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2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2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11

文档简介

小题练2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D [从材料中可看出孙中山主张的“训政”应该是人民主权的基层自治,而蒋介石主张的“训政”则是国民党掌握国家一切大权,实质上是国民党专制独裁,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对比孙中山与蒋介石关于“训政”理念的不同,不是中美对比,排除A项;蒋介石与孙中山关于“训政”的看法明显不同,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基层自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D
3.B [根据材料“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可知“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主要是指共产党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就是其中突出的表现,故选B项。]
4.B [据材料可知,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说明中共重视加强军队的政治建设,B项正确;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排除A项;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逐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排除C项;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5.C [根据地图可知,我国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南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经历过国民革命,群众基础较好,故选C项;俄国革命模式是以城市为中心,而我国的革命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排除A项;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不仅分布在长江沿岸要道,还分布在南方两省或三省交界处,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趋势,故无法判断其发展趋势,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掌权后实施统一财政、整顿税务、整理债务、再借新债的财政政策,建立了“四行两局”的金融体系,为国民党官僚资本进一步垄断全国金融和经济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
7.D [据材料“不能去……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可知,毛泽东的论述反映了在秋收起义失败后,他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非盲目攻打大城市,这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型表现,故选D项。]
8.C [题干中提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钨矿开采及招商工作,并通过自主开采和引进私人资本来发展壮大苏区钨矿贸易。结合所学,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苏区的物资需求,保障苏区的物资供应,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故选C项;虽然钨矿开采和招商工作可能有助于产业体系的发展,但题干中并未提及建立完备产业体系的目标,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一个更广泛、更长期的目标,而题干中的举措更侧重于短期的物资保障,排除B项;虽然题干中提到了准许私人资本承租开采,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实现物资保障的手段之一,排除D项。]
9.C [题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土地政策的调整,从最初的“禁止买卖”到“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再到“土地归农民所有,任其出租买卖”。这一变化反映了党对农民需求和农村经济状况的认识逐步深入,体现了党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故选C项;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土地政策的变化,而非农村生产力的提升,排除A项;虽然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土地革命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仅凭这些调整就断定土地革命路线成熟过于片面,排除B项;“左”倾错误通常与冒进、超越实际发展水平的政策相关,而材料中的政策调整更多地体现了对实际情况的适应和调整,并没有直接反映“左”倾错误的纠正,排除D项。]
10.C [据材料“红军主力……贵州和四川……更偏远的地区移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故选C项;《泰晤士报》作为英国主流媒体报道了我军长征这一事件,并未表明其所持态度,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而该报道表明长征仍在进行尚未取得胜利,排除B项;根据地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区域,而材料描述的是红军长征的历史信息,与根据地的开辟无关,排除D项。]
11.D [南京国民政府废止旧历改用阳历为国历,但民间仍然过旧历的节日,只有机关学校才遵守政府规定。说明政府政策与老百姓的传统习俗有冲突,民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故D项正确。历法的变革不是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民间的习俗不等同于迷信,故A项错误。旧历节日期间,城市街市很热闹,乡村也过旧年,说明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没有对立,故B项错误。历法的改变与政府政策有关,和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
12.B [根据题干材料“‘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可知,这一时期为土地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排除C项;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排除D项。]
13.D [据材料可知,江西寻乌人口成分中,农民占比最多,达60%,这说明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能够促进中国革命的进程,由此分析可知,这有利于制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正确策略,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对中国革命性质的阐述,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状况,“游民”“商人”“政府机关”“其他”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无关,排除B项;题干只涉及人口调查,不能推出革命的领导力量,排除C项。]
14.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根据地建设,在根据地开始进行国家政权建设的探索,邮政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苏维埃政府已经发行了邮票,邮政已经开始运行,体现出苏维埃政府初步具备国家政权形态,故B项正确。信封上的寄收信息,无法支撑“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的结论,故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出信件是从江西寄至湖南的,无法得出两地革命政权走向联合的结论,故排除C项。1930年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故排除D项。]小题精炼2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分值:每小题3分,共42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指出:“(训政是)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1928年,蒋介石在《训政纲领》中指出:“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这表明(  )
A.国民党发展了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论
B.蒋介石践行了孙中山的“训政”理念
C.当时中国尚不具备基层自治的条件
D.“训政”沦为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工具
2.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向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制造了“济南惨案”,大量中国军民被屠杀。日本侵略者这样做是为了(  )
A.破坏中国工农运动 B.挑起军阀之间混战
C.拆散国共两党合作 D.阻挠国民政府北伐
3.“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的爆发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4.1929年,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B.重视加强军队的政治建设
C.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5.据下图可推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  )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A.受俄国革命模式直接影响
B.集中在长江沿岸交通要道
C.与国民革命运动密切相关
D.呈现出范围不断扩大趋势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6.(2025·辽宁大连调研)1928年至1935年间,国民政府实施统一财政、整顿税务、整理债务、再借新债的财政政策,并利用政权力量,大肆培育江浙金融财团,建立了“四行两局”(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的金融体系。国民政府的这些做法(  )
A.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强化了官僚资本对金融业的控制
C.奠定了抗日战争的经济基础
D.保护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7.(2025·云南师大附中高三调研)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说:“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这一论述(  )
A.认识到农民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阐释了建设敌后根据地的重要性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8.(2025·山东日照开学考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钨矿开采及招商工作,准许私人资本承租开采,引进白区私商开采。通过中央政府自主开采和引进私人资本,苏区钨矿贸易不断发展壮大。此举旨在(  )
A.尝试建立完备的产业体系
B.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C.服务苏区物资保障的大局
D.利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9.(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盟检测)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其变化表明,当时(  )
内容 出处
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29年《兴国土地法》
土地归农民所有,任其出租买卖 1931年苏维埃政府文告
A.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升
B.中共土地革命路线成熟
C.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入
D.“左”倾错误得到了纠正
10.(2024·海南海口二模)英国《泰晤士报》曾在一篇报道中写道:“红军主力……的剩余部队据说正在与他们在贵州和四川及其附近地区的同盟军建立联系,并向西、向更偏远的地区移动。”这篇报道从侧面反映了(  )
A.英国主流媒体同情中国革命
B.工农红军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中央红军军事战略发生改变
D.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根据地的开辟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1.(2024·黑、吉、辽高考,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将旧历节日“改用国历月日计算”。然而,阳历节日只有机关学校“遵依中央,放假休憩”,旧历节日期间,街市仍分外热闹,乡下百姓更表示“头可杀,旧年非过不可”。这体现出(  )
A.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
B.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的对立
C.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
D.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
12.(2024·山东高考,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 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13.(2024·湖南高考,9)下表为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该调查(  )
职业 人口数 百分比
农民 1 620 60
手工业者 297 11
游民 270 10
商人 135 5
政府机关 100 4
地主 78 3
其他 184 7
共计 2 684 100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B.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明确了革命的领导力量
D.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
14.(2023·河北高考,8)下图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
由上述材料可知(  )
A.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B.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
C.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
D.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