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练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1.B [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稻麦轮作,推广占城稻,粮食大幅度增产,人口迅速增长,故选B项;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带来经济布局变化,与人口迅速增长无关,排除A项;崇文抑武指重视文职官员而轻视武职官员,容易导致积弱局面,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常年遭受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侵扰,排除D项。]
2.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农耕经济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江浙一带,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故选C项;“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对外交往”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的是经济相悖,排除A、B项;“美洲高产作物传入”在明朝,排除D项。]
3.A [题干中“理”“三纲”“五常”可知这是宋代理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故选A项;理学产生于北宋时期,开元盛世出现于唐玄宗时期,此时并未出现理学,排除B项;汉代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尊崇儒术”“君权神授”等思想,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排除D项。]
4.C [据材料“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可知元代中期科举考试注重实学致用,提倡学习经学培养国家人才,说明理学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元代科举注重经学,并不能说明诗赋是否为科举考试的科目,排除A项;元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仍然是科举制,排除B项;材料说明当时“五经”已经是官方教材,并不能说明“开始”,排除D项。]
5.D
6.B [据材料可知,自1271—1300年间,南方耕地面积、税收总量、商业城市数量、人口增速均超过北方,结合所学可知,自经济重心南移以来,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北方,南北经济差距扩大,故选B项;元朝时期经济结构仍以农业经济为主,A项“重大调整”说法错误,排除;元朝南方虽然商业城市数量较多,但仍以自然经济为主,排除C项;D项“出现”说法错误,排除。]
7.C [据材料“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可知,由于纸张需求庞大,所以北宋时期各地都有不同品种的纸张,这说明市场需求助推品种多样化,故选C项;材料与士人社会审美情趣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见的纸张种类的区域性并不属于手工业区域分工,而是地方特产,排除B项;专业化市镇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
8.A
9.B [据材料信息可知朱熹主张保留人性中善的部分,灭掉人性中恶的部分,有利于推动个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进而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故选B项。]
10.B [据题干“人的道德完善只能通过每个人的自我实现”“人要在个体心灵中建立起道德的自觉性”可知,陆九渊主张个人的道德完善只能通过“自我”的“自觉”来实现,即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故选B项;题干述及的是“人的道德完善”,而不是“教育”,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个人道德完善的途径,并没有述及“社会风气”,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陆九渊是南宋人,并且其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主张维护封建等级秩序,这并没有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1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流思想(如理学)在宋代有所发展,理学更多关注道德伦理,使得士大夫更加注重文化修养和内在修养,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休闲方式,导致士大夫的休闲生活也趋向于文化、益智类的活动,如弈棋等,而非唐代那种较为剧烈和直接的户外运动,故选B项。]
12.B [题干中明确提到南宋政府为了遏止官员私自进行地契买卖的行为,颁布了《天圣令》,规定人民必须到官府进行登记,并通过官府进行土地买卖的登记和记录。这一规定明显是为了规范土地贸易,防止官员和地主利用职权进行非法的土地交易,故选B项。]
13.C [材料的大意是,宋金绍兴和议后,金人所需茶叶主要向南宋购买,之后金人虽尝试自己制茶,但由于价格、口味等问题,仍得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茶在金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绍兴和议后,金与南宋以淮水、大散关为分界线,此线以北为金统治区,这一范围也有适宜种植茶树的区域,故A项排除;由材料看不出金朝的财政负担状况,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金向南宋购买茶叶,这与经济重心南移无直接关系,故D项排除。]
14.A [材料“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读彻语、孟、中庸、大学”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而程颐和朱熹就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材料强调儒家学说的相关内容,表明在治经学史时要重视道德教化,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史料搜集整理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程颐、朱熹认为读历史要用儒家思想去权衡,没有体现通过探究万物获得历史真相,排除C项;程颐和朱熹都是理学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
15.D [由材料可知,南宋时期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书籍的流行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有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故选D项。早在魏晋时期士阶层就已出现,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B项;科举制兴起于隋朝,排除C项。]
