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67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含解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67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含解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32:11

文档简介

小题精炼67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分值: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16“学思之窗”改编)《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他还自比为“众神之王”。这说明汉谟拉比的统治(  )
A.彻底消除了城邦的社会矛盾
B.建立起了庞大的官僚机构
C.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权
D.具有王权和神权统一特色
2.(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17“教材插图”改编)那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石板,高63厘米,两面雕刻着纪念国王那尔迈统治的画面。图中那尔迈头戴王冠,正击打敌人,鹰表示鹰神荷鲁斯,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打败的居民。据此可知那尔迈调色板(  )
A.体现古埃及艺术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
B.其雕刻技艺是对古代希腊的模仿
C.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待生命的态度
D.是佐证埃及象形文字的二手史料
3.(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18“教材知识”改编)《一千零一夜》描述的人物,“从商人到金匠,从理发师到渔夫,从平民到国王,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悬诗”之所以能在阿拉伯半岛产生,也是因为半岛上集市的繁荣。这反映了(  )
A.地理环境对阿拉伯商业发展的影响
B.阿拉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C.阿拉伯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品质
D.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
4.(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21“课时导读”改编)下图是一幅从意大利古城庞贝出土的马赛克镶嵌画,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早期,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学生讨论哲学的情景。它反映了(  )
A.柏拉图学园开设的主要是哲学课
B.文艺复兴借古希腊文化的展现
C.古希腊文化在古罗马的传承
D.人文主义精神在古罗马的起源
5.(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22“学思之窗”改编)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据此可知,古希腊戏剧(  )
A.渐失人文主义色彩 B.可以培育公民素养
C.迎合贵族文化口味 D.表演形式的程式化
6.(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28“历史纵横”改编)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按照“世家”“列传”“志”“年表”等体例进行编写,比较详细地记载了高丽王朝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研究高丽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这说明(  )
A.文献史料的记载真实可信
B.朝鲜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C.朝鲜开始与中国建立联系
D.高丽王朝史学成就非常高
7.(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25“学习拓展”改编)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  )
A.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
B.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
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D.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
8.(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31“学思之窗”改编)“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
A.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B.殖民侵略的野蛮性
C.美洲文化的先进性 D.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9.(2025·贵州黔东南开学考)托勒密王朝(亚历山大去世以后,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所建立的王朝)的统治者从不排斥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当时埃及人对阿蒙、荷鲁斯和伊西丝等神的信仰依然盛行。托勒密王朝还修复了众多埃及神庙,如底比斯的卡纳克神庙和菲莱岛上的伊西丝神庙。据此推断,当时埃及(  )
A.宗教文化传统得到完全保留
B.宗教文化呈现多元融合的特点
C.本土文明同化了外来统治者
D.托勒密王朝推崇君权神授理念
10.(2024·河南TOP二十名校质检)古希腊智者普罗塔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苏格拉底强调这个“人”是被严格规定的,是“作为思维的人”,同时他还认为,善是宇宙生成的最高原则,德行就是知识,因为人必须要有德行,也就必须要有知识。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
A.推崇希腊“古典时代”的政体
B.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C.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解释世界
D.认为公民是城邦政治的主体
11.(2024·海南海口二模)7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发行了金币索里得,正面图案是皇帝与其长子的并排胸像,前者居左,后者较小。该类型金币深受突厥统治者的欢迎,被大量仿制。在仿制时,拜占庭钱币上的人物形象得以保留,但其形象已改用大宽脸,一大一小两个人物也调换了左右位置。这反映了(  )
A.拜占庭文化的开放包容性
B.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
C.希腊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丝绸之路促进地区贸易
12.(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神判法是中古西欧世俗法庭常用的制度。它形式多样,如用烧红的铁块来考验嫌疑人,接受者需手握炽铁走六七步,然后将伤口包扎。三天后若伤口化脓,他将被判有罪,反之无罪。主持的神父有时会做手脚,帮当事人过关,但民众的态度一般是认真的。由材料可知,神判法(  )
A.确保了司法审判的公正
B.凸显了神权高于王权
C.有助于教会对人的控制
D.反映教士阶层的腐朽
13.(2024·湖北武汉调研)《熙德之歌》问世于中世纪,对以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绅士风度为主体的骑士精神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堂吉诃德》问世于文艺复兴时期,却蕴含了对骑士精神的讽刺。上述变化根源于(  )
A.市民文学的发展 B.世俗王权的衰落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科学革命的兴起
C组 真题体验——冲高考
14.(2023·辽宁高考,11)下图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宫殿中一幅浮雕(复制品)的局部图。该图展现了亚述帝国(  )
A.烦琐的宫廷礼仪
B.复杂的官僚体系
C.奢华的贵族生活
D.丰富的物产资源
15.(2024·安徽高考,10)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新王国(公元前1550—前1069年)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据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  )
