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5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5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11

文档简介

小题练53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1.B [据“社会公平”“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等信息可知这一徽标的设计体现的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实际上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B项正确;这一图示内容不能说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排除A项;国际矛盾并没有消弭,排除C项;这一图示内容和联合国的凝聚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B项正确。]
3.C [1985年还处于冷战时期,东西方之间的和平问题与冷战对峙息息相关。由材料“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可知影响“东西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冷战对峙,C项正确。]
4.D [材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反映出在环境治理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探索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新模式,故选D项;材料反映出全球应对环境问题中的合作,没有体现出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排除A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排除B项;材料强调全球各国应对环境问题中的合作,并非为欧美发达国家主导,排除C项。]
5.C
6.B [据题干中会徽图片,结合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可知,徽标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设计成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花瓣的联结也形成了人与人手牵手的视觉效果,这一设计象征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B项正确。]
7.D [据材料“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下全球性、战略性问题,故选D项;恐怖主义确实会威胁世界和平,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胁世界和平和稳定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问题不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更是经济差异问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南北差距,排除C项。]
8.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拉美和加勒比、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外贸依存度较高,这通常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紧密联系程度。考虑到这些地区的历史背景,它们曾长时间作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被塑造为满足宗主国的需求,从而导致对外贸易在整体经济中占比较大。这种由外部力量主导的经济模式,使得这些地区在独立后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外贸依存度,故选C项。]
9.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垄断环境容量划分、新型能源技术和市场来控制低碳经济,这实际上揭示了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不平衡和不合理。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更加公平和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故选C项。]
10.B [据材料“联合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9年二十国集团正式宣告成立”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如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故选B项。]
11.C [据材料“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并结合所学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指的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对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12.A [据表格“一带一路”“气候变化”“推动《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博鳌亚洲论坛……放宽市场准入”可知,从2013年开始,中国为国际秩序的优化和全球治理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方案,充分展现出大国责任的担当,故选A项。]
13.B [根据材料“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口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可知,今后发达国家的继续发展很难建立在剥削发展中国家上,这说明邓小平要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就是南北关系,B项正确;“结伴而不结盟”强调不与他国结盟,要建立伙伴关系,这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不符,排除A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侧重处理好与大国间的外交关系,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并不是大国,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改善南北关系,而不仅仅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排除D项。]
14.B [1950—1985年世界人口和谷物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在增长,且速度更快,而且1981年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这意味着能源供应与人口增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因而人类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注意能源消耗的变化,所以显示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故选B项;题干所述是人口增长与能源消耗、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排除A项;题干所述把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并未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以不能体现出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排除C项;题干所述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并未体现不同的政治力量,且题干所述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领域,所以不是强调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排除D项。]
15.D [根据材料“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可知,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和合作,这有利于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排除A项;B项表述片面,中国和非洲进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中国经济治理机制的改善,排除B项;材料中措施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但很难做到“均衡”,排除C项。]小题精炼53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分值: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如图为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徽标,其中下方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面树叶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与一个地球相连。这一标识的设计主要体现了(  )
A.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
B.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C.国际矛盾的逐渐消弭
D.联合国凝聚力的增强
2.“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中国提出的方案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D.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
3.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当时影响“东西问题”的主要因素是(  )
A.金融危机 B.欧共体不断发展
C.冷战对峙 D.不结盟运动兴起
4.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协定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建立尊重主权和国情、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力度的全球行动模式。这说明《巴黎协定》(  )
A.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
B.促使区域经济集团不断走向开放
C.坚持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
D.探索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新模式
5.有学者将当下的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这艘“地球号”大船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这一比喻昭示了(  )
A.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6.2019年5月,中国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下图为大会徽标。徽标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互动的六瓣花瓣对应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这说明(  )
A.中国正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B.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
C.追求和平与发展成为共同愿望
D.中国持续发展与亚洲各国的关系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7.(2024·浙江杭州二模)1984年10月,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说道:“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平问题的根源是恐怖主义
B.南北问题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C.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南北差距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8.(2024·山东青岛二模)下图是拉美和加勒比、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占GDP总量比重)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
A.经济一体化水平有限
B.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C.深受殖民主义的影响
D.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9.(2024·河南郑州三模)21世纪以来,在巴厘岛、波兹南、哥本哈根召开的一系列全球气候会议上,发达国家试图垄断环境容量划分,占有未来新型能源技术和市场,最终实现对低碳经济的控制。这表明(  )
A.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B.在全球治理中应加强国际合作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亟需建立
D.新的霸权主义正在国际上蔓延
10.(2024·江西南昌一模)联合国在1992年6月推动154个国家正式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9年二十国集团正式宣告成立,其在七国集团的基础上吸纳了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这表明(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B.全球治理机制进一步改善
C.发展中国家开始登上舞台
D.加强国际协调是各国共识
11.(2024·甘肃会宁测试)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20日成功举办,“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办会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得到完美呈现。与这一办会理念相一致的是(  )
A.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民主化
B.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
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2.(2024·海南省学业水平诊断)下表反映出中国(  )
2013年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 中国宣布出资200亿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2016年 中国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推动通过《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
2018年 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了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等多项扩大开放的新举措
A.充分展现大国责任的担当
B.构建大国均衡的关系格局
C.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
D.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3.(2024·山东高考,9)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表示,世界总人口约四分之一分布在苏联、西欧、北美、日本等地。“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口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中国的外交主张中与这种认识相契合的是(  )
A.结伴而不结盟 B.改善南北关系
C.推进大国协调合作 D.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14.(2022·天津高考,13)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
A.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C.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
D.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
15.(2022·山东高考,8)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