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练62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1.A [材料中明确表达了当时古巴比伦在商业上的发展,而法典中的商务条文居多正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商业发展中的问题。故选A项。]
2.A [当铺由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到进行消费性放贷,再到有息存款,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其金融性特征日益明显,所以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金融属性增强,故选A项。]
3.B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在世界各地进行扩张和贸易,把不同国家和地区卷入世界市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这就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内在动力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
4.A [根据材料可知,1600年,英王给予东印度公司种种特权,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与“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不符,排除B项;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此时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排除C项;18世纪,英国才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A [据材料可知,1870年英国的贸易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比最大,而到了1913年英国、美国和德国处于相近水平,这说明了世界形成了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A项正确。]
6.B
7.A [春秋以前市场流通以奴隶和自然形成的珠玉、珍宝等贵重物品为主,到战国时期市场流通物品农副产品增多,结合所学可知,战国铁犁牛耕有所推广,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进步,推动古代农业产量提高,因此剩余产品的增多推动战国市场流通的农产品增多,故选A项;贵族阶层衰落主要影响由上层掌握的珠玉、珍宝转移至民间,但不会直接导致市场流通的农副产品数量增加,排除B项;春秋战国水陆交通并不完善,排除C项;奴隶制度直接瓦解主要影响社会结构,而不是影响市场上流通的农副产品数量,排除D项。]
8.D [据材料“‘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有关利率的限制”可知,唐《杂令》主要是对商业契约中的利息收取活动进行规定,限制了过高的利息收取,故选D项;据材料“‘违禁取利’条固定于明清律中”可知,体现了政府限制商人逐利增财,但限制过高的利息收取只是手段,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其实质是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公平,表明政府限制商人逐利增财只是表面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的这些规定主要是通过限制高额利息的收取,从而间接地保护了债务人的权益,但并未直接保护个人合法收入,排除B项;材料中的法令所规定的是关于公私财物利率的控制,确保了商品交易有序进行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
9.A [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870—1914年,英国建立了以金本位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作为近代工业中心和殖民帝国,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中,占居首位,所以甲对应的国家应为英国,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德国迎头赶上,一战前德国的殖民地面积并不小,但这一时期的资本输出比英法少,图中丙对应的国家应为德国,排除B项;美国在一战前还是债务国,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但其殖民地较少,所以对外投资占比相对较少,图中丁对应的国家应为美国,排除C项;法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仅次于英国,作为老牌的强国,法国对外资本输出仅次于英国,图中乙对应的国家应为法国,排除D项。]
10.D [郁金香价格的迅速上涨和随后的暴跌,是投机泡沫的典型特征。在投机泡沫中,投资者往往基于非理性的预期,推动价格远离其实际价值,最终导致泡沫破裂,价格暴跌。这一现象与图表中郁金香价格的变化高度吻合,故选D项;图表描述的是郁金香价格的变化,而非物种的交换,排除A项;图表是关于郁金香价格的变化,而非股票交易。郁金香价格的剧烈波动并不能直接反映荷兰股票交易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郁金香价格的剧烈波动,尤其是从高价暴跌至低价,更像是市场不稳定的表现,而非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通常伴随着价格的相对稳定增长,而非如此剧烈的波动,排除C项。]
11.C [据表格信息,欧洲七国的东印度公司主要集中存在于17—18世纪,其中英国、荷兰、法国和丹麦东印度公司存在的时间相对持久,反映了当时主要欧洲国家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关系,故选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7世纪的英国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排除A项;表格只列举了欧洲七国的情况,“普及化”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自由主义观念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而东印度公司是重商主义观念下的产物,排除D项。]
12.D [据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战后的高速发展到70年代的“滞胀”,再到八九十年代的逐渐恢复和稳定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故选D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在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发生后,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发展情况,未体现政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虽然这一时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并不等于美国国际竞争力下降,二者并无必然关系,排除C项。]
13.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都是早期的货币形式,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有了专门用于交换的媒介(货币),说明商品交换更加频繁和复杂,商业活动更加活跃和成熟,D项正确;陶釜、蚌器、骨角器等属于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无法体现“商业发展”,排除A项;指环、牙器、臂玉环等更多是装饰品,与“商业发展”关联不大,排除B项;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属于农业生产工具,无法体现“商业发展”,排除C项。]
14.B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大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夜市。经济发展也使得北宋居民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故选B项。红薯、玉米在明朝开始传入我国,排除A项。晚清时期,政府才开始铸造银元,排除C项。元朝时棉纺织业才得以发展,排除D项。]
