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练48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A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干预下,德国分裂,故选A项;德国分裂属于冷战,故排除B项;华约诞生于195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德国于1990年实现统一,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2.B
3.C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乔治·凯南和诺维科夫的电报都指责对方谋求“扩张”,或“谋求世界霸权”,并将向本国发动战争,使美苏由二战中的盟友逐渐变为敌对者,故选C项;“两极格局由此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成立,排除A项;“美国率先挑起了对苏联的冷战”的标志是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出台,排除B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7年3月在国会上的演说,时间不符,排除D项。]
4.B [据材料“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可知,针对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双方都非常的谨慎,害怕直接的军事冲突,即美苏谨慎处理避免核战风险,故选B项。]
5.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美英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后,为了欧洲整体的恢复,不希望德国经济陷入崩溃,因此大幅度削减了用于赔偿的德国工厂数量,这背后反映出德国经济恢复对欧洲的重要性。同时,这一做法也透露出美英希望利用德国来制衡苏联的意图,德国因此成为冷战时期对抗苏联的一枚关键棋子,故选D项。]
6.C [据题干“5%成为美国政府的资产,属秘密经费,进入了中央情报局的腰包”并结合所学(马歇尔计划)可知,马歇尔计划以援助西欧为名,实际利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欧洲,进而壮大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故选C项。]
7.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文化交流和体育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种手段,旨在通过非军事手段来对抗苏联的影响,特别是在新兴独立的国家中。这种策略反映了美国在冷战期间试图在全世界范围内与苏联进行竞争,包括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传统上不直接处于东西方对抗前沿的地区。通过这种方式,美国试图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建立和巩固其影响力,同时遏制苏联和其盟国的势力范围扩张,故选D项;这个时间段确实是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时期,但是材料中的信息并没有明确指出美国对此有正视的态度,A项是表象,排除;此时美国的对外战略是遏制苏联,夺取世界霸权,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排除B项;“以文化渗透替代武装颠覆”说法具有夸大性,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8.B [1960—1963年正处于美苏冷战过程中,而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的一员,法国总统戴高乐却与苏联领导人会谈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建议,还表示要同苏联合作,建设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的设想,与此同时,法国大西洋舰队从北约撤出,这些做法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主张明显不一致,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故选B项。]
9.B [根据表格的数据可知,1961年到1986年期间,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和非洲成员国数量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增强,有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故选B项;20世纪9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本身是一个政治组织,其成员国的增加可能更多地反映了政治上的共同目标和立场,而不是国际形势的缓和,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主要是一个政治组织,其成员国的增加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没有直接关系。经济区域集团化更多地是经济领域的合作和一体化,而不是政治领域的合作,排除D项。]
10.C [据材料“转向积极发展关系,扩大联系与合作,运用诱压兼施等手段,促使苏联、东欧‘逐渐实现自由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美国从对抗手段转向和平手段,其目的是遏制苏联和东欧,想让苏联和东欧“逐步实现自由化”,因此这一做法旨在加速对社会主义阵营“和平演变”的进程,故选C项。]
11.B [据材料“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等信息可知,联邦德国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是为了对抗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的无限期边界管制,经过协商,双方重新恢复了协定,民主德国也废除了对西柏林的限制措施,可见双方政策的制定是出于本地区发展的需要,这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故选B项。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对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等,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排除A项;“全面”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不能引申为欧洲,排除D项。]
12.C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正处于冷战时期。世界银行批准贷款的国家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批准,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世界银行的决策行为受到冷战的影响,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可知,在世界银行的贷款对象中,法国、荷兰的批准金额最大,并不集中于不发达国家,排除B项。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符合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排除D项。]
13.B [根据图片信息,在苏联漫画中美国为导弹装上和平鸽的头和尾巴,反映了当时苏联讽刺美国的冷战政策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说明当时美苏双方存在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冲突,故选B项;1953年美苏并未进行热核武器竞赛,排除A项;图片中美国人为导弹扮上了和平鸽的形象,说明美苏双方并未突破冷战的界限,排除C项;苏联的漫画中描绘了美国将导弹扮上和平鸽的形象,说明这一时期美苏冷战对峙相对缓和,排除D项。]小题精炼48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分值:每小题3分,共39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2.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说:“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这表明苏联( )
A.利用波兰问题来应对冷战
B.努力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
C.积极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与美国进行意识形态对抗
3.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的电报中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的主张。同年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给莫斯科的电报中说:“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反映了美国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倾向,它的特征就是在战后谋求世界霸权,美国正积极……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对上述两封电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两极格局由此正式形成
B.美国率先挑起了对苏联的冷战
C.美苏双方正在从合作转向对抗
D.电报反映了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某事件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该事件( )
A.直接导致德国一分为二
B.美苏对该事件谨慎处理避免核战风险
C.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5.(2024·重庆三模)1946年9月,美英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后,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公开表示:“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假如具有丰富煤铁资源的德国变成一个贫民院的话,欧洲的恢复……必将很慢。”为此,美、英大幅度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德国工厂数量。这表明( )
A.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
B.美英有意推动德国的统一
C.西欧的联合符合美国的利益
D.德国成为对抗苏联的砝码
6.(2024·湖北武汉重点中学模拟)根据协议,每个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都应当将一笔与外援资金数额相等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对应资金,由两国共同使用。这笔资金的95%留为该国合法的财产,而5%成为美国政府的资产,属秘密经费,进入了中央情报局的腰包。这可用于说明马歇尔计划( )
A.对欧洲的援助没有实质性作用
B.导致欧洲完全沦为美国的附庸
C.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为主目的
D.有利于美国对西欧财富的掠夺
7.(2024·山东日照三模)1956年8月,美国通过向国外派遣体育、艺术等各界知名人士的《国际文化交流与贸易参展法》,永久性开展对外体育文化交流。1956—1964年,共实施62次体育代表团访问项目,访问了100多个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这反映了美国( )
A.正视第三世界兴起的现实
B.对外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
C.以文化渗透替代武装颠覆
D.将遏制战略向亚非拉延伸
8.(2024·内蒙古包头三模)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与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建议,表示同苏联建设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的设想;1963年,法国大西洋舰队从北约撤出。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
B.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C.冷战对峙与竞争状态
D.法国战略目标发生改变
9.(2024·山东潍坊三模)下表为1961—1986年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及非洲成员国数量变化,该变化( )
时间 数量 1961 年 1964 年 1970 年 1973 年 1976 年 1979 年 1983 年 1986 年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 25 47 53 75 86 95 100 101
非洲成员 国数量 11 28 32 41 47 51 51 51
A.瓦解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B.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C.反映了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D.加强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10.(2025·山东青岛测试)1989年,美国总统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超越遏制”的新战略,放弃过去对苏联、东欧实行遏制、对抗的传统做法,转向积极发展关系,扩大联系与合作,运用诱压兼施等手段,促使苏联、东欧“逐渐实现自由化”。这一做法旨在( )
A.恢复美国自由放任传统
B.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
C.加速“和平演变”的进程
D.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1.(2023·江苏高考,15)1960年9月,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无限期边界管制,联邦德国随即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后经过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民主德国废除了对西柏林的限制措施。这一事件的解决( )
A.导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B.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
C.助推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D.有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
12.(2023·湖北高考,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国别 贷款 法国 荷兰 南斯拉夫 智利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国别 贷款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
申请额 2.5 0.2 2.09 6.0 1.0 —
批准额 0 0.12 0.341 0 0.75 —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13.(2022·海南高考,13)下图是1953年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它揭示了( )
A.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
B.意识形态的斗争
C.热战一触即发的危险
D.冷战对峙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