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1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1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11

文档简介

小题精炼19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分值:每小题3分,共42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鲁迅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说明民国建立后(  )
A.重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B.实行实业救国的迫切性
C.防止复辟帝制的紧要性
D.清算封建思想的滞后性
2.下图是由袁世凯签约的“中日民四条约”,其与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密切相关。据天津历史档案馆现存袁世凯对“二十条”的批示显示,针对日本提出的有关东部内蒙古借款、课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中日民四条约”。这反映(  )
A.“中日民四条约”是不平等条约
B.日本侵华的野心被遏制
C.北洋政府对日态度强硬
D.外交受制于国家的实力
3.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  )
A.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护法失败
B.军阀割据阻碍了政治民主的进程
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进程
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
4.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得最快。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国成立扫除了发展的障碍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蓬勃兴起
C.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D.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1916年2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  )
A.是对专制政治的全盘清算
B.源于对北洋军阀割据的反思
C.是对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
D.意在解放思想拯救政治状况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6.(2024·辽宁丹东二模)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约法》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共和政体的不断完善
C.新旧势力的激烈交锋 D.总统制符合发展趋势
7.(2025·四川新高考八省高三适考)在北洋政府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日本趁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提出了“二十一条”。北洋政府在应对此事的过程中,一方面与日本周旋,另一方面向各国通报情况。这反映出北洋政府外交(  )
A.完全依赖国际社会调解
B.缺乏自主应对能力
C.试图在列强间寻求平衡
D.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8.(2025·安徽皖南八校开学摸底)1921年,中国和德国以平等的身份签订《中德协约》,协约签订后,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等军阀纷纷同德国进行贸易往来,购买军火,吸收德国先进的工艺技术,聘请大量先进工程技术人员在国内开采矿产。由此可知,《中德协约》的签订(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实力
C.加剧了国内军阀的割据
D.助长了德国法西斯力量
9.(2025·江苏常州高三期中)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召开前,工商总长刘揆一发表演讲称博览会表面上是各国“物产之比赛,智识之交换”,实则是“国际之竞争,国度之表示”,可“唤起一般国民商战之兴会,达到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这反映出(  )
A.提倡国货观念盛行 B.实业救国思想影响
C.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D.国民政府鼓励实业
10.(2024·广西南宁二模)下表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知识分子的体育主张。这些主张旨在(  )
恽代英 凡不明生理学而体操者,每不易得正当健全之发达
毛泽东 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
蔡元培 运动会的本身实有许多长处……第三,养成公德,团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
A.培养现代社会亟需的健全人格
B.促进中国体育教育近代化
C.推动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D.向民众宣传休闲娱乐观念
11.(2024·河南焦作三模)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所宣扬的科学,并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用科学及其所蕴含的价值来抨击中国传统价值观,希望以科学的世界观取代传统的生命哲学。陈独秀、胡适、吴稚晖等相信科学万能,反对宗教、民间信仰以及传统价值。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科学”(  )
A.具有片面性和非理性的色彩
B.反映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兴起
C.抨击了尊孔复古的价值取向
D.与近代经世致用思想相一致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2.(2024·甘肃高考,7)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国人视以为耻,各地掀起“纪念国耻”运动。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这一转变说明(  )
A.北洋时期政治上分崩离析
B.国人认为救亡应以自强为本
C.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
D.国人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13.(2024·湖南高考,8)如图为1912年刊登在《时报附刊之画报》上的一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这反映出(  )
A.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
B.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隐蔽
C.商业营销迎合启蒙需求
D.新型授课手段广受大众欢迎
14.(2023·山东高考,6)如图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  )
少年社会有两个意思:(一)少年的社会。(二)社会的少年。 少年的社会,是有少年精神气象的社会——进步的社会。 社会的少年,是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协助的少年。…… 怎样使现在少年变成社会的少年,现在社会变成少年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A.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
