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2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2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04

文档简介

小题精炼26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分值:每小题3分,共39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宣布,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中共八大提出(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设先进的工业国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争取中美关系正常化
2.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  )
A.批评了文艺领域中僵化教条思想
B.纠正了对于学术研究的政治干预
C.确保了文艺创作持续和长期繁荣
D.推动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潮流
3.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知,该讲话意在(  )
A.指导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B.为认识基本国情奠定了基础
C.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D.激发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4.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下列史实属于“这十二年”成功经验的是(  )
A.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的开展
D.“三线建设”开发西部地区
5.毛泽东在某次讲话中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针对这两类矛盾,他指出可以分别采用“专政”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该讲话的重要意义是(  )
A.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B.指导中国顺利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C.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D.为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6.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三线建设。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 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 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由此可以推知,三线建设(  )
A.加快了新中国初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B.确立了中西部工业体系的主体地位
C.改变了全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
D.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7.(2025·甘肃白银测试)如表所示为1959年和1962年我国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统计(单位:亿元),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
时间 基本建 设支出 增拨企业 流动资金 农业 支出 科学研 究支出 教育 支出 财政 总支出
1959年 302.34 54.28 58.23 19.15 32.48 543.17
1962年 55.65 47.78 38.23 13.73 28.01 294.88
A.优先发展国防工业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D.经济困难局面日益严重
8.(2025·广东潮州调研一)下图是画家单应桂在1960年画的国画《当代英雄》。画面描绘了两位妇女开山劈岭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A.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深入开展
B.群众发展生产的强烈愿望
C.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9.(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盟检测)下表反映了1961—1963年我国重工业、轻工业总产值指数变化情况(以1960年为100),表中数据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
年份 重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总产值
1961年 53.4 78.4
1962年 77.4 91.6
1963年 113.8 102.3
A.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B.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C.工业体系臻于完善
D.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改变
10.(2024·福建龙岩三模)下表是1957年、1972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参会国家(地区)及客商简况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
时间 参会国家(地区)及客商
1957年 19个国家(地区)共1 223人参会,其中港澳采购商1 021人。
1972年 82个国家(地区)共14 598位客商参会,日商到会踊跃。
A.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D.中美建交的外溢效应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1.(2023·江苏高考,10)1956—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译著中,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著作为主,但资本主义国家的著作数量增长很快。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专家的人数和比重从1961年起逐渐增加,至1966年,日本和法国的专家人数居在华外国专家前两位。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三线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B.科技交流摆脱冷战影响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
12.(2024·江西高考,9)据表可知。我国(  )
时间 内容
1956年 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聂荣臻受命主管全国科学技术工作
195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1962年 科研机构由1956年的380多个发展到1962年的1 300多个
研究人员从1956年的9 000多人发展到1962年的94 000多人
A.建设适合基本国情的科研体制
B.实现了赶超世界的科研目标
C.推动“一五”计划的加速完成
D.改变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13.(2024·甘肃高考,9)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夺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自1961年起,中国队连续在三届世乒赛中战绩辉煌,宣告世界乒坛“中国时代”的到来;70年代初,“乒乓外交”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综上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  )
A.掀起全球乒乓球热潮
B.实现了体育强国梦想
C.兼具媒介和政治属性
D.已成为民族文化象征小题练26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B [结合所学可知,基于对国内矛盾的正确分析,中共八大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故选B项。]
2.A [毛泽东指出“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是“百花齐放”,属于文艺领域,毛泽东这是在批评文艺工作中的僵化教条思想,号召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故A项正确;“百花齐放”属于文艺领域,与学术研究无关,故B项错误;仅凭百花齐放方针不能确保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创作方面的方针,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潮流无关,故D项错误。]
3.D [材料指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对于全面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故选D项。]
4.A 5.D 6.D
7.C [据表中数据可知,与1959年相比,1962年各项支出均呈现减少趋势,尤其是基本建设支出呈现大幅减少。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困难的形势,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大规模压缩了基本建设支出,故选C项;支出数据中并未提及国防工业的支出情况,无法直接推断出A项结论,排除;这一时期并未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序幕,排除B项;虽然这一时期确实存在经济困难,但数据的变化更多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而不是经济困难本身的加剧,排除D项。]
8.B [画面中两位妇女开山劈岭,正是他们积极参与生产、努力改变现状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发展生产的渴望和决心,故选B项;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深入开展”与1960年不符合,排除A项;传统文人画往往追求意境和气韵,强调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的结合,与这幅描绘具体劳动场景的国画在风格上有较大差异,排除C项;画作本身并未直接展示“一五”计划的成就,而是聚焦于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排除D项。]
9.B [据材料可知,1961—1963年在我国重工业、轻工业总产值指数中,重工业比重和轻工业比重都有所提升,这说明这一时期八字方针落实的较好,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故选B项;材料只列举了工业情况,并不能看出经济结构趋于合理,排除A项;通过重工业、轻工业总产值指数并不能看出工业体系的完善情况,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
10.A [与1957年相比,1972年广交会参与国家和客商数量都大幅增加,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国际影响力扩大的表现,尤其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和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故选A项;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且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1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1.C [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专家的人数和比重从1961年起逐渐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我国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缓和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故选C项。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6—1966年处于冷战期间,这一时期的科技交流很难摆脱冷战影响,排除B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是在中共十八大以后形成的,排除D项。]
12.A [从1956到1962年,中国的科研机构数量和研究人员数量都有显著增长,这种增长趋势反映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和发展,体现了我国“建设适合基本国情的科研体制”,故A项正确。“实现了赶超世界的科研目标”说法错误,排除B项;“一五”计划在1957年就已完成,表格中还有1958和1962年的内容,排除C项;改变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而表格中的数据更侧重于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无法直接证明整个经济文化状况的改变,排除D项。]
13.C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的乒乓球运动不仅激发了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还在外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兼具媒介和政治属性”,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当时我国乒乓球运动掀起全球乒乓球热潮,A项说法夸大其作用,排除;“实现了体育强国梦想”不符合当时的事实,排除B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乒乓球实力才刚刚在世界崭露锋芒,说其“已成为民族文化象征”还为时过早,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