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练45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D [据材料“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可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是1903年成立的,故选D项;据材料“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可知1903年布尔什维主义既是政治思潮也是政党,排除A项;布尔什维主义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排除B项;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排除C项。]
2.D [据材料“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可知,美国记者认为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是发动了广大的人民群众,顺应了民意,D项正确。]
3.A [据“‘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可知,列宁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是在战争和经济破坏的特殊背景下采取的特殊政策,故选A项;“战时共产主义”是针对当时俄国战争和经济破坏的特殊国情,在特殊时期被迫采取的特殊政策,排除B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从斯大林时期开始的,排除C项;材料强调“战时共产主义”,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4.A [据材料“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可知该小说宣扬了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A项正确。]
5.B [据材料“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可知,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即适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B项。]
6.B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因为这些国家具有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然而,列宁观察到,俄国尽管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但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危机和沙皇政权的极度腐败),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联盟有机会夺取政权。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提出了“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设想。列宁的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因为它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多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观点,故选B项。]
7.B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当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其工业化和无产阶级的发展程度都不如西欧的发达国家。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首先爆发并取得胜利,这就是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这一创新理论的正确性,它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成功,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胜利不仅在实践上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而且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故选B项。]
8.C [据材料“1917年4月16日”“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建立在公有基础上的农场”等信息,结合所学此时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公有制)推进的战略和策略,故选C项。]
9.B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苏共党内仍有一些人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充满怀念,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做法相当不满,说明苏共党内对发展道路未达成共识,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许多问题,“深得民心”说法错误,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苏俄国情正确分析的产物,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新经济政策,而非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
10.C [从图中可以看出,农场人均消费远低于非农场人均消费,这表明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并不平衡,农业可能受到了忽视或牺牲。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模式可能给苏联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隐患,如农业生产力不足、粮食短缺等问题,故选C项。]
11.C [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会同时发生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但在20世纪初,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故选C项;《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同世界其他无产阶级联合,排除A项;B项是巴黎公社的特点,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苏联工业化建设突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但材料要选择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相关的,排除D项。]
12.B [1917年10月,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取得了主导地位,从而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使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灭亡,故C项错误;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故D项错误。]
13.A [据材料关键信息“1919年”“世界大乱”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社会主义新型国家——苏俄诞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对西方国家造成巨大的政治冲击。材料“世界大乱要求毫不延缓地研究劳资关系中出现的困难”“在没有承认工人长期为之斗争的基本权利之前,是不可能经常地、稳定地调整好劳资关系的”表明西方国家在强化资产阶级统治的同时,不得不在内外危机的压力下作局部民主改革,缓和社会矛盾,这表明十月革命产生了世界性影响,故选A项。当时,美国国内只是出现了罢工浪潮,尚未发展成国内革命,排除B项;C项中“各国”的表述过于宽泛,排除;材料主旨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对劳资关系的认识,与法西斯主义无关,排除D项。]
14.C [20世纪30年代,苏联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时期。重视体育可以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培养坚韧的意志,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通过鼓励民众参与体育运动,能够增强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广泛开展体育运动也有助于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和军事人才,增强国家在体育赛事和军事领域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故选C项;重视体育活动培养的是体育方面的人才,并不能直接培养技术人才,排除A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主要需要通过经济政策和工业发展来突破,体育活动对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作用有限,排除B项;此时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还没有爆发,排除D项。]
15.C [根据材料“1932年……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在确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工业人民委员部正是为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而设置的,也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物,故选C项。苏联卫国战争发生在1941年至1945,排除A项;苏联长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导致经济比例失衡,与各个工业人民委员部的设立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工业人民委员部数量增加是苏联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过程中排斥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体现,排除D项。]小题精炼45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分值: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据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布尔什维主义从思潮发展为政党
B.布尔什维主义是列宁的个人思想
C.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903年
D.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立于1903年
2.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该记者意在强调( )
A.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新道路
B.二月革命摧毁了资本主义旧制度
C.布尔什维克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D.顺应民心民意是革命成功的关键
3.列宁在《论粮食税》中写道: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这说明列宁认为( )
A.这是适应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
B.这个政策可以适合任何一个国家
C.必须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苏联靠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工业化
4.成书于1933年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据此可知,该部小说( )
A.宣扬了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
B.探索出革命文化宣传工作的全新形式
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
D.描绘了苏联完成工业化后的美好画面
5.邓小平在《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中说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认为“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
A.用无产阶级国家命令进行产品分配
B.适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现逐步过渡
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
D.加大政府在公共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6.(2024·四川泸州三模)1923年,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提出一种可以概括为“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设想,即没有客观条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是可以先取得政权,然后利用无产阶级政权创造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客观条件。这一思想( )
A.引领十月革命胜利 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为新经济政策辩护 D.标志列宁主义诞生
7.(2024·河北张家口二模)有学者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内发生和取得胜利,至少要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十月革命表面上看是与‘同时胜利论’相违背的,但是列宁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在这里。”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列宁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B.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典范
C.列宁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途径
D.十月革命源于俄国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
8.(2025·广西柳州摸底)1917年4月16日,列宁在彼得格勒演说中说,要“立刻有系统地、逐步地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建立在公有基础上的农场”。这些言论表明列宁( )
A.准确研判当时俄国国情
B.已经放弃了和平过渡的设想
C.主张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主张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2024·湖南雅礼中学三模)在苏俄(联)党内,还有相当一批人患有“怀旧病”,他们认为在那个“英雄年代”里,所面临的环境是艰难的,但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是美好的。只要战争一结束,生产就会得到恢复和发展,根本不需要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就可以到达真正的共产主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深得民心
B.苏共党内对发展道路未达成共识
C.新经济政策实施具有盲目性
D.人民群众对工业化建设充满期待
10.(2025·河南濮阳质量检测)下图为1928—1936年部分年份苏联农场和非农场人均消费情况比较示意图。这说明当时苏联(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实现
B.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
C.社会经济发展存在隐患
D.新经济政策依然发挥作用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1.(2024·北京高考,14)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B.“公社……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C.“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D.“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
12.(2024·新课标卷,34)1917年10月8日,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成立,由13名布尔什维克、6名社会革命党人和3名孟什维克组成,布尔什维克党人当选为苏维埃主席。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也取得了主导地位。这( )
A.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
B.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
C.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
D.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
13.(2024·湖南高考,15)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世界大乱要求毫不延缓地研究劳资关系中出现的困难,迫使我们把自己家里的事情整顿好。坦白地说,在没有承认工人长期为之斗争的基本权利之前,是不可能经常地、稳定地调整好劳资关系的。”这表明( )
A.十月革命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B.美国国内革命形势渐趋成熟
C.世界大战有利于各国改善工人待遇
D.法西斯主义威胁到美国社会的稳定
14.(2024·江苏高考,14)1930年,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以“每个工人都需要强壮的肌肉和敏锐的眼睛”为题刊发文章,号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政府鼓励下,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学会了射击、游泳、滑雪、跳伞等运动技能。此时,苏联重视体育旨在( )
A.弥补技术人才的不足
B.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D.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5.(2023·广东高考,15)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现象( )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
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