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36全球航路的开辟(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36全球航路的开辟(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11

文档简介

小题精炼36 全球航路的开辟
(分值:每小题3分,共42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马可·波罗这样描述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约五哩(一哩约等于1.6千米)。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这些描绘(  )
A.加速了欧洲商品经济发展
B.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发财致富
C.催生了欧洲人的冒险精神
D.增强了欧洲人东方传教的欲望
2.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对该协定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发现了香料群岛
B.西班牙凭借麦哲伦船队的航行垄断欧亚香料贸易
C.对金银财富的需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
D.西班牙在此发展种植园经济并屠杀印第安人
3.哥伦布在《航海日记》里写道:“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美洲人)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由此可见,哥伦布的航海活动重在(  )
A.文化交流 B.自由贸易
C.扩充人口 D.殖民扩张
4.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航海图;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这些航线的开辟(  )
A.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
B.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
C.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
5.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是在(  )
A.盛赞西方航海家的大无畏冒险精神
B.追究郑和船队靡费明朝财力的责任
C.称赞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声名远播
D.反思郑和船队规模浩大却影响有限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6.(2025·云南省调研)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我想绘一幅领航的新地图,把所有的海与大洋中的陆地按其方向于适当的位置标出,都描绘在图中。此外,我还想写一本书,将所有的海陆用赤道纬线和西经线来把一切海洋陆地的位置照实绘成图。”这则材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说明(  )
A.“地心说”对近代科学的推动
B.“地圆说”对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C.葡萄牙人在新大陆的殖民扩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7.(2025·江苏南通如皋适应性考试)15—16世纪之交,本想探寻通往东方航线的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下方新路线的简介表可以用于证明西欧的探险(  )
时间 事件
1492年 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1497—1498年 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抵达印度
1610年 哈得逊获得英国支持,探索北美洲,发现通过大陆的西北通道
1642—1643年 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建立
B.验证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使世界各地通过海路建立直接联系
D.得益于工业文明的先进性
8.(2024·江苏如皋三模)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后拟定了将印第安人运送到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等地的计划,从此贩卖奴隶成为西欧聚敛财富的重要手段;15—19世纪上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占农民土地,使农民被迫沦为农场或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力。这些活动(  )
A.反映出早期殖民扩张的罪恶
B.推动了大西洋贸易的兴起
C.改变了欧美社会的族群结构
D.缘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驱动
9.(2024·云南昆明三模)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全球仍是一个碎片化的世界,欧亚大陆、非洲、美洲和尚未为人所知的大洋洲,在整体上延续着此前漫长时期的状态。即便西欧,也是更多地保留着‘中世纪’的状态”。因此将该时期视为是一个更接近“古代”而不是“现代”的过渡阶段。该学者强调(  )
A.需重新审视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B.历史时期的划分难以形成定论
C.中世纪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深远
D.需转换视角再认识该时期历史
10.(2024·天津南开区二模)十五、十六世纪以前的历史学家撰写历史,区域范围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地区等等。这主要是受限于(  )
A.地理知识 B.史学观念
C.宗教信仰 D.民族偏见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1.(2024·浙江6月选考,20)在马可·波罗之前,欧洲人只知道丝绸来自神秘东方,并不清楚它原产地的模样。马可·波罗通过分享亲身经历,把来源地具象化。《马可·波罗行记》“成为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畅销书之一。随后几个世纪,许多探险家、航海家和商人决定追随马可·波罗的脚步,一定要前往马可·波罗所描述的东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马可·波罗的书和前往中国的愿望影响的。”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欧洲人长期对东方尤其是中国兴趣浓厚
B.马可·波罗指引西方人前往新大陆
C.马可·波罗激发欧洲人的中国情结
D.《马可·波罗行记》是中世纪欧洲畅销书
12.(2024·新课标卷,31)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16世纪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  )
A.激发“地圆说”的形成
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
D.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
13.(2023·广东高考,1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14.(2024·重庆高考,12)1500年前后,英格兰商业以本地市场为主。17世纪初,英格兰大多数地区,社会因商业活动空前联系在一起。这在不断发展的长途贸易中尤为显著,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远方。17世纪中叶,很多农村家庭已经与伦敦等大城市联接在一起,他们或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或两者兼备。材料表明近代早期英格兰(  )
