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39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39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11

文档简介

小题练39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D [根据材料“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项正确。]
2.D
3.C [据材料可知,德意志虽是君主立宪政体,但德皇权力极大;法国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但总统任期不仅长且可连任,说明宪法的内容具有很大伸缩性,是传统资产阶级政体的异变,故选C项;法国内阁由总统任命,排除A项;没有比较,得不出“德国的保守势力强于法国”的结论,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议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完全”说法错误,排除D项。]
4.B [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选民的人数上升幅度较大,但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仍较小,说明代议制民主发展不充分,存在局限性,B项正确;据所学,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始于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议会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据所学,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D [材料“一身白色元帅礼服的宰相俾斯麦居于画面中心位置,身边是全身戎装的将军”体现了德国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故选D项。]
6.C [据所学可知,英国下院的议员是选举产生的,代表选民的利益。他们调查和质询政府事务,是在行使代表选民监督政府的民主权利;政府大臣在下院的要求下提供证人,说明政府需要对议会负责,这体现了责任政府的原则;公众舆论的压力促使下院对政府事务进行调查,这反映了公众对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由此可见,这一状况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包括代议制民主、责任政府、公众参与等,故选C项。]
7.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颁布法典保护私有财产,有助于减少因财产纠纷而引起的社会动荡、允许旧贵族的存在并归还一部分土地可能减少他们反对拿破仑统治的意愿进而减少社会动荡,故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拿破仑为避免不利于统治的言论传播,控制社会的舆论导向、限制言论自由,减少了不同意见左右民众思想的可能性,有利于加强精神控制以减少社会动荡因素,故选D项。]
8.C [据材料“在1861年之前……用作复数名词的……变成了一个单数名词”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内战后作为美国统一象征的联邦政府的权利和地位加强,权威得以凸显,故选C项;“创造了一个民族”说明与黑奴存废问题无关,排除A项;在美国内战之前,美利坚民族国家意识就已经萌生,排除B项;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制度,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9.C [根据材料信息“普鲁士的推动”“同盟内部禁止设立关卡,实行免税贸易,采用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结合材料时间1834年可知,随着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要求克服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故选C项。材料中看不出德意志经济的高速发展,排除A项;自由主义潮流、海外殖民与材料无关,排除B、D项。]
10.B [据材料“移此开明之风于我国,将使我国国民迅速进步至同等开化之域”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推行文明开化,以摆脱民族危机,改革图强,故选B项;“竭力全盘西化”不合史实,排除A项;“渴望文化交流”不合史实,与材料日本积极学习西方相悖,排除C项;“图谋主导世界”不合时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目标是摆脱民族危机,排除D项。]
11.C [据题表可知,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使选民财产资格限制逐步降低,获选举权的阶层逐步扩大,成年男性基本实现普选权,由此可知,当时英国政治制度逐渐走向成熟,故选C项;材料主要涉及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内容,并未提及推动议会改革的方式,且当时妇女仍然没有普选权,排除A项;虽然这一时期内阁的确实际掌握政府权力,但材料并没有关于内阁的描述,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主要涉及获得选举权的民众范围扩大,并没有关于议会权力的描述,排除D项。]
12.B [据材料可知,1661年英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通过议会与国王斗争,王权受到限制,国王为了巩固统治权力不得不颁发法案维护自己的权力,故选B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在18世纪初期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后,排除A项;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是在16世纪晚期,排除C项;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D项。]
13.C [据材料可知,《独立宣言》初稿中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奴隶贸易进行了批判和抨击,但是最终没有出现在定稿中,说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分歧,故选C项;1807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而美国《独立宣言》颁布的时间是1776年,排除A项;《独立宣言》宣扬了“天赋人权”观念,而非否定,排除B项;1866年宪法修正案中,美国第一次承认黑人享有公民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4.C [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这主要是因为内阁首相、大臣与大多数议员属同一党派,因此内阁议案大多能通过,故C项正确;内阁的决策权虽日益增强,但政府议案仍需要议会通过或修正,故不能说内阁逐渐走向集权,A项错误;内阁和议会的权限分明,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运行规则有所变化,由此不能说明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故D项错误。]
15.A [根据材料“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国围绕奴隶制存废问题产生了激烈争论,南北矛盾更加尖锐,影响美国稳定和发展,废奴条件尚未成熟,故选A项。政党政治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的信息,排除B项;仅从废奴团体数量增加无法判断废奴时机是否已经成熟,排除C项;黑人民权运动兴起于二战后,排除D项。]
16.B [题干材料开头强调了“意大利统一初期,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这一背景,然后讲述了在此背景之下,意大利的王后盛赞一款与意大利国旗(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同色的三色披萨,她的赞美让该披萨成为风靡全国的国民美食,不难推知王室试图利用披萨来“强化国家认同”,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是王室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排除A、C、D三项。]
