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学霸笔记】高中化学同步周测(教师版)4《化学平衡移动与图像分析》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455.7K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2019)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5-09-25 17:56:03 |
7.一定条件下,将SO2和O2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ΔH<0)。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SO2的转化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加了氧气的量
C.20 min到25 min内,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
D.10 min到15 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温或加入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氧气的物质的量突然增大,SO2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SO3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改变的条件为增大氧气的物质的量,故B正确;20 min到25 min内,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SO3)===0.004 mol·L-1·min-1,故C错误;10 min到15 min时,曲线斜率有所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故D正确。
8.可逆反应A(g)+aB(g)C(g)+2D(g)(a为正整数) ΔH。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p1>p2
B.a不可能大于3
C.该反应的ΔH>0
D.反应过程中,始终有v(C)=2v(D)
答案 B
解析 先拐先平数值大,由图可知:T1
A.图1可以说明t1时刻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B.图2可以说明t1时刻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C.图3可以说明t1时刻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D.图4中t1时刻曲线变化表示压强对体系速率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反应的ΔH一直不变,图1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合题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变化的物质的量应该是1∶1,图2中显示不是1∶1,B不合题意;反应达到平衡后,温度为定值,平衡常数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突然增大,图4中t1时刻曲线变化不是表示压强对体系速率的影响,而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D不合题意。
10.温度为T ℃时,向容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1 mol NO2,发生反应:2C(s)+2NO2(g)N2(g)+2CO2(g)。反应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NO2的转化率与容器容积的关系如图所示(V1
B.T ℃时,a、b两点反应的平衡常数:Ka
D.a点:v逆=v正
答案 D
解析 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缩小体积)平衡逆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减小。a、b、c三点中,c点对应容器的容积最大,平衡时NO2的转化率应最大,但c点NO2的转化率小于b点,说明c点反应没有达到平衡,b点转化率最高,说明a、b点反应均已达到平衡。对c点容器加压,缩小容器容积(V2
11.SO2(g)、O2(g)和N2(g)起始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7.5%、10.5%和82%时,在0.5 MPa、2.5 MPa和5.0 MPa不同压强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SO2的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恒压条件下,增加N2初始用量,α增大
B.该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最有利于提高效益
C.压强大小顺序为p1>p2>p3
D.其他条件不变,若将SO2、O2初始用量调整为2∶1,则α增大
答案 C
解析 恒压条件下,增加N2初始用量,SO2(g)、O2(g)的浓度等比例减小,相当于减小压强,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S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A错误;虽然升高温度,S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但实际生产当中除了考虑平衡转化率,还需要考虑反应速率和催化剂活性,常温下反应速率较慢,不利于提高效益,B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p3,C正确;其他条件不变,若将SO2、O2初始用量调整为2∶1,相当于减少了氧气的用量,S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D错误。
12.甲、乙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向甲中充入1 mol CH4和1 mol CO2,乙中充入1 mol CH4和n mol CO2,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H2的体积分数:φb>φc
C.773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12.96
D.873 K时,向甲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CO2、CH4各0.4 mol,CO、H2各1.2 mol,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 B
解析 由图像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由图像可知,相同温度下乙中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大于甲,说明n>1,b点、c点CH4的平衡转化率均为60%,两容器中甲烷的起始量相等,则平衡时CH4、H2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但b点CO2的物质的量大于c点CO2的物质的量,则H2的体积分数:φb<φc,故B错误;873 K时,c点CH4的平衡转化率为60%,Δn(CH4)=1 mol×60%=0.6 mol,容器体积为1 L,列三段式:
CH4(g)+CO2(g)2CO(g)+2H2(g)
起始量/(mol·L-1) 1 1 0 0
转化量/(mol·L-1) 0.6 0.6 1.2 1.2
平衡量/(mol·L-1) 0.4 0.4 1.2 1.2
