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35古代非洲与美洲(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35古代非洲与美洲(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11

文档简介

小题练35 古代非洲与美洲
1.A [古城廷巴克图是古代西非的重要文化中心,沙漠商队到达古城廷巴克图反映的是以廷巴克图为代表的西非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故A项正确。]
2.D [据材料“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可以看出摩加迪沙的布匹非常出名,并且远销埃及等地,说明摩加迪沙的工商业比较繁荣,D项正确。]
3.C [据材料“史载,汉武帝曾遣使前往今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唐朝杜环是第一个到非洲并写下《经行记》的中国人;元朝汪大渊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了《岛夷志略》;明朝郑和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可知,中非交往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故选C项。]
4.D [波南帕克位于美洲墨西哥,是玛雅文明的城市之一,其神庙彩色壁画内容包括战争与凯旋、庆祝游行、呈献贡赋、审判战俘以及贵族的仪仗等,能够反映出当时古玛雅人的社会生活面貌,D项正确。]
5.C [由材料“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可知农业起源有多个地区,即文明起源是多中心的,C项正确;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与材料“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文明的主要成果进行比较,体现不出农业手工业是文明的主要成果,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畜牧业,排除D项。故选C项。]
6.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6世纪时,亚历山大城的商人在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遇到了一些讲希腊语的当地居民,这说明阿克苏姆王国的商业活动与拜占庭帝国的商贸往来有着密切的联系。阿克苏姆王国的居民学习希腊语是为了更好地与拜占庭商人进行商品交易,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商业交流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故选D项。]
7.A [据材料“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并结合所学可知,曼萨·穆萨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以廷巴克图为经济文化中心,故选A项;曼萨·穆萨到开罗后分发黄金,导致当地金价下降,该国并没有导致拜占庭金价下跌,排除B项;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排除C项;马里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并没有扩张到尼罗河流域,排除D项。]
8.A [材料体现的是阿克苏姆文明发展快的原因,说明是地理位置优越,接近红海沿岸,意味着易于进行文化交流,而其他地方因为地理位置原因,难以进行文化交流,文明发展缓慢,故选A项;文明交流并不等于探索非洲历史文化遗产,排除B项;大津巴布韦的衰落和气候条件没有直接的关联,排除C项;材料强调文明交流,没有特指通过战争交流,排除D项。]
9.C [据材料信息可知,阿兹特克人“通过战争捕捉俘虏比发展生产获取贡品更为重要”的认识使他们陷入“为防止灾难的发生……这又加速了灾难的发生”的恶性循环,这就说明他们由于错误的认识从而陷入了发展模式的悖论,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阿兹特克发展中献祭与战争的矛盾,这属于思想错误,但不属于思想混乱,排除A项;材料虽然涉及祭祀活动,但没有涉及王权与宗教权力的比较,排除B项;为捕捉俘虏进行的对外战争,激化的是民族矛盾,排除D项。]
10.A
11.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殖民者入侵之前,玛雅文明在尤卡坦半岛的石灰岩地形区繁荣发展。他们的工具主要包括石器、木器和骨器,这些工具虽然看似原始,但在玛雅人的手中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利用这些工具,在热带雨林中开垦土地,发展出了高效的农业系统;玛雅人的农业管理技术较先进,他们采用了多种农业技术,如梯田、灌溉和水井,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此外,他们还使用了轮作和肥料等先进的农业管理方法,使得土地能够持续产出丰富的农作物,故选C项。]
12.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印加帝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宗教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统治的稳定,能够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印加文明仅在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传播,没有能够走向世界,排除A项;有利于加强君主对国家的管理,“绝对权威”说法错误,排除B项;印加帝国兴起于12世纪,16世纪后期在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下灭亡,“长治久安”说法错误,排除D项。]
13.A [谚语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庭审中,当地谚语具有法律箴言的作用,这表明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立法,排除B项;谚语影响司法实践并不是程序公正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审判中遵循先例的内容,排除D项。]
14.D [据所学,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印加文明在道路建设方面成就显著,题目中描述的道路系统发达,有贯穿全国的大道,设立驿站并有‘飞毛’信使接力传送,这些与印加文明的特点相符合,故D项正确。阿兹特克文明主要活动区域在墨西哥中部,以其独特的宗教和社会组织而闻名,但道路系统并非其显著特点,排除A项;玛雅文明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地区,在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成就突出,但其道路系统也不是特别发达,排除B项;印度文明位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与题目中所说的地区不符,排除C项。]小题精炼35 古代非洲与美洲
