卖问题
D.批判洋货涌入冲击了民族工业
10.(2025·江苏无锡高三期中)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无视警告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战区,遭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后搁浅,这被视为中国近代以来“炮舰外交”的终结。这一事件( )
A.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
B.彰显了人民军队捍卫主权的决心
C.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促成列强对中国外交态度的转变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1.(2022·北京高考,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12.(2024·黑、吉、辽高考,9)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
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
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
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13.(2023·天津高考,8)1945年9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决定将乡参议会改为乡人民代表会议,1946年4月,又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或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1947年11月,与土地改革运动相呼应,中共中央要求解放区政权自下而上地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这反映了( )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国家最高权力的重组
C.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D.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14.(2024·江苏高考,8)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审阅《新区图书出版发行暂行办法》时作出批示:“书籍与报纸不同,暂时除没收国民党书店以外,可一概放任,遇有反动书籍可个别进行干涉,暂时不必普遍立条例。”这一批示( )
A.有利于保护解放区的文化设施
B.重在揭露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
C.合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的需要
D.为发动战略进攻做好舆论准备小题练24 人民解放战争
1.D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抗战胜利后,文化教育界进步知识分子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投入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初,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表对于时局的宣言,提出了结束国民党一党专制、保障人民民主自由权利等主张,这表明当时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方针,D项正确。]
2.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冬爆发的爱国民主运动,逐步发展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故选B项;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排除A项;“促成了国共双方的和谈”不合时空,1946年国共正在交战,排除C项;1946年6月内战已经全面爆发,排除D项。]
3.B [根据材料“《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共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与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有关,目的是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这有利于加速民主革命的胜利,故选B项。]
4.B [据材料“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可知,1948年9月至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故选B项。]
5.C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响应,说明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不得人心,故选C项;解放战争决战是在1948年9月展开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是在战略进攻阶段,还没有主力决战,谈不上“条件成熟”,排除B项;“已经形成”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6.C [1945年“双十协定”签署后,中国共产党宣布将苏南、皖南、浙东、浙西四个解放区的部队撤到长江以北,并且毛泽东让周恩来向蒋介石转达“中共愿在宪法制定前后与国民党合作”的意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当时致力于推动和平建国,愿意与国民党进行合作,以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稳定,故选C项。]
7.D [据图中信息“山东”“延安”“孟良崮”“沙家店”可知,这一时期是指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起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些战役为解放军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
8.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1947年,国民政府由于战争和腐败等,财政收支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大量发行货币或抛售黄金,从而导致黄金价格大幅度上涨,并引发物价飙升的“黄金风潮”,故选D项;官僚资本在近代中国对民族工业有一定的挤压作用,但与“黄金风潮”的直接原因关联不大,排除A项;和平建国是民众的政治愿望,不能解释经济领域的“黄金风潮”的原因,排除B项;虽然财政经济状况的恶化可能影响市场物价,但它更多的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而非直接导致,而经济状况的恶化可能只是背景因素之一,排除C项。]
9.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反映出20世纪40年代后期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经济崩溃,洋货涌入,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姓生存艰难(卖儿卖女),这些都是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的表现,故选B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后期”可知,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排除A项;内战时期的人口贩卖,同样是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的表现,排除C项;洋货涌入,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也是国民党统治危机的体现,排除D项。]
10.B [英国在19世纪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取了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等特权,但到了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闯入防区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进行炮击,这维护了中国的内河航行权,极大彰显了人民军队捍卫主权的决心,故选B项;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结束了百年半殖民地的历史,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排除C项;自“炮舰外交”之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新中国的敌视、包围和封锁,所以这个事件并没有让西方改变对中国的外交态度,不符史实,排除D项。]
11.D [据材料“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可知,抗战结束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社会各界的哀悼活动说明人民大众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故选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线和策略,而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拥护”说法错误,排除A项;悼念活动包括国民党要员,并未体现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排除B项;国民党要员不会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C项。]
12.D [1947年,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人们革命热情高涨。他们踊跃参军参战,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故D项正确。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故A项错误。减租减息政策实行于抗日战争时期,故B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国民政府是否陷入了统治危机,排除C项。]
13.A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解决,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解放区政权为了追求民主的前途,在经济上实行土地改革,政治上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故选A项;国家最高权力当时掌握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手中,而题干所述为解放区政权,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所以单凭题干信息不能得出国家最高权力重组的结论,排除B项;1945年只是取得了对日民族革命的胜利,但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未完成,尚未取得胜利,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抗战胜利后,由于蒋介石单方面撕毁了政协决议,民主联合政府并未建立,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4.C [毛泽东的批示表明他对于文化工作及文化设施的态度,即允许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对反动书籍只进行个别干涉,而非普遍订立条例,这是通过宽容的文化政策来团结知识分子,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故选C项;由“没收国民党书店”可知,对原来国民党统治下的书店要进行没收,这不属于保护解放区的文化设施,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揭露国民党文化专制与材料中的批示内容并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战略进攻发生在194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