16.A [材料涉及张载对封建制的看法,他认为封建制下“分得简”,适度的地方分权就可以做到“治之精”,所以圣人不会过度的专制和集权,“必以天下分之于人”,这样“则事无不治者”,再结合所学可知,相较于宋代精细的中央集权、地方孱弱,张载是主张适度扩大地方权力的,故选A项;材料涉及张载对封建制的认知,并没有说要恢复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度,排除B项;在张载看来,封建制下地方有权是一种不错的政治选择,显然他对宋代的中央集权不满,更没有主张要健全中央机构,排除C项;治理天下和地方当然需要选拔官员,但材料涉及的不是官员选拔的问题,更没有主张要简化这一程序,排除D项。]小题精炼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分值:每小题3分,共48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北宋建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公元989至1110年,北宋全国户数从650万增长到2 088万……按每户5口左右推算,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北宋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得益于传统农业的发展
C.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政策
D.稳定的政治局面
2.宋朝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出( )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对外交往逐渐扩大
C.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D.美洲高产作物传入
3.“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思想( )
A.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B.产生于开元盛世时期
C.由汉代董仲舒最早提出
D.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4.元朝中期开科举时,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由此可知,当时( )
A.科举考试不再考诗赋科目
B.人才选拔制度更加成熟完备
C.理学迎合了封建统治需要
D.“五经”开始成为官方教材
5.元朝士大夫胡祗遹曾热情赞颂了一位杂剧演员:“学业专攻,积久而能,老于一艺,尚莫能精。以一女子,众艺兼并。危冠而道,圆颅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短袂则骏奔走,鱼笏则贵公卿。卜言祸福,医决死生。为母则慈贤,为妇则孝贞。媒妁则雍容巧辨,闺门则旖旎娉婷……九流百伎,众美群英,外则曲尽其态,内则详悉其情。心得三昧,天然老成。见一时之教养,乐百年之升平!”以下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元杂剧广受上层士大夫青睐 ②作者热情赞颂女演员的表演 ③该杂剧演员作品角色种类丰富 ④侧面反映出元杂剧舞台艺术的成就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6.(2025·贵州黔东南开学考)下表呈现了1271—1300年南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由此可反映出当时( )
地区 1271年 1300年
北方 耕地面积:3 000万亩 税收:80万两白银 商业城市数量:8个 人口:600万人 耕地面积:3 500万亩 税收:100万两白银 商业城市数量:10个 人口:700万人
南方 耕地面积:6 000万亩 税收:200万两白银 商业城市数量:20个 人口:1 200万人 耕地面积:8 000万亩 税收:400万两白银 商业城市数量:30个 人口:2 000万人
A.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
B.南北经济差距的扩大
C.南方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的出现
7.(2025·广东汕头调研一)北宋时期,时人云“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歙州的凝霜纸、澄心纸,宣州的栗纸,浙江的藤纸,温州的蠲纸都是有名的品种。这反映出( )
A.士人社会审美情趣的变化
B.手工业区域分工逐步形成
C.市场需求助推品种多样化
D.专业化市镇经济较快发展
8.(2025·江苏连云港高三期中)宋代,典卖田宅时须订立合同契,须经官“输钱印契”,此合同契才成为“赤契”。此后,“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
A.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限制了土地买卖的数量
C.开始重视交易税的征收
D.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9.(2025·陕西教育联盟模拟考试)朱熹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因此,他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存天理,存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灭人欲,灭的是人性中恶的部分。朱熹的这一主张( )
A.促使程朱理学成为正统思想
B.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C.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观
D.旨在宣扬佛道禁欲思想
10.(2024·河北保定三模)陆九渊认为人的道德完善只能通过每个人的自我实现,人要在个体心灵中建立起道德的自觉性。基于这种立场,陆九渊强调:“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的这一理论( )
A.认为教育要循序渐进
B.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C.注重社会风气的建设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1.(2024·内蒙古名校联盟三模)宋代士大夫很少参与剧烈的户外运动,像唐代社会风行的打毽、狩猎、拔河等活动不再受青睐,一些益智类游戏(如弈棋)成为被普遍接受和推崇的休闲项目。唐宋士大夫这一休闲生活的变化缘于( )
A.选官制度的变革 B.主流思想的演进
C.文官地位的变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2.(2024·河北高考,4)南宋,一些官员发现县令或官员私向收印地契,私向印卖,朝廷为了遏止,颁布《天圣令》规定人民到官府进行登记,向官府买卖,后登记录。这有利于( )
A.增加官田数量 B.规范土地贸易
C.促进土地制度改革 D.遏制土地兼并
13.(2023·辽宁高考,4)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
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
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4.(2023·江苏高考,4)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
思想家 观点
程颐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 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15.(2023·全国乙卷,26)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16.(2023·山东高考,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