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精炼2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分值:每小题3分,共39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建国初的二三十年间,我国在国防科学技术领域的进展最为显著。1986年,国家批准“863计划”并拨款100亿以推动实施,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七个高技术领域作为研究发展的重点,并实现高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缓和
B.全党工作着重点发生转移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科教兴国重大战略的提出
2.1998年,南方数省发生严重水灾,全国人民抗洪救灾,美术家李笑鹤创作了如图漫画《大禹:你们才是真正的治水英雄》,同时也出现了反思水灾成因的漫画《反思》(孙以增)。由此可见( )
A.“双百”方针推动文艺繁荣
B.抗洪救灾精神激励国人奋进
C.知识分子关注社会主旋律
D.新时代漫画题材的多元化
3.如图为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的河北灵寿农民自铸的“告别田赋鼎”,鼎上560字铭文颂扬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是( )
A.全国人大通过“农业税条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C.国家正式取消对农业的征税
D.农业用地推行“三权分置”
4.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B.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C.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掌握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主动权
5.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对原产于香港、澳门的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内地扩大对香港、澳门的服务贸易开放领域;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此后又签署多个补充协议。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和实施反映了中央政府( )
A.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B.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C.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D.敦促港澳间交流合作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6.(2024·河南开封一模)下图为1978—1997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图。图中变化主要源于( )
A.国家工业布局的改变
B.城乡社会结构的差异化
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D.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7.(2024·陕西榆林四模)据下表,与1980年代相比,1990年代我国的人口迁移变化应归因于( )
1982—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总量与流向比较
(单位:万人)
年份 迁移总量 迁入城市 迁入城镇
1982—1985 3 044.0 546.0 428.0
1985—1991 3 384.0 629.0 637.0
1990—1995 3 323.0 1 027.0 311.0
1995—2000 14 439.1 4 543.4 1 429.4
A.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涌现
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C.改革开放的扩大与深化
D.城市改革的全面启动
8.(2025·福建言蹊联考)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某一时期《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 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这次修订反映了( )
A.内地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社会主义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D.市场经济进一步活跃发展
9.(2024·湖南邵阳二模)1951年,中央财委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反映出我国( )
A.政府经济管理工作变得轻松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政府注重对经济的微观把控
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
10.(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盟检测)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 000多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这说明,中国( )
A.落实“一带一路”的倡议
B.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C.推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
D.积极地推进南北合作
11.(2024·安徽A10联盟检测)下表是1949—2008年中国签订的多边条约分类表。由此可知,中国( )
年份 政治 经济 航运 与 海事 国际 邮政/ 通讯 知识 产权 保护 科教 文卫 人权 劳工 保护 环境 保护 法律
1949— 1978 7 1 4 3 0 6 4 0 0 1
1979— 2008 48 48 35 21 15 29 21 18 30 9
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C.构建了均衡发展的大国外交框架
D.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2.(2023·北京高考,9)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 )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13.(2024·甘肃高考,16)1978年,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华,帮助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服装模特队。1981年,模特队在北京的公开表演引起广泛关注,登上三十多国媒体头条。这一系列活动表明当时中国( )
A.与法国关系进入新阶段
B.开始引领国际服饰潮流
C.服饰审美发生巨大变化
D.在国际舞台展现新风貌小题练2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1.B [据材料“1986年,国家批准‘863计划’并拨款100亿以推动实施”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国家大力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
2.C [以1998年南方水灾和全国人民抗洪救灾为背景创作的《大禹:你们才是真正的治水英雄》和《反思》等,体现了知识分子关注社会主旋律,C项正确;仅有两幅美术作品,不能说明文艺繁荣,排除A项;抗洪救灾精神激励国人奋进与《反思》体现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新时代漫画题材的多元化与两幅作品均关注的是1998年水灾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C [据材料信息“告别田赋”并结合所学可知,2006年开始,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故选C项;全国人大通过“农业税条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B项时空不符,排除;三权分置是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题目信息是“告别田赋”,不涉及三权分置,排除D项。]
4.D [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中国将香港、澳门问题定性为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不属于通常所谓的“殖民地”范畴,从而有利于避免其他敌对势力的干涉,掌握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主动权,D项正确。]
5.A
6.C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拉大,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故选C项;“国家工业布局的改变”不合题意,与国家工业布局的变化主要影响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相悖,排除A项;“城乡社会结构的差异化”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B项;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虽然能影响社会经济的状况,但不一定会直接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排除D项。]
7.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转型带来了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城镇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迁移。综上,199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与改革开放的扩大与深化密切相关,故选C项。]
8.D [据材料“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可知,材料“市场经济”等词汇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活跃发展,故选D项。]
9.D [据材料“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可知,规划相比于计划更强调灵活性和方向性,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全球形势多变的情况下,规划比计划更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故选D项;21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政府经济工作更加深入和细化,并不意味着变得轻松,且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我国的工业体系在改革开放前便已经建立,21世纪初我国早已成为工业国,因此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规划更强调方向性和灵活性,更多体现的是宏观把控,排除C项。]
10.C [根据材料“中国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零关税,并向其他国家提供了优惠贷款”和所学可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助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故选C项;“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在2013年提出的,排除A项;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南北合作主要指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等领域内的广泛合作,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
11.B [由题表可以看出,与1949—1978年相比,1979—2008年我国签订的多边条约在各个类别上都大幅增加或者从无到有,这说明我国在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参与全球治理,故选B项;题干所述的条约分类并未涉及签约国家,且也未体现出联合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所述多边外交并未体现出国家的大小,且条约的分类在不同的领域存在数量的差别,所以不能据此得出构建了均衡发展的大国外交框架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所述多边条约涉及的类别很多,但并未体现出具体内容,所以单凭题干信息没法得出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的结论,排除D项。]
12.A [据材料可知,“村村通”工程有利于加强农村和农村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故选A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对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三线建设指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排除C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早在1956年底就已完成,排除D项。]
13.D [根据“1978年”这个重要时间,以及关键信息“登上三十多国媒体头条”,不难推知这一系列活动表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国际舞台展现新风貌”,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讲到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帮助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服装模特队,据此推断出“中国与法国关系进入新阶段”明显夸大其作用,排除A项;材料只讲到中国模特队的公开表演引起三十多国的广泛关注,据此推断“中国开始引领国际服饰潮流”明显夸大其词,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人的服饰审美是否发生变化,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