15.C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和中国通商口岸的不断增多,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中国对于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这表明当时中国被“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民族企业生产力发展情况,且这一时期“迅速提高”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这一时期自然经济并未完全解体,排除B项;该现象使传统家庭手工业日益衰落,排除D项。]小题精炼62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分值: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37“历史纵横”改编)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与商务有关的条文。由此得出( )
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
C.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
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2.(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40“历史纵横”改编)当铺兴起于南北朝,唐宋时当铺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宋代以后,当铺在进行消费性放贷的同时,也开始进行经营性的放贷,还逐步发展出了有息存款。当铺的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金融属性增强
B.国家逐步认可放贷取息
C.金融借贷进一步普及全国
D.货币经济逐渐成为主体
3.(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42“史料阅读”改编)《共产党宣言》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A.出现的前提条件 B.形成的内在动力
C.产生的重大影响 D.今后的发展趋势
4.(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44“史料阅读”改编)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规定:(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由此可知,东印度公司( )
A.适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C.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工具
D.巩固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5.(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46“学思之窗”改编)如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表中情况反映(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①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A.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
B.全球贸易网的初步形成
C.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
D.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6.(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47“问题探究”改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个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该材料( )
A.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
B.体现了全球化思想
C.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D.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观点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7.(2025·山东青岛调研检测)春秋以前,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多见奴隶、珠玉、珍宝。战国时期,粮食、家禽、家畜等类商品增多。这主要是因为( )
A.剩余产品增多 B.贵族阶层衰落
C.水陆交通完善 D.奴隶制度瓦解
8.(2024·河北唐山调研)《宋刑统》卷26所引唐《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有关利率的限制经由宋、元时代的法令,作为“违禁取利”条固定于明清律中,尽管利率的上限因时代而有所变化。这些规定( )
A.表明政府限制商人逐利增财
B.保护个人合法收入
C.确保了商品交易的有序进行
D.注重规范商业契约
9.(2024·山东济南三模)下图为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额示意图。图中甲对应的国家应为(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10.(2025·湖南长沙一中测试)下图描述的是1636—1637年荷兰郁金香(郁金香于16世纪引进西欧)价格的变化,由此可以得出( )
郁金香价格指数1636—1637年
注:弗洛林为当时的荷兰货币。
A.殖民活动下的物种交换
B.荷兰股票交易迅速发展
C.欧洲市场经济持续繁荣
D.荷兰国内出现投机泡沫
11.(2024·天津河西区一模)下表所示是欧洲七国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状况。这些公司的兴衰反映出( )
建立国家 成立与解散时间 存续时长(年)
英国 1600—1874年 274
荷兰 1602—1799年 197
丹麦 1616—1729年 113
葡萄牙 1616—1633年 17
法国 1664—1794年 130
瑞典 1731—1813年 82
奥地利 1775—1785年 10
A.英国的工业优势 B.股份制的普及化
C.激烈的殖民争夺 D.自由主义的观念
12.(2024·广东揭阳八校联考)下表所示为1950—1999年部分年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这反映出,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 )
年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1.9% 3.3% 3.9% 4%
A.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政党政治影响经济发展环境
C.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
D.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显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3.(2024·山东高考,1)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
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
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
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
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
14.(2023·全国甲卷,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15.(2024·甘肃高考,6)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D.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