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70战争与文化交锋(含解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70战争与文化交锋(含解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11

文档简介

小题练70 战争与文化交锋
1.B [从题干材料的时间和“托勒密埃及国王”这两个信息可知此时正处于“希腊化时代”,希腊人强调自己的身份说明希腊人的优越地位和非希腊人的弱势地位,反映出这一时期希腊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从题干材料可知,这个希腊人在埃及与人发生冲突,写信给埃及国王请求保护,A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中“歧视”一词不妥,民事纠纷与“歧视”不同,排除;材料无法体现D项说法,排除。]
2.D [据材料“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可知其主张发展工商业,改良政治,属于维新思想的范畴,有利于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D项正确;“广泛共识”,表述夸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思想,并不是民主革命思想,排除B项;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的是新文化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C [由一战前后欧洲政治形势图对比可知,战后出现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拉脱维亚等新兴民族国家,故选C项;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结果,与一战前后的欧洲形势图无关,排除A项;欧洲在一战后世界中心的地位有所动摇,但并未丧失其地位,排除B项;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实力并未得到均衡发展,所以欧洲的均势并未真正实现,示意图中的局面是欧洲列强实力对比暂时达到相对平衡的结果,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可以看出,这些非洲士兵将会改变以前非洲的境况,为非洲后来的独立运动创造条件,主要是源于参加战争的非洲士兵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非洲传统经济的打击,排除B项;材料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非洲的民族意识,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非洲民族文化复兴,排除D项。故选A项。]
5.C [据题表信息可知,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与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相比,类型和特征上呈现出世界性文化和世界主义的特点,其文化中心由希腊雅典转移到了埃及亚历山大里亚,这反映了希腊化时代不仅包含希腊文化,还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融,故选C项;希腊化时代是因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而非罗马帝国,排除A项;希腊化时代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缩小了区域间文化差异,排除B项;希腊化时代推动了境内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但没有“实现了”帝国境内的民族融合,排除D项。]
6.D [据所学可知,马其顿人属于西方民族,波斯人属于东方民族,马其顿人与波斯人结婚,且均为上层人士,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东西方的民族交融起到示范作用,故选D项;亚历山大在波斯举行集体婚礼,说明其远征已经开始,并完成了对波斯的征服,排除A项;亚历山大对波斯是军事征服,而不是建立军事同盟,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虽然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不能说明“确保了”其统治地位,排除C项。]
7.D [据材料“是一场掠夺性战争,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灭性的破坏”“使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了”“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可知,该学者采用辩证眼光看待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既看到了亚历山大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又看到了亚历山大远征沟通了各大文明之间的交通,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故选D项。]
8.B [蒙古西征发生在13世纪,它使得欧洲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此基础上,欧洲人的内省从对神权的崇拜转移到对人的力量和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现世生活的追求,由此发起了文艺复兴,故选B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与题干蒙古西征的时间相距3个多世纪,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的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欧洲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在17、18世纪逐步展开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9.C [据材料“19世纪初期……虽然国土被占领,人民受到压迫”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战争期间,德意志地区遭受了法国的侵略和占领,这激起了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促进了德意志民族统一意识的觉醒,故选C项;路德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初,这些主张提出于19世纪初期,二者时间相距较远,因此这些主张并不是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德意志民族统一的渴望,并没有体现对制度变革的强烈渴望,排除B项;19世纪初德意志还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未形成统一市场,排除D项。]
10.C [材料反映的路线从东南欧的希腊一带出发,随后到达西亚的印度河流域和北非的埃及。这符合亚历山大的远征路线,亚历山大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故选C项。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排除A项;万民法的出现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发动的战争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排除D项。]
11.B [拉美独立运动前,各国的民族意识已在不断觉醒,并最终引发了拉美独立运动,排除A项。现代拉美国家名称有的源于印第安语,有的源于西班牙语,其名称含义或是美洲盛行的物产、神灵,或是殖民国家敬仰的人物,或是拉美国家的民族英雄等,可见在现代拉丁美洲多种文化同时并存,B项正确。表中只有“玉米之仓”“太阳神”与农业经济有关,C项结论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独立后的现代拉美国家应是去殖民色彩的,而不是殖民色彩日益浓厚,排除D项。]
12.B [漫画中手持利刃、横跨大陆的人物是拿破仑,表明拿破仑希望通过对外扩张,实现称霸欧洲的愿望,而英国人约翰·布尔则手执武器,企图阻止拿破仑,这表明英国希望阻止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故选B项。漫画中既有拿破仑的对外扩张,也有英国人的极力阻止,A项表述片面,排除。“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漫画中拿破仑与约翰·布尔对峙是资产阶级之间进行对决,而不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展开对决,C项排除。漫画中体现的是英法之间的对抗,而不是英法联合瓜分世界,D项排除。]
13.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08年欧洲正处于法国拿破仑帝国统治时期,整个蜘蛛网以法国为中心,可得出当时拿破仑帝国已经控制了欧洲大陆,而此时英国孤悬于大陆之外,这是对拿破仑战争局势的反映,故选B项。维也纳体系建立的时间和拿破仑帝国覆灭的时间均是18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C项。英国在二战前夕推行绥靖政策,排除D项。]
14.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近代,非洲许多地区遭受欧洲殖民统治,欧洲语言在文学创作中占据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殖民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后来,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使用阿姆哈拉语进行写作,使得阿姆哈拉语在文学领域得到发展和应用,使得埃塞俄比亚人以使用阿姆哈拉语为荣,这增强了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抵制殖民文化的侵蚀,故选B项;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并非西非,排除A项;阿姆哈拉语的推广主要是在埃塞俄比亚国内,并没有在整个非洲大陆推广,无法体现对非洲大陆统一的促进作用,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是指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多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相互制衡、相互作用的一种趋势,单独埃塞俄比亚这一个发展中国家还不能成为一个力量中心,不能对世界多极化产生很大的影响,排除D项。]小题精炼70 战争与文化交锋
(分值:每小题3分,共42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63“学思之窗”改编)公元前218年,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他给托勒密埃及国王的控告信中说:“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情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是一个外地人。”这一事例从侧面反映了(  )
A.外邦人权益未得到保护
B.希腊人具有优越感
C.埃及人歧视外邦希腊人
D.希腊文明传播广泛
2.(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71“教材插图及释文”改编)《盛世危言》中写道:“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一主张(  )
A.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
B.旨在宣扬民主革命的思想
C.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D.推动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3.(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73“学思之窗”改编)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政治形势图,由此可见(  )
 