A.说明了象形文字的缘起
B.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
C.呈现了埃及神庙的兴衰
D.展示了分裂与统一的场景小题练67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1.D [从材料信息看,汉谟拉比既是专制君主,又提出王权神授,说明汉谟拉比的统治具有王权和神权统一的色彩,D项正确;“彻底消除了城邦的社会矛盾”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汉谟拉比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统治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A [那尔迈调色板上主要雕刻的是国王那尔迈击打敌人的画面,图中那尔迈比其他人都高大威猛,体现古埃及艺术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故选A项。]
3.D [材料提及“悬诗”之所以能在阿拉伯半岛产生“也是因为半岛上集市的繁荣”,并结合选必三第3课所学可知,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阿拉伯文学,故选D项;“地理环境对阿拉伯商业发展的影响”不合逻辑,材料提及的是“商业发展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不合逻辑,与材料中《一千零一夜》描述的人物“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等信息相悖,排除B项;“具有开放包容的品质”不合题意,材料提及的是阿拉伯文化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
4.C [“意大利古城庞贝出土的马赛克镶嵌画,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早期,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学生讨论哲学的情境”,从时间上看,希腊文明已经灭亡,罗马帝国正在兴起,从内容来看,却是希腊文化的内容,可见罗马传承了希腊文化,故选C项。]
5.B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可以用来表达情感,而且可以让人的情感得到陶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重视戏剧,由此可知,古希腊的戏剧可以培育公民素养,B项正确;古希腊戏剧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排除A项;古希腊戏剧面向所有民众,而非只是贵族,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关于悲剧表演形式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
6.B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为“世家”“列传”“志”“年表”,很显然是受到了中国史书编写的影响,这是按纪传体的模式编写的,B项正确;《高丽史》是朝鲜王朝出于统治需要而组织编撰的,可能存在偏差,排除A项;C项“开始”说法有误,材料不能证明是开始,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其受到中国的影响,而不是史学成就高,排除D项。故选B项。]
7.A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显示了司马迁写书的目的是了解古今社会变迁,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参考;古希腊希罗多德写作《历史》的背景是希波战争,其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要让后人记住为保护希腊民主和城邦制度、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功业。这表明两者的史学思想都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故选A项;材料看不出人伦道德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排除C项;“究天人之变”说的是社会变迁而不是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并且材料旨在考查《史记》与《历史》的共同史学思想,排除D项。]
8.B [根据材料可知,若没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印第安人完全可能会发展出更好的文化,但是殖民侵略者野蛮地摧毁了印第安人的文化,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不是强调“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美洲文化的先进性”“文明交流的重要性”,排除A、C、D项。]
9.B [托勒密王朝作为外来统治者,并没有强行推行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是尊重并接纳了埃及的宗教文化传统,这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多元融合。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不同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特色,故选B项。]
10.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进行了修正和发展。他认为,人作为尺度,并非指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指人的理性。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理性是寻求真理和智慧的基础,因此他强调道德和知识的重要性。苏格拉底认为,德行就是知识,这意味着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知识追求,才能达到道德上的善。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他的理性主义哲学,即认为人的理性是解释和理解世界的基石,强调了理性和知识在道德行为和认识世界中的核心作用,故选C项。]
11.B [据材料“该类型金币深受突厥统治者的欢迎,被大量仿制”“人物形象得以保留,但其形象已改用大宽脸”可知,突厥人吸收拜占庭文化并加以改造,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故选B项;材料说明突厥文化具体包容性,排除A项;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的一段历史时期,与材料时空和主旨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现象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D项。]
12.C [据材料“神判法是中古西欧世俗法庭常用的制度”“神父会做手脚,帮当事人过关”可知,神判法强调了宗教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神父的行为有助于强化人们对教会的遵从,整体来看加强了教会对人的控制,故选C项;将司法审判归结于神不能确保司法审判公正,排除A项;材料主体未涉及王权,无法得出神权与王权的关系,排除B项;腐朽多体现在道德败坏,贪污钱财,做手脚帮当事人过关不是腐朽,且“有时会做手脚”,排除D项。]
13.C [在唯物史观中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堂吉诃德》对骑士精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封建旧思想的批判,故选C项;市民文学主要歌颂的是市民文化,讽刺骑士精神体现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心态,排除A项;14、15世纪的欧洲正处于世俗王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中,排除B项;科学革命兴起于16至17世纪,主要矛头指向的是教会神学,动摇了教会神学的根基,排除D项。]
14.C [据图可知,在郁郁葱葱的葡萄藤下,国王和王后坐在高高的卧榻和座椅上,周围奴仆环伺,乐声悠扬,体现了王室贵族生活的奢华,故选C项;材料虽然通过人物大小、服饰和动作等体现了仪式性,但不能体现其烦琐性,排除A项;官僚体系指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仅从图片信息,不能得出“丰富”的结论,排除D项。]
15.B [古代埃及王表的内容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强大,而刻画代表神的形象体现了对统治的神化,说明古代埃及王表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故选B项。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但与材料中古代埃及王表的内容与发展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材料论及的是古代埃及王表形制的发展,未涉及神庙的兴衰和国家分裂与统一,排除C、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