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52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52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11

文档简介

小题练52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1.C
2.D [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强调,世界格局“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和中国都是世界重要一极,可见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D项正确。]
3.A
4.D [据材料“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可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中国举办,且全球企业参与其中,体现了我国建立经济发展平台,主动对外开放,这反映了中国积极构建共享开放型国际贸易体系,故选D项。]
5.A [据材料“1970年之前,以埃克森……国际石油市场税率及原油标价权”“1971年,包括委内瑞拉……旧的国际石油机制逐渐瓦解”并结合所学可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逐渐发展,逐渐掌控自身资源,摆脱跨国企业控制,冲击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表明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故选A项。]
6.A [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赤裸裸的实力政策,极力追求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A项正确。]
7.A [据统计图可知,2001—2010年“金砖四国”GDP总额及占世界GDP的比例不断上升,金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这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A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全球化、生产经营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等,与材料所述不符,且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而非“趋势初显”,排除B项;世界经济区域化的重要表现是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比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金砖四国”不是同一区域的邻近国家,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是动态的过程,多极格局尚未建立起来,排除D项。]
8.D [据表可以看出,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的贸易谈判中,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数量逐渐增加,谈判主题也由关税扩展到关税措施、服务、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纺织品、农业、WTO成立等领域,这说明世界贸易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也体现了参与国家存在多元利益的博弈,故选D项;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而不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碍,排除A项;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参与谈判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并不是“霸权主义”决定的,排除B项;迄今为止,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
9.C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治理从原来以G7为主体转变为占全世界经济80%以上的G20,成为全球治理的新起点,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全球治理面临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崛起的挑战,与此同时,全球网络造成草根阶层大规模卷入高层政治,出现全球范围的民粹主义浪潮,个人可以挑战全球政治而打乱秩序,这意味着全球治理面临着网络时代的民粹主义和个人的挑战,所以题干信息揭示出全球化发展进程面临新的挑战,故选C项。]
10.C [据材料“欧盟以往对亚洲并不重视”“1994年7月,欧盟制定《走向亚洲新战略》”“建设体制化的亚欧全面新伙伴关系”可知,欧盟由以往不重视亚洲市场,到十分重视亚洲市场,这是因为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亚洲市场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这体现了欧盟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故选C项;材料中的欧盟没有受美国控制,排除A项;亚洲市场也有发达国家,且亚洲市场不代表整个第三世界,排除B项;欧盟重视亚洲市场不是为了挑战美日的市场影响,而是为了自身发展,排除D项。]
11.A [据材料“而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但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美贸易情况反映了两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人为的规定无法改变这一状况,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故选A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格局依旧是美苏两极对峙,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日本对美国的贸易处于优势地位,未涉及日本国内市场情况,排除C项;美国限制日本纺织品、彩电出口,不属于国际合作,排除D项。]
12.D [据材料可知,该时期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虽都有所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却是下降的,由此可推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故选D项。“根本性”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该时期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排除C项。]
13.D [据材料“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可知,在世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而非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A项排除;各地文化在按照固有轨道各自演进的同时,也要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故B项排除;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但这并非材料的主旨,故C项排除。]小题精炼52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分值:每小题3分,共39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1999年,美国、中国、英国、俄罗斯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G20),到2015年,二十国集团的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80%。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二十国集团的成立有利于推动世界(  )
A.政治一体化 B.区域集团化
C.经济全球化 D.文化多样化
2.1990年,邓小平指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邓小平意在强调(  )
A.美苏两极格局正走向解体
B.中国将成为新超级大国
C.苏联成为多极格局中一极
D.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3.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一部手机走天下”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
A.社会信息化 B.文化多样化
C.经济一体化 D.生活娱乐化
4.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五大洲的3 600多家企业参展,境内外采购商超过40万人,在短短6天里,累计意向成交额达数百亿美元,还有众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签约参展第二届进博会。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这反映了(  )
A.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B.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交互性
C.进博会是全球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
D.中国积极构建共享开放型国际贸易体系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5.(2024·天津河西区一模)1970年之前,以埃克森、美孚等为首的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着国际石油市场税率及原油标价权。1971年,包括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在内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与跨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开始获得了原油标价权,旧的国际石油机制逐渐瓦解。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B.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立
C.区域经济集团化有所加强
D.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兴起
6.(2025·山东济宁模拟)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利用“天下无对手”的优势,推行赤裸裸的实力政策:大幅增加军费,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否定《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拒签《国际生物武器公约》,大力发展国家反导防御系统,大搞“反恐划线”。这说明美国(  )
A.极力追求永久的单极世界
B.试图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C.称霸世界的野心由来已久
D.国家实力及国际地位增强
7.(2024·陕西商洛五模)下图所示是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整理得出的2001—2010年“金砖四国”(“金砖四国”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GDP总额及占世界GDP比例。这可用来印证这一时期(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初显
C.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D.世界多极格局的构成
8.(2024·广东佛山二模)下表呈现了二战后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的贸易谈判概况。据此可推知(  )
谈判地点 年份 谈判主题 参与国家和地区数量
日内瓦(3次)、 阿纳西、托基 1947—1961 关税 126(含历次谈判中重复出现的国家)
日内瓦 1964—1967 关税和反倾销措施 62
东京、日内瓦 1973—1979 关税、非关税措施、框架协议 102
日内瓦 1986—1994 关税、关税措施、规则、服务、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纺织品、农业、WTO成立等 123
A.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碍
B.霸权主义决定参与国家的数量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参与国家存在多元利益的博弈
9.(2024·河南开封二模)有学者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治理从原来以G7为主体转变为占全世界经济80%以上的G20,成为全球治理的新起点。与此同时,全球网络造成草根阶层大规模卷入高层政治,出现全球范围的民粹主义浪潮,个人可以挑战全球政治而打乱秩序。这揭示出(  )
A.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主导全球化
B.网络信息化排斥全球化的发展
C.全球化发展进程面临新的挑战
D.全球化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10.(2024·山西太原三模)欧盟以往对亚洲并不重视,致使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不如美、日。……1994年7月,欧盟制定《走向亚洲新战略》……1996年3月,欧盟与亚洲国家举行了没有美国参加的首届亚欧会议,并通过了《主席声明》,建设体制化的亚欧全面新伙伴关系。这表明欧盟(  )
A.意在脱离美国的掌控
B.重视第三世界的崛起
C.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D.挑战美日的市场影响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1.(2023·天津高考,1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日美两国签订了多个限制日本纺织品出日的协定,而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在美国压力下,日本限制了彩电出口,但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该时期日美贸易情况(  )
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
B.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
C.说明了日本国内市场的扩大
D.奠定了国际合作的全新基础
12.(2023·全国乙卷,35)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
13.(2023·浙江6月选考,20)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
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