C.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D.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小题练19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A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及民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这说明重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问题,体现不出实业救国的迫切性,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社会政局不稳,称帝复辟是这种不稳定的表现,并不是强调防止复辟帝制的紧要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算封建思想滞后性的相关信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2.D [材料反映袁世凯对日本提出的一些侵略要求不愿接受,但最终还是部分接受,充分说明当时中国国力衰弱,无力维护国家主权,外交受制于国家的实力,D项正确;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中日民四条约”最终被接受,日本侵华的野心没有被遏制,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北洋政府对日态度强硬,排除C项。故选D项。]
3.B
4.D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所以材料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D项。]
5.D [根据材料“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可知,民国建立后,虽名义上是民主共和国,但袁世凯操纵揽权,意图称帝,陈独秀想要解放思想来开启民智,拯救政治状况。故选D项。]
6.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总统权力的变化,实行责任内阁制的意图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实行总统制则有利于扩大袁世凯的权力,所以这种变化的实质是新旧势力的交锋十分激烈,故选C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革命派和袁世凯的政治斗争,与思想文化无关,排除A项;从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再到总统制,是不同派别政治权力的交锋,并不是共和政体的不断完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制度的交锋,最终确立总统制,是因为袁世凯的权力大,不能说明总统制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排除D项。]
7.C [据材料可知,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日本加大对中国的侵略,北洋政府一方面参与外交谈判,另一方面向各国通报日本侵略中国的情况,以此希望列强能够予以调停,这表明北洋政府对外希望通过列强之间的相互制约而维护自身主权的目的,反映北洋政府试图在列强间寻求平衡,故选C项。]
8.C [据材料信息可知,1921年中国与德国以平等的身份签订《中德协约》后,中国军阀纷纷同德国进行贸易往来,购买军火,这强化了各路军阀的力量,加剧了国内军阀割据的局面,故选C项;材料强调签订《中德协约》后,各路军阀从德国购买军火壮大自身实力,并无有关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信息,排除A项;各路军阀购买军火会强化地方力量,不利于中央政府实力增强,排除B项;此时德国法西斯政党尚未形成,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工商总长刘揆一认为参加万国博览会实际上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一场商战,能够提高普通国民对商战积极性,达到发展国民经济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得到了广泛传播,使得商战的观念也在社会上流传,故选B项。]
10.A [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毛泽东等人的体育观认为要积极推动民众的体育自觉观念,培养民众的社会公德,这些主张旨在培养现代社会亟需的健全人格,故选A项;题干主要反映毛泽东等人的体育观念,没有涉及体育近代化相关史实,排除B项;题干主要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体育观都带有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理念,没有体现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娱乐观念,排除D项。]
11.A [由“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用科学及其所蕴含的价值来……”可得,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具有片面性,由“相信科学万能,反对宗教、民间信仰以及传统价值”可得,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绝对肯定科学而全盘否定传统价值观,这体现出非理性的色彩,故选A项;中国近代科技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抨击了尊孔复古的价值取向符合题干中的前半部分,但不能说明题干的后半部分内容,C项以偏概全,排除;近代经世致用思想主要是为了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这与题干中的“抨击中国传统价值观”“反对宗教、民间信仰以及传统价值”不符,排除D项。]
12.B [国耻日从“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转变为“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表明国人把国耻从“归咎于外国的侵略”转变为“反省自身的问题”,进而认为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救亡图存的根本,故B项正确。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才在政治上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排除A项;北洋政府并未接受“二十一条”的所有内容,“外交彻底失败”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排除D项。]
13.C [据“1912年”“留声机广告”“授课”等信息可知,这则广告不仅宣传留声机的进步之处,而且突出留声机对教育的作用,这说明商业营销迎合当时的启蒙需求,故选C项;材料没有将国货与西方商品进行对比,不能说明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A项错误;“留声器授课”不能等同于“西方文化入侵”,且留声机讲授的不一定都是西方文化,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大众对留声机授课的态度,不能说明“广受大众欢迎”,D项错误。]
14.B [题干述及的时间是1919年,即新文化运动后期,图片内容是《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即创刊的目的,据图片内容可知,该刊物要塑造“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和“进步的社会”,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故选B项;据题干“协助的少年”可知,互助协作是培养“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的手段,而不是“挽救危亡”的手段,排除A项;题干虽然述及了“少年的社会”及“社会的少年”,但是并没有述及新少年所宣传的具体内容,排除C项;据题干中“社会的少年”和“少年的社会”等内容可知,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塑造新少年和新社会的途径,而不是“前提”,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