K===12.96,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则773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12.96,故C正确;向甲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CO2、CH4各0.4 mol,CO、H2各1.2 mol,此时CO2、CH4浓度均为0.8 mol·L-1,CO、H2浓度均为2.4 mol·L-1,Q==51.84>12.96,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0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下反应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CO(g)+H2O(g)CO2(g)+H2(g) ΔH=-41.2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欲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理论上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填字母)。
A.通入过量CO
B.升高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通入过量水蒸气
(2)8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1,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测得某一时刻混合物中CO、H2O、C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3 mol、1 mol、1 mol。
①(1分)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②该时刻反应的进行方向为 (填“正向进行”“逆向进行”或“已达平衡”)。
(3)8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将2 mol CO与2 mol H2O混合加热到830 ℃。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
(4)如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CO平衡转化率随着的变化趋势。判断T1、T2的大小关系: ,判断理由为 。
答案 (1)D (2)① ②正向进行 (3)50% (4)T1
(2)①由反应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②在容积为 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测得某一时刻混合物中CO、H2O、C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3 mol、1 mol、1 mol时,Q===<1.1=K,平衡正向移动。
(3)设CO的转化物质的量为x mol,根据三段式有:
CO(g)+H2O(g)CO2(g)+H2(g)
初始浓度/(mol·L-1) 2 2 0 0
转化浓度/(mol·L-1) x x x x
平衡浓度/(mol·L-1) 2-x 2-x x x
K==1,解得x=1,CO的转化率为×100%=50%。
(4)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相同时,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由图可知,在相同时,转化率α(T1)>α(T2),则温度:T1
(1)(1分)化学方程式中a∶b∶c= 。
(2)(1分)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3)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 ,其值是 (保留2位有效数字)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向 (填“左”或“右”)移动,采取的措施是 。
(5)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温度,则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 (填“<”或“>”或“=”)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理由是 。
答案 (1)1∶3∶2 (2)vⅠ(A)>vⅡ(A)>vⅢ(A) (3)αⅢ(B) 19% (4)右 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了C (5)> 因为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降温能使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 根据图示,第Ⅱ阶段改变条件后,C的浓度突然变为0,A、B在改变条件的瞬间浓度不变,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分离出C,平衡正向移动,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Ⅱ;第Ⅲ阶段改变条件后,A、B浓度逐渐减小,C浓度逐渐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放热,所以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Ⅲ。
(1)根据图示,第Ⅰ阶段0~20 min 内,A、B、C浓度的变化量分别是(2-1) mol·L-1、(6-3) mol·L-1、(2-0) mol·L-1,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所以a∶b∶c=1∶3∶2。
(2)第Ⅱ阶段分离出C,C的浓度减小,A的反应速率比第Ⅰ阶段低,第Ⅲ阶段温度降低,A的反应速率比第Ⅱ阶段低,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vⅠ(A)>vⅡ(A)>vⅢ(A)。
(3)aI(B)=×100%=50%,αⅡ(B) = ×100%=38%,αⅢ(B) = ×100%≈19%,其中最小的是αⅢ(B)。
15.(16分)Ⅰ.工业上可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 常数 温度/℃
500 800
①2H2(g)+CO(g)CH3OH(g) K1 2.5 0.15
②H2(g)+CO2(g)H2O(g)+CO(g) K2 1.0 2.50
③3H2(g)+CO2(g)CH3OH(g)+H2O(g) K3
(1)(2分)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 (用K1、K2表示)。500 ℃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1)分别为0.8、0.1、0.3、0.15,则此时v正 (填“>”“=”或“<”)v逆。
(2)在3 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已知c(CO)-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Ⅰ如图所示,若在t0时刻分别改变一个条件,曲线Ⅰ变为曲线Ⅱ和曲线Ⅲ。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Ⅱ时,改变的条件是 。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Ⅲ时,改变的条件是 。
Ⅱ.利用CO和H2可以合成甲醇,反应原理为CO(g)+2H2(g)CH3OH(g)。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CO与2a mol H2合成甲醇,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1)p1 (填“>”“<”或“=”)p2,理由是 。
(2)该合成甲醇反应在A点的平衡常数K= (用a和V表示)。
(3)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是CO (填“>”“<”或“=”)H2。
(4)下列措施中能够同时满足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CO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
A.使用高效催化剂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答案 Ⅰ.(1)K1·K2 > (2)加入催化剂 将容器的容积(快速)压缩到2 L Ⅱ.(1)< 合成甲醇的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增大 (2)
(3)= (4)C
解析 Ⅰ.(1)反应①+②=③,则K3=K1·K2。500 ℃时,代入数值K3=2.5×1.0=2.5,此时的Q=≈0.88