A.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B.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C.战后民族国家纷纷建立
D.欧洲均势局面得以实现
4.(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74“史料阅读”改编)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一战后,埃及、摩洛哥等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激发了非洲的民族意识
B.对非洲传统经济打击沉重
C.促使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D.推动了非洲民族文化复兴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5.(2024·河南郑州二模)下表是希腊古典时代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比较简表。这一演变(  )
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 (公元前5世纪— 前4世纪上半叶)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约公元前334 —约前30年)
类型 城邦文化 帝国文化、世界性文化
特征 个人主义、理想主义 个人主义、世界主义
中心 希腊雅典 埃及亚历山大里亚
A.源于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
B.扩大了区域间的文化差异
C.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融
D.实现了帝国内的民族融合
6.(2024·湘豫名校联考一模)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波斯的苏萨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集体婚礼,他带头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并促成了80多名马其顿将领与波斯贵族之女的婚礼。据此可知,这次集体婚礼(  )
A.为亚历山大远征扫除了障碍
B.旨在建立牢固的军事同盟
C.确保了亚历山大的统治地位
D.利于促进东西方民族交融
7.(2025·广东八校联考)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提道:“亚历山大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灭性的破坏。但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使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了。伴随着亚历山大的远征,希腊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方,而东方文化也逐渐渗入到希腊文化之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下面最能体现学者观点的是(  )
A.强烈抨击亚历山大远征对文明造成危害
B.认为亚历山大远征使欧亚大陆连成整体
C.肯定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D.采用辩证眼光看待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8.(2024·山西吕梁三模)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极大的灾难:欧洲被外族入侵,封建制度遭受冲击,大军所至,焚毁田园,摧毁堡垒;更甚者,使教廷的权威蒙受极大的打击。欧洲人开始向内反思,希望重建一套安身立命的依据。因此,欧洲人(  )
A.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浪潮
B.重视人的力量追求现世生活
C.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
D.开展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9.(2024·河北邯郸二模)19世纪初期,赫尔曼、威廉·冯·洪堡、雅恩等德意志学者纷纷表达出对民族统一的强烈渴望,他们提出,虽然国土被占领,人民受到压迫,但德意志民族依然是德意志民族,为了实现民族的统一就必须坚信德意志是唯一的祖国。这些主张(  )
A.是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
B.表达了制度变革的强烈愿望
C.深受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D.缘于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0.(2023·广东高考,11)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11.(2023·江苏高考,16)下表列举了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
国名 秘鲁 墨西哥 阿根廷 哥伦比亚 玻利维亚
起源 印第安语 印第安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含义 玉米之仓 太阳神 白银 哥伦布之国 玻利瓦尔之国
综合表中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  )
A.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多种文化同时并存
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殖民色彩日益浓厚
12.(2024·浙江1月选考,11)下图为19世纪初的漫画,图中人物为法国的拿破仑和英国的代表人物约翰·布尔。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A.拿破仑帝国征服欧洲盛极一时
B.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
C.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展开对决
D.英法两国联合用武力瓜分世界
13.(2023·新课标卷,33)下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
A.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B.拿破仑战争的局势
C.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14.(2024·江苏高考,13)近代非洲文学以使用欧洲语言创作为主流。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作家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1908年出版的《心血凝成的历史》成为阿姆哈拉语文学的标志性成果。到20世纪6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以使用阿姆哈拉语为荣。据此可知,阿姆哈拉语的推广(  )
A.传承了西非的本土文明
B.发挥了反殖民文化的作用
C.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统一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