(分值:每小题3分,共42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下图是19世纪中叶的德国版画《沙漠商队》,描绘了一支商队即将到达古城廷巴克图的情景。这幅绘画可以佐证(  )
A.西非对外贸易发达 B.桑海成为西非霸主
C.东非出现城市国家 D.埃及文明影响深远
2.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据此可知摩加迪沙(  )
A.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思想文化
B.农业的发展较快
C.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D.工商业比较繁荣
3.史载,汉武帝曾遣使前往今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唐朝杜环是第一个到非洲并写下《经行记》的中国人;元朝汪大渊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了《岛夷志略》;明朝郑和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这些记载表明(  )
A.非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古代中国文明促进了非洲发展
C.中非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D.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中非交流
4.波南帕克神庙彩色壁画(如图)约作于6—8世纪,画在一个山岗上的神庙里,内容包括战争与凯旋、庆祝游行、呈献贡赋、审判战俘以及贵族的仪仗等,构图严谨,造型精确,神情逼真。这(  )
A.反映了阿兹特克人的神灵崇拜
B.说明了古代非洲重视文明的传承
C.彰显了印加国家鼎盛社会状况
D.体现了古玛雅人的社会生活面貌
5.有学者认为,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至公元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在这里,学者强调(  )
A.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
B.农业手工业是文明的主要成果
C.文明起源是多中心的
D.农业畜牧业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6.(2024·天津河西区三模)公元6世纪时,亚历山大城的商人在书中记载:当游历到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时,他遇到了一些讲希腊语的当地居民;他们学习希腊语的目的是方便与拜占庭商人进行商品交易;毕竟拜占庭帝国作为东方商贸的最大消费者,也是阿克苏姆人利润的主要来源。据此可知,阿克苏姆王国(  )
A.在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融
B.直接和东亚进行商品贸易
C.促进津巴布韦国家的兴起
D.商业活动促进了文化交流
7.(2024·安徽宣城二模)古代西非某国曾一度打通了北至中东、南至几内亚湾的黄金商路。1324年其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此行让西非文明走向世界,并让伊斯兰和基督教世界都感受到其文明的强盛。该国(  )
A.以廷巴克图为经济文化中心
B.朝圣之行导致拜占庭金价下跌
C.国家都城以石块垒砌而建成
D.疆域曾一度扩张到尼罗河流域
8.(2024·江西景德镇三模)从非洲内部进行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材料的主旨是(  )
A.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
B.探索非洲历史文化遗产任重道远
C.气候条件导致大津巴布韦的衰落
D.战争对文明扩张和融合的重要性
9.(2024·新疆乌鲁木齐二模)阿兹特克人认为,通过战争捕捉俘虏比发展生产获取贡品更为重要。这一认识使他们陷入恶性循环:为防止灾难的发生,需要用人来献祭,而献祭用的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这又加速了灾难的发生。这表明阿兹特克(  )
A.思想混乱导致国家衰落
B.宗教权力大于王权
C.陷入了发展模式的悖论
D.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10.(2024·江苏如皋三模)征服墨西哥的科尔特斯报告道:“此城有许多广场……其中有座广场比萨拉曼卡(西班牙城市)的广场还大一倍,广场周边环绕拱廊,每日有六万多人在拱廊里做买卖,这些国家所制造的各种商品,这里应有尽有。”这段报告展现了(  )
A.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
B.欧洲城市化进程的滞后
C.古代印加文明的繁荣
D.西班牙对美洲血腥征服
11.(2024·江西南昌二模)在殖民者入侵之前,玛雅文明的中心区是以石灰岩地形为主的尤卡坦半岛,他们的工具主要是石器、木器和骨器。该地区一个农民每年用250小时的劳动就可给全家提供80%的食物,这主要是由于(  )
A.工具技术的改进 B.地理条件的影响
C.农业管理的进步 D.对外交流的加强
12.(2024·江西九江联考)下表为古代印加帝国的社会调控机制。这一系列机制(  )
主要方面 主要表现
社会组织管理 严密的居民编制及土地、税务调配制度
宗教机制 推崇太阳神,神化印加诸王。不反对人们在信仰太阳神的同时,保持对原有神灵的崇拜
物质调配制度 对沿海地区、高原地区、亚马逊森林地区的物品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配
处罚制度 对不同的犯罪活动制订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A.推动了印加文明走向世界
B.保障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C.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维系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3.(2023·海南高考,10)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  )
A.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B.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
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
14.(2024·浙江6月选考,11)某一印第安文明的道路系统相当发达,“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一万六千公里。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飞毛’信使接力传送,每天行程计达二百二十五公里。”该文明是(  )
A.阿兹特克文明 B.玛雅文明
C.印度文明 D.印加文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