17.D [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于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广泛宣传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军事等思想,并邀请专家授课,指导技术实践,这都有利于日本整个社会的转型,有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故选D项。摧毁封建守旧势力统治基础的运动是明治维新前的倒幕运动及明治维新期间的“废藩置县”“四民平等”等政治措施,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这一结论,排除B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是在明治维新成功之后,排除C项。]小题精炼39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分值:每小题3分,共51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托克维尔曾写道,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据此可知,“这场革命”(  )
A.推翻了军事独裁统治
B.建立了平等的社会秩序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
2.林肯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这一宣言(  )
A.使黑人奴隶获得平等公民权
B.其影响仅限于发生叛乱的地区
C.延续了1787年宪法的精神
D.客观上适应了工业时代的需要
3.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德意志为君主立宪政体,但规定帝国皇帝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权力;1875年通过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为民主共和政体,但规定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国家元首无权任命内阁成员
B.德国的保守势力强于法国
C.宪法的内容具有很大伸缩性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4.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全国选民的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全国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这说明英国(  )
A.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B.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
C.议会的权力日益扩大
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5.《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是1885年德国皇帝威廉一世为庆祝俾斯麦七十大寿而命画家创作的作品,一身白色元帅礼服的宰相俾斯麦居于画面中心位置,身边是全身戎装的将军。这一处理方式意在(  )
A.突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肯定俾斯麦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C.彰显帝国宰相是军队的统帅
D.宣扬德国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6.(2024·江西南昌二模)18世纪,英国下院经常借助公众舆论的压力对政府的有关事务进行调查,而且议会对政府提出的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在议员进行听证时,还常常要求有关部门的大臣提供证人。这一状况(  )
A.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B.有助于政府效率的提高
C.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
D.表明议会实际控制政府
7.(2024·安徽黄山二模)拿破仑统治时期,颁布法典保护私有财产,允许反对革命的贵族回国,并归还了一部分他们被剥夺的土地。同时限制言论自由,定期审查出版物,利用宣传的力量有组织地操纵公共舆论。拿破仑的措施(  )
A.激发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
B.违背了人人平等的革命精神
C.体现了旧贵族阶层的利益
D.致力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8.(2024·陕西渭南二模)历史学家麦克弗森指出:“合众国在1861年走向战争,是为了保卫一个联合体;但在1865年从战争中重生后却创造了一个民族。在1861年之前,‘United States’这两个单词通常是被用作复数名词的,在1865年之后,‘The United States’变成了一个单数名词。”其意在说明美国内战后(  )
A.基本解决了黑奴存废问题
B.美利坚民族国家意识萌生
C.联邦政府的权威得以凸显
D.三权分立制度进一步完善
9.(2024·广东惠州一模)1834年,在普鲁士的推动下,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包括18个邦,占德意志领土的2/3,同盟内部禁止设立关卡,实行免税贸易,采用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意志(  )
A.市场统一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B.自由主义潮流占据主导地位
C.工业革命要求克服分裂状态
D.实力增强推动海外殖民扩张
10.(2025·贵州黔东南测试)日本明治政府于1871年派遣伊藤博文等官员赴欧美考察。伊藤博文在美国声称:“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皆超绝我东洋。由之,移此开明之风于我国,将使我国国民迅速进步至同等开化之域。”由此可知,当时的日本(  )
A.竭力全盘西化 B.意在改革图强
C.渴望文化交流 D.图谋主导世界
11.(2024·江苏如皋二模)阅读下表“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可知当时英国(  )
1832年改革 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限制,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
1867年改革 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
1884—1885年改革 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A.以和平方式实现普选权
B.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C.政治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D.议会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2.(2023·全国乙卷,33)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13.(2023·北京高考,13)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14.(2023·湖南高考,15)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15.(2023·江苏高考,14)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16.(2024·甘肃高考,14)意大利统一初期,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1889年,意大利国王携王后访问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后盛赞了一款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红、白、绿三色披萨,曾经是那不勒斯贫民食品的披萨遂风靡全国,成为国民美食。王室试图利用披萨(  )
A.消弭贫富分化 B.强化国家认同
C.推广传统美食 D.凸显南部特色
17.(2023·新课标卷,34)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