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精炼33 中古时期的欧洲
(分值:每小题3分,共54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据此可知,封君封臣( )
A.相互依存 B.地位平等
C.关系和睦 D.利益趋同
2.美国学者罗伯特在《西方文明史》中指出:“(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中古时期西欧( )
A.工商业发展繁荣
B.政治上分裂割据的局面
C.反对以神为中心
D.生产关系的变化和进步
3.“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保有之达一年零一日,无人反对,而购买土地之人又能证明在此期间内,有声请权之人确在英格兰境内,但未提出异议,则予将准许此人在将来安然保有此项土地,一如其过去,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此举措( )
A.有利于城市自治与经济发展
B.宣告了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C.形成了世俗权力大于教权的局面
D.说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4.在绘画作品《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如图)中,左边的僧侣是祈祷的人,他们关心人的灵魂;中间的骑士是为国王和封建主作战的人;右边的农民是劳作的人。而手工业者、商人处于序列之外。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
A.社会结构等级化特征 B.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C.庄园制阻碍城市发展 D.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5.查士丁尼所著《法理概要》明确提出: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叫做万民法。由此可见,罗马法律( )
A.适应罗马政权统治的需要
B.极力维护罗马人自身权利
C.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D.为后世立法提供重要借鉴
6.16世纪,伊凡四世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伊凡四世的改革(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
B.促进了俄国工商业的发展
C.使俄国进入农奴制社会
D.促进了莫斯科公国的发展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7.(2024·湖南省雅礼中学三模)13世纪西欧庄园的经营花费很少,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庄园内部的人力和物力。芦苇可以盖房,桦树可以充作各种用途的木料,鳝鱼可以抵偿帮工的工资,庄园的内部维修也主要使用佃户劳力。这表明,庄园经济( )
A.孕育着社会转型的因素
B.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投资
C.保持着自然经济的属性
D.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8.(2024·浙江东阳模拟)12世纪后半叶,英格兰推行司法改革,国王将英格兰划分为若干巡回区,分别派遣一组法官组成巡回团,召集郡守、地方贵族、王廷案件督察官、各百户区陪审团、各村庄代表,以及相关案件当事人、证人等参加。这体现出( )
A.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统一的法律体系确立
C.天主教会权威动摇 D.王室权威向基层延伸
9.(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如下所示的三个历史性特质。其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
否定性 拒斥帝国形态,否定拜占庭为罗马帝国正朔与东正教为基督教正宗
生成性 生产自我系谱,基于地域族群共同体的表达
排他性 区隔其他族群,以民族语言打破了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
A.封君封臣制逐渐走向瓦解
B.蕴含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
C.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解放
D.出现王权与教权并立格局
10.(2025·湖北起点考试)中世纪的城市造就了市民阶级,他们拥有的财富、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使其成长为与贵族相匹敌的显要阶级,市民在百年的历史中曾尝试过各种政府组织方案,如:单一元首和多数元首制、直接和间接选举制、等级代表制、任期制等等。材料表明中世纪的城市( )
A.孕育着新的政治文明
B.推动西欧步入现代社会
C.深受古希腊罗马影响
D.奠定了近代城市的基础
11.(2025·贵州贵阳摸底)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认可法律至上、王在法下及要征税先开会等原则。但“大宪章”在此后几百年的斗争中经历了40多次重新签署,直到《权利法案》的颁布才真正实现了“大宪章”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 )
A.缺乏相关革命理论指导
B.国王在统治中的绝对优势
C.社会生产力的相对低下
D.议会的组织运转并不完善
12.(2024·山东聊城三模)恩格斯曾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恩格斯这一论断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 )
A.打下了近代欧洲文明的底色
B.迎合了资本主义时代的诉求
C.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文化互鉴
D.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3.(2023·江苏高考,12)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14.(2024·江西高考,12)中世纪英国某市商人行会规章规定:除基尔特会员之外,任何人皆不得购买蜂蜜、油脂、腌青鱼、磨石、生革、生皮,或任何种类之油,亦不得开设酒馆;违反此项禁令者,一经查明属实,应即没收其货物归于国王。这反映该市( )
A.工商业经营范围大受限制
B.工商业者遭受国王的盘剥
C.工商业自治得到王权支持
D.工商业发展导致行业垄断
15.(2024·山东高考,11)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徒、帮工不论家庭出身,只要合乎资格就可以成为行会成员;13世纪以后,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出身贫寒的学徒、帮工面临着更高的入会门槛,行会成员逐渐成为世袭身份。这反映出( )
A.技术革新速度加快
B.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D.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
16.(2024·湖北高考,12)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17.(2024·北京高考,12)2008年,时任希腊总理在一个拜占庭艺术主题展上致辞,强调拜占庭的遗产“不但被欧洲人分享,而且也为其一度覆盖的三大洲民族的公民所分享”。能支撑此观点的是( )
①拜占庭首次统一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
②基辅罗斯的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③拜占庭文化被奥斯曼帝国全盘接受和传承
④《查士丁尼法典》推动了近代欧洲法律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2024·湖南高考,12)自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
A.斯拉夫人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形成
B.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C.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
D.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小题练33 中古时期的欧洲
1.A [据材料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互有权利和义务,而且会有相应的契约,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故选A项;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所以二者地位并不平等,排除B项;题干仅体现了封臣的效忠词,这是规定的仪式,所以没法得出二者之间实际的关系是否融洽和睦,排除C项;效忠词可以体现出封君的义务是保护封臣,而封臣的责任是效忠,所以二者在利益上有一致之处,但“趋同”的说法夸大化,排除D项。]
2.D [据材料“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还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可知,农奴虽然是被剥削阶级,但相较于奴隶而言拥有一定的权利,生产积极性较高,体现了庄园与农奴制度的状况,即生产关系的变化和进步,故D项正确。]
