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练4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A [依据材料“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才会和平,日本更是要从自己的前途出发构建国际新秩序,突出反映了德日法西斯的扩张本性。故选A项。]
2.D [按照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的观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有以下两个:德国的征服国策和英国的绥靖国策,说明这两个国策都对二战的爆发负有主要责任,从而有利于人们对战争问题进行反思,故选D项。]
3.D [据材料“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可知,该政策是“绥靖政策”,其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故选D项;二战后欧洲国家开始联合成立煤钢共同体,此时英国、法国同德国、意大利等处于敌对状态,排除A项;材料中政策为政治策略,B项是欧洲经济状况,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爆发,排除C项。]
4.D [对于二战的转折点,苏联、英国和美国学者都从自己国家的立场出发,得出不同的结论,D项正确。]
5.C
6.D [由材料“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可知联合国安理会对世界和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故选D项;“有效”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联合国与国联的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于多种力量的崛起,与材料内容无关,逻辑推理错误,排除C项。]
7.B [题干显示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对弱小国家的侵略,为了避战自保而采取了漠视或者纵容的政策,苏联则因为英法出卖采取与德国签约而自保的策略,但主要大国的避战自保政策会助长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战争的爆发,故选B项。]
8.A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正处于二战期间,丘吉尔发表演说是要鼓舞民众坚定反法西斯的信心,故选A项;当时是二战时期,要集中力量对抗法西斯,而不是建立国际秩序,排除B项;丘吉尔这一演说旨在提振英国民众的信心,坚定抵抗的决心,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建立,排除D项。]
9.C [据材料“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本形成”“对法西斯‘三国轴心’作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宣言是《联合国家宣言》,由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共同签字,故选C项;“绥靖政策”不合逻辑,与材料“‘使用不论是军事或经济的全部资源’直到‘完全战胜’敌人”相悖,排除A项;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在1941年6月,而《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于1942年,排除B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是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排除D项。]
10.A [二战时期,美国重视对女性的动员工作,这是因为战争导致大量男性被征召入伍,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为了维持战争经济的运转,美国政府提出了“家庭前线英雄”的概念,并通过电影海报等方式宣传健康、强壮的女工人形象,鼓励女性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和其他工作岗位,为支持前线的战争努力。因此,这种做法契合了当时形势的需要,故选A项;虽然二战时期美国重视对女性的动员工作,但并未体现其促成男女地位平等,B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二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并不是材料中的现象引发的,排除C项;据材料“家庭前线英雄”“强壮的女工人”可知,这一现象并不是为了动员女性参战,而是鼓励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支持前线的战争,排除D项。]
11.D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安理会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大型武装冲突决议中占比突出,这显示了它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努力推动国际的协调与合作,这种协调与合作是国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手段,故选D项。]
12.A [据材料可知,1929—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美国国内法西斯组织乘机兴风作浪,冲击社会秩序,故选A项。自由放任主义在此之前就已推行,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开始推行新政,排除B项。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在经济危机打击之下扩军备战的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排除D项。]
13.D [由于英国官方宣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保卫民主的战争,才出现了英国士兵模拟议会的行动,这体现出英国士兵要求自己参与民主决策的要求和愿望,这是维护民主和独立的进步意识,说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唤醒了英国士兵的进步意识,故选D项;英国士兵的行动反映了其要求民主的进步意识,模拟议会的行动反映了其对参与民主决策的渴望,这迎合了当时英国官方的宣传,所以并不能反映出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排除A项;题目中英国普通士兵的行动是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战争和希望获得民主决策权利的愿望的体现,所以并不属于政治革命,排除B项;英国普通士兵的模拟会议是受到英国政府宣传的影响,其要求也是迎合了政府关于保卫民主的宣传,所以不能得出英国政府宣传引发社会对立的结论,排除C项。]
14.B [据题意可知,该观点认为对于东南亚地区的剥削会加剧这些地区的社会矛盾,从而引发新的混乱。所以结合所学可推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反对欧洲的殖民统治秩序重回东南亚,B项正确;随着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宣告瓦解,排除A项;这一观点是在反对欧洲的殖民统治秩序重返亚洲,而不是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等对亚洲贫困的影响,排除C项;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在鼓励亚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而不是反抗法西斯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和投资,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其维护世界,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故选D项;托管制度指联合国把某些殖民地交付一国或数国,或由联合国本身管理或监督的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大国一致”的原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原则,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排除B项;安理会投票程序是联合国内部的一种投票机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小题精炼4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分值: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一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以上材料显示了( )
