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04

文档简介

小题练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这说明它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B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排除A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排除C项;当时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尚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C [根据材料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排除A项;帝国主义的根基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尚未建立社会主义,排除D项。]
3.B [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稳定了政权,赢得了人民对政权的认同,B项正确;三大改造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排除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才完成,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稳定物价,并未提及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4.C [据材料“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可知抗美援朝使西方列强不能再以武力对中国进行殖民统治和侵略,即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故选C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价值,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排除D项。]
5.A [据材料可知,新中国要求废除国民党政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要求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另起炉灶”的体现,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一边倒”指的是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代表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时间和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包括采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B项正确。]
7.B [材料中国营片、私营进步片和苏联片税率低且放映时长占比高,这表明政府支持国营和苏联电影等的上映,表明国家重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建构,故选B项;虽然材料显示各种电影百花齐放,但“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排除A项;据材料中国营片和苏联片放映时长和税率可知,私营资本在此时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文化发展的特点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D项表述以偏概全,排除。]
8.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1951年12月提出将国家工业化的重点放在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上,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当时国际和国内环境的现实需要。在国际环境方面,当时正值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了巩固国防,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中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国内环境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水平落后,特别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通过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中国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确保国家的独立和自主发展,故选D项;工业化是从1953年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国民经济恢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与工商业调整无关,排除C项。]
9.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的调整,是为了减少对富农经济的冲击,鼓励他们继续参与农业生产,从而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材料(二)的调整,是为了避免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对地主阶级的过度打击,减少社会矛盾,同时也保证了土地改革的基本目标得以实现;材料(三)的调整,是为了保护小土地出租者的权益,避免他们在土地改革中受到损失,同时也是为了稳定农业生产;材料(四)的调整,是为了保护中农的利益,避免他们在土地改革中受到冲击,同时也是为了稳定农村社会秩序。综上,这些修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方面的策略变化,旨在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生产,同时减少土地改革过程中的社会冲突,故选C项。]
10.D [据题干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党和国家把钢铁工业作为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在资金层面给予了很大的倾斜,据此可知该做法的目的在于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着重点是大力发展重工业,而不是为实现财政经济的统一,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于1953年,“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排除C项。]
11.B [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各国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展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中国不仅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接触,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故选B项。]
12.A [据材料“1951年”“建设国家工业化的资金”“严惩贪污”“贪污”可知漫画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强调通过打击贪污腐败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旨在号召人民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A项;严惩贪污腐败主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而且我国在1956年底才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排除B项;“严惩贪污”主要针对的是国家企事业机关的工作人员,排除C项;漫画主要强调通过严惩贪污腐败行为来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而不是借助人民群众的勤俭节约来增加资金来源,排除D项。]
13.A [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农民不愿对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而随着土地改革的深入,出现“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现象,这体现了由宗族观念到村民观念的转变,反映出土地改革改造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A项正确;农村宗族观念至今依然存在,B项错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时期,我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后的土地改革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本质还是小农经济,仍然具有分散性,排除D项。]
14.A [据材料信息,可以明确感受到周恩来对于“两个中国”这一说法的坚决反对,并明确指出“中国本来是统一的”,这实际上是在强调一个中国原则。而中法建交本身就需要基于双方对彼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因此,这一原则自然成为中法建交的政治基础,故选A项;虽然“求同存异”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针,但在这段话中,并没有明确提及或阐明这一点,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与材料中的时间(1955年)和内容不符,排除C项;“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与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均不符,排除D项。]小题精炼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分值:每小题3分,共42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A.宣示了阶级矛盾的消除
B.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C.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D.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2.如图事件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主要体现在它(  )
分到土地的农民
A.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B.摧毁了帝国主义根基
C.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D.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
3.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这些举措(  )
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B.赢得了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
C.标志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D.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4.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援引当年彭德怀战后报告中的原话指出,“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价值在于(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D.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6条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这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A.使新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B.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C.体现“一边倒”的和平外交方针
D.取代国际法在世界上的地位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7.(2024·百师联盟二模)下表为1950年3、4月起执行的电影放映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  )
片种 税率 每四周放映时长占比
英美片 50% 20%—30%
国营片 10% 15%—38%
私营进步片 10%—20% 32%—40%
私营消极片 30%
苏联片 10% 20%—25%
A.“双百”方针得到了落实
B.国家重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建构
C.私营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D.文化发展特点缘于外交政策的导向
8.(2024·山东济南三模)1951年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改变了以前强调轻工业和农业的方针。这主要是由于(  )
A.实现工业化的迫切要求
B.国民经济恢复形势良好
C.城市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D.政权巩固的现实需要
9.(2024·山东日照三模)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具体政策上作出若干重要修改(下图)。这次重要修改(  )
(一)对富农由征收多余土地财产,改为保存富农经济; (二)对地主只没收他们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其他财产不予没收,不再采用“挖浮财”那些做法; (三)提高小土地出租者保留土地的标准; (四)在土地改革中切实团结和保护中农。
A.贯彻落实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B.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
C.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服务
D.团结社会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
10.(2024·北京丰台区调研)“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工业建设成为当时的重点,党和国家从资金层面对钢铁工业给予了较大倾斜,钢铁工业38项投资额平均每项接近1亿元,是工业项目投资额平均值的3倍。这样做是为了(  )
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实现财政经济统一
C.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D.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11.(2025·北京东城区考试)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与苏联密切配合,弥合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分歧。苏方的牵线搭桥使中国与英、法、美等国建立外交联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中国践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求同存异”外交方针取得良好效果
D.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现严重分化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2.(2024·江苏高考,9)如图为陈奇峰1951年创作的漫画《不让盗窃分子破坏》。该画意在(  )
A.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
B.动员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C.抨击投机商人囤积居奇
D.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13.(2024·湖南高考,10)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农民不愿对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认为“卖命不卖姓”。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这反映出土地改革(  )
A.改造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
B.推动了农村宗族观念消亡
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D.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14.(2024·北京高考,10)1955年,针对中法建交,周恩来与法国议员代表团会谈时说,现在世界上有人以为中国可以容许“两个中国”的存在,“中国人民决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中国本来是统一的,中国内战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新的代替旧的”。这段话(  )
A.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法建交的政治基础
B.阐明以“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中法关系的突破
C.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早期表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