3.A [据材料可知,“土地保有权”是指英国人对其持有的土地有不被收回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林肯城市民商业活动的自由权、土地所有权,从而促进了城市自治与经济发展,A项正确。]
4.A [据材料“左边的僧侣是祈祷的人,他们关心人的灵魂;中间的骑士是为国王和封建主作战的人;右边的农民是劳作的人。而手工业者、商人处于序列之外”可知,中世纪西欧,存在僧侣、骑士、农民和手工业者等,等级化特征明显。故选A项。]
5.A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罗马法律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不断扩大适用范围,以便适应社会治理的需要,故选A项;材料说明万民法的适用范围已经扩大到所有的自由民,而不仅仅包括本邦人,排除B项;罗马法律主要适用于罗马帝国,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罗马法律不断扩大适用范围,并未说明罗马法律对后世法律制定的影响,排除D项。]
6.A
7.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庄园经济中,庄园主拥有土地,佃户则在这些土地上耕作,并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提供劳动、支付租金或交纳农产品等。庄园不仅生产粮食,还生产自己所需的建筑材料(如芦苇和桦树)、工具和其他必需品。此外,庄园内的劳动力(包括佃户和帮工)往往通过劳动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求,而不是通过货币交易。综上,13世纪欧洲庄园的经营模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条件下的经济特征,即以自给自足为主的自然经济,故选C项;庄园经济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产物,与社会转型无关,排除A项;庄园内部自给自足,庄园领主缺乏扩大再生产投资的动力,排除B项;13世纪时,欧洲尚未出现资本原始积累,排除D项。]
8.D [据材料“巡回区……召集郡守……各村庄代表”可知,12世纪后半叶,英王派遣官员组成巡回法庭,代表国王对地方法庭的案件进行审理,体现了王权对地方管理的加强,王室权威向基层延伸,故选D项。]
9.B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拒斥帝国形态:有助于减少对更大帝国结构的依赖,促进本地身份和自治的发展,这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要素;生产自我系谱:通过强调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些群体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社会和文化基础;区隔其他族群:通过使用民族语言而不是统一的拉丁语,中世纪西欧的群体在语言上区分了自己与其他族群,这是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综上,这三个特质都蕴含了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共同促进了中世纪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选B项。]
10.A [据材料“市民阶级……各种政府组织方案”可知,中世纪的城市造就了市民阶级,他们因财富、职业经历、教育程度的增长,形成了与封建贵族相匹敌的显要阶级,这一阶级尝试用各种政府组织方案来打破封建领主对城市的控制,体现出政治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孕育着新的政治文明,故选A项。]
11.D [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但“大宪章”在此后几百年的斗争中经历了40多次重新签署,直到《权利法案》颁布才真正实现“大宪章”的原则,这是由于虽然确立了法律至上等原则,但是议会的组织运转并未完善,无法在制定法律等方面真正起到作用,直到《权利法案》颁布才有所改善,故选D项。]
12.D [恩格斯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和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使西欧重新发现了希腊的古代文化,这些文化遗产的重新发现和传播,对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恩格斯的论断突出了拜占庭文化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贡献,从而间接地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D项。]
13.C [庄园法庭维护的是庄园主的利益,不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之间的纠纷,未体现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在农民之间的诉讼中,庭外调解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庭外调解不成功最终进入庄园法庭的,在裁决时也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这体现了庄园法庭重视情理的作用,强调以较缓和的手段解决纠纷,这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庄园法庭裁决的依据是大陆法以及具体的诉讼类型,故D项错误。]
14.C [行会规章规定了非会员不得购买的各种物品及不得开设酒馆,违反此项禁令者,一经查明属实,应即没收其货物归于国王,这从侧面说明了行会通过向国王“缴纳贡献”,获得国王支持其在本行业内经营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的授予,使得行会能够控制本行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故C项正确。]
15.B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开放性,普通人只要合乎资格就能成为会员;13世纪之后,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入会门槛提高。这是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普通人难以在竞争中胜出,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便逐渐控制了行会,B项正确;这一时期并没有明显的技术革新,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行会准入门槛提高,与“城市管理体制”关联不大,排除C项;城市行会虽由王权特许而设立,但行会内部的社会分化与外部政治权力无关,规章制度的修改也在行会自身权力范围以内,不涉及王权与城市的关系,排除D项。]
16.D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商业日益繁荣,它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其发行的货币也逐渐在地区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项正确;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A项时空错位,排除;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主要关注的是农业生产,而金币流通的变化更多地反映了贸易和商业活动的变迁,排除B项;此时新航路还未开辟,并没有大量的贵金属涌入欧洲,排除C项。]
17.D [首次统一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的是波斯帝国,故①错误。基辅罗斯是东欧早期的一个国家,其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这证明了拜占庭的遗产确实跨越了欧洲,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包括东欧的斯拉夫民族,故②正确。奥斯曼帝国在征服拜占庭后,虽然吸收了一部分拜占庭文化,但并未全盘接受和传承,故③错误。《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它对近代欧洲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证明了拜占庭的遗产不仅在欧洲内部有深远影响,还推动了欧洲法律体系的进步,从而间接影响了更广泛的地区,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8.D [据材料可知,拜占庭的统治者充分考虑到北方族群大批涌入帝国这一现实情况,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了北方族群的习惯法,这说明拜占庭帝国的立法具有包容性,故选D项。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北方族群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比,也没有习惯法与其他法律的对比,无法得出“主流地位”或“主要部分”的结论,排除B、C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