A.法西斯主义的扩张本性
B.德日法西斯加强了合作
C.维护世界和平迫在眉睫
D.重建国际秩序势在必行
2.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在《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一书中写道,“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上述观点( )
A.深刻揭示了“二战”爆发的根源
B.明确了英、德两国的战争罪责
C.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
D.有利于人们对战争问题的反思
3.“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材料中“政策”的实施( )
A.促进了欧洲国家合作
B.反映了欧洲经济的急剧下滑
C.延缓了世界大战爆发
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
4.苏联传统观点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而英国著名史学家查尔斯·富勒指出,“阿拉曼战役是为保卫盟国利益最具决定意义的一场陆战”,是二战的转折点。而有些美国学者认为中途岛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据此可知( )
A.综合多种认识就可以得出真理
B.历史研究者的综合素养制约史学研究
C.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的结论
D.学者的国家和民族立场影响历史结论
5.1945年旧金山会议上,针对殖民地的托管制度问题,中国与英、法产生了分歧,最终《联合国宪章》接受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托管制度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被托管地区自由与独立的主张,同时规定其适用范围并不包括英法殖民地。这些规定( )
A.延续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B.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C.体现了大国之间的政治妥协
D.保证了战后英法殖民统治的稳定
6.《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这些规定( )
A.有效防范了霸权主义的产生
B.与国联盟约的宗旨基本一致
C.反映了战后多极化趋势出现
D.使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7.(2025·吉林调研)20世纪30年代,在亚洲,九一八事变后美国仅仅表示了“惊讶”“遗憾”“忧虑”;在欧洲,面对希特勒要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等地区的要求,英法操纵出现“慕尼黑阴谋”;被英法出卖后,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些事实证明( )
A.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B.主要国家避战政策加速战争爆发
C.经济上的困境促使德日加紧扩张
D.法西斯主义就是世界大战的罪魁
8.(2024·山东青岛三模)下图为1940年丘吉尔发表的演说内容(部分)。丘吉尔意在( )
我们绝不会认输,绝不会失败,我们一定要战斗到最后一刻;我们一定会在法国开辟战场;我们一定会在大海上、大洋上开辟战场;我们一定会在空中开辟战场。
我们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英伦。我们一定会在旷野里战斗、在街巷里战斗、在大山深处战斗;我们一定会伴着新世界的能量和能力推进,拯救和解放旧世界。
A.鼓舞民众坚定反法西斯的信心
B.建立以英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
C.构建陆海空三维军事防御体系
D.号召全世界组建反法西斯同盟
9.(2025·浙江精诚联盟联考)“这一宣言的颁布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本形成,以坚定的语气宣布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对法西斯‘三国轴心’作战的方式和手段,这就是‘使用不论是军事或经济的全部资源’直到‘完全战胜’敌人。”这一宣言( )
A.是绥靖政策的运用
B.发布于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之际
C.签字国总数为26个
D.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0.(2024·安徽皖北五校联考)二战时期,美国重视对女性的动员工作,不仅提出“家庭前线英雄”的概念,还在电影海报中宣传健康、强壮的女工人,呼吁女性独立,以构建新女性形象。这一现象( )
A.契合了当时形势的需要
B.促成男女地位平等
C.引发了女权运动的出现
D.旨在动员女性参战
11.(2024·山东济南三模)下表是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世界不同地区大型武装冲突决议的统计表(1986—1999年)。这可以用来说明安理会( )
区域 大型武装 冲突的数量 安理会关于大型武 装冲突的决议数量 安理会决议 的比例(%)
非洲 24 13 54
美洲 5 2 40
亚洲 22 4 18
欧洲 9 7 78
中东 11 6 55
A.受到世界大国控制 B.权威得到实质提升
C.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D.积极推动国际协调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2.(2023·全国乙卷,34)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13.(2022·天津高考,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14.(2023·重庆高考,14)20世纪40年代有观点认为:“剥削印度、缅甸和爪哇的资源,从这些地区拿走所有财富,但从未把教育、体面的生活标准、最低限度的健康需求等东西带给他们——做这些就是储存将带来战争的那种不幸,就是在任何和平体制开始生效之前就否定了其价值。”该观点意在( )
A.批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亚洲的伤害
B.反对欧洲列强恢复其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C.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亚洲贫困
D.鼓励被压迫的亚洲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
15.(2023·北京高考,15)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
A.托管制度
B.“大国一致”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
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