A.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B.地方经济受跨国资本影响
C.长途贸易促进了资本的积累
D.经济商业化趋势不断加强小题练36 全球航路的开辟
1.B [根据材料“马可·波罗这样描述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笔下的元朝,非常繁荣,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发财致富,B项正确;材料内容并不会加速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冒险精神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描写了东方的富裕,与传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C [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签订了协定,这种利益分配方式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反映出对金银财富的需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故选C项;此时麦哲伦船队还未开始环球航行,排除A项;“垄断”说法错误,排除B项;该协定指的是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等人就发现新大陆的收益分配达成的协议,没有涉及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以及屠杀印第安人的问题,排除D项。]
3.D [根据“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可得出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对外殖民扩张,获得当地的土地与财富。故选D项。]
4.C [据材料“纽芬兰岛”“北冰洋地区”“新西兰”的被探险、被发现,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些地区并不了解,通过对比可知,这些航线的开辟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C项正确。]
5.D [材料反映的是西方的新航路开辟影响深远,而中国的远洋活动在郑和下西洋后逐渐衰落,因此“反思郑和船队规模浩大却影响有限”符合题意,D项正确。]
6.B
7.C [据材料“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抵达印度”“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可知西欧的探险活动沟通了欧洲与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直接联系,使世界各地可以通过海路建立起直接联系,故选C项;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最终形成,排除A项;只有环球航行才能验证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15—16世纪之交的欧洲尚且处于商业资本主义阶段,排除D项。]
8.D [无论是哥伦布计划贩卖印第安人还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占农民土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两个活动都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对劳动力资源的追求和利用,故选D项。]
9.D [据材料“全球仍是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中世纪’的状态”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但材料中学者对15—16世纪的世界提出了质疑,认为当时世界各地联系并不十分紧密,欧洲也保留了部分“中世纪”的状态,因此需要对这一时期的世界进行重新考察,即该学者认为需转换视角再认识15—16世纪的历史,故选D项。]
10.A [十五、十六世纪以前的历史学家撰写历史的区域范围受限,主要原因是那个时期的地理知识有限,且交通手段尚未发达,导致他们不能对全球范围进行生动的描绘和详尽的考察,故选A项;“史学观念”也会影响历史学家的写作范畴,但在交通和地理知识不发达的情况下,即使史学观念开放,也无法实质性地去了解和记录别的区域,排除B项;“宗教信仰”可能会影响历史学家的观点和态度,但不会对其写作的范围产生实际限制,排除C项;“民族偏见”可能对历史学家的叙述内容和立场有影响,但在那个时候,他们基本上只能接触到自己所在地的事情,民族偏见影响也有限,排除D项。]
11.C [题干材料描述了马可·波罗的经历和他的游记所产生的影响,即让欧洲人对东方尤其是中国产生向往,激发了他们的中国情结,故C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的是马可·波罗的影响使得欧洲人对东方产生兴趣,而非强调欧洲人本身长期就对东方有浓厚兴趣,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某种程度上受其影响,但不能直接说马可·波罗指引西方人前往新大陆,这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马可·波罗行记》是中世纪欧洲畅销书”只是材料中的—个事实陈述,不是材料旨在说明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
12.D [16—17世纪,新航路的开辟连接了美洲、亚洲和欧洲等地,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交流,从而推动了美洲的贵金属等在亚洲、欧洲等地的流通,故D项正确;“地圆说”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已经出现,A项时空错位,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B项错误,排除;“基本停滞”表述绝对,排除C项。]
13.D [根据材料“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整个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探险活动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指的是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故选D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和“控制海洋”及“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并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工业革命推动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促使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排除B、C两项。]
14.D [据材料“17世纪初,英格兰大多数地区,社会因商业活动空前联系在一起”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不断扩大,英格兰地区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成为商品越来越多地流向市场,生产和消费活跃,商业化是将有利于生产的一切活动扩大变成商品及服务并进行交换,可见当时经济商业化趋势不断加强,故选D项;据材料“他们或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或两者兼备”可知,不仅涉及消费,还涉及生产,其主旨信息是长途贩运贸易下,地区联系的密切和市场的扩大,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近代早期英格兰经济的发展情况,未涉及跨国资本的内容,排除B项;长途贸易的发展也是经